《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1章 陛下驾崩啦!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一道急切的呼喊声如惊雷般从远处滚滚而来,那声音中带着慌乱与焦急,还没等李承乾从他的思绪中缓过神来。 一道身影如脱缰之马,不等通报,直勾勾地冲进殿内。 李承乾原本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眼前的“花草”,被这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打断,他当下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中的小铲子,看向眼前一身黑甲的侍卫。 这黑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可侍卫的神情却满是慌张。 李承乾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开口问道:“怎么了,显怀,慌慌张张的,天塌下来了?” 说着,他边拿起脸盆里的丝巾,慢悠悠地擦了擦手上刚刚因为摆弄花草而沾上的泥土。 那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在丝巾上留下一道道褐色的痕迹。 “太子殿下,大事不好啦,天真的塌了!长安传来消息,陛下驾崩啦!”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李承乾如遭雷击,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事情,就连手中的丝巾都不自觉地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地上,沾染了地上的灰尘。 “显怀,你这消息,可能确定真伪?” 张显怀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已镇定下来:“殿下,你知道的,长安我们布置了一些锦衣卫。 这消息是宫里的兄弟传来的,千真万确。 听说现在宫里已经处于戒严的状态,到处都是禁军在巡逻,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长孙大人现在已经掌控了宫里,因为陛下走得突然,怕引起事端,长孙大人已经严令密不发丧。 末将觉得,长孙大人毕竟是殿下您的亲舅舅,应该是要等着殿下回宫统领大局吧?” 张显怀说出了自已的猜测,他看着李承乾,希望太子能有应对之策。 李承乾听着张显怀的汇报,此时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自已好歹也是个学历史专业的,不敢说通读二十四史,但对历史的了解也差不了多少。 这可是李世民啊!那个在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帝王,怎么会死得那么突然,那么没有预兆。 最关键的是,现在仅仅是贞观十五年啊! 他这一次穿越成为了李承乾,可谓是天胡开局。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就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一个无心皇权,醉心奇技淫巧的太子形象。 在他的努力下,长孙皇后也在贞观十三年才离世,改变了原有的历史轨迹。 之后李世民宠爱魏王李泰,李承乾也懒得去和李世民争论,只是默默在私下一直发展着自已的实力。 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猎人,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就等着自已实力足够了,就带着自已的大军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可现在李世民突然死了?李承乾有些茫然,他也不明白自已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情。 对于百姓来说,李世民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繁荣昌盛。 可对于自已来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把所有的偏爱都给了李泰,让自已这个太子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别说是原来历史上的李承乾了,哪怕是现在的他,都有些接受不了李世民的这种莫名做法。 所有的委屈,估计也只有母后才能明白,想到此处,他有些莫名沉重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声中饱含着无奈与心酸。 “我那舅舅虽然是亲舅舅,可却不一定是为了我考虑啊。 要知道,我那舅舅现在可不仅仅是司空,他还是长孙家的家主,长孙家,也是新晋世家。” 李承乾缓缓说道,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李泰那里估计还要闹一闹。我那舅舅不会扶李泰上位的,李泰上位他得不到什么好处。” 李承乾闭着眼睛,脑海中不断分析着各种可能的情况,试图理清这混乱局面中的头绪。 张显怀在一旁听的满头雾水,他挠了挠头,满脸困惑地问道:“殿下,可您是太子啊!难道陛下殡天了,还有太子殿下您不能当皇帝的道理?” “当然没有,这个皇位,孤是坐定的,不过就是要和那些世家大臣掰扯掰扯利益罢了。” 李承乾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先不急着回长安,让他们再闹一闹,你去把齐先生叫来,就说我有要事要和他商议。” 李江宁看了张显怀一眼,那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显怀虽然满脸不解,恭敬地对着李承乾行了礼,然后转身快步退下叫齐先生去了。 李承乾静静地看着面前这些被盖着玻璃的大棚作物,想到了明年这些东西的产量可能还要翻。 没错,这些大棚里种着的,正是所谓的穿越者神器——土豆、红薯,以及玉米。 从他小时候刚有些权力开始,他便热衷于用自已手中的钱财打造船队,出海专门寻找这些高产作物。 有时候钱不够,他还会厚着脸皮向长孙皇后借。幸运的是,这些作物并不难找,难得点在于,这个时间段,这些作物并没有后世那么高产。 但对于现在的大唐作物来说,它们依旧是令人震惊的存在。 就单说土豆这个作物,所有穿越者都说,简单,好种植,产量高。 但实际上,当李承乾正儿八经把土豆种下去的时候,才觉得自已应该是被这些穿越者前辈给骗了。 难度最大的是土地肥力,这个时间段的良田,才能堪堪满足土豆所需要的肥力。而且,灌溉条件、种植技术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限制。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把控,稍有差池,产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但好在他是太子,而且是没有造反,也没有搞出那些乱七八糟事情的太子。 除了喜欢一些奇技淫巧外,没有任何的缺点。 早早的就让李世民把他安置到了咸阳。 在咸阳他组建了一个农业部,专门负责研究这些作物要如何提高产量,要如何因地制宜。 他从各地召集了精通农事的老农和有学识的学者,共同投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 在这些年农业部的研究下,这些高产作物的产量开始突飞猛进。 土豆也从刚开始的亩产五百斤,到达了现在的一千五百斤,足足翻了三倍。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李承乾自已知道,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尝试,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玉米的产量在现在这三种作物中是最低的,不过比起现在的农作物来说,表现也是十分不错。 看着这些新培育出来、欣欣向上的幼苗,李承乾不由得眯起眼睛。 他仿佛看到了在这些作物的滋养下,大唐的百姓们衣食无忧,国家繁荣昌盛的画面。他很难想象,这些东西以后会让大唐强盛到什么程度。 只不过现在还不能推广,这东西决不能落到世家的手里,一旦被他们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很快,一个一袭白衣的中年男子慢慢的踱步走入大殿。他身姿优雅,步伐沉稳,每一步都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 见到李承乾,他恭敬地行了个礼,口中说道:“殿下。” 他的声音温和而谦逊,如同春风拂面。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齐先生,锦衣卫传来消息,说陛下驾崩了,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齐先生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殿下,我已经知道了,但现在长安的水很深,也很杂乱,淤泥和水已经全部搅浑了,殿下可等待一段时间,待淤泥重新沉入水底,方可看清这水中到底有什么。” “孤知道,齐先生,我此次宣你来,是想问问你。孤之前交代你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李承乾看着齐先生,眼中带着期待。 齐先生轻轻的笑了笑,他从袖中拿出一本账册,打开后说道:“殿下,如今您可能是大唐除了世家之外,最有钱的人了,可能世家也没你有钱。” “七日之前,我们最后一批琉璃货物都卖给了世家,得利四千三百五十八万贯钱,如今我们账面上可用支配的钱为六万万五千三百二十一万贯钱。” 听到这个数字,哪怕是李承乾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知道自已这些年赚了不少钱,但没想到已经达到了如此惊人的数目。 要知道现在大唐国库一年的收入好一点也不过是3000万贯。 可即使现在自已这样,齐先生还说自已可能还没有这些世家有钱,看来世家的财富真是深不可测。 李承乾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五姓七望,非杀不可啊! 他们就像附在大唐身上的吸血虫,不断侵蚀着国家的根基。 “干得不错,我们的军队现在做到全员披甲了吗?” 李承乾问道,军队的装备情况关乎着他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齐先生听到李承乾的话顿了顿,然后说道:“殿下,全员披重甲没有那么容易,铁这种东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如今我们藏在咸阳的十万五军营将士已经全员披轻甲。” “五千神机营将士也全部配备短打轻甲,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手中的火器。” “工部那里没日没夜都在加班加点。现在已经做到了人手一只火铳和十发弹药,只是距离殿下您要的两只火铳轮流开火还有一段差距。不过工匠们都在努力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三千营三千重骑兵已经全部完备。” “殿下你是没见到!那些重骑兵坐在高大的战马上,啧啧,那一个个真是宛如战神下凡。怕是比起玄甲军也不遑多让。” “后勤九千名将士也全部配备轻甲,如长安有异动,殿下可随时出兵,拨乱反正!” “全重甲可能披不起,但是全轻甲,对我们来说,不难的!” 听到齐先生的话,李承乾的心这才彻底放下来。 虽然他是太子,可俗话说得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已有。 三大营的士兵和朝廷的士兵可不一样,每一个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家世清白。 是他李承乾派人一个村一个村慢慢征集过来的。 他对待这些士兵就像对待自已的兄弟一样,他们不仅吃的最好,用的也是最好的。 每一个士兵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能够算得上是精兵。 这是一支不受任何钳制,只听命于李承乾一个人的部队。 只需要在经过一次战火的洗礼,这精兵就算他练成了! 为的就是日后要对世家开刀,不用在朝堂上掰扯那么多,朝廷不出兵,他李承乾还有自已的私兵。 估计打死李世民也想不到,自已那看上去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太子殿下,不声不响的在咸阳就组建起了属于自已的力量。 这可是卧榻之侧,无论在哪一朝,哪个太子被发现了,这都是大忌。 而且这么多人的供养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没人能做的天衣无缝,不露一点马脚。 可惜李承乾七岁那年就组建了锦衣卫,等他和李世民申请到咸阳研究那些奇技淫巧的时候,整个咸阳城,从上到下,都已经是太子殿下的形状了。 不是太子形状的,现在坟头草都已经两米高了!他的势力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遍布了整个咸阳,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他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的有力武器。 第2章 野心与权谋 李世民突然驾崩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打得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这位如定海神针般的帝王一倒,平日里被他的威严压制得服服帖帖的那些野心,就像黑暗中被释放的恶魔,不由自主地疯狂滋生了起来,如同野草般在朝堂内外肆意蔓延。 魏王李泰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心急如焚地将自已的亲信全部召到了府里。 他的府邸中弥漫着一种紧张又兴奋的气氛,仿佛一场决定命运的风暴即将在这里酝酿。 李泰坐在上位,目光扫过堂下坐着的亲信。他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忖,朝中之人寥寥无几,真正能在朝堂上有话语权的更是屈指可数。 除了韦挺、杜楚客还算是有点份量之外,柴令武和房遗爱这两人,除了家世显赫,能为自已增添几分声势外,就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才能了。 幸好……李泰的目光落在了坐在前方的三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这三人身上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那是世家大族特有的气场,就连面对魏王李泰,这些人也不曾落后半分。 李泰心中不快,却也没有表现出来。 “各位,我想都已经收到消息了吧?整个皇宫都戒严了,千牛卫把外面围得水泄不通,我那舅舅已经接掌了宫里,父皇大概率已经驾崩了。” “今天叫你们过来,想必是什么原因,各位都已经知道了吧?” 李泰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厅堂里回荡,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 “殿下,你有几成把握?”为首的中年人眯着眼睛,眼神深邃如潭,他紧紧地盯着坐在上位的李泰,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内心。 李泰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我没有把握。” 整个朝堂的重臣都倾向我的大哥,哪怕我已经得到了父皇的宠爱,入住武德殿。可那些重臣竟然没有一个站在我这边,反而要去站在一个整天研究奇技淫巧的太子那边,那样的人,即便当上了皇帝,不也是昏君?”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甘和怨恨,眼中闪烁着对皇位的渴望之火。 他又看了一眼那三个衣着华贵的男子,提高了声音:“虽然我没有把握,但此机会千载难逢,我只能说,与其让我的大哥上位,你们不如扶我上位,我上位之后,对你们的好处绝对比我大哥大得多,一个人助我,便能增加我两成把握!” 他的话语如同诱人的鱼饵,抛向了眼前的三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为首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的眼神交汇之间,似乎有无数信息在传递。片刻之后,他们眼神微定,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 既如此,我清河崔氏愿助殿下一臂之力!”其中一人高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决断。 “范阳卢氏愿助殿下一臂之力!”另一人紧接着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太原王氏愿助殿下一臂之力!”最后一人也坚定地表明了态度,三人的声音在厅堂内回响,让李泰的脸上乐开了花。 有三大世家相助,即使没有那些朝中重臣的支持,自已的筹码也足够了!李泰心中暗自得意,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已登上皇位的那一天。 长安英国公府。 “老孙,你那龟息丸效果只能到今夜子时,我们今夜子时就要一起进宫接应陛下,把这假人换上去。” 李勣一脸严肃地看着孙思邈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担忧。 “你们说陛下干嘛搞这么多幺蛾子啊?帝王假死,历朝历代未有之啊!” 尉迟敬德满脸不解,他大大咧咧地说着,还饶有兴趣地看着床上那一具和李世民有着七分像的假人。 这假人制作得极为精巧,是药王孙思邈靠着精湛的医术,用猪皮和牛皮精心制作出来的。 它静静地躺在床上,乍一看,与李世民本人竟能达到七分相似,如果再经过一番休整,运气好的话能达到九分,足以在昏暗的环境中以假乱真。 房玄龄看了尉迟敬德一眼,悠悠地说道:“敬德,你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想法,看不清如今朝堂的局势。” 他微微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太子殿下整日沉迷于奇技淫巧,无法自拔,对朝堂之事漠不关心,魏王殿下对那个位置可都是虎视眈眈。” “陛下又宠爱魏王,准他入主武德殿。几乎是有求必应,哪怕是我们上奏,效果也是甚微,如此信号,朝堂众人也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房玄龄继续说着,他的眉头紧锁,仿佛眼前有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陛下是生怕再现玄武门之事,这才假死后退了一步,我总觉得,朝堂上的一切,像是有一只无形大手在默默操纵着。” 说到这,房玄龄闭上了眼睛,没有再过多地说下去。 在场的众人心中都清楚,能够将朝堂以及陛下都算计在局中的,也只有那几个千年世家了! 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巨蟒,随时准备吞噬猎物。 尉迟敬德脸色一寒,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放心,秦王执弓,尉迟敬德执矛,这天下还有何人可挡?当年玄武门之变,我们都不曾畏惧,如今又何惧这些阴谋诡计!”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豪迈与无畏,那是经历过无数战争洗礼后的坚定。 长孙府。 长孙无忌独自坐在书房中,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思绪如麻。 陛下走得太突然了,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他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很多事情他还没来得及准备,如今当务之急,就是储君之位的问题。 太子李承乾尚在咸阳,按照常理,帝王之位对他来说可谓是板上钉钉。 可一想到李承乾,长孙无忌眼里就有寒光闪过。 不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都不是他心中认为的好皇帝人选。 李承乾做了这么久的太子,既是长子,又是嫡子,人心本就在他这一边。 但他整日沉迷于那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对朝政似乎毫无兴趣,这样的人真的能担当起大唐的江山吗? 李泰聪明好学,借修书为名,团结了大量勋贵子弟,身后又有世家的影子。 若他登上皇位,恐怕朝堂会陷入世家的掌控之中,这绝不是长孙无忌想看到的。 李承乾和李泰不管谁继位,都不会受自已的控制。 长孙无忌深知权力的滋味,他想要接着维持自已的权力,必须要找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 晋王李治就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人选,可如今太子尚在,皇帝之位几乎是李承乾的囊中之物,自已要怎么样才能让李治坐上那个位置呢? 长孙无忌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快速地寻找着解决方法。 如今局势看似都在自已的掌控之中,可实际上危机四伏。 有没有可能拿出一份废太子的圣旨,再拿出一份遗诏,让李治登基上位?可他也知道,这绝非易事。 要做成这样的事情,自已一人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陛下的那些老臣可都还没死完,李勣、李靖、程知节、房玄龄这些老东西可都还在呢,他们对大唐忠心耿耿,绝对不会看着自已干矫诏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必须要找到有份量的人来支持自已的计划,可这个人又在哪里呢? “相爷,魏王李泰在相府门口求见!”突然,家仆的通报声打断了长孙无忌的思绪。 听到这个消息,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魏王……来的正好! 这不正是自已现在需要的得力助手吗?虽然李泰有自已的野心,但只要利用得当,说不定能为自已所用。 “快去请魏王殿下进来!”长孙无忌大声说道,他整了整衣冠,准备迎接李泰的到来。 “舅舅!”李泰一进门,就满脸笑容,热情地快步上前,亲切地拉着长孙无忌的手。 “殿下,下官不敢。”长孙无忌谨慎地抽回自已的手,他可不想和李泰表现得过于亲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没想到,他刚抽回手,又被李泰一把拉住。 “舅舅,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您是我母后的哥哥,是我嫡亲的亲娘舅啊! “外甥若是有事,不找舅舅帮忙,”还能找谁帮忙呢?” 李泰紧紧地拉着长孙无忌的手,脸上堆满了笑容,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听到李泰的这番话,长孙无忌也是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看着李泰。 他的眼神如同锐利的鹰眼,仿佛要将李泰的心思看穿。 李泰对上了长孙无忌的眼神,只觉得自已整个人好像都要被这个舅舅给看透了,心中一阵慌乱,只能不停地讪笑着缓解尴尬。 “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冒犯了。 不知道殿下找老臣所为何事啊?”长孙无忌明知故问道,他想看看李泰到底有什么打算。 李泰也没说话,他松开长孙无忌的手,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然后拿起了课桌上家仆刚刚泡好的热茶,掀开盖子,轻轻抿了一口。 他皱了皱眉头,似乎对这茶的味道不太满意:“舅舅,我还是喝不惯这茶啊,外甥今日所求何事,想必舅舅心里应该已经清楚了。外甥就想问舅舅两件事。” “第一,我父皇到底是不是真的驾崩了?”李泰放下茶杯,目光紧紧地盯着长孙无忌。 “第二,舅舅难道真的要扶持我大哥上位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希望能从长孙无忌这里得到对自已有利的答案。 长孙无忌站在原地,表情严肃地看着面前坐着的李泰,沉默了片刻,然后幽幽开口道:“陛下确实驾崩了,可太子上位名正言顺,父位子继,他不仅是太子,还是嫡长子,他不坐上那个位置,没人会答应的。”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泰心中一喜,他觉得有机会说服长孙无忌。 “舅舅,我大哥他整日沉迷于奇技淫巧,不干正事,父皇早就对他颇有微词且极不待见,不然也不会同意他一个太子去咸阳胡闹,可见父皇早就有废储另立的心思了!” 李泰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来,走到长孙无忌身边:“舅舅如今大权在握,我们完全可以写一封圣旨……” 李泰话还没说完,就被长孙无忌强势打断!长孙无忌脸色一沉,怒喝道:“胡闹!魏王殿下可知道自已在说什么?你这是伪造圣旨!是造反!殿下现在赶紧离去,老臣今日就当没见过魏王殿下,魏王殿下今日也从来没有来过!”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威严,仿佛李泰再说一句,他就要将其所说之事立马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