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天下》 第1章 互换非遗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抖声平台一个名为【互换非遗】的直播间频道里,沈歌正一边轻声哼唱着京剧《空城计》,一边手上动作不停,伴随着沾了些许胭脂的笔尖不断点染下去,一朵栩栩如生的红梅跃然纸上。 “国画技艺经验+1。” “国画技艺经验+1。” “国画技艺经验+1……” 听着脑海中不断响起的提示音,沈歌的嘴角微不可查地抽了抽。 三个月了。 整整三个月了! 自从绑定了这个名为【国风百艺】的系统之后,他已经连续画了三个月左右的画。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会有什么新人奖励之类的,毕竟别家的系统不是一拳爆星,就是一剑开天门直入陆地神仙境,再不济直接深蓝加点也行…… 可谁曾想,这个【国风百艺】系统只是要他学会百种中华文化传统技艺,来达到弘扬宣传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奖励。 随着经验值不断的提升,沈歌在心中叹了口气。 三个月的时间将【国画】这一技艺从“一窍不通”提升到了“略有小成”的境界,似乎速度也并不算是很慢了,没有浪费他的努力。 而且在这三个月里,他也一直在想办法如何才能完成弘扬、宣传国风非遗技艺文化的目标,毕竟如果能够获得奖励来提升自己的话,以后的路会更好走一些。 可是这个世界因为时代和传承问题,传统文化的没落程度比前世还要严重,再加上西洋文化的冲击,更加影响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这也导致了沈歌的难度倍增。 一开始他在抖声平台老老实实的发一些书法或是国画作品,但是根本吸引不到人来看,没有人看自然也就没有流量。 现在的网络平台卷的要命,如果要想吸引人关注,要么十分会整活,要么就得玩抽象,但是这两种沈歌都玩不来,总不能让他直播咬打火机吧。 直到一个星期前,沈歌从最近爆火的一个视频里得到了灵感,那就是网友互换物品。这种带有盲盒属性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关注,尤其是当那些大v博主换到各种奇葩的事物后,非常具有节目效果。 因此,想跟着喝口汤的沈歌,把自己的直播间名字改成了【互换非遗直播间】。 蹭流量的效果明显,和之前相比,进直播间的人多了不少。 “欢迎【白开水可甜了】。” “欢迎【梅油酥汁】。” “欢迎【惊雷这通天修为】……” 白开水可甜了“互换非遗?什么意思,你是什么主播?” 爱做梦的懒虫“小哥哥的桃花眼好看,建议不要当主播了,做我老公。” 花开富贵“小伙子长得挺帅的,阿姨考考你威信号是多少?” 梅油酥汁“主播你听我的,就凭你这长相,把你衬衫上面的扣子敞开两颗,然后屏幕上写一行字,一个小心心扭一下,这圆子不就圈起来了嘛。” 不吃香菜“楼上仙人指路。” 陆续有网友进入直播间,不过大部分都是游客,看到标题好奇地点进来,看一眼就出去的那种,发弹幕互动的都是一小部分人。 不过沈歌虽然以前没有直播过,但也知道现在正是留住人的时刻,不能再埋头画画了。 因为从小和老爷子走南闯北的他,为了生计没少撂地演出,在大街上卖艺表演,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是最重要的一环。 江湖中的八个行当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彩门和挂行,也就是变戏法的和打把式卖艺的,都需要嘴上功夫好,想方设法的招揽顾客,因为观众的多少决定着自己收入的多少。 这在相声中叫“圆粘儿”,意为留下观众将自己围成一个圆圈。 只不过此刻的表演形式从撂地换成了直播。 白开水可甜了“主播,你这直播间的标题是什么意思,是和其他博主那样,互换个人珍藏,开盲盒的那种吗?” 见到又有观众好奇地问了,沈歌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道“没错,只不过我们互换的不像其他博主那样,都是一些玩具、闲置物品或者是奇葩开箱啦之类的。” “我们互换的是……非遗!” 说着,沈歌忽然凑近了些,像是在看网友发的弹幕。 “为什么要换非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看着直播间不断增加的观看人数,沈歌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非遗是什么?非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结晶,它的价值自然是非同一般。所以我想通过以这种互换非遗开盲盒的方式,来进行销赃……啊不是,来弘扬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 白开水可甜了“?” 梅油酥汁“销赃……我没听错吧。” 沈幼楚我老婆“完了主播说漏嘴了,你这个想法可太刑了!” 陈平安不用剑“用互换非遗的方式来销赃,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沈总把头,再带兄弟们干一票吧,还是老规矩,你七我们三。” 沈歌的一句话让直播间的气氛活跃起来,一些打算划走的观众都留下来发起了评论。 “最近在看警匪片,可能是说顺嘴了,大家不要误会,”沈歌笑着澄清道,“非遗林林总总数目非常多,而且形式也各种各样,如果直播间的各位网友有非遗物品,可以私聊联系我互换,到时候我会用开直播或者拍视频的方式来跟大家汇报。” 说完,沈歌眨眨眼“说不定就换到好东西了呢。” 梅油酥汁“好东西,指刚从泥里刨出来的那种。” 清风醉酒“不敢换了,我怕帽子叔叔哪天上门来查水表。” 现在直播间里的网友没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在玩梗聊天,沈歌也没想着一下子就真的能够找到网友互换非遗。 毕竟非遗这种东西不是便宜的小物件,再加上他也不是什么大主播,哪怕别人有意愿互换非遗,应该也有所顾虑。 就在沈歌打算下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后台收到了一条私信。 白开水可甜了“主播你好,我这里有一些非遗收藏,不知道你有没有意愿交换,还是说规定什么类型……” “都可以。” 沈歌回道“我觉得这种开盲盒换非遗的方式挺好的,不打开永远不知道有什么惊喜。” 白开水可甜了“好的,那我们互发一下地址吧。” 沈歌将自己的地址给了对方,他也没想到今天第一次尝试互换非遗,就能找到网友交换,而且看对方的样子,不像是耍他玩的。 …… 沈歌没有播多久就下播了,下播前和仍在直播间里的观众说了一声,已经找到人互换非遗了,想要看后续可以提前关注他,这一举动倒是让他涨了几十个粉丝。 “不知道对方会寄来一件什么样的非遗。” 那位名叫“白开水可甜了”的网友对他倒是信任和果断,私信问了他地址后就没再说别的什么。 与此同时,沈歌也在考虑自己该送一件什么非遗给对方。 网上倒是有卖那些传统文化、非遗相关的手工艺品的,只是第一次互换非遗,总得有些节目效果,太普通的不吸引眼球,网友也不会多在意,贵的自己又买不起。 如果是自己制作…… 沈歌低头看了眼桌子上的那副红梅。 略有小成的国画技法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赠送网友的话,该画一副什么样的图画,亦或是临摹哪位大家的作品,这倒是非常值得思考。 正当沈歌低眉思索的时候,“白开水可甜了”又发来了一条信息。 是她的收件地址。 沈歌眼神扫过,表情微微一怔。 燕京、恭王府。 这些个字眼距离上次出现在他的面前,似乎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久远到,有些记忆都已经模糊了。 恍惚间,沈歌又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那场风雪夜里,一个老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那小孩长得俊俏,又偏生了一双桃花眼,蹚着及膝的大雪,亦步亦趋地跟在老人身旁,两人于暮色中悄悄踏出了恭王府的大门。 第2章 蟳埔簪花 嗒、嗒、嗒—— 这时,外面传来的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沈歌的思绪。 “沈歌、沈歌,我知道你小子在里面,别给我躲啊。” “沈歌你小子这么久不开门,是不是在里面藏人了!” 房东又来了。 沈歌看着比自己的脸还干净的余额,心中叹了口气,都说传统文化难以传承是没人喜欢,但有些非遗文化的练习成本高也是真的高。到目前为止他都没练几种,就已经是一大笔的支出,更别提那些论克按寸来计价的东西了。 沈歌打开门,露出笑容,“君姐,几天不见,又漂亮了。” “打住。” 秦子君一抬手,微微翻了个白眼。 说着,她垫脚抬头往房间里看,“怎么过了这么久才开门,是不是在里面干坏事儿呢,你小子有功夫藏人,没时间赚钱交房租啊!” “学姐你还不了解我,”沈歌侧身让开,让她看了个干净,“我就是最近太忙了,没时间出摊,所以才囊中如此羞涩。不过你放心,再过两三天,一定给你!” 说完,沈歌忽然眉头一皱,煞有介事地看着面前的秦子君,“学姐,我看你印堂发黑,眉宇间有阴云笼罩,这......” “别跟我来这套!” 秦子君直接打断了沈歌的话,“上次就是听了你的鬼话,又宽限了你一个月的时间,这次想都别想啊,我工作室马上就揭不开锅了。” “好,三天时间,一定按时交付。” 沈歌心道,看来又要去景区摆摊赚点钱来应急了。 从小就跟着老爷子在大江南北四处奔走,对于讨生活的技能他基本上完全不担心,尤其榕城还是著名的5a级旅游古城,来往的游客不在少数,就凭借着当年跟方老头学的那点金点行的皮毛,都够他赚取日常开销的了。 “谢谢学姐,改天请你吃饭,”沈歌笑了笑,对秦子君说道,“麻烦你走的时候记得帮我把门带上。” 秦子君“......” 看着转身就走的沈歌,她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却见沈歌忽然又转过身来说道“哦对了学姐,刚刚我可不是乱说的,你印堂发黑,这几天要忌吃生冷,最好用核桃仁、绿芯黑豆煮红糖水喝。” “你怎么知......” 话到嘴边,秦子君欲言又止,顿了顿后,开口说道“你要是实在没钱,再过一个月给我也行。” “放心。” 沈歌回道。 ...... 一开始他正为该互换什么非遗发愁,不过在看到“白开水可甜了”这位网友的地址后,勾起了他多年前的回忆,同时也给了他一丝灵感。 非遗、非遗! 若说网上的非遗工艺品太普通,自己亲手画的国画可能又不是那么能拿的出手。可他本来就有一样从小练到大的非遗文化,只是因为太熟悉了,再加上思维局限在了非遗“物品”上,这才灯下黑,一直没想起来自己本身就会一项非遗技艺。 京昆国粹! 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国画是他最近一撇一捺积累的经验,那京昆国粹的功夫,则是他从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毯子功、早起吊嗓、轱辘椅子、云手台步、拿顶虎跳、小翻下腰...... “练了这么久的国画,倒是差点忘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艺。” 沈歌无奈地笑了下。 如果这样的话,那自己也不用再费心去寻找什么互换的非遗了,只需要录一段自己的唱段,然后将录音寄给对方就可以。既达到了互换非遗的目的,又弘扬了国粹的魅力,完成了系统定下的目标。 “可是,在家里用手机录制的话,难免会扰民,而且声音也会失真,最好可以去有专业设备的录音棚里录制......” 沈歌想到了秦子君。 秦子君不仅是他的房东,而且还是她的学姐,学的是和影视摄影制作相关的专业,同时还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她应该可以帮忙找到专业的录音棚。 只是...... 才拖欠了人家两个月的房租,刚刚被人上门催债,现在又立刻求人帮忙,这口......有些不好开啊。 沈歌扶额。 看着自己满屋的废纸,一幅幅牡丹、茉莉、玉兰、山茶,还有从花店里买来临摹、制作手工艺的几朵鲜花,几天过去了,花瓣已然干瘪枯萎。 他眼睛蓦地一亮,计上心来。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这件非遗技艺制作的小礼物,一定可以将其轻松拿捏。 桌子上干瘪枯萎的鲜花是他前几天从花店里买来的,除了用来临摹练习国画外,他也没有浪费,画完后又尝试着制作了另外一件非遗——蟳埔簪花围。 蟳埔簪花围是闽南地区的一项非遗技艺,来自泉州蟳埔村,起源于宋元时期,是蟳埔渔女的一种特别装扮。这种头饰又被称为“行走的花园”,主要由发髻、花环、象牙笄或鱼骨笄组成,有时也会用金银钗加以点缀。 说干就干。 现在他手头还有尝试制作簪花用的工具,按传统来讲,应该用鱼骨簪或象牙簪,但是此刻条件不允许,就在外卖平台的美妆店上下单了几根普通的簪子。 唐朝时便已有簪花记录,到宋朝时无论男女皆可簪花,直到后来,簪花的风俗热度才逐渐下降、消失,直到近代,在一些地区还保留有簪花的习俗。 “先在房东姐姐的身上试试看,”沈歌一手拿发箍,一手持胶枪,“如果可以的话,将这么美丽的蟳埔簪花围推广开,未必会比在网上互换非遗的效果差。” 最底层用在饰品店买的仿生花来铺就点缀,中间则是用花店里买的鲜花。粉白的素馨剪去适当的枝茎,放置在一簇簇娇艳欲滴的山茶中,明媚且灿烂。 “蟳埔簪花围不愧被称为‘行走的花园’。” 沈歌看着自己手中做好的花环,花团锦簇,艳艳动人,迎面扑鼻的山茶花香沁人心脾,清雅而繁盛。 “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也足够精致!” 把它送给秦子君,找录音棚的事儿,应该没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