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第1章重回1983 仓促,实在太仓促了。 李多鱼一点准备工作都没做,就回到了83年的担担岛。 记得不久前,他还在海带养殖筏上干活,猛地眼前一黑,再次睁开眼就来到了这里。 石房矮屋。 眼前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有海鸥在天空盘旋。 码头上渔船并没有很多,停的大多都是小渔船,还有几艘大的机帆船。 李多鱼回屋后,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就是没认出来,镜子里那个烫着爆炸头,穿着花衬衫和喇叭裤的人,就是他自己。 李多鱼并不在意镜子里那小伙的颜值有多高,而是全程就盯着那头浓密的头发看,露出了姨父笑。 “你终于也回来了。” 而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了催促的声音。 “赶紧的,还照什么镜子,大船都来了,我们得早点去,不然晚了,好货又被那帮孙子给抢了。” 定睛看清门口这张黝黑的脸后,李多脑子里原本已经死去的记忆,不停朝他袭来。 80年代初。 开放的春风吹满地,遍地都是机会,对南方沿海的渔民来说,做一件事会让你富得流油。 那就是走货(zou,si)。 当时为了保护本土企业,进口税一般都在80%以上,汽车更是高达220%。 而高税就意味着机会,在开放初期,经常有“大船”停在我国海外省的海面上,兜售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布匹等等。 担担岛作为尚峰镇的一个管辖小岛,离外海省最近的一个岛屿,仅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 每次有大船来时,停在港口的渔船就跟比赛一样,一窝蜂朝着深海冲出去。 这些船并不是出海捕鱼,而是去进货的。 ...... 第1章重回1983 这几年对尚峰镇的渔民来说,是最为疯狂的几年,每個人都红了眼。 农民有地不耕,渔民有船不捕,工人辞职下海,但凡有船的,全都干起了走货行当,镇上的大街小巷都在贩卖各种舶来品。 大的有进口汽车、摩托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缝纫机。 小的有手表、收音机、两用机、三用机、磁带和各种款式好看的布匹。 贩卖的种类五花八门,比当时的百货商店还要让人眼花缭乱。 据统计,在尚峰镇走货的巅峰时期,一天里,就有三千多辆外来车辆来镇上进货,大街小巷,每户渔民家中都摆放着这种进口货。 如此繁华的景象,也让尚峰镇一度有着“小港岛”之称。 可这些都与李多鱼无关,在那个大时代下,他非但没能富起来,反因走货,投机倒把成了阶下囚。 而转折点就是今天。 83年9月17日。 前世这一天晚上,他跟阿贵揣着不少袁大头,开着小机帆船去进货,结果刚出海,就撞上缉私船前来盘查。 由于怕身上的袁大头被没收,两人慌不择路地选择了跳船。 当时两岸三地货币不通,走货一般用袁大头结算,按当时的物价,一枚袁大头的收购价为二十元,差不多是普通工人半个多月的工资。 那晚跳船后,李多鱼是起来了。 可阿贵却跟他的两百多个袁大头,消失在了黑压压的大海里。 在找到天亮的李多鱼,失魂落魄地回到担担岛,将阿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他家里人,并将手里一半的袁大头给了阿贵家里人。 非但没有得到谅解,反被阿贵老婆诬陷,说他图谋阿贵身上的袁大头,在船上把他给害死了。 闹到最后,阿贵家里人把他举...... 第1章重回1983 报给了打私办。 而那时的打私办恰好在严打抓典型,撞到枪口上的李多鱼成了打击走私、投机倒把的代表,被判了整整五年。 连老婆生孩子难产时,他都不在身边,要说不恨那是骗人的,但最恨的还是他自己。 “阿贵,今晚我不去走货了。” 听到这话后,阿贵以为李多鱼在开玩笑 “我算过了,只要干完今晚这单,咱每人能分六百,六百块啊,是你老婆两年教书的工资,天上掉钱的事,这都不去赚?” 虽对阿贵家里人有怨,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李多鱼随口造了个理由。 “听我的,我小舅不是在县里的水产科研所吗,他私下告诉我的,今晚有缉私船出来。” “不就缉私船,怕个锤子,富贵险中求,再说海里那么多条船,也不一定会逮到我们。” 李多鱼明白很难劝得动阿贵,要不是自己有前世记忆,面对这种一趟赚别人两三年工资的暴利。 恐怕来台风天来也挡不住。 李多鱼一脸认真道“要去你去,反正我不会再去了。” 见李多鱼不像是开玩笑,阿贵整张脸拉了下来 “多鱼,今天我把话放这了,是你自己不去的,下次可别怪兄弟不带你。” 见李多鱼还是不为所动,气到反笑的阿贵骂骂咧咧地走向港口。 “有钱不赚,真是头壳坏掉了。” 李多鱼看着他的背影,但愿这一世阿贵被打私办逮到后,不要再跳海了,因为他水性真的很差。 李多鱼看了眼墙上的座钟。 下午四点多了。 周晓英应该也快要下课了,回到83年后,李多鱼最想见到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婆。 又看了眼镜中的爆炸头,李多鱼越看越...... 第1章重回1983 不爽的他戴起了一顶红星帽,就是这抹绿让他有点别扭。 李多鱼一脚跨上门口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可还没踩两下,就因重心不稳,直接把膝盖给摔破了皮。 刚从一位大叔突然变成腿脚利索年轻小伙,感觉还得再适应一段时间。 担担岛小学在岛的另一面,离他家有一公里路。 李多鱼赶到学校时,放学钟声刚好响起,霎时间,无数背着军绿色的学生,一窝蜂地涌了出来。 80年代,是人口爆炸的时代,岛上孩子特别的多,虽谈不上富裕,可孩脸上的笑容都非常灿烂。 就在李多鱼在人群中瞭望熟悉的身影时,一个小胖墩径直朝他走过来,憨憨笑着 “叔,伱怎么来学校了。” 见小胖墩管自己叫叔,李多鱼这才回忆起来,这小胖墩是二哥家的娃,名叫李浩然。 李多鱼摸了摸李浩然的头。 “有没有惹你婶婶生气。” 小胖墩咧着掉了两颗门牙的嘴说道 “婶婶现在是我的班主任,没揍我就不错了,我哪里敢惹她。” “好了,赶紧回家去,别一整天就知道玩,好好读书知道没有。” 听到这句话后,小胖墩瞪大眼睛,不解地看着小叔,感觉今天的小叔有点不对劲。 叔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经常说什么读书没有用,毕业后,撑死就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他走货一趟就顶大学生好几年工资。。 “哎......” 小胖墩叹息了声,果然大人说话都没个准。 就跟他爹一个样,说好的上周带他去市里动物园玩,结果到了周末立马说海鲜吃多了,腿痛没法去。 ...... 等学生走的差不多后。 一个穿着朴素,...... 第1章重回1983 绑着马尾的女老师出现在李多鱼的视野里。 上半身穿着白衬衫,下半身黑色长裙,腹部微微隆起。 她走路时,一手拎着小布袋一手扶着腰,显然多出来的那几斤肉,让她的腰有些吃不消。 周晓英看到李多鱼那刻,愣在原地好几秒钟,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男人会来学校门口接她。 “家里,是不是出事了?” 李多鱼咧嘴笑着 “没有,就是有点想你了。” 如此直白回答,让周晓英有点不知所措,恰有几位同事经过,把话听了个正着,直接让她脸红到了脖子根处。 “走,有事回家再说。” 两人沿着乡间的土路走着,风景真的很美,有一个小沙滩,放学后,不少学生在那里玩耍。 向远处望去,天空和大海相连的地方变成一条白色的线。 风吹起她的头发,白色手帕绑的蝴蝶结显得格外好看。 临家时,实在憋得慌的周晓英忍不住先说道“说吧,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李多鱼看着自家的漂亮媳妇,一个劲地傻笑着。 周晓英下意识摸了下李多鱼的额头,随后又摸了摸自己的。 不对,没烧啊! 脑子怎么坏掉的? 周晓英上下打量了番,发现李多鱼裤子破了几个洞,还有刚才在学校门口看到他时,眼睛好像红红的。 过往经验告诉她。 李多鱼肯定又闯祸了。 第2章周晓英 回到家时,已经五点多,周晓英直奔厨房去了,她打算做完饭后,再好好问他发生了什么。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人都还没踏进厨房,就给李多鱼拉了回来。 “你肚子这么大,又站着上了一天课,今晚我来煮饭。” “才三个月,又没多大影响。” “都说了,你坐着,我来。” ...... 前世,李多鱼整天就想着赚大钱,可偏偏运气一直很差,不停拖累着家人。 当年从牢里被放出来后,不愿意赚小钱的他,又走上了歪门邪道,有句话叫“狗改不了吃屎”,说的正是他这种人。 他向地下钱庄借了好几万高利贷,跟着当地的蛇头偷渡到岛国去打黑工。 80年代的岛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地方,出租车的起步价一万日元,是当时国内普通工薪阶层的四个月工资。 吃的都是神户牛肉,龙虾用来打牙祭,人人都会打高尔夫球,有些岛国媒体甚至鼓吹,东京的地价足够买下整个美丽国。 而在当时,村里但凡有人成功“上岸”岛国的,家里人不单要放鞭炮庆祝,甚至还要请剧班子到祠堂里唱一场戏。 那时,李多鱼同样怀揣着暴富梦想来到了岛国,本以为不用两年时间,就能还清高利贷,随后赚的锅满盆满,然后回家起大厝,买大车。 没想才刚踏上岛国,就被蛇头卖给了一家黑工厂,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连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是问题。 好不容易从黑厂逃出来,又赶上了岛国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开始大衰退。 由于打黑工,再加上语言不通,李多鱼见到条子就跑,白天都在厨房里刷碗,晚上挤在破房子里睡觉。 每天就跟逃犯一样,战战兢兢...... 第2章周晓英 活着。 四十来岁,头发熬白了一半。 回到家乡后,却发现错过了国内的发展的黄金时机,这些年在岛国辛苦攒的钱,撑死也就买的起市区的一套房而已。 而让李多鱼最难以释怀的是,在他打黑工的这些年,没能送老父亲最后一程。 而这些年老婆独自带娃,还高利贷,落下了一身毛病,在他回来后,不到两年时间,就离开了人世。 可以这样说,人生的选择题。 李多鱼几乎都选错了。 83年9月17日后的每一天,李多鱼都在悔恨中度过。 如今有机会让他重来,他真的不想再让家里人经历这样的苦难,他只想脚踏实地的赚钱和生活。 ...... 周晓英见李多鱼无事献殷勤,还下起厨房,哪里还坐的住,心中早已掀起波涛巨浪。 李多鱼是什么样的人,她清楚的很,对她越好,证明事越大,难不成这次比打架斗殴还要严重? 还是说,走货把钱都赔光了? 周晓英思想斗争了番,随后从厨房米缸下面掏出了一個小铁盒来。 “这里面有两百,你先拿去用。” 正在炒菜的李多鱼,被老婆突如其来的话给整懵了,在看清她手里那个印着“光荣下乡”的小铁盒后。 瞬间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小铁盒是周晓英父母留给她的,也是她唯一的嫁妆,不到关键时刻,她是不会去动这笔钱的。 自打分家后,除了这半套房子和家具外,他压根就没分到啥钱,生活全靠她教书那点工资。 连走货用的第一笔资金,也是用周晓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工资。 回想起以前的种种,李多鱼发现自己真是个大傻叉,放着个这么贴心,好看的老婆不疼...... 第2章周晓英 ,整天就知道在外面鬼混。 情绪起来时,李多鱼情不自禁将这个傻女人紧紧抱在怀里。 抱紧她的时候,李多鱼发现她身上没有多少肉,嘎嘎瘦。 周晓英则被李多鱼这一抱给吓了一跳,赶忙推开李多鱼,她终于明白李多鱼今天为啥有点反常了。 “门还开着。” “我才怀孕没多久,娘说,不能来那......” 话都没说完,周晓英如同受到惊吓的兔子,满脸潮红从厨房逃走了。 李多鱼那个郁闷啊。 我又没想那个,你怕啥啊,可当他往下看时,把自己也给整无语了。 “唉......” 83年的伙食相当普通,对海边人来说,有个好处,那就是海鲜不会少,但大多都是咸鱼、海蛎干。 而他打黑工那会,他洗了快十年的碗,后面又做了五年的厨师,做点小菜还是很轻松的。 周晓英从房间里出来,脸颊还伴有一抹红晕,她看到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直接满脸问号。 “这些全都是你炒的,你什么时候会炒菜了?” “就这么不信任我。” 周晓英自然不信,李多鱼会做饭菜,比他们班倒数第一名拿了一百分还要让她惊讶,就怕他把糖当成了盐巴。 周晓英小心翼翼夹了一块海蛎干放进嘴里,没想味道非常好,可她却皱起了眉头。 李多鱼问道“不好吃吗?” 周晓英摇头说道“好吃。” “好吃,干嘛还苦着一张脸。” 周晓英拿出那个装猪油的搪瓷盆“半个月的猪油,被伱一顿就糟蹋光了,我还能笑吗?” 李多鱼这才意识到,这时候岛上用的都是猪油,需要油票才能买,且还定量供应,平常只有节...... 第2章周晓英 日和拜拜才舍得多放点。 夫妻两人将一桌饭菜全部吃掉,结果因为吃的太撑太油,周晓英居然害喜了,吞下去的饭菜又全给吐出来了。 把她给气的! 而在岛国洗了十多年碗的李多鱼,吃完饭后,很自然就刷起了锅碗来。 “哎呦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小叔啥时候变得这么体贴,居然懂得疼老婆,还帮忙洗碗了,不像我怀孕那会,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干活。” 在庭院洗碗的李多鱼,听到这声音就头大,哪怕已经很多年没听过,但还是一下就听出是二嫂朱秀华的声音。 这人是担担岛出了名的碎嘴子。 特喜欢捧一个踩一个,一语双关,一边指责周晓英不干家务活,顺便说自己的老公没用。 二哥李耀国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会计,总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打小性格就比较懦弱,可偏偏娶了村里最凶的母老虎。 骂也骂不过, 打也打不过, 只能由她在家里横。 李多鱼觉得,如果说前世有人比他还惨的话,那一定非二哥莫属。 刚刚孕吐完的周晓英,听到朱秀华又在那里风言风语,赶紧出来对李多鱼说道“可以了,我来洗吧。” “就几个碗,我两下就洗好了。”李多鱼觉得没必要理那个女人。 可没想周晓英却急了。 “你赶紧起来。” “就你二嫂那张嘴,让你洗一次碗,明天半个村都得说我们闲话。” 经周晓英这么一说,李多鱼才想起来,这时候的女人是真的能顶半边天的。 像他们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渔村。男的一般都要出海捕鱼,像清洗渔网、补渔网、带孩子这些家务活都是由女人做的。 要是有...... 第2章周晓英 男的越俎代庖了,私下会被说怕老婆,成为别人酒桌上的笑话。 如果真让李多鱼洗了碗,周晓英这边也会被其他村姑村婆闲话,说她不知好歹,不干家务活之类的。 总之,在这个年代麻烦的很。 第3章未来打算 80年代,没有手机也没电脑,娱乐场所都在外面,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很浓。 晚饭过后。 下沙村庙前的广场聚集了不少人。 有老人在那下四色牌。 不少孩子在那跳皮筋,打陀螺和看小人书,不过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围观那群戴着蛤蟆镜,顶着爆炸头、披肩发的年轻人在那扭来扭曲跳迪斯科。 洗完碗筷的周晓英揉了揉发酸的腰部,见李多鱼这个点还在家,便问道 “今晚,没跟阿贵一起出海?” “没有,以后都不走货了。”李多鱼回。 周晓英微微一愣,这还是那个只想赚大钱,看不起她们这些领死工资的李多鱼吗? 该不会是跟阿贵吵架了吧。 周晓英虽有担忧,但男人的事,她也不想多问,烧了锅热水,倒在大木盆里,在房间里洗起澡来。 这时候,还没有浴室。 她穿着一件小背心,隔着衣服擦拭着身子,皮肤真的很白,跟岛上的渔民不一样。 严格来说,周晓英还真不算担担岛的人,她父母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后来一场海难,把她父母带走了。 由于老李跟周晓英一家走的比较近,就收养了她。 李多鱼和周晓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时候,还睡过同一张床。 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再加上周晓英长得漂亮,老李担心不学无术的李多鱼找不到老婆,早早就起了私心,私下找晓英谈了好几回。 半推半就间,老李就把两人的婚姻给办了,记得当时结婚那会,半个担担岛的男人都是极力反对的。 可有啥用,人家又看不上你们。 说起来,周晓英还比他大两岁,可能由于太熟的缘故,前世还真没怎么疼过...... 第3章未来打算 这個女人,别人都说他老婆很漂亮,可他自己并不觉得。 如今认真打量一番,真想给自己摔两巴掌,这颜值一点都不输港台电影的明星好不好。 看周晓英撩起衣服,李多鱼呼吸有些急促,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如今的他二十出头,正是龙虎生猛的年纪。 周晓英也意识到李多鱼一直盯着她看,不由满脸通红,生怕他把持不住,起身将他推出去,反手关上了卧室的木门。 李多鱼一百个不愿意地出了房门后,用门外的水管给自己浇了个透心凉后。 九月的海边炎热尚未退却。 海风吹来,腥腥咸咸的。 李多鱼坐在庭院石条上,打开了三用机,结果这个舶来品,换了几个频道都是敌台,放的都是邓小姐的歌曲《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 这时候,叛逆的海外省知道硬刚不过,便开始使用魔法攻击,打算从精神世界腐化我们的同志。 邓小姐的靡靡之音在耳边回荡,不过再听时,已没有当年那种向往,更多的是沧桑。 夜晚,海岛的星空特别闪亮,肉眼可见的银河悬挂在天穹上。 透过石屋的玻璃,李多鱼发现,周晓英正握着笔,坐在小木桌前不停写着,应该是在备课。 上学期两个男老师经受不住诱惑,也辞职跟着大家“走货”去了,导致教师短缺。 一时间,学校也找不到老师来替课,校长只好让她先顶着,既当班主任,又教语文和数学。 这让李多鱼很是不爽,教师的工资是按人头发的,工作量多了一倍,可工资却没多大变化。 而最让李多鱼担心的是,老婆现在大肚子,一天站着上这么多节课,...... 第3章未来打算 会不会吃不消啊。 李多鱼刚坐下没多久,隔壁二嫂立马对二哥开启碎碎念模式。 “就你那点工资,连个表都买不起,多鱼都有三用机,你有什么?” “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正在做作业的小胖墩觉得实在太吵了,便出来透透气,跟李多鱼一起坐在庭院的石条上,一起听来自海峡对岸的靡靡之音。 没听一会,小胖墩托着下巴不由感慨起来 “叔,我爹娘怎么总吵架?” “算命先生早就说过,他们八字不合。” “叔,邓丽君长得漂亮吗?” “没你婶婶漂亮。“ “叔,你骗人,我爹说邓丽君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那得看伱爹,敢不敢在你娘面前说。” “叔,你今天好像换了个人。” 李多鱼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小胖墩,这娃该不会能看出,他是重生回来的吧! “小屁孩,哪来那么多问题,信不信,我买一堆练习题给你做。” “叔,你做个人吧。” 见李浩然被自己吓跑,李多鱼笑得很开心,果然这一招,在80年代也很好使。 李多鱼眺望着远处的黑压压的大海,突然安静了下来,既然老天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就一定要让老婆和孩子过上好生活。 如今,他手头上还有一百多个袁大头,都盘出去的话,差不多是二千五百元。 放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大钱了,可在尚峰镇“走货”盛行的这种地方,这点钱却有点上不了台面。 带他一起走货的阿贵,资产至少是他的三倍。 可在这个年代,除了“走货”,投机倒把外,想靠正经渠道赚钱,简直难如登天。 海鲜的价格,更是低...... 第3章未来打算 到难以想象。 前世一网大黄鱼赚上千万的事情,在这个年代不可能发生。 80年代初,大黄鱼还是四大鱼,产量虽然没有六七十年代高,但还是有不少的。 很多人认为大黄鱼是因为敲罟作业才导致灭绝的,其实国家早在63年,就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作业的命令》。 真正对大黄鱼产生致命影响的是,渔船的机动化,探鱼器,还有日新月异的各种现代渔具,拖网、围网、张网、流刺网......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这鱼太傻,太好捕捞了。 在那个年代,担担岛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大黄鱼,往往一捞就是上万斤。 鱼实在太多了,船舱根本就放不下,渔民也吃不完,卖也卖不掉。 尤其到了夏天,缺少保鲜手段,坏掉的就去做虾油,卖不出去就只能拉去喂猪或做咸鱼。 听说,李多鱼出生的那天,担担岛的渔船捕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大黄鱼,把整个码头都给堆满了。 而没什么文化的老李也懒得取名,当天就给他敲定了多鱼这个名字。 李多鱼记得小时候,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吃大黄鱼,季节对的时候吃鲜鱼,不对的时候,就吃咸鱼。 由于真的吃太多了,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大黄鱼都没啥胃口。 好在最近渔民都去“走货”。 出海捕鱼的渔民比较少。 大黄鱼的价格翻了点。 从4毛钱一斤,变成了6毛钱一斤。 这还是卖到大家手里的价格,码头鱼贩子的收购价更低,要是鱼情好,大家都满载而归的话…… 不过83年了,大黄鱼的鱼讯都没了,估计很难像以前那样,一捞就是一大船了。 而这年头海鲜...... 第3章未来打算 卖不上价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缺少最基本的保鲜和运输手段。 80年代,别说尚峰镇,整个榕城就一家国营冷库,制冰块数量有限,有的话也是先供应国营的渔业公司。 根本就轮不到他们这些小渔民,有些海鲜没下船就已经坏掉了,为了防止腐坏,渔民就开始撒盐直接腌制,这也导致很多内陆人吃到的海鲜一点也不鲜,全是咸的。 李多鱼认真思考着,既然捕鱼赚不到大钱,那就做自己最擅长的海产养殖呗。 刚好有种海菜可以养殖,且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让养殖这种海菜的渔民暴富。 没错,就是海带。 而李多鱼的小舅是廉江水产科技所的研究人员。 没记错的话,这个时间点,他们正处于海带渡夏苗养殖的探索阶段。 李多鱼作为一个重生者,不单菜做的不错,还拥有整套完整的海带养殖技术。 看来是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位亲戚里面学历最高的小舅了。 第4章父与子求追读投资 七点半左右,天就全黑了。 这时有两道身影,挑着两箩筐满满的海蛎子出现在石头房的庭院里。 看清两人的身影后。 李多鱼呆愣在了原地,尤其那位已经有不少白头发的中年人,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不受控制地酝酿着。 上一世,他爹操劳了大半辈子,最疼的是他,最担心的也是他。 临走前,还在问大哥多鱼在岛国过的好不好。 结果李多鱼生怕被遣返,最后还是没能回来送他最后一程。 想来还真是有够不孝的。 见二老挑着那么重的海蛎子,李多鱼赶紧上前,帮忙把箩筐里的海蛎子给倒出来。 然温馨的重逢场面,还没持续一会,就被二嫂朱秀华尖锐的声音给打断了。 “李耀国你就不能有点出息吗。” “就你那村会计的工作,一天撑死也就半小时活,你看看人家小叔,多勤快多精明,在海上跑一趟货都能顶你一两年工资。” 见老二李耀国又被儿媳妇训话。 二老也是满脸无奈,他们之所以这么晚回来,就是不想听这个儿媳妇在那碎嘴子。 看着性格懦弱的老二,老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这辈子到现在为止最后悔的是,当初没能阻止老二这门婚事。 听二嫂在那发飙,李多鱼也很头疼,好好的给我拉啥仇恨啊。 二老到家后,阿娘直接去厨房生火做饭,而老李则掏出随身携带的烟丝,用卷烟纸包了根手卷烟。 抽了几口后。 看还在那咧嘴傻笑的李多鱼,随口问道“晚饭吃了没?” “吃了。“李多鱼嘿嘿笑着。 “吃了也不懂给我们留点,今天有大船来,你怎么没出去。” “以后可能...... 第4章父与子求追读投资 都不走货了。” 没想李多鱼刚说完,二嫂从房间里冲了出来,惊讶地看着他 “多鱼,你不会真不走货了吧。” 看二嫂那震惊紧张的表情,李多鱼还真有点懵。 “不走了。” 李多鱼明确回道。 得到确切回答的二嫂,着急了起来 “多鱼,伱可不能这样,自己赚到钱了,就不管你二哥了。” “当初分家时,晓英那套梳妆台,还是我让给她的,还有当初盖这个石头房时,你还小,都是你二哥帮忙盖的,按理来说,你现在住的这套房,有一半还是你二哥的。” ...... 李多鱼这下明白,为啥爹娘一回来,二嫂就开启了训话模式,原来话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为的就是让他带二哥“走货”,结果听到自己不做这行了,瞬间跳脚了,这才冲出来。 要放在前世,二嫂这样胡搅蛮缠,李多鱼肯定会怼回去。 可实际年龄已经五六十岁的李多鱼,明白就不能跟这种女人讲道理,应该火力全开。 可就当他,准备开喷时,抽着手卷烟的老李,率先发飙了 “够了,你就不能好好说话,每次非要闹。” 见老李训她。 跳脚中的朱秀华反把枪口对准了他。 “阿爹,你可不能这么偏心,你以为我不知道,当初分家那会,你虽然没给老四钱,但你偷偷给了晓英不少,我们有说啥没,老四现在能赚到钱,说不定就是靠你当初给的那笔钱。” “那是我给晓英的彩礼,你不是也有。” “晓英爹娘早就不在了,从小也是我们家养大的,哪里需要彩礼,这钱分明就是你故意给老四的。” 备课的周晓英被二嫂搞的思绪混乱,在听...... 第4章父与子求追读投资 到跟自己有关的话后,默默放下笔。 老李则被这个儿媳妇给气得咳嗽起来。 而厨房里,拿着炒菜铲子的李母,真的恨不得冲出来,狠狠教训下这個儿媳妇。 这一次,李多鱼是忍不了,说谁都可以,说她那么懂事的老婆都说,当场拍着桌子说道 “既然要算这么清楚,可以,那我们就一笔笔算,你先把大哥那一份给吐出来。” 李多鱼突然发怒,把朱秀华吓了一跳,但见附近邻居纷纷出来看戏。 朱秀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拉着嗓门喊道“大家来评评理......” 见老婆在那丢脸,平日怂的要死的二哥李耀国赶忙将她拖回去“别再给我丢人了,赶紧给我回家去。” 李耀国拉的时候,还挨了她好几下。 “要不是你没用,我用得着这么丢人现眼。” 骂着骂着,朱秀华反而委屈地哭起来,好像大家联合起来欺负她一样。 一场闹剧结束后。 围观的邻居也全都散了,老李一口将剩下的卷烟吸完,满脸写满疲惫。 孩子多了,糟心事也多。 分家前闹,没想分家后,还是闹。 今晚幸好老四没有发飙,不然又是鸡犬不宁的一晚。 老李看了眼李多鱼 “你娘今天讨小海,抓了些小海鲜和海瓜子,今晚没事的话,要不要一起喝两杯。” “那我去拿酒。” 李多鱼笑着说道。 老李点点头“拿好一点的,知道没有。” “收到,保证把老李同志招待好。” 李多鱼回家,从厨房中翻出了一瓶红星茅台来。 这个时候的茅台虽然8块钱一瓶,可却比前世要难搞的多,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必...... 第4章父与子求追读投资 须要凭票购买。 前段时间,李多鱼在外面收购袁大头时,刚好有个城里人想要进口的计算器,李多鱼直接把随身携带的那个卖给他,换了两张茅台票。 一瓶早就被他和阿贵给喝掉了,家里的是最后一瓶。 见李多鱼拿出茅台,老李不禁咕噜了两声,虽然以前不曾见过,但在收音机里,可没少听到它的广告。 茅台不单是国宴用酒,还是伟人最爱喝的白酒,没想自己操劳了大半辈子,终于靠儿子喝上了这种酒。 老李对着厨房里忙活的老婆喊道 “慧英,海瓜子炒香点,多放点油,今天我要跟老四好好喝两杯。” 拧开瓶盖后。 茅台的香气瞬间铺满整间房屋,老李用力嗅了几口“果然好酒就是香。” 李多鱼也觉得这茅台很香,不过说起来还真是惭愧,前世的他,除了跟阿贵喝的那瓶茅台后,就再也没喝过了。 等菜上的时候,茅台已经被这对父子喝了大半,两人你一杯我一杯,没喝几下,眼睛全都红了,仿佛都像是有故事的人。 半斤白酒下肚。 老李打了个嗝。 “现在当渔民又不赚钱,你要不走货的话,你以后打算做什么?” 喝酒后,脸颊通红的李多鱼,思考了番回道“可能会先搞点海带养殖。” 听到要养海带,老李微愣了下“这东西不是不挣钱,前几年,咱岛上也有人养,最后全都给烂海里了,赔了不少钱。” “阿爹,现在养殖技术突破了。” 老李还真不信“我觉得还是不靠谱,你要真想搞养殖的话,家里那几亩海蛎子,我就交给你弄。” “还是算了,你要真把那几亩海蛎子给我,二嫂不得跟我拼命。” 李多鱼将...... 第4章父与子求追读投资 盆里的海瓜子清扫一空,随后对着厨房里的娘喊道“过段时间,我要去找小舅,你有没有什么东西,要带给他的。” 娘是个非常守旧的女人,家里男人一旦喝酒的话,她一般是不会去坐同一桌的,而是端着碗自己吃饭。 厨房里的陈慧英,听到后,想了一会回道“咱们家,也没啥好东西给他,要的话,就带点鱼干、海蛎干、墨鱼干上去给他吧。” “知道了,娘。” 而老李见李多鱼去见自己小舅,还懂得带点伴手礼,顿时欣慰了不少,对儿媳妇气的也消了不少。 李多鱼这孩子,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让人操心的孩子了,就是这个爆炸头,让人看起来很不爽。 “对了,去见你小舅前,先把头发给剃了,不然你连研究院的门都进不去。” “收到,明天就去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