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 第137章 天子被鞑子俘虏了? “哼!” “那小子连自己宫内的情况都掌控不了,活该他中毒!” 朱元璋咧着嘴冷哼了一声。 朱棣朝着顾渊看了一眼,叹了口气。 “如今的紫禁城已经被我下令让老三控制了起来!” “包括宫女、内侍,大大小小数千人,已经尽数被控制在了掖庭之内!” “这其中,和外臣有牵扯的后妃,有好几个,包括这小子的皇后,都包藏祸心啊!” 调查出来的情况让朱棣有些寒心。 整个大内,像是纱帐一样,被筛得到处都是窟窿。 现如今,除了朱瞻基的两个皇子,宫内被朱棣留下来的侍从和宫女,不到百人。 而这百人,还是他重新从外面挑选出来的。 “后妃和皇后都有牵扯吗?” 这般情况,倒是顾渊有些没想到的。 他只知道,朱瞻基的皇后孙氏,也就是疑似朱祁镇的生母,在后世的名声不是很好。 有着妖后的说法。 至于具体情况,他自然不太清楚。 不过,眼下朱瞻基陷入昏迷,看这爷俩的意思,是打算将这种问题,交给朱瞻基自己处理了! …… 翌日。 奉天大殿外,巨大的传送光门再次出现。 朱元璋和老朱棣各自带了一众人外加一部兵马,宣德朝则是由两个朱高燧留下来镇守。 同一时间。 大明,正统十四年,九月初! 京师郊外。 土木堡大败的消息已经传至京师,连带着京师附近的百姓,都开始忍不住仓皇逃难! 朱元璋和老朱棣带着人跨过传送光门的时候,才发现光门所对应的地方,竟然距离京师还有着三四十里地。 “报,回禀陛下,附近发现大批百姓正在往南方逃窜!” ??? 探子探听到的消息让朱元璋和老朱棣两人都有些意外。 难不成,这边的大明朝,发生了什么天灾之类的事情?以至于百姓开始大肆逃难。 不过,据查看,此地距离京师不过几十里,百姓即便是逃难也该往京师逃窜,为何会往南边走? 这情况,有些不对! “还有什么消息,一并说来!” 看着眼前探子欲言又止的模样,朱元璋黑着脸连忙发问。 听到这话,探子单膝跪地,声音发颤。 “回陛下的话,属下听到那些百姓说什么,朝廷兵败,当今天子被鞑子俘虏了,如今那些带着天子正往京师来呢!” 嗯? 探子的话让朱元璋和老朱棣同时瞪大了眼睛。 什么?朝廷兵败? 当今天子被鞑子俘虏了! 就像是听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一般,两人的脸色都忍不住有些涨红! 他朱元璋是将鞑子赶出了中原,才建立起了大明朝。 如今,他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自家后辈被鞑子人给俘虏了! 这怎么可能! 天子为何会被俘虏? 朱棣的脸色亦是有些难堪。 他几次三番北征草原,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将草原部族打残,如此留给后辈的根本算不了什么。 大孙子一战而胜,便是他预期之中的结果。 但现在,你说朝廷败了! 就凭他打残的那些草原部族,能打败明军的三大营,这不可能! “这还真是个天大的笑话啊!” 朱棣嘴角忍不住发笑,大概是听到这般消息,已经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边上,一同跟着过来的朱瞻基也是跟着附和。 “是啊爷爷,这消息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我朝廷大军怎么可能败呢!” “再者,就算这里的我已经死了,那如今也不过十来年的光景,朝廷大军也不可能衰弱至此!” “莫不是什么假消息?” 朱棣爷孙俩下意识有些不信,边上的朱元璋脸色越发难看。 这功夫,又有几个探子来报。 所说的消息,大差不差。 基本上都是朝廷兵败,皇帝被俘。 直至这一刻,朱元璋和朱棣几人的脸色,已经有些红的发透了! “顾小子,这是真的?” 如今距离京师还有几十里地,想要了解具体的消息,多少需要一些时间。 只是,这功夫的朱元璋跟朱棣已经彻底坐不住了。 朱元璋下意识看向顾渊,满肚子的疑惑再也忍不住了。 “具体是什么样,其实我也很难判断!” 在知晓了宣德朝那边的一些情况后,对于大明朝的某些史料,说起来顾渊已经带着印证的想法去看了。 战神朱瞻基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或许只有他们亲自去看才能清楚。 不过,关于史料上的记载,他倒也没有隐瞒。 “史料的情况,很难评价!” “按照明史记载,现如今的皇帝,乃是宣德皇帝的长子,朱祁镇!” “其九岁继位,年号正统,前十年,倒也正常!” “不过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之后,朱祁镇便逐渐开始真正掌权!” “史料记载,其宠信宦官王振,对于朝堂之事多有懈怠!” “正统年间,大明户口九百余万,统计田地,四百余万!比之洪武年间,户口少了几十万,田地则是少了一半!” 顾渊顿了顿,这功夫,朱棣和朱元璋的身形明显都跟着颤了起来。 对于这般数字,朱棣整个人都有些麻了! 他永乐年间的户口,在他一系列政策下,已经超过洪武时期,达到了千万余户! 别看着少的似乎只有百万户。 但实际的人口,却相当于是少了上百万,乃至于几百万的人口。 更严重的是,田地少了一半! 这说明,属于百姓的田地已经没了,而田亩这种东西,它是不会凭空消失的。 这些统计里少的田亩,明显是被人兼并了! 朱棣感觉自己有些两眼发黑。 这功夫,顾渊又跟着继续开口。 “史料记载,正统年间,北方瓦剌部族,日渐壮大,在也先父子的带领下,其连番吞并了关西七卫,兀良哈三卫。” “正统十四年,有传言说瓦剌犯边,是日,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紧跟着便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征北上!” “不过,和想象中的明军大胜不同的是,朱祁镇出征的过程并不顺利,路上发生了大雨,大军难行!” “其身侧太监王振借此撺掇朱祁镇班师回朝,朱祁镇听从了对方的建议!” “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却败兴而归!” “而就在这时候,有大将建议朱祁镇回师紫荆关,但其却在王振的撺掇下另行一道,其中缘由是王振想要带着大军路过自己的家乡,好光耀祖宗! 但其,又害怕大军踩踏了家乡的庄稼田亩,又跟着改道宣府,明军回师的过程便开始拖拖拉拉!”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消息说也先带军来袭,朱祁镇匆匆在宣府驻扎,派遣朱勇等人迎敌,结果四万明军大败!” “紧跟着,在八月十四号,朱祁镇大军抵达土木堡!翌日,大军被两万也先骑兵包围,兵困将乏,粮草断绝,水源断绝!” “其后,因水源问题,明军自溃,瓦剌趁势突袭,张辅等五十多名勋贵兵败身死,朱祁镇也被俘虏!” 顾渊顿了顿,随即耸了耸肩:“当然,这些都是后世史料记载的内容,至于具体是什么情况,谁又知道呢?” 嗡嗡嗡! 听完顾渊的讲述后,朱元璋只觉得自己的脑子里像是炸开了一样。 如果一切都是顾渊所说的那样,那么那朱祁镇当真是该死啊! 带着五十万大军,如同儿戏一般,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在葬送他大明的江山! 这样的后辈,要来何用! 朱元璋身形发颤,牙呲欲裂,一边的朱棣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老朱棣只觉得自己呼吸都有些不顺畅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胸口憋了一口气,一下子出不去了。 边上的朱瞻基不停的顺着自家爷爷的后背,整个人都慌得有些不成样子。 “国师,真的是这样吗?” 朱瞻基有些不敢相信! 虽然实际上他现在还未成婚,但不可否认,按照某些情况来说,那朱祁镇,就是他的儿子啊! 这一刻,朱瞻基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感觉有些绝望了! 至于朱祁镇这三个字,他绝对不会在给自家儿子起了! 不! 他已经决定,短时间内自己绝对不会成婚了! “五十万大军,被两万人突袭,简直可笑!” 缓过劲的朱元璋眼神下意识看了一眼顾渊,随即转过头盯着朱棣。 “老四,那什么也先,有对付五十万大军的能力?” “难不成,他比韩信、李靖,徐达等人都要厉害?” 两万突袭五十万,这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缓过劲的朱元璋,本能的便觉得有些离谱。 边上的朱棣这功夫也缓了过来。 “爹,您是说,史料记得有问题,这其中,可能有隐情!” 也是! 如顾渊所说,大军之中还有张辅等人。 即便张辅再怎么年迈,那也是他朱棣认可的将领,对方的能力虽说差了一些,但临阵阻敌难道还指挥不了?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 第139章 不对劲,这不对劲! 大明,正统朝。 京师,三十余里外。 距离朱元璋和朱棣来到正统朝,如今已经过去小半月的时间。 这十余天内,两人将手下的探子尽皆派了出去。 顾渊则是抽空帮着大军打开传送门,运送了一些大军所需要的物资。 而现代那边,此前中毒的朱瞻基,现如今也苏醒了过来,只是对方刚刚苏醒,身躯还未恢复。 现如今,整个大明联盟都注意到了正统朝的情况。 不管是躺在病床上的宣德朝朱瞻基,还是洪武朝的朱标,连带着中年朱棣那边,都对这边的情况,极为关注。 顾渊再次通过传送门过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探子朝着朱元璋两人汇报情况。 “怎么样了!” 随口朝着两人问一句,顾渊紧跟着便随意的坐在了两人身侧。 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边上的朱棣则是紧紧皱着眉头。 随即叹了口气。 “朝廷那边,已经彻底将京师外围封锁了起来,现在,整个北平城,四方大门都处于紧闭状态,就连探子都进不去!” “至于也先那边,确如你所说的那样!” “此番也先的部队,加起来至少有十四万骑兵,朱祁镇那小子确实被俘虏了!” 话音落下,一边的朱元璋气的一脚便踹翻了边上的椅子。 “废物,那小子当真是丢我大明的脸!” “他怎么有脸活着!” 不管朱祁镇是被俘虏还是投降,对于朱元璋和朱棣来说,都是天大的耻辱。 在朱元璋看来,朱祁镇那小子还不如死了算了! 他苟活着算什么? 学那宋徽宗父子,去给也先当狗吗? 真要有点骨气,在兵败的时候,就该自刎谢罪。 如此,他还能夸赞一句对方有勇气,有他朱家的血性。 活着算什么! “你看看,这就是你老四的后代!” 瞧着朱棣一言不发,朱元璋转身便朝着对方怒骂了一声。 后者有些憋屈。 朱祁镇的事,跟他朱棣有什么关系? 就算是他后辈,那也流着你朱元璋的血啊! 朱棣有些心酸。 他费尽心力打垮草原部族,结果才几十年的情况,大明便发生了这般事迹。 这让他感觉,自己一辈子的北征,简直没了意义。 “看样子,也先已经带着人往京师来了,你们有什么打算?” 顾渊看着生着闷气的两人,随口便问了一句。 听到这话,两人同时抬头,眼神一瞬间都变得无比的锐利。 杀意都要溢出来了。 对于朱元璋和朱棣来说,也先的部队根本算不了什么,两者有大明联盟在身后,想要凑出百万大军都不是难事。 一个也先又算得了什么。 “咱就等着也先来呢!” “咱也想看看那朱祁镇,到底是什么货色!” 朱元璋哼了一声,现如今,洪武朝和永乐朝的发展早已非同往日。 不管是民生还是军事,两者在大明联盟里都是极为顶尖的存在。 此前大明联盟和大秦的合作,让洪武朝和永乐朝在资源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现如今,对付起一个小小的瓦剌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两人已经想好了。 他们就在这里等着,等到也先带着人出现在京师附近。 到时候,仅需一战就可以将整个草原部族一战而定! “顾兄弟,届时还需你帮忙打开传送门,我永乐朝的新式火炮,正愁着没施展的地方呢!” 朱棣脸色发狠,此番他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就等着也先等人自己送上门了。 至于正统的朝廷方面,倒也不急! 等到先解决了也先等人的情况,在顺势解决京师的问题。 顾渊点了点头,对于两人的想法,他倒是没什么意见。 不过,听到朱棣打算用火炮对付也先的部队,他下意识便朝着两人看了一眼。 据他所知,现如今永乐朝的新式火炮,在威力方面已经远超从前。 有火炮助阵,配合两者率领的大军,解决也先根本算不上什么。 只是,火炮洗地的话,朱祁镇能不能活下来就是一回事了! “朱祁镇怎么说?” 顾渊随口问了一句。 听到这话,朱棣和朱元璋对视了一眼,随即后者冷声开口。 “能不能活着,看他自己的命!” 对于朱棣和朱元璋两人来说,朱祁镇活着还不如死了! 一个被俘虏的帝王,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那就是耻辱。 两人恨不得那家伙直接死了,至于救对方,妄想! “咱想知道,在朱祁镇那小子之后的大明皇帝是谁?” “做得如何?” 朱元璋顺了口气,随即转头朝着顾渊问了一句。 “后面的皇帝吗?” 顾渊倒也没犹豫:“在朱祁镇被俘虏之后,紧跟着继位的是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朱祁镇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史料记载,朱祁镇被俘之后,也先带着大军包围京师,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带着于谦等人保卫京师!” “而这一场攻防战,也被称之为京师保卫战!” “随即此战大胜,也先带着朱祁镇返回草原,而随即朱祁钰在于谦和吏部尚书王直的推举下,登基称帝!年号景泰!” “史料记载,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顾渊顿了顿,边上听着描述的朱元璋和朱棣,这功夫明显松了口气。 “这个叫朱祁钰的小子,就是瞻基两个儿子的另一个?” 朱元璋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的永乐朱瞻基,后者连忙点了点头。 “小子,这朱祁钰听起来不错,能在危难之际站出来,倒也有我朱家人的血性!” “他比那朱祁镇,好多了!” 朱棣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功夫,顾渊又继续跟着开口。 “不过,朱祁钰在位也就仅仅八年。 景泰元年八月,也先释放朱祁镇,后者被送回京师,被安置囚禁在南宫之中。” “这期间,朱祁钰有过换储行为,但可惜的是,他的子嗣随即便夭折了,皇太子依旧落在了朱祁镇儿子的身上!” “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重病,而就在这时候,外将石亨和徐有贞联合,发动夺门之变。 是日,朱祁镇复辟称帝!” “朱祁镇复辟之后,当日便将于谦等一干朱祁钰提拔起来的臣子,逮捕下狱……” 顾渊话音不快,这功夫听到这般转折的结果,朱元璋和朱棣浑身都跟着抖了起来。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的!” 朱元璋气胡子都在跟着抖,那双拳死死握着,若是朱祁镇当面,怕不是一拳都要砸过去了。 边上的朱棣只觉得眼前有些发黑。 他万万没想到,朱祁钰也病死了。 “次年正月,朱祁镇改元天顺,其复辟之后,废除朱祁钰帝位,赐其谥号为戾!” “不过,后来的宪宗成化帝,倒是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 …… 顾渊将史料记载的朱祁钰简单的说了一下。 边上,朱元璋和朱棣这功夫有些沉默。 对于朱祁镇复位两人虽然有些愤怒,但回过神的两人也注意到了另一点,朱祁钰怎么就重病了! 先是子嗣夭折,紧跟着便是重病! 这事情,明显不对劲! 仔细想想,现如今在听那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多少有些诡异了! 大明的朝廷内有问题,这事情,朱元璋和朱棣现如今已经看出来了! 朱祁镇兵败和朝廷脱不了干系,紧跟着的朱祁钰,又是重病而死! 这种情况,要说这中间没有鬼,谁能信啊! “不对劲,不对劲!” 朱元璋随口呢喃了两句,边上的朱棣也跟着抬起头。 “顾兄弟,这八年的时间,这朱祁钰难不成已经被架空了?” 两人下意识看向顾渊,后者耸了耸肩。 “有没有被架空,我也不清楚。 但所谓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实际上,却是大明国力下降,不管是税收,还是人口等等方面,景泰时期比起之前,都并不算太好!” 或许,这八年的时间里,朱祁钰试着反抗过。 但子嗣的夭折,明显给了他重重一击。 在顾渊看来,这显然是有些人对朱祁钰的警告。 果然,随后的时间里,朱祁钰似乎什么都没做了。 也许,八年的风平浪静,是他的妥协,亦或者是某种隐忍。 只是可惜,最后的他终究是什么都做不了,突然的病重,让他的人生彻底落下了帷幕。 说实话。 现如今顾渊也看出来了,这个时期的大明朝,史料记载的明显有很多问题。 按理来说,皇帝被俘,土木堡的事迹,描述应该如靖康之耻一般,但史官用词却是一个变字! 变和耻两者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别。 至于景泰时期,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风平浪静,但数据却不会骗人。 八年的时间,即便是经过土木堡和北京保卫战的事情,说起来大明也该恢复一些。 但实际上,大明的国力并没有恢复太多。 这中间,很明显有些不对劲。 “看来,那什么景泰时期,明显也有些问题啊!” 朱元璋咂吧了一下嘴。 边上的顾渊这功夫朝着两人看了一眼。 “此前打开这边的传送通道后,我在时空长河的感应里,有一个临近的时空锚点突然间开始越发活跃!” “若是没猜错的话,这个快要激活的锚点,就是景泰时空了!” —— 第140章 乙巳年,十月十一 乙巳年,十月十一! 是日,大风! 北平城外,狂沙肆虐。 此前,在九月中,朝廷已发布公告。 以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右侍郎于谦等人为首,上奏大明宗庙,携当朝太后旨意,于危难之际,尊郕王朱祁钰为大明新皇,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九月底,大同城急报! 也先率领瓦剌大军攻击大同,传言,太上皇朱祁镇亲自于大同城下拍门呼喝。 十月初,大同城坚壁清野,也先攻城不利,转攻白羊口,紫荆关。 十月八日,白羊口沦陷,守将战死。 十月初九,紫荆关腹背受敌,是日,紫荆关沦陷,守将战死。 与此同时。 北平城三十里外,高山之上。 营帐之内的气氛从明军军情传来的那一刻开始,突然间变的压抑。 “曾祖,爷爷,我们为什么不出兵?” 朱瞻基有些想不通,紫荆关和白羊口连番沦陷,守将亦是战死。 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的。 眼下的情况,他们大明联盟是有兵的,不过区区也先而已,只要朱元璋和老朱棣动手。 那至于也先能如此放肆! 朱元璋和老朱棣相互对视了一眼。 对于他们来说,有些事情是必须做出取舍的。 若是他们赶在也先攻击紫荆关和白羊口的时候出击,到时候虽然可以击溃也先,但却不能完全将对方留住。 如今整个北方已经彻底敞开,他们大军一旦出现,也先自然也不是傻子。 事不可为,对方会退的! 只有等对方进入北平城,到时候他们分兵两路,联合包围,便能将也先完全困死在北平城下。 如此,方能一战而定乾坤。 “瞻基,将那些忠贞之士的名字都记下来吧,等此战结束,朕会告祭他们,若是他们之中有后辈的,朕也会做主让朝廷替他们奉养!” “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也先和那些草原部族,朕吃定了!” “他们既然敢侵我国土,那么便要付出血一般的代价!” “朕此战,欲灭族除根!” 老朱棣脸色发狠,边上的朱元璋亦是长出了一口气。 “四儿说的没错,小子,那些将士们的血不会白流的,我大明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忠贞之士!” “咱会做主,让他们后辈衣食无忧,大明会替他们养育子女,咱会在那些将士们牺牲的地方,设碑,让往后所有的大明子民,都记住他们的名字!” 对于紫荆关和白羊口的将士,朱元璋和老朱棣都有些可惜。 但身为帝王,他们也必须做出应有的取舍。 如今,整个北方的百姓基本都已经撤离,挡在也先面前的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北平城! 他们之所以没有急着动,一方面也是想要看看当今朝廷会如何做。 对于朱元璋和老朱棣的选择,顾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多的看法。 朱瞻基毕竟有些年轻,他还不是以后的宣德皇帝,初闻军报的时候,整个人正是热血上涌的年纪。 顾渊则是不同,一方面他从史书上看过太多此类的描述。 史书浩瀚如烟,纵使帝王将相,也不过寥寥数笔的描述。 除了一些特殊的将领,大部分的普通将士,或许连一个名字都留不下来。 但这些人,却也在史书记不到的地方,书写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心里虽然有些惋惜,但朱元璋和朱棣两人的承诺,却也表明了那些人不会是白白牺牲的。 或许。 对于那些将士来说,为国效忠,战死沙场,本就是他们的宿命。 能被后世铭记,能被刻碑立墓,后辈子孙能被朝廷奉养,想来他们也会无憾的。 同一时间。 北平城。 紫荆关和白羊口沦陷的消息,自然也跟着传递到了京师之内。 整个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 也先携带大军来势汹汹,有人提议迁都,放弃北平,返回南京。 这般提议出现,朝堂上一大票朝臣都跟着赞同。 直至,兵部右侍郎站出来指着一众迁都派,破口大骂。 “陛下,请斩此獠! 当今之际,凡言迁都者,皆是祸国殃民之人,此等之策,乃是亡我大明之社稷!” …… “于卿此言,便是朕之心意!” “如此国难当头,诸君当与朕,同守国门,再敢言迁都者,立斩不饶!” 才刚刚称帝的朱祁钰,这一刻,展现出了身为皇帝的威严。 身为朱家的子孙,血液里便没有退缩二字。 既然已经站到了这个位置上,那么他便需要对大明社稷,对天下百姓负责。 “于谦听令,朕加封你为兵部尚书,北平城一应兵马权限,皆可由你调动!” “此战,朕会亲着战甲,站立于城门之上!” “朕可亡,但朕绝不会退!” “朕愿与诸卿同在!” …… 十月十一。 整个北平境内都掀起了一阵大风。 风很大,吹的满地砂石,随风乱舞。 整个北平城,四面大门紧闭,城墙上,一门门火炮蓄势待发。 耀眼的大明战旗,被吹的掣掣作响。 守城的将士,一个个皆是面带死志,在他们身边头戴凤翅盔,身披鱼鳞甲的朱祁钰如他所说的那般,亲自站在北平城的城墙之上。 城墙之下,是一道道新建立起来的瓮墙吗,那是迎接瓦剌部队的第一道防线。 远处,狂沙飞舞。 连绵的马蹄声愈来愈近,如密集而又沉重的雨点一般。 不知何时,整个大地都在震颤。 也先的部队来了。 朱祁钰站在城墙之上,视线远眺。 代表草原部族的战旗,隐隐显现,连绵成一片的黑色骑兵,像是一条黑色洪流一般,正朝着北平城而来。 似是要一鼓作气的将整个北平城冲垮一般。 城墙上很静,这功夫似乎所有的将士,包括朱祁钰都绷紧了神经。 没有一丁点的声响。 那根弦,开始绷得越来越紧! 此刻,同样一身战甲的于谦,就站在朱祁镇的身侧,他目视着也先部队的距离。 算了算。 直至近了! 转过头便朝着朱祁钰看了一眼。 后者点了点头。 紧跟着,于谦开始朝着城垛上的一个个炮手嘶吼:“开炮,给我打!” “轰!轰!轰!” 连番的炮声开始在城墙上响彻。 炮手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一个个配合的极为顺畅! 填炮,点火! 直至,远处,硝烟升腾,战马嘶鸣! …… 同一时间,北平城附近的高空之上,一只只黑色的怪异大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四周盘旋着。 高山之上,营帐之内。 一道巨大的显示屏上,北平城的画面,从各个方位,清晰的展现在朱元璋和朱棣的面前。 “没想到,这小子还有点咱朱家人的血性!” 看着站立在城墙上,在炮声的轰鸣下没有丝毫退却的朱祁钰,朱元璋下意识点了点头。 “我说顾兄弟,这什么无人机,可真是个好东西!” 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朱棣虽然对朱祁钰的行为表示赞赏,但此刻他更为关心的是眼前的无人机设备。 这些东西,都是前两天顾渊亲自送过来的。 一开始,他们还不清楚这东西作用,直至顾渊亲自示范,他们才知道后世竟然还有如此先进的作战方式。 不用一兵一卒,仅仅只是靠那所谓的无人机,便能清晰的知晓敌军的动向和情况! 这对于朱棣来说,简直就是神器啊! “顾兄弟,有这东西,你早该拿出来的啊,你不管让咱拿什么东西换,咱都愿意啊!” 顾渊嘴角抽了抽。 不是他之前不想拿无人机出来。 而是无人机飞行,需要有信号作为基础。 后世有卫星作为基站系统,可以帮助无人机进行导航,但你大明,那里有什么信号。 要不是他意外的发现,他可以利用是时空能量形成信号,这些无人机放在大明,根本就飞不了。 更何况,远距离操控飞行。 眼下他搞出无人机,也只是想利用这些东西,看一看历史上的北平保卫战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给你,你也用不了!” 顾渊懒得搭理朱棣,这家伙无非就是看到了无人机的好处,但基站信号这种东西,即便给对方解释,想来这家伙一时半会也理解不了。 没有理会朱棣。 顾渊用时空能量操控着无人机开始在北平城的上空回荡。 听到顾渊的回应后,朱棣倒也没有多问。 这功夫,一众人的视线,再一次落在了营帐之内的显示器上。 屏幕之内。 朱祁钰的凤翅盔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了地上,一边的于谦正伸手死死拉着朱祁钰。 “陛下,此地危险,还请陛下退守城内!” 原本平坦的北平城墙,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坑坑洼洼。 整个城墙之上到处都弥漫着灰色的烟雾。 火炮这种东西,不仅仅是大明有,如今的瓦剌也是有着十数门火炮的。 在火力方面,明军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火炮声不知道什么时候息了。 不远处的一道瓮墙,已经被瓦剌的先锋部队彻底攻破。 城下的明军,此刻已然和瓦剌兵卒,交战在了一起。 朱祁钰红着眼,怒视着于谦。 “朕不退!” —— 第141章 今日,城若破,有死而已 “朕是先帝子嗣,朕身上流着朱家的血!” 朱祁钰死死攥着手中的长刀:“朕说过,此战,朕会与卿同在!” “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朕绝不会退后一步!” “于卿不必多说,朕会与你一同杀敌!” 朱祁钰的声音无比的坚定,他捡起地上掉落了的凤翅盔,快速的套在头上后,便直勾勾的盯着于谦。 “爱卿,若是北平城都守不住,朕何以有颜面去见我朱家的列祖列宗!” “若是北平城破,这城内的数十万百姓,该如何生存下去!” “城若破,有死而已!” “朕不怕死!” 没有多余的话,朱祁钰甩开于谦拉着他臂膀的手。 后者愣了愣,紧跟着放声大笑。 “陛下,臣亦愿往!” “今日,城若破,有死而已!” 是啊! 如今之际,退又能往哪里退? 退回去,又有什么用! 陛下都不怕死,他又有什么怕的? 先帝啊先帝,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郕王,他没看错! 没有多余的言语,于谦拔出手中的长刀,紧随其后的便跟着朱祁钰的身影。 如今,瓮墙已破。 能够阻挡瓦剌大军的,唯有北平城的城墙了。 也先的部队大多都是骑兵,北平城城墙高耸,面对骑兵倒也没什么可惧的。 仅仅只是外围的瓮墙,便已经阻挡了那些骑兵进军的步伐。 也先的部队,也只能学着常规的攻城方式。 虽然攻破了瓮墙,但他们一时间却也难以寸进。 “传朕指令,夺回瓮墙,朕会与将士们一同杀回去!” 城门上的吊桥打开,朱祁钰扬着长刀,嘶声怒吼。 紧跟着,包括于谦在内,城内的一众兵卒皆是士气高涨,没有丝毫的犹豫,一个个皆是视死如归。 刚刚突破瓮墙的草原部族,迎面便碰见了朱祁钰带着的明军。 刹那间,刀兵相见,金戈乍响。 杀喊声响彻在北平城下。 只是短短的功夫,那一队突破了瓮墙的草原部族便被明军斩杀殆尽。 原本残破的瓮墙,第一时间便被明军的将士们用身躯盯住。 朱祁钰没有丝毫的停顿,开始下令重铸瓮墙。 同一时间。 另一边的高山之上。 看着朱祁钰身先士卒,亲自鼓舞士气的举动,朱元璋眉角微微松了松。 “看样子,这小子没有辜负你我的期望!” 眼下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棣已经看出来了。 有朱祁钰身先士卒,如此情况下,大明的军队想要守住瓦剌的进攻,并不难。 眼下,到了他们该出场的时候了。 “老四,时机差不多了!” 朱棣点了点头,起身跟着笑了笑:“这小子确实不错,爹,北平城下的情况就交给我了!” 没有丝毫的耽搁,朱元璋和朱棣,即刻分兵两路。 朱棣领军直奔北平城下,朱元璋则是绕路挡住瓦剌大军的后退之路。 …… 北平城下,随着也先的第一步进攻被打退,双方紧跟着便进入了僵滞阶段。 朱祁钰重新退到了北平城的城墙之上。 瓦剌的部队,也开始重整军阵,准备再次攻城! 四周的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停了。 浓郁的血腥味,开始飘荡在北平城的上空。 地面被染成了血红的颜色。 战场上,没有哭泣,只有着无声的沉默。 气氛很是低沉,城墙上的朱祁钰揉了揉自己的脸。 他面向着一众与他一同守城的将士。 “将士们,朕在此立誓!” “城若破,朕的尸骨会第一个挡在瓦剌行进的路上!” “朕与尔等的身后,是朕与尔等的家人,是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 “此战,朕不会后退一步!” “大明宗庙在上,朕此番,与将士们同在!” “此战,我大明必胜!” “必胜!必胜!” 朱祁钰的话音刚落,一道道呼喝声便跟着应和了起来。 明军的气势开始高涨。 那一股肃杀之气,仿佛要直冲云霄一般,就连原本沉寂的气息都被冲刷的一干二净。 对面,明军的气势高涨。 同一时间。 瓦剌率领的大军之中,突然间,一道身影被推了出来。 那人穿着一身的皇帝冕服,披头散发。 朱祁镇的身形被绑缚着,身后是拿着刀抵着他的瓦剌将士。 “大明的皇帝,前面就是你的家了!” “往前走吧,别犹豫!” 刀尖顶着后背,耳边响彻着一道道的嬉笑声。 朱祁镇只觉得头脑发昏,整个人都有些浑浑噩噩。 死亡的危机,像是在推着他一样,推着他一步一步的朝着北平城的瓮墙靠近! 他抬起头,视线里,距离瓮墙已经近了。 眼前熟悉的北平城墙更是清晰可见。 眼帘内,他看到那城垛后站着的熟悉身影,那张脸很是熟悉。 那是他的弟弟。 “祁钰!” 朱祁镇微微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好像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刀尖抵着他,将他推到了瓮墙之下。 视线里,那些守城的将士渐渐的撇过了脑袋,城墙上的朱祁钰也在看着他,嘴角微张。 “大哥!” 城墙之上,朱祁钰看到朱祁镇的一瞬间,整个身形都跟着颤了颤。 视野里,眼前的大哥,哪里还有此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那般披头散发,双目无神,就像是一个活着的傀儡一般。 朱祁钰的身形,颤的厉害! 他张了张嘴,唤了一声。 声音从城墙上飘荡而下,直至落在瓮墙下的朱祁镇耳朵里。 后者才渐渐回了回神。 “忘了告诉你了,大明的皇帝已经不是你了!” “看见了吗,那上面站着的人,是新的大明皇帝,你已经被抛弃了!” “不对,说起来,这一切都是你们自己做的!” 身后的瓦剌将士嘴角笑着。 他看着朱祁镇回过头的眼神,耸了耸肩。 “你以为首领是怎么知道你的消息的,是你们的人传过来的啊!” “还有,此前袭击你的瓦剌兵卒,可不是我们的人!” “我们是收到消息,才冲着你来的啊!” 朱祁镇的瞳孔开始震动! 实际上,此番御驾亲征,只是他的一个目的罢了! 大军调动,打不打是一方面,重点是为了震慑北方草原。 另一方面,他查过朝廷文书,近些年,边境支出越发诡异,他怀疑有人在暗中吞吃粮饷,甚至于勾结异族。 当时的他,意气风发。 在没清楚具体的情况下,便在朝堂上喊出御驾亲征。 他先一步便带着大军,直奔九边重镇。 只是没想到,半路上便遇到了瓦剌突袭,危急之下,他前往大同,结果刚刚驻扎,便又听到瓦剌冲着他奔袭而来。 紧跟着他大军转道,可是一路上,瓦剌却像是在他们身上安了眼睛一样。 死死的咬着他们。 那时候的他,终究是慌了,只想着快点撤退,根本没有听将士们阻敌的想法。 没曾想,一着不慎,落得个如此境地。 如今,眼前的瓦剌人将这般消息告知与他,想来,是已经利用完他的价值了。 他,难道已经没用了! 是啊! 大明已经有新的皇帝了,他这个皇帝,自然是一点用都没有了啊!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朱祁镇抬起头,那双原本无神的眼神,一下子变得锐利了起来。 不! 我不能死! 该死的是他们,是那些贼子! 朱祁镇的心脏疯狂的开始跳动。 他的视线盯着城墙上的朱祁钰,原本发不出声音的喉腔内开始剧烈的滚动。 “祁钰,救我!” 这一道声音,像是花光了朱祁镇全身的力气一般。 他的声音,穿透了眼前的瓮墙,在北平城的城墙上回荡着。 城墙之上。 朱祁钰听到了熟悉的呼喊声。 “大哥!” 朱祁钰转头看向于谦,整个人有些手足无措。 后者撇着脑袋,视线背对着城墙外的方向。 “陛下,瓦剌在利用太上皇,此举,是为了击溃我明军的士气,陛下万不可慌乱!” “如今的情况,无论他们做什么,陛下都不能去管!” “我军必须守住北平城!” “太上皇会明白的!” …… “祁玉,救我!” 朱祁镇又跟着喊了一声,他的声音有些绝望。 身后用刀尖抵着他的瓦剌将士,正咧着嘴大笑。 “大明的皇帝,没想到你还是有点用的吗!” “对,就这样喊!” “再大声一点!” “他们好像听不见啊!” 朱祁镇咬着牙,嘴角都开始跟着渗血。 后心里抵着的刀剑有些发寒,那股死亡的威胁,让他整个人都颤得更加厉害。 他只能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喊! 直至声音沙哑! 城墙之上,朱祁钰同样咬着牙:“大哥!” 朱祁钰的声音有些发颤,紧跟着便是一股自心底而生的愤怒。 “该死,他们真该死!” “于谦,开门,开门,朕要亲自杀了他们!” …… 与此同时,另外的方向。 兵分两路的朱元璋和朱棣,各自拿着一部手机,画面里正是朱祁镇在瓮墙下喊话的身影。 “混账,孽障!” “朱祁钰,你给咱射死他啊!” 朱元璋张嘴怒骂,这功夫的他,恨不得将手里的手机砸在地面。 同一时间,另一边。 带着大军往北平城赶路的朱棣,亦是有些牙眦欲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