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学霸到神级科学家》 第1章 另一个世界 四月,金陵第一中学,三楼教室。 江铭叹了口气,撂下日记本,转头望向窗外楼下正在跑操的队伍。 学生们穿着校服,散乱地跟着音乐缓缓移动,俨然一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课间操景象。 然而江铭却知道,这里根本不是地球。 起码跑操用的音乐都不是运动员进行曲! 他穿越到蓝星这个平行时空,与自己同名同姓的高中生身上已经整整三天了。 从最初的些微恐慌、惊讶。 到现在已经可以很平静地接受穿越这个事实,以及他新的身份。 “金陵市第一中学三年八班学生,江铭。” 窗子映出了少年的容貌皮肤苍白,身材瘦削,给人一种大病初愈的印象,但这并未掩盖他清秀而好看的面庞。 随着原主的记忆逐渐清晰,他已经记不太清自己前世的事情了。 曾经身边的那些人和事,穿越过来的原因,都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 即使努力回忆,也只是徒劳。 “行吧,既来之则安之。” 他没有太过纠结,毕竟前世自己好像也只是普通人,没太多可留恋的。 回忆了一下原主的记忆。 这个世界格局与自己的前世大相径庭,没有经历过席卷全球的战争,反而是由各国成员组成名为“蓝星联盟”的庞大独立机构,用于调停纷争,分配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江铭心里涌现出这样词语。 在这里,国家与民族的概念逐渐淡化了,各国实际上像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产生的管理区域。 而区域的资源与产品归属都由联盟统一分配。 当然,没有战争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 蓝星的资源仍然不足以让所有人都过上充裕的生活。 只是各国围绕着资源的竞争从台前转向了幕后—— 资源分配的比例是根据地区的生产总值和科研成果综合测算的。 毕竟在这个世界里,科技成果由全人类共享。因此科研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比于明星、企业家与官员,人们更追捧科学家。 有的科学家甚至身兼数职,不仅仅是科学家,同样是明星与企业家。 但在他们的名片上,却往往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挂在前面。 因为这是象征荣耀的勋章。 然而就算这样一个几乎是乌托邦一般的时代,也会有悲剧。 原主“江铭”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仔细查看了好几遍记忆的江铭也不禁感叹果然人和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原主是单亲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靠着母亲一个人打两份工苦苦养育他和妹妹两个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苦涩但也有着点滴幸福。 然而就在两年前,生活却再一次和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妹妹患上了急性肾衰竭,由于医院未能及时确诊,导致了永久性的功能损伤。 仅仅是每周的血液透析,就耗尽了家里仅有的存款。 而想要换肾,不仅仅需要数十万的巨款,还需要直系亲属的职称等级达到中级研究员水平,才能在长长的肾源等待列表中插队。 想要依靠买论文提高科研等级?这不仅在华国是明令禁止的行为,风险极高的同时,更是需要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 数字大到足以让一个三口之家过一辈子奢侈的生活。 然而妹妹的生命就在这一天天的等待中,逐渐凋零。 自从出了这件事,原主更加废寝忘食地学习,只求尽快考入金陵大学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 在蓝星,想要走上科研道路,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应聘去一些私立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中会有一些研究性的岗位让内部的工程师竞聘。 二是去一些公立的研究所,这类研究所往往专注某一领域,每年会由其中的招生部门,从各大中学优中选优,挑选一批合适的人才,进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三是去大学,大学中有着不同研究方向的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也是最多,而且基本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就能获得助理研究员职称。 大学招生主要依靠招生部门的特殊人才招生与每年两次的统招考试组成。 在华国的中学有整整五年,但许多优秀的学生往往三四年就已经被研究所或大学招走了,超过五年还没考上大学的普通学生就会分配往社会各行各业中就业,从此与科研再无可能。 而“江铭”已经是第五年了。 即使拼命学习,但面对那仅有2%的统招录取率,“江铭”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更别提依靠难度极高的全国中学生竞赛走特招通道了。 身边的同学有关系的已经通过特招去了大学或研究所,没有关系天赋又不足的早早退出了科研的竞争,开始等待就业分配,只有“江铭”还在坚持每天高强度的学习。 这可是妹妹的健康啊,就算只有一点点希望,他也决不会放弃。 然而生活不是小说,命运也不会有意垂青苦命之人。在四月的一个夜晚,原主在这种身心的双重折磨中,夜跑时倒在了操场的树荫下。 这便是江铭穿越的起点。 回忆至此,他感觉自己咽喉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心头升起。 成为科学家... 为了妹妹,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 他不知道这种想法究竟是自己的情感,还是原主的,但这不重要。 他继承了原主的一切,自然也要承担起他的责任与情感。 “这一次,让我替你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吧。”江铭穿越以来第一次轻声念道。 【密码输入正确,科学家系统启动中…】 【世界线同步中…】 【同步完成!检索科技路线…】 竟然真有系统!普通人的江铭,被这种小说里才有的情节深深震撼到。 系统究竟是什么,难道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吗? 他不知道答案。 系统加载的短短几分钟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直到【科学家系统已启动!】几个字出现,江铭的思绪才逐渐收束回来。 “你好”,江铭主动与系统打招呼。 【宿主您好,本系统致力于将宿主培养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您可随时通过意念调出系统部分窗口,或是直接通过思维与系统交流。】 “科学家么...我不追求当科学家,我只想问你,最快多久能辅助我达到我们蓝星中级研究员的职称等级。” 【根据蓝星科技水平推断,中级研究员的科学水平相当于系统科学等级lv2水平。但职称等级取决于学术水平、论文发表状况以及项目完成情况等等情况,其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估算宿主达到中级研究员职称时间在一年至十年不等。】 “呼...”,江铭长舒一口气,感觉胸腔中堵塞的感觉在逐渐消散。只要有希望就好,他最怕的就是看不到拯救自己妹妹的希望。 然而接下来系统的提示令江铭再一次陷入了思考。 【请宿主选择科研领域...】 第2章 新人礼包 “选择科研领域?”,江铭恍然,没有一个科学家是全方向样样精通的。 但是究竟选什么领域呢? 江铭的眼前出现排排列表,从大类到细分领域,分门别类记录着数不清的科研领域和方向。其中有的词条光芒璀璨,而有些词条暗淡无光。 他猜测,光芒越强劲的词条是蓝星研究越为深入的方向,而光芒暗淡的,反而是蓝星人还未踏足的领域。 江铭眉头微皱,虽然有了系统,他可能在任何领域都能有一番作为,但是真到了选择的时候却又顾虑颇多。 他实在不希望自己的妹妹等待太久。 如果投身一个已经被深耕的领域,他可能很难出头,但是独自开辟一个崭新领域又难以被同行理解和承认。 江铭的意识在这个巨大目录中穿梭,忽然福至心灵,注意到一个散发着微光的词条,夹在两个极为明亮的大类之间。 信息学。 就是这个了,江铭发觉自己的心跳莫名地加快了,仿佛有什么情绪要喷涌而出,却因为没有记忆的承载,这情绪似是无根之水难以为继。 难道自己前世与这个领域有什么情结吗? 江铭拍了拍脸,停止了这种胡思乱想。 “就选这个吧。” 【恭喜宿主选择了信息学领域,任务路径确认中...】 江铭面前的弹窗忽地变化,大量信息涌了出来。 ————————————— 姓名江铭 信息学(主学科)lv0(0/1000) 数学lv0(50/1000) 微电子工程学lv0(0/1000) 积分0 ————————————— 【注信息学、数学与微电子工程学隶属与信息学关联最高的三个领域,故仅显示宿主在该三个学科领域下的学科等级。】 【积分可用于解决科研问题、开启奖励任务等。】 没有过分激动于自己获得了这样一个系统,也没有心情吐槽自己几乎全0的学科经验,江铭对着系统轻声说。 “我已经准备好了,开启第一个任务吧。” 【新手任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说明完全理解当前时代的前沿教材《patternclassification》。本系统会根据宿主学科经验水平设计书籍阅读路线,请放心跟随指引阅读。】 【完成奖励获得(100点全学科经验+学习所获具体学科经验)。150点积分。两张白色抽奖机券。】 一上来就是学习吗? 对于还是高中生的原主而言,学习是他再日常不过的事情了。 更不用担心教材难以找到,在科研颇为普及的蓝星,即使普通人不会从事科研,也会日常关注科技发展。 不仅是科学教材,连论文都是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甚至一些研究的研讨会都会像综艺一般被全民追捧。 当然,江铭囊中羞涩,即使上了中学也一直没舍得买笔记本电脑,他还是准备周末去金陵大学的图书馆里找一下这本教材。 ... 周六,金陵大学。 漫步在大学里,江铭被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所裹挟。 研究员们随处可见,他们拿着笔记本或书籍或坐或站,享受着周末短暂的空闲时光。 有些凑在一起,讨论学术或是聊着圈子里的八卦。 “嘘,你听说了吗?有个助理研究员的在晋升答辩上被院里领导挂了,他冲到人家办公室里大骂领导。” “我和你讲,我刚刚给我的导师许诺今年发一篇nature,是不是很大胆?” “接论文指导,500一天!” “研究员您好,我是令人心动的科研节目组的,想要拜访...” “你的这个实验设计存在因果混杂的问题,我建议你扩充一下实验样本量,或是去找一个中间变量看看。” 周围路人的声音令江铭紧张的心情平复了许多,他的步子不自觉地放慢了下来,缓缓走进金陵大学图书馆的大门。 验证了非科研人员的信息后,江铭跟随着系统指引开始寻找《patternclassification》和一些与之相关的前置知识。 金陵大学作为华国的高等学府,其图书馆更是文明金陵市的著名地标。 整整八层的巨大建筑里收录了各个学科的经典教材以及前沿期刊,其中前6层都是向全民开放的,在最后两层中收录有一些涉及机密项目的报告,需要有初级研究员以上的身份才能进入。 不过《patternclassification》和其前置知识所在书籍显然不会存放在图书馆高层。 花了整整半小时,江铭才将完成任务的所需书籍全部找好 《微积分》、《高等数学》、《linear-algebra》、《signalsandsystems》、《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atternclassification》。 数学竟然占了大头。 “也对,毕竟蓝星的信息学还不是很发达。”,江铭自言自语道。 当然,这些书也并不是全部内容都要看完的,而是仅仅掌握看懂《patternclassification》所需要的前置知识即可。 不然新手任务里就不是要求学懂一本书了,而是学懂六本书。 这些书除了最后一本,在蓝星也算是大众读物了。例如《高等数学》,其实在中学的课上有简单学过,并且也是中学数学联赛的必读教材。 每个华国人,在中学时都会去参加这些比赛的海选。 谁还没有个科研梦呢? 江铭当然也学过,只不过从系统判定来看,他之前完全没学会就是了... 什么都有可能背叛你,但是数学不会—— 因为不会就是不会。 一边吐槽着,江铭倒是自觉翻开了《高等数学》,准备开始老实学习。 但却心里总觉得忘了什么,翻书的手也停住了。 “等等,系统。” 这一次隔了几秒,视野中才弹出系统信息,就好像在故意躲着江铭一样。 【宿主您好,本系统致力于将宿主培养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我的新人礼包呢?” 【...】 【...】 江铭屏住了呼吸。 终于,双方僵持了十秒之后,系统终于又弹出了新的信息。 【恭喜您获得新人礼包学习加速体验时长20小时。】 他就说是这样!有系统怎么能没有新人礼包呢? “现在,开启学习加速!” 第3章 匪夷所思的学习速度 江铭刚一发出声音,他的视野中便弹出一个20小时的倒计时,手已经自动翻开了书本。 他从未感觉过头脑如今天一般清醒,曾经让人看了就犯困的数学知识现在如同流水一般进入他的大脑,甚至他对每一个看过的知识点都能理解并举一反三。 在快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系统还给出了细致到段落的阅读顺序。 江铭在系统的加持下一路通关,理解的速度已经和阅读速度持平了。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手上哗哗哗翻个不停。 当然他看书的速度也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前置知识是分布在整本书不同位置的,这才造成了“量子速读”的效果。 江铭的很快引来周围学者和学生的侧目。 “这是哪个学院的天才研究员,看书都不用理解的吗?” “嘘,你声音太大了,这太夸张了,也许他是在作秀吸引别人注意呢。” “还好还好,他看的都是比较基础的数学书目,应该是在复习回忆一些知识。” “最边上那本《patternclassification》是什么,我咋没听说过?” “哎,我知道,模式识别嘛。一个挺冷门的前沿领域。上一季《导师去哪儿了》有一集的实验室就是做这个的。” “嗷你说那个综艺...我和女朋友一起看的,当时关注点根本不在节目上...” 一个小时飞一般地过去。 江铭的学习还在持续,此时他已经学完了《高等数学》的全部所需知识。 合上书本的他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细细品味了一遍刚刚所学。 “原来复合函数就像是开车,踩油门的力度x决定了油门下压的幅度u(x),而油门下压的幅度u(x)又决定了引擎的转速f(u(x)),引擎的转速f(u(x))又通过一系列的齿轮传动决定了最后的车速g铭举了一个开车的例子。 链式法则,则像是一条贯穿整个汽车系统的因果线,能从最后的车速g(f(u(x)))的变化率反向求解踩油门x的变化率。 能举出这样的例子,任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刚学高数一个小时的中学生。 但江铭却在系统的辅助下做到了。 没有一刻为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到欣喜,江铭已经翻开第二本书,继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 傍晚,金陵大学图书馆外。 “老郑啊,老郑...你究竟给我挖了多大的一个坑啊!” 徐建华走在金陵大学的柏油马路上,抓了抓头上略微有些稀疏的头发,痛苦地叹息道。 他口中的老郑是几个月前刚刚归国的高级研究员郑宁,也是他徐建华同学院的大学同学。 与按部就班留在金陵慢慢科研升职称的徐建华不同。 郑宁在还是助理研究员的时候,就跳槽到国外,德意志联邦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成为一名初级研究员。 在蓝星,科研人员的职称在全球都是通用的。 十几年过去,就在徐建华还为自己成为中级研究员沾沾自喜的时候,郑宁却已经带着高级研究员的头衔回来了,更是成为了院长身边的红人。 短短两个月,郑宁就为他们这个小学院拿下了蓝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语义信息处理与理解的神经计算结构研究。 凭借这一个项目的申请,郑宁就成为了学院的研究新贵,甚至隐隐有了竞争学校仅剩的三个特级研究员名额的趋势。 这本是值得全学院上下振奋的消息,但是对徐建华则不然。 从大学时候开始,郑宁就与他隐隐不对付,这次的项目更是对他暗地里使绊子。 项目的动员会上,郑宁一个跟院长一个劲地夸他徐建华年轻有为,近几年手下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助理、初级研究员。 还说他手下的研究员都是什么善战的狼、远见的鹰、敏捷的豹。 这不是捧杀是什么?徐建华想想就头痛。 最后,在郑宁的强烈建议下,这个项目自然是落在了他徐建华头上。 在蓝星的科研圈子里,有着这样一个共识。 做的好不如申的好。 申请项目的人往往是整个项目的牵头人,整个项目做的好那都是他的功劳,论文里也能署名通讯作者。 但做项目的往往只有苦劳,一旦做不好,那就是背大锅,甚至会影响到之后自己的项目申请。 徐建华深深地知道,这个项目落到他头上推脱不了,那就只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然而,他手下的助理、初级研究员们,却没有几个能顶用的... 这个项目属于小众方向,他手下的研究员有做纯数学的也有做工程学的,但是这种结合数学与工程学的中间学科,却鲜有人涉足。 这也是郑宁那个混蛋自己不愿意做的原因。 徐建华轻轻揉着太阳穴,缓解着下午冥思苦想科研灵感带来的头痛,快步走进图书馆。 他是来借《patternclassification》的! 语义信息处理与理解的神经计算结构...和神经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记得《patternclassification》里有神经网络相关的章节,他得总结一下知识点,回头让自己的几个还是学生的助理研究员自学一下。 时间过于紧急了,距离项目中期考核满打满算也只有6个月时间,来不及让学生报一整个学期的相关课程再开始干活了。 然而当他走到本该放着这本书的书架时,却发现上面并没有《patternclassification》。 徐建华花了2分钟把整个架子仔细扫了两遍,也没找到这本书。 不应该啊...虽然是较为冷门的领域教材,但在金陵大学图书馆这样的超级书库里,这本书怎么也有个五六本吧,全被借走了? 而且如果同一本书短时间被借走太多,图书馆是会紧急采购的。 这不应该啊... 徐建华疑惑地往回走,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回去用电脑看了,用电脑看教材实在没感觉啊! 但就在他路过一排桌子时,耳边却传来令他惊讶的声音... “天才小哥,我还是没太理解,这个神经网络到底是什么啊?” 徐建华定睛一看,一张长桌前面,好几个人围在一个清秀白净的少年面前,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向他提问。 而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patternclassification》! 第4章 徐建华的震撼 从这群年轻的学生嘴里蹦出神经网络这个略微冷门的专有名词,让徐建华感到十分惊讶。 他的脚步缓了下来,几乎没有发出声响地走到这群年轻人桌前。 面前的几人全然没有察觉到徐建华的靠近,都在听着江铭耐心的讲解。 “神经网络就是一个函数...” “什么...函数,那不是数学吗?这一堆连在一起的线段和节点怎么就是函数了?”在江铭身旁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不解。 “函数未必要写成xyz,而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这个世界中的映射关系多到数不清。比如在偏微分方程中,有的解函数甚至没法显示地写出来。” “这我懂,不过这和这些节点与边又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大量数据无限逼近任意函数的方法,就像偏微分方程中会用无穷级数表示一个解函数一样。” “随着对大量数据的学习,这些神经元会不断调整参数,最后整个神经网络就会变成那个函数的形状...” 这个回答引得周围众人一阵兴奋,大家又互相聊了起来。 “该我了该我了!帅哥,我记得去年《导师去哪儿了》的节目里就有这个神经网络。最后还要好几个初级研究员学长比赛用神经网络预测四次函数的解呢!” “切,这么听起来这个神经网络也没那么厉害嘛,四次函数的话不是手算就行。” “你行你上啊,再说了听没听到小哥说拟合任意函数,那可比手算一个牛逼多了!” “emmm作为数学系的研究员,我不得不提醒各位,这玩意儿不是万能的...” 任凭周围学生七嘴八舌地提问,江铭始终耐心地回答,没有丝毫不耐烦的表情。 这些学生都是已经走上科研道路的金陵大学生,以金陵大学的招生严苛程度说是百里挑一都不为过。 当然,他们会问这类基础的问题也是因为不是相关领域的,只是在蓝星上人们对无论哪种学科的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罢了。 江铭简单的几句回答却令徐建华如遭雷击! 就算是教材,都不如面前这位年轻小哥解释得清晰! 徐建华觉得,神经网络是函数这样的总结近乎直击学科本质! 因为这赋予了神经网络一种不依靠数学也能描述自然世界的能力,让一切问题可以依靠工程化的方式解决。 甚至他脑中有了模糊的研究灵感,觉得神经网络这个东西似乎真如郑宁在项目申请上吹嘘的那样,能在应用上大有前途。 这不对啊,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信息学这个领域什么时候有这么高热度了吗? 凭什么他在图书馆走两步就能听到这么专业的讨论? 徐建华心里毛毛的,感觉刚刚面前这个学生轻飘飘的几句话,怎么比自己在蓝星科学年度会议上听特级研究员的演讲都精辟? 当然,徐建华知道这只是他一时的错觉。 在蓝星,每个特级研究员都是大类领域的中流砥柱,更是许多细分方向的开创者,完全不是面前这个年轻人可以比拟的。 再往上就是院士了!从信息学建立到现在的短短三十年,也只有两位院士,十位特级。 这些特级研究者也必然不会在演讲中细致讲解这类基础知识。 但徐建华还是有些见猎欣喜,这个陌生面孔的年轻人显然在信息学这个领域有着扎实的基础! 从外表上看,这个年轻人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最多十八岁! 由于蓝星里被招入大学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徐建华一时也摸不清这么年轻的学生到底是几年级。 如果是一年级就好了!徐建华盘算着,这样自己还有机会把他拉到自己门下。 这可是一个自己的理想帮手啊! 以前总说一个男人见到自己女神第一眼,就已经幻想自己和她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了。 如今徐建华算是理解这种感受了,他此时脑中就开始播放起自己和这位年轻人携手发文章,完美完成项目,晋升高级研究员,把郑宁踩在脚下的画面。 停,不能再幻想下去了。 “咳咳” 徐建华的轻咳打断了面前热闹的众人。 几个讲的最欢的学生看到面前这个严肃的中年男人,悻悻地闭上了嘴。 他们几个确实太吵闹了,和安静的图书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肯定是打扰到了这个教授惹得他不高兴了。 徐建华的视线冷冷地扫过几个提问的同学,最终定格到江铭身上。 却换上了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表情转换得流畅至极毫无违和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呀?哪个学院,上几年级啦?” 没必要吧...离江铭最近的女生被徐建华的极速变脸给弄得有点无语。 虽说人和人是有差距的,但也不用表现得这么明显吧! 她甚至都开始怀疑这个教授是不是有什么不正常的取向了。 江铭正要老实回答徐建华的问题,脑中却响起一阵机械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首次接触信息学达到lv2的生命体——金陵大学中级研究员徐建华,触发新任务。】 【任务加入科研组织】 【说明加入徐建华所在的信息计算与智能系统实验室。】 【完成奖励随机获得专家级技能。】 专家级技能?江铭好奇,一般在一个领域耕耘多年才称得上是专家吧,竟然在系统这里是点击就送的吗? 虽然他并不清楚能随机到什么技能,但总归得到就是赚到! 想到这里,江铭也换上一副春风般和煦的笑容 “您就是计算工程学实验室的徐教授吧!我是江铭,现在还是金陵第一中学的中学生,之前一直在网上关注您的研究,见到您本人真是三生有幸!” 这一套连招下去,连徐建华自己都懵了,他有这么出名吗? 但转而他一下子反应过来“等等,你说你还是中学生?” “对啊。” 嘶!徐建华倒抽一口冷气,原来面前这个给一众研究员讲解概念的天才竟然只是一个中学生。 他心中不由得泛起波澜,好啊,太好了。 原本他最担心的,就是江铭已经有实验室了,甚至是某个高级研究员雪藏的研究天才。 那样的话他想调江铭到自己手下必然会遇到层层阻碍。 但现在,这江铭在他心里就是一朵无主的小白花,还没被人发现的那种! 虽然仅仅听江铭聊了关于神经网络的几句话,徐建华已经判断出这个学生在模式识别这个方向上的造诣,已经大大超过了他那几个还是助理研究员的学生。 他得想办法把江铭招到自己门下! 想到这里,徐建华在其他学生的自觉让位下坐到了江铭身边的位子,热切地和江铭交流起了模式识别方向的内容。 话题很快从基础知识逐渐深入,周围的年轻研究员们已经快跟不上两人的思路了,徐建华也是毫无保留,把自己实验室的一些正在研究的内容都讲了一下。 在他看来,天才都是由天赋与兴趣驱动的,想要招揽天才,谈待遇都庸俗了,得靠吸引。 两个人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期间江铭没有丝毫不耐烦的感觉。 因为他发现和徐建华的交流让他学会《patternclassification》任务的进度条飞涨,甚至比开了系统加速学习涨的还快。 这也不难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远不如徐建华这样一个深耕多年的中级研究员总结得精辟,更何况他还高屋建瓴地分享了目前学术界这个方向的前沿课题,更是让江铭大开眼界。 临走的时候,徐建华殷勤地推荐江铭来自己实验室。 “江铭小友,我和你真是一见如故,要不你就来我的实验室吧!我们实验室在数学和工程学都有很前沿的成果发表,甚至还入选了金陵大学今年的十佳实验室。” “如果你来的话,我周一就去找招生办周主任要个特招的名额,你可千万要答应我嗷!” “对了,因为入选十佳实验室的原因,我们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工资会多一些,一个月5000。 “虽然我知道你不太在乎钱...” “什么!”江铭的眼睛都亮了,“我答应了,这个月去能拿工资吗?” 这么轻松就答应了...徐建华傻眼了,这个天才好像和其他天才有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