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你不写出师表,朕怎么守家?》 第1章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 鹅毛一般的大雪争先恐后的向地上砸着,仿佛急着想把挡在他前面的一切都埋起来。 沿着早已被大雪掩盖的官道穿过朱红色的丽正门,便能看到大宋皇宫里最威武,用来举行最盛大仪式的大庆殿。 从左侧绕过大庆殿,一座规格略小的宫殿便映入眼帘,这里就是大宋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垂拱殿。 此时的垂拱殿里,文武百官齐聚。 百官的前面,头戴幞头帽,身着紫袍的宰相秦桧正在声泪俱下的劝谏着 “官家,金军大军压境,此实乃危急存亡之秋也。 若不依从那金兀术之要求,我大宋仅存之半壁江山,恐也将陷入金兵铁蹄之下。 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为了大宋黎民百姓,臣请官家速诛岳飞。 万万不可再迟疑啊,官家!” 秦桧发言之时,朝中大臣有人咬牙切齿,有人脸色冷漠,也有人暗暗得意。 但那高坐龙椅之上的皇帝,却是毫无反应。 见此情形,以为对方是还没下定最后决心的秦桧出声催道 “官家,不可再犹豫了!” 或许是听到了声音,龙椅上的人终于动了动眼皮。 只是,那双眼睛之中却满是迷茫。 “嗯? 朕不是死了吗? 这是在哪里?” 正在他疑惑之时,脑袋突然一阵疼痛,脑子里突然多了两个字。 大宋! 赵构! 嗯? 这是什么意思? 这里是大宋? 朕叫赵构? 不对啊! 朕乃是大汉的皇帝,刘禅啊! 朕记得朕投降了魏国之后,跟司马昭、司马炎在洛阳周旋了十二年,总算熬到了寿终正寝。 怎么一睁眼就到了这劳什子的大宋? 还有这赵构,狗? 这都什么破名字! 疑惑间无意中一低头,他又发现身上穿的衣服不对。 大汉的龙袍乃是黑色,而他身上这件却是红色。 虽然颜色不同,但他还是能一眼认出来这就是皇帝才能穿的龙袍。 这赵狗......啊不,赵构,也是皇帝? 再一看下面分列左右的文武百官,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死后竟然又活了过来。 只不过,不是在他的大汉,而是来到了这个叫大宋的地方。 他现在的名字叫做赵构,也是个皇帝。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意识到自己又能再活一世之后,刘禅心里还是止不住的兴奋。 能活着,谁愿意死呢? 只是,自己现在只知道自己叫赵构,是这大宋的皇帝,但除此之外什么记忆都没有。 这殿里站着这么多人,自己一个都不认识,这可怎么办? 虽然心里很慌,但他前世毕竟做了几十年的皇帝,面上竟是一点儿都没显露出来。 认真观察了一会儿殿里的情况之后,他发现在文武百官的前面站着一个身穿紫袍的人。 大概数了数之后,发现这个殿里穿紫袍的人最少。 想来,这个人的官职应该不低。 而且,他刚才似乎在跟自己说话。 行吧,就先拿他来试探一下。 “堂下所站何人?” 这句话一出口,秦桧人都差点儿傻掉了。 自己刚才说了半天,官家不作任何反应就算了,这突然问自己是什么人,这是怎么回事? 装不熟? 这是官家想出的什么新套路吗? 虽然搞不懂这是在唱哪一出,但他还是顺着答道 “微臣秦桧,蒙官家信重,舔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听到秦桧的官职之后,刘禅一下子便兴奋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个什么玩意儿,但右仆射他知道啊。 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秦朝,当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而已。 但到了大汉之时,左右仆射已经是成了尚书台的实权大臣。 到了司马昭、司马炎之时,左右仆射已经成了堪比丞相的朝廷重臣。 这么一对比,很明显能看出来一个规律,时间越往后,左右仆射的权柄越大。 刚才注意到身上龙袍的时候,他顺手摸了摸衣服的料子,很明显比他大汉的龙袍料子要好。 衣服的料子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越往后越好。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大宋很可能在大汉的后面。 要不然,他不会完全没有听说过。 如果自己的假设没有问题的话,这大宋的右仆射,岂不是已经跟他大汉的丞相差不多? 一想到丞相,他就想起了自己的相父。 哎,可惜自己的相父没能跟自己一样重活一世。 要是相父也在这里的话,那该多好啊! 放下了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之后,他觉得还是要搞清楚。 如果这个人的官职真的跟相父一样的话,那自己以后的日子可就轻松了。 “你这个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跟丞相比起来怎么样啊?” 听到刘禅的问题之后,秦桧已经快要疯了。 他不明白,官家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问出来这么弱智的问题。 但看官家一脸严肃的样子,他不禁又开始怀疑,官家会不会是有什么深意。 于是,他便拱手认真的答道 “陛下,本朝不设丞相之职,微臣的官职,一般也被称为宰相,实质上与以前的丞相差不多。” 一听到果然跟自己猜测的一样,刘禅心里大定。 虽然他不是相父,但是他既然跟相父是一样的官职,那想必也一定跟相父一样,不仅忠心耿耿还能文能武。 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啊。 兴奋之下,他突然想起来,刚才这人好像一直在跟自己说什么。 “爱卿啊,你刚才说什么?” 见话题终于被拉回了正轨,秦桧心里不由的松了口气。 于是,他再次恢复了那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官家,金军大军压境,如果我们不按他们的要求,斩了岳飞的话,恐怕我大宋仅剩的半壁江山,也要陷于战火之中啊。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臣请官家速斩岳飞。” 秦桧这话刚一说完,刘禅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你刚才说什么? 朕怎么就只剩了半壁江山?” 他的父皇、相父努力了一辈子,一共也就占据了巴蜀一州之地。 这怎么一下子就剩了半壁江山了? 第2章 “朕怎么就剩了半壁江山?” 刘禅这句脱口而出的话,不仅是秦桧,整个大殿里都炸了。 “官家今天这是怎么了? 怎么净说胡话?” “嘘! 别乱说话,官家此举必有深意,你我看着便是!” "深意? 为什么我完全没看出来?“ 听到身边人的疑问,那人直接眼观鼻,鼻观心,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呵呵,本官怎么可能告诉你,其实本官也没看出来? 刘禅可没心情去关注乱哄哄的大臣们,此时他只想知道,他剩的半壁江山到底是哪半壁。 ”快,快拿舆图来!“ 刘禅不断催促着拿舆图的声音,终于让秦桧从震惊中醒了过来。 此时的他,心里不由的冒出一个想法。 官家他莫非不是在玩什么新的套路,而是真的疯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面露担忧的问道 ”官家,您没事儿吧?“ ”朕能有什么事儿? 快,快拿舆图来啊!“ 见刘禅一直催促,秦桧无奈,只能让人搬来了一个巨大的屏风。 看到搬来的屏风上面绘制着巨大的地图,刘禅再也等不及了。 三步并做两步便跑下了台阶,跑到了抬着屏风的内侍前面。 ”就放这里,就放这里。“ ”是,官家!“ 屏风放下之后,刘禅便把整个脸都凑了上去。 几乎是本能的,他就找到了巴蜀的位置,下一秒他就找到了成都。 他父亲建立的大汉的都城位置。 想到他仅有的那么小一个巴蜀,竟然还只剩下了半壁,他就焦急的向秦桧的位置招手。 ”爱卿快来,快来!“ 虽然怀疑官家已经疯了,但秦桧还是应声走了过去。 见秦桧来到了自己身侧,刘禅便焦急的着道 ”爱卿,快来跟朕说说,朕丢的那半壁江山是哪半壁。 咱现在在哪个位置?“ 秦桧此时已经基本确定,官家真的是已经疯了。 但现在文武百官都在这,他也不敢指出这个事实,只能赶紧让官家下朝,然后让太医来给官家诊治。 要不然,一旦消息传了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官家目前可没有子嗣啊。 既然存了忽悠着赶紧散朝的心思,秦桧干脆也不多想,顺着刘禅的意思,手指就指向了地图。 ”官家您看,这就是我们失去的那半壁江山。“ 说完这句话,他手往南边一移,在地图上画了条曲线。 ”这就是我大宋目前还剩下的地盘,而这里,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只想着赶紧散朝的秦桧只是随着沿着宋金两国目前的边境线画了一圈而已。 但刘禅却是已经完全傻了。 朕不是在做梦吧? 朕现在不是在巴蜀? 还有,他刚才指的那是什么? 先不说失去的那半壁江山,他刚才画的那个圈儿,就是朕现在拥有的地盘? 如果朕没有看错的话,刚才秦桧手指画的那个圈儿,应该是包括了朕的大汉加东吴,再加上半个曹魏了吧? 这.... 上辈子父皇加相父,两人努力了一生都没有拿到的地盘,竟然就这么到了自己的手里?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种好事? 唯恐自己看错的刘禅,一边沿着秦桧刚才画过的圈儿画线,一边声音颤抖的问道 ”爱卿,您是说,这些地方全是朕的?“ 完了,官家是真的疯了。 心里已经开始计划要扶持哪个幼主的秦桧,面上却是不露声色的回道 ”是的官家,目前这些就是我大宋的地盘!“ ”哈哈哈哈......" 突然响起的大笑声,让满殿的大臣们都陷入了懵逼之中。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 官家大抵是真的疯了。 而有些心思活泛的人,已经开始考虑从龙之功了。 但刘禅却完全没注意到大臣们的异常。 上辈子相父以巴蜀一州之地,就打的曹魏不敢南顾,只能龟缩防守。 要不是巴蜀实在太小,养不起那么多的兵将,相父也不会饮恨五丈原。 这一次,自己拥有巴蜀加东吴,再加半个曹魏,地盘大了数倍。 而且,自己还拥有跟相父同一官职的秦桧。 如果再不能光复大汉,啊不,大宋,那自己岂不是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想到这里,他意气风发的看向秦桧。 “爱卿,你刚才说那什么金军大军压境。 你来给朕指一下,他的大军压到哪里了?” 已经放弃挣扎,只想赶紧结束这次朝会的秦桧认命的把手指向了淮河一线。 “官家,金兀术的大军就在这里。 如果我们不赶紧诛杀岳飞让他满意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秦桧后面的话,刘禅完全没听进去,他的注意力都被金兀术三个字吸引了。 金兀术? 怎么会有这么怪的名字? 华夏虽然有金姓,但没人会给自己取名叫兀术的啊! 想到这里,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的他,不可置信的扭头看向秦桧。 “爱卿,这个金兀术是个蛮夷?” 见官家又问出个弱智问题,秦桧已经完全认命了。 没救了,早点儿选幼主吧! “官家,金国皇族及是女真族,虽然是起源于蛮夷之地,但中原之地已为金国占据。 且我大宋早已和金国结为兄弟之国,因此已经不能再称金国为蛮夷。” 秦桧的解释,让刘禅不由的怒从心头起。 哼,蛮夷就是蛮夷,就算暂时占据了我中原之地,那也还是蛮夷。 不过,蛮夷不都是一群土鸡瓦狗吗? 什么时候开始,蛮夷也配踏入中原之地了? “爱卿啊,朕记得大汉之时,魏国、吴国与我大汉伐交频频,战事连年,蛮夷也始终不敢南顾一眼。 三国之中,随便派出一员偏将,都能将蛮夷打的抱头鼠窜。 这怎么到了我大宋,竟然能被蛮夷占据了中原之地了?” 已经放弃了治疗的秦桧干脆做起了科普小能手。 “官家,此事说来话长啊!” “那就长话短说!” “那好吧,追根溯源的话,还要从晋朝的八王之乱说起......." 经过秦桧快半个时辰的科普之后,听的心头火起的刘禅怒骂一声 ”司马家,彼其娘之! 第3章 要早知道司马家后来能把华夏搞成这个鬼样子,当年他就算是带着大汉的子民拼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可能投降。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现在成了大宋的皇帝赵狗,啊不,赵构了。 眼下这个烂摊子,还得他来收拾。 从他醒过来到现在,秦桧一直在提杀掉岳飞。 因为这是蛮夷的要求,杀掉岳飞,对方就愿意退兵。 虽然不知道岳飞是谁,也不知道他都干了什么。 但你让我杀,我就杀? 我没有尊严的吗? 可是这么伤自尊的事儿,秦桧说了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出来反对。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一屋子的文武大臣们,被那蛮夷给打怕了啊。 但他们怕,朕可不怕。 朕现在身是大宋的皇帝,但朕的心,永远属于大汉。 大汉的皇帝,会怕蛮夷? 说出去恐怕能把人笑死。 朕打不过曹魏,还打不过你个蛮夷了? 所以这事儿没什么商量的。 不管那岳飞是谁,你让朕杀,朕就偏不杀。 不仅不杀,朕回头还得见见他。 看看他到底为什么这么遭蛮夷恨。 但这个事儿也不着急,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蛮夷大军压境的问题。 他刘禅虽然不会打仗,但前世跟在相父屁股后面几十年,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 打仗就是打后勤。 将士的多寡以及优劣,决定了战场上的实力。 钱袋子的轻重,则决定了持续作战的能力。 除了这两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盘的大小,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自己到底有多少战争潜力。 前世先有相父六出祁山,再有姜维九出祁山,为什么最终还是打不赢? 不就是因为大汉的地盘太小了嘛。 巴蜀的潜力全部榨干榨净,也只能做到那个程度了。 无论相父,还是姜维,大家都尽力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刘禅也阔起来了。 大汉加东吴再加一半的曹魏,这是多大的地盘啊。 一想到这么大的地盘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刘禅就觉得自己现在强的可怕。 不过,潜力毕竟只是潜力,还是得搞清楚手里有多少钱,多少兵将才是。 想到这里,他认真的看向秦桧。 “爱卿,今年岁入几何啊?” 虽然搞不明白话题怎么突然转到了钱上面,而且现在也没到收税的时候。 但这些东西早就有过测算,而且每年也都差不太多。 因此,秦桧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道 “回官家,按照户部的测算,今年的岁入,大概在八千九百七十万贯。” 说多少?” 刘禅此时简直怀疑自己产生了幻听,所以他激动的上前一把拉住了秦桧的衣襟。 他这个动作,把秦桧给吓了一跳。 家,今年之所以比去年稍微少一点儿,是因为有几个州县年初遭了灾,粮食会有一些减产。 而且,因为一直同金国作战,也影响了商贸的开展,所以今年的岁入会稍微少一点儿。” 但秦桧的解释,刘禅是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 “朕不是问你这个,朕是问你岁入有多少。 数字,给朕说数字。” “哦,预计是八千九百七十万贯。” 再次听到了这个数字,刘禅才确认自己没有幻听。 可是,那可是八千多万贯啊。 这怎么可能呢? 他的大汉在相父的治理之下,可以说已经把所有的边边角角都利用了起来。 一年的岁入也不过三万万钱而已。 而秦桧刚才用的单位是贯。 一贯也就是一千钱,这么换算的话,大汉一年的岁入不过三万贯而已。 这大宋的岁入,是大汉的几千倍? 大宋难道遍地是金山不成? 想不通大宋到底从哪里搞来的那么多钱,但刘禅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他现在是大宋的皇帝了,总有搞明白的一天。 反正他现在确定了一件事,俺刘禅,彻底阔起来了! 一想到自己有了那么大的地盘,还有了多到自己不敢相信的钱,刘禅就忍不住想要大笑出声。 但还不行,还得搞清楚自己手里有多少兵马。 这么大的家业,要是缺兵少将的话,那与稚子抱金行于闹市有什么区别? "我大宋现在有多少兵马?“ ”回陛下,我大宋现有步军四十万,骑军五万。“ 听到这个数字,刘禅倒是略显意外。 他大汉一年岁入三万贯,最多的时候养兵12万。 这大宋岁入八千多万贯,才养四十五万兵马,少了点儿啊! 但随即他就将这点儿遗憾抛到了脑子后面。 大汉加东吴加半个曹魏的地盘。 大汉两千多倍的岁入。 大汉近三倍的兵马。 朕一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这要是怂了,将来都没脸去地下见相父! ”爱卿,把我大宋的兵力布防图拿来!“ ”啊? 官家要那个干什么?“ ”干什么? 当然是打回去啊! 蛮夷都打到家门口了,不把他们打回去,难道还要朕留他们饮宴吗?“ ”啊?" 刘禅一番话让秦桧傻了 他现在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官家大抵是真疯了! 不仅是他,同在大殿里的大臣们也因为他这一句话,直接炸了。 尤其是朝中的主战派,此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从上朝以来一直没说话的韩世忠悄悄移动到了张浚旁边,轻声说道 “大人,您刚才听到官家说什么了吗?” “当然听到了,官家说要打回去。” 兴奋的说完之后,张浚才意识到站在他旁边的是枢密使韩世忠,而他现在不过是个福建路安抚使而已。 “下官一时兴奋,未注意到是枢密使大人,还望大人勿怪。” 说完还悄悄对他拱了拱手,这可把韩世忠给吓了一跳。 张浚是谁? 那可是主战派里面的领袖人物。 虽然俩人之间不时也有一些摩擦,但在是战是和这个大是大非面前,两人始终是站在同一阵线上。 刚才他这个态度,应该是嫌弃自己在关于岳飞的问题上,态度软了一点儿。 可是,自己除了劫狱之外,能干的都已经干了。 甚至,他都已经想好了,如果最终还是不能救下岳飞的话,他就告老还乡。 不干了! 知道张浚心结在何处,韩世忠也不在乎他的态度,又往前凑了凑。 “大人,你说陛下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转变了态度?” 第4章 见韩世忠又凑了上来,张浚也不好再给他上眼药,俩人之间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沉吟了一番之后,他便低声说道 “说实话,本官也看不透啊! 之前官家连发十二道金牌,宁愿放着大好形势不要,也要召回岳飞,可见求和意志之坚定。 现在突然之间态度如此大变,实在是让人疑惑啊!” 说到这里,他有些担忧的转头看了一眼韩世忠。 “你听到大臣们的议论了吧? 你觉得官家会不会真的.......” 说到这里,他没再说下去,而是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意思是官家会不会是真的疯了? 但韩世忠却是不屑一笑。 “大人,其实在下倒是有个猜测,还请大人帮着参详一番,可好?” “哦? 良臣(韩世忠,字良臣)有何高见,不妨说来一起参详一番!” “好,本官也只是个人的一点儿浅见而已,不当之处,还请大人斧正。” “嗯,你说来听听!” “在下以为官家今天的一切都是有意为之,全是为了最后的话做铺垫。” “哦? 何以见得?” “大人不知你注意到了没,官家今天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那秦桧乃是何人。 官家有可能不认识秦桧是谁吗?” “那怎么可能? 除非官家真的疯了。” 见张浚赞成自己的意思,韩世忠便接着说道 “所以,在下才说官家是故意为之。 而且,在下以为官家问秦桧乃是何人,也是有深意的。” “哦? 什么深意?” “官家的意思,应该是问秦桧到底是站在大宋一边,还是站在金狗一边。” 韩世忠的分析让张浚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官家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官家不是这个意思的话,为何会有此一问呢? 总不能,官家真的不认识秦桧吧?” 一边捋着自己的胡子,张浚一边轻轻的点头。 "良臣说的没错,看来官家也对秦桧这个只知道卑躬屈膝的奸贼不满了。“ 自顾自评价了一句之后,他又疑惑的看向韩世忠。 ”那官家问完秦桧之后,又让拿出来舆图是什么意思? 官家总不会不知道我大宋有多少国土吧?“ ”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大人你刚才注意到了没,官家先是让秦桧指了一遍我大宋原本的国土。 然后才让他指了一遍我大宋现有的国土。 指完了之后,官家面上看起来很兴奋,甚至忍不住哈哈大笑。 但在下以为,官家其实是在表达国土沦丧的悲愤。 之所以让秦桧指了一遍我大宋原本的国土,就是要提醒我等,万万不可忘了故土。“ 韩世忠一番分析,张浚越听越觉得有道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盛。 ”不错,一定是这样的。 都夸良臣心细如发,看来果然如此啊。 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官家接着又问我大宋岁入多少是什么意思?“ ”在下以为,官家这个举动有两层意思。“ ”哦? 哪两层意思?“ ”官家的第一层意思,是在告诫我们,一旦答应了金狗的要求,这每年八千多万贯的岁入,就有一大部分要进入金狗的口袋。“ ”没错,应该是这样的。 那官家的第二层意思呢?“ ”官家的第二层意思,则是在激励我等。 虽然目前金狗势强,但我大宋每年的岁入是金狗的三倍还多。 就算我们失败一次、两次,哪怕是十次,朝廷随时都有钱粮可供我们东山再起。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金狗早晚要败在我们手里。“ 韩世忠的话让张浚的心情也不由的一阵振奋。 ”良臣说的没错,一定是这样的。 本官明白了,官家刚才又问我大宋有多少兵马,其实同样有深意。 官家是在告诉我们,我大宋有四十万兵马,而那金兀术手里不过十万大军而已。 就算我大宋将士的战力暂时要弱于金狗,但只要我们不怕死,敢拼命,这一仗我们就一定能赢。“ ”没错,就是这样。 可怜官家的一片苦心,这满朝诸公,竟然没几个人能看懂。“ ”是啊! 官家说的没错,我大宋虽然失了半壁江山,但我大宋仍然钱粮充足,兵多将广,只要坚持下去,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对,只要坚持下去,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韩世忠说完这话之后,双眼炙热的看向刘禅的方向,轻声说道 “大人,官家既然准备将金狗打回去,我等断不能让官家失望才是。 等会儿制定军略之时,还望大人多多出力。” “良臣放心吧,老夫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今天,怎么可能还会藏着掖着?” 刘禅并不知道,这一会儿的功夫,韩世忠和张浚这两个主战派的头面人物,已经将他脑补成了一个幡然悔悟的明君形象。 这满殿的大臣,他现在就能叫的上来秦桧一个名字。 但是无所谓,秦桧是谁? 那可是跟相父同一个官职的人啊。 打仗难吗? 难个屁! 把一切事情交给相父,然后坐在家里等结果就行了啊! 这有什么难的? 当然了,自己现在没有相父了。 但自己有秦桧啊! 自己还是跟以前一样,保证后勤的同时,坐等结果就行了呗。 想到这里,他再也没有什么犹豫了,扭头便看向秦桧。 “爱卿啊,你回去写出师表吧!” 刘禅这一句话,把秦桧直接给搞懵了,以至于脑子还没反应过来,疑问就已经脱口而出。 “啊? 官家,臣写出师表干什么?” 秦桧这个反应,差点儿把刘禅也给整不会了,下意识的他就说道 “当然是准备出征啊!” 说完之后,他才突然想到,两人这毕竟是第一次配合,他也得给对方吃个定心丸。 “爱卿你放心吧,你出征之后,朕一定会按照你留下的出师表把朝中的事情朕处理好,绝不会让你因朝政分心。 而且,朕还会保障好你的后勤,绝不让你有缺粮之忧。 这些事情朕都熟的很,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你就放心的回去写出师表吧!” 第5章 见自己又被催促着回去写那劳什子的出师表,秦桧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朝中谁不知道,他乃是天字第二号的主和派。 第一号的主和派就是官家您啊。 现在倒好,官家您这个天字第一号的主和派,准备派我这个第二号的主和派去打仗? 官家你到底是拿错了剧本,还是说您在玩一种很新的玩法? 刘禅这突然的命令,让他心思百转千回之间,愣是没想到应对的办法。 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以拖待变。 “官家,臣不会打仗啊!” 秦桧一句话把原来以为胜券在握的刘禅给干懵了。 "爱卿你说什么?“ ”官家,臣不会打仗啊!“ 秦桧复读机一般的台词把刘禅彻底给整不会了。 他两眼直直的盯着秦桧,满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朕记得没错的话,你刚才说你的官职是宰相,没错吧?“ 见官家又摆出了一副咱俩不是太熟的样子,秦桧也是很懵。 ”没错啊!“ “你刚才还说,宰相跟丞相其实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没错吧?” “没错啊!” 见自己并没有理解错,刘禅的声音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那不就对了嘛? 既然宰相跟丞相差不多,你怎么可能不会打仗?” 秦桧脑子都差点干烧了,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宰相就一定要会打仗。 但站在一边的张浚和韩世忠俩人却是不由的对视了一眼。 俩人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两个字,兴奋。 极度的兴奋。 现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陛下这就是故意在一步一步的给秦桧下套啊! 莫非今天还能看到一出罢相的好戏? 啊! 好期待! 好兴奋! 很显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张浚和韩世忠的兴奋,并不能缓解秦桧的郁闷。 此时的他,用尽了全力才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努力露出一个自以为真诚的笑容。 “官家,宰相和会打仗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吧?” “胡说,怎么可能没有? 远的不说,你看看相父,啊,不对,是大汉的诸葛丞相,六出祁山那是何等的风采。 难道丞相,哦宰相,不都应该是这样能文能武的吗? 你连打仗都不会,你到底是怎么当上的宰相?” 刘禅这一句话,让大殿里的大臣们差点儿没笑出来。 而秦桧却是好玄悬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此时他也顾不得大殿里的哄笑声了,他扑通往地上一跪,神情悲愤的说道 “官家,臣要是哪里做的不对,您直说就是。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您就是罢免了臣的相位,臣也无话可说。 您何必如此羞辱于臣呢? 诸葛丞相那是何等神人,自大汉以降,一千多年来,何时再出现过诸葛丞相那样风采绝世的人物? 臣又何德何能,能跟诸葛丞相相提并论?” 秦桧的话,让刘禅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 自大汉以降,一千多年来。 没想到啊,朕竟是复生在了一千多年以后。 这世事,还真是奇妙啊! 感慨了一会儿之后,他才发现秦桧还在那跪着呢。 见他把自家相父捧的那么高,刘禅一时之间竟然有点儿不好意思去责怪他了。 “你的意思是,一千多年来,都没再出过一个能跟诸葛丞相相比的人物了?” “是的,官家!” “哦,是这样吗? 原来相父,啊不,诸葛丞相不是每个朝廷的标配啊!” 可惜了一句之后,他又继续说道 “那你呢,你既然是宰相,总得会点儿什么吧? 打仗你不行,那你擅长什么?” “臣既然忝为宰相,自然是为官家分忧了。” “为朕分忧? 可是朕现在忧的是,怎么把那些大军压境的蛮夷干掉,你却不会打仗。 你这也不能为朕分忧啊?” “噗......" 刘禅很确定自己没有嘲讽的意思,他是真的疑惑,但秦桧还是一口老血喷在了大殿上。 要不是刘禅乃时往后面跳了一步,这口血怎么也要喷到他的身上,当场给他来个血溅龙袍。 一口血喷出来之后,秦桧总算觉得被堵死的心口舒服了一点儿。 顾不得擦掉嘴边的血迹,他就接着说道 ”替官家梳理朝政,统领百官,也是臣的份内之事。“ ”哦? 这样吗? 跟相父,哦不,诸葛丞相比起来怎么样?" 眼看秦桧又有要喷血的迹象,刘禅赶紧接着说道: "爱卿莫要激动。 朕并没有别的意思,朕只是觉得既然你武不能打仗,文也比不过诸葛丞相。 但你又身居宰相之位,那你总有点其他的过人之处吧?“ 刘禅确定自己问的非常真诚,秦桧似乎也看出了他眼底的真诚,努力稳了稳情绪之后,他才说道 ”臣还略懂诗词歌赋!“ 一听诗词歌赋,刘禅就是眼前一亮。 这确实也是个特长,在大汉那个时候,凭借诗词歌赋登上高位的确实也大有人在。 想到这里,他由衷的说道 ”朕就说嘛,爱卿既然官居宰相,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刘禅这话说的确实是发自内心,秦桧听见之后,心里也稍微松了口气。 只是,他这口气还没松下来,刘禅颇感兴趣的问道 ”那爱卿的诗词歌赋跟曹子建(曹植,代表作《洛神赋》)比起来怎么样啊? 爱卿能比他强多少?“ 刘禅这话问出来之后,整个大殿上的哄堂大笑便再也止不住了。 豪放一些的,比如韩世忠这些已经笑的捂着肚子倒在了地上。 看到大臣们这个反应,刘禅一下子迷茫了。 他们在笑什么? 朕的问题很好笑吗? 在他那个年代,曹子建确实颇有才名,但在他看来,跟他家相父还差的远呢。 他相父一张出师表,帮着他带领大汉负重前行了三十一年。 那曹子建行吗? 他最出名的《洛神赋》,据说灵感还是来自于他的嫂子甄宓。 这俩放一起一对比,境界高下立判好不好? 所以,你们到底在笑什么? 见众人还是在笑,他一下子怒了,指着那个笑的最欢,已经倒在地上的人问道 ”你,站起来,朕的问题有那么好笑吗?“ 第6章 见到自己被点名,韩世忠用尽了全力才忍住了笑,然后捂着已经疼的不行的肚子站了起来。 只是,他一开口,嘴角还是忍不住咧了上去。 “官家,晋朝谢灵运曾言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所以,你要宰相大人跟曹子建比诗词歌赋,确实有点儿......有点儿难为宰相大人了。” 虽然韩世忠一边说话一边不停的耸肩的样子让他很讨厌,但他的话刘禅还是听懂了。 不过也更让他郁闷了! 什么情况啊! 曹子建都算是才高八斗了? 那自家相父的才华,岂不是要有八石那么高? 虽然郁闷曹子建在后世竟然有这么大的名声,但他也明白秦桧刚才为什么会是那个反应。 自己刚才无意中又刺了自己的宰相一剑。 想到这里,他便故作无所谓的说道 “爱卿啊,诗词歌赋其实也只是小道而已,咱就算比不过曹子建也无所谓。 不过,爱卿还有别的擅长的吗?” “官家,臣还略懂一些书法!” 一听秦桧还擅长书法,刘禅又是眼前一亮。 书法那可是能代表皇帝,甚至是一国形象的啊。 有一个书法好的宰相,也是一件极好的事。 于是,他便兴奋的说道 “爱卿果然不愧是宰相之材,竟然还擅长书法。 那爱卿的书法,跟那蔡邕比起来怎么样啊?” “噗......" 再一次一口老血喷出来之后,奉桧两眼一翻,竟是直接昏死了过去。 他这一倒,可把刘禅给吓了一跳。 ”太医,快传太医!“ 秦桧已经被太医给抬下去医治了,刘禅还是没想明白。 “哎,朕这个宰相怎么那么爱吐血呢?” 刘禅只是在自言自语而已,但听到他这句话的韩世忠却感觉自己的肚子又疼了。 强忍着大笑的冲动,他拱手说道 ”官家,宰相大人的书法虽然颇有独到之处,但蔡邕可是凭一手飞白体扬名后世一千余年的书法大家。 官家拿秦相跟蔡邕比书法,似乎有一点儿......不公平啊。“ 听到韩世忠的解释,刘禅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又捅了自己的宰相大人一剑。 但是,朕真不是故意的啊。 蔡邕那老头的飞白体,虽然在大汉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研习,但谁知道他竟然能扬名后世一千多年呢? 刚给自己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就看到韩世忠还在肩膀一耸一耸的偷笑,一下子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你,叫什么名字?“ ”微臣韩世忠!“ “韩世忠? 世忠? 世代忠良? 这名字倒是不错! 你在朝中担任什么职务啊?” 见官家先是直接把秦桧气的当殿吐血昏倒,接着又夸自己世代忠良。 现在又问自己在朝中担任什么职务。 官家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职务吗? 当然不可能! 所以,这代表着什么呢? 代表着官家马上要跟自己这个枢密使商量御敌大计了啊! 要不然,殿里这么多大臣,官家为什么谁都不问,偏偏问自己这个主管军务的枢密使呢? 这,就叫专业! 想到这里,兴奋的韩世忠正要报上自己的官职,刘禅却是直接一抬手,继续说道 “算了吧,什么职务都无所谓。 真是的,朕正准备跟宰相商量御敌之策呢,他怎么就吐血昏倒了呢? 现在朕该和谁商量呢?” 自报家门突然被打断,让韩世忠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还没等他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官家又在自言自语。 虽然听清了官家在说什么,但他刚被打断了说话,此时也不敢再大声,急得他用手提着自己,嘴里还小声的说着 “官家我啊!” 但刘禅却压根儿没注意到他的动作,而是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哦对了,朕想起来了,秦桧刚才一直说要杀那个什么岳飞。 不对,不是他要杀岳飞,是那些蛮夷一定要岳飞死。 那些蛮夷为啥要岳飞死呢? 他到底对岳飞做了什么? 对,把岳飞找来问问,既然能让蛮夷这么恨他,说不定是个会打仗的呢?” 想到这里,他便抬起了头看了看满殿的大臣。 然后才想起来自己压根儿不认识谁是岳飞。 正要喊一句,谁是岳飞,给朕站出来,突然发现这样不妥。 那岳飞应该是不在这里。 如果他在这里的话,刚才秦桧屡次说要杀他,他不可能不出来反驳。 所以,岳飞在哪呢? 看来还得找个人问问。 一抬头,发现除了秦桧之外,自己竟然只知道韩世忠这一个名字。 虽然他刚才不停的笑,让自己觉得很讨厌。 但就这样吧,懒得再认识个人了。 于是,他便看向韩世忠。 一扭头,就发现韩世忠还在指着自己,嘴里不停的说着我我我。 一看到韩世忠这个动作,刘禅愣了一下。 “你在干什么?” “臣...... 他刚说了一个字,刘禅就再次打断了他。 ”无所谓了,朕问你,岳飞在哪?“ 刘禅这突然的一问,让韩世忠直接傻了,下意识的就说道; “他在诏狱啊!” 一听诏狱,刘禅眉头一皱。 难道自己想错了,那岳飞并不会打仗,而是个查案的官员? 疑惑之下,他脱口而出的问道 “诏狱? 他去那儿干什么? 审案吗?” 刘禅这个问题直接把韩世忠给整不会了。 神特么的审案。 官家啊,主和派的秦桧已经被您给气晕过去了。 现在正是我们主战派上场大显身手的时候啊。 你还要这么玩吗? 这样的话,戏会不会太过了? 虽然心里不停的吐槽,但已经认定了官家必有深意的韩世忠还是配合着说道; “回官家,岳飞并不是在审案,而是被您亲自下旨打入的诏狱!” “嗯? 朕下的旨意吗? 朕为什么要下旨将他打入诏狱?” 看到刘禅那满脸迷茫的样子,韩世忠一下子又懂了。“ 哈哈哈,原来官家的目的是这个啊! 爽! 心里大呼爽快的韩世忠面上马上就带上了十分的委屈。 ”回官家,因为岳飞领军北伐,在诛仙镇大破金兀术十万大军!” “你说什么? 岳飞竟是北伐的主将? 第7章 看着震惊的刘禅,韩世忠一字一句的说道 “官家说的没错,岳飞一直都坚定的支持北伐!” 韩世忠说完了之后,刘禅人麻了。 一直坚定的支持北伐?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绝对是个好人啊! 紧决北伐的都有谁? 相父! 姜维! 这岳飞跟相父和姜维的志向一样,那能是个坏人吗? 不,那是国之栋梁啊! 自己,呃,不对,应该是前身,怎么就把岳飞这个国之栋梁给下狱了呢? 疑惑之间,他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 不对,这里面有事! 看来这朝廷里面有坏人啊! 只是,坏人是谁呢? 总不能是前身自己吧? 还没等他想明白该怎么找出来这个坏人是谁,被救治了半天的秦桧就悠悠的转醒。 秦桧一醒,刘禅就把韩世忠给扔到了一边。 虽然自己这个新宰相文治比不过相父,才华比不上曹植、书法比不上蔡邕,而且还不会打仗,看起来跟个废物似的。 但是,他毕竟是宰相啊。 这可是跟相父一个官职的男人,怎么可能真的是个废物? 肯定是自己还没有发现他的闪光点。 对,一定是这样! 想到这里,他便向着秦桧走去。 至于韩世忠? 呵呵,那就是个只会傻笑的傻子。 一个是跟相父一个官职的男子,一个是连啥官职都还不知道的傻子。 自己该相信谁,那还用选吗? 韩世忠看到转身就走的皇帝,整个人都傻了。 不对啊,为什么预想中的君臣相知,没有如期上演呢? 正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的他,就看到刘禅走到了秦桧面前之后,满脸关心的关道 ”爱卿觉得怎么样了? 可好些了?“ 看到刘禅满是关心的眼神,刚才被挤兑到吐血晕倒的仇马上就被秦桧抛到了九霄云外。 “多谢官家挂念,臣现在感觉好多了。” “好多了就好啊,朕正有好多疑惑,想请爱卿为朕释疑呢。” “官家有何疑惑,臣定然知无不言。” “哈哈哈,朕就知道,有爱卿在此,朕无忧矣。” “官家谬赞,臣愧不敢当,官家你问吧。” “好,朕想知道,既然岳飞是北伐的主将,那朕为何要将他下狱呢?” “啊?” 秦桧直接被刘禅的问题弄的愣在了原地。 而刚才还在傻眼儿的韩世忠却是眼前一亮。 哈哈哈! 官家这一招真是高啊!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岳飞就是被这秦桧给冤枉下狱的? 如果这事儿由自己说出来的话,秦桧一党必然会反驳。 凭那些文官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到时候要么自己一方被说的哑口无言,要么最终被搅成一堆烂帐。 反正自己这边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 但官家现在装作懵懂无知的样子,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秦桧,就完全占据了主动。 以官家刚刚几个问题,就把秦桧气到吐血晕倒的智慧,岳飞这个案子,是翻定了。 秦桧可不知道韩世忠正在等着看他笑话,经过最初的懵逼之后,他的脑子高速运转,很快就让他想好了说词。 “回官家,那岳飞并不是因为他是北伐的主将而被下狱。” “哦? 那他是为什么下狱的?” “是因为岳飞谎报战功。” “啊?慌报战功? 他谎报了什么战功?” “那岳飞向朝廷报功,说他在诛仙镇大破金兀术十万大军。” 秦桧一番话让刘禅震惊的嘴里能塞进去两个鸡蛋。 这岳飞这么猛的吗? 大破对方十万大军? 那可是十万啊,不是一万,更不是一千。 姜维九出祁山,也没有一次性打败对方十万大军过啊。 这么说,这岳飞比姜维将军还要勇猛? 他到底是谁的部将? 不对,不止是姜维。 如果是一战破掉敌方十万大军的话,他就算是跟相父比起来,也不遑多让了啊。 就是不知道他文治怎么样,要是也足够厉害的话,那岂不是一个活脱脱的相父? 这秦桧虽然跟相父官职一样,但到底比相父差了点儿。 不对,不是差了一点儿。 仅就自己知道的这几项,他跟相父的差距,那简直是比人跟狗的差距还大。 这岳飞似乎武功不在相父之下,如果他文治也行的话,那要不然让岳飞来当这个宰相? 想到这里,他便激动的向秦桧确认道 “爱卿啊,那岳飞真的在诛仙镇大破了那劳什子金兀术十万大军?” 刘禅那个表情让秦桧又有了想要吐血的冲动。 官家你那是什么表情? 我刚才说了,岳飞是谎报军功啊。 啥叫谎报军功,你是听不懂吗? 但这些话他可一个字都不敢喊出来,只能艰难的稳住情绪,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说道 “官家,臣也希望这是真的。 但是,岳飞并没有大破金兀术十万大军。 他是在谎报军功啊,这一切都是假的。” “啊? 假的? 爱卿有什么证据吗?” 秦桧下意识的就说道 “臣当然有证据!” “证据在哪? 快拿来让朕看一看,如果那岳飞果然是谎报军功的话,朕定不饶他。” 看着伸到面前的手,秦桧这一会儿真希望自己并没有醒来。 他现在真想摇着刘禅的肩膀好好的问一问。 官家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知不知道咱俩是一伙的? 你今天不停的挤况臣的事,因为您是官家,臣就不跟您计较了。 但您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那岳飞有没有谎报军功,别人不知道,您还能不知道吗? 咱俩为啥要搞他,您心里是真的一点儿数都没有吗? 您现在这个样子,很难不让臣怀疑,您是不是叛变了啊! 您可别忘了,在这大宋朝廷,您才是主和派的头子啊! 虽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老大给背刺,但秦桧也知道,现在不是出卖老大的时候。 证据嘛,当然是没有的。 但是说辞,呵呵,要多少有多少。 只见秦桧满脸悲愤的看着刘禅,一字一句的说道 “官家,自靖康国变以来,我宋人在与金人交战之中,什么时候占过上风? 就连那李纲、宗泽、张浚、韩世忠,都曾在金人面前折戟沉沙。 他岳家军不过六万人而已,诛仙镇一战,竟能破金兀术十万大军。 官家,您相信吗? 您还说岳飞不是慌报军功? 官家,岳飞就是个欺世盗名的骗子。” 第8章 秦桧一番慷慨陈词,刘禅并没有及时的回应。 因为他现在脑子不够用了,秦桧这一段话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啊。 李纲? 宗泽? 张浚? 都不认识! 秦桧在这个语境下把这几个名字说出来,应该都是在他眼里有一点儿本事的人。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打不过蛮夷。 刘禅是谁? 他前世是大汉的皇帝啊。 大汉的皇帝会正眼看一眼蛮夷吗? 别说正眼了,就是斜着眼,他也看不见啊。 别说皇帝了,一个正经的大汉将军,他都不会拿正眼去看一眼蛮夷。 所以,秦桧说到的这三个人,在刘禅的眼里,或许有一点儿本事。 但是,也就真的只是有一点儿,仅此而已。 至于那个有点儿熟悉的韩世忠? 呵! 连蛮夷都打不过,还在自己面前叨叨叨,朕给你脸了是吧? 韩世忠估计打死都想到,他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打入了废物四人组。 当然了,他跟另外三个废物不一样。 官家知道他的名字。 嗯,他是个有名的废物。 在心里吐槽了一会儿废物四人组之后,他很快就抓住了另外一个重点。 岳飞用六万人,干掉了蛮夷金兀术的十万人? 这岂不是以少胜多? 怎么感觉这岳飞和相父越来越像了呢? 他当然听到了秦桧说的,岳飞乃是谎报军功,这一切都是假的。 但是,已经给岳飞戴上了酷似相父的滤镜之后,他心里总有一个想法。 万一,这是真的呢? 这想法一出,他便脱口而出道 “爱卿啊,你刚才说的好有道理。 那你能不能和朕说说,岳飞的六万大军,到底打败了金兀术的几万大军呀?” “啊? 官家,臣刚才说的不够清楚吗? 岳飞他不是打败了金兀术多少大军的事儿。 他是慌报军功。 事实是,他被金兀术打败了,败的落花流水。 他为了不让官家责罚,所以才慌报军功,说他打嬴了。 其实压根儿就没有嬴。 官家您听懂了吗?” “啊? 原来是这样吗? 朕还想着,他就算没打嬴十万,打嬴八万也行啊。 哎,看来朕终究是被那岳飞给骗了啊。” 正因为自己滤镜突然碎了而伤心的刘禅,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哎,对了,爱卿啊,朕还有一个问题想问。” 看到终于忽悠成功,事情又回到了预想的轨道上,秦桧开心之下,随口就说道 “官家您问,臣一定知无不言。” “朕想知道,那岳飞不是带了六万大军嘛。 他败给蛮夷金兀术之后,他的六万大军哪儿去了?” 正在因为盟友终于回归而兴奋的秦桧,打死也想不到他的盟友会在这里给他会心一击。 但一直关注着这边的韩世忠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没等秦桧开口,他便声音特别洪亮的说道 “官家,臣知道岳飞的六万大军哪儿去了!” 虽然韩世忠在他心里已经成了废物,但事关那个酷似相父的岳飞,他还是不由自主的出声问道 “快说,那六万大军去哪儿了?“ 问完之后,他又接着追问道 ”那可是六万大军啊,即便战败,至少也能收拢两万回来,或者一万?” 看着刘禅那担忧的脸色,韩世忠沉稳地答道 “回官家,诛仙镇一战后,陛下在秦相建议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与岳飞一同回京的,还有参加诛仙镇之战的大军,五万八千七百三十一人!” 言罢,他似怕刘禅还有疑虑,又接着说道 “随岳飞回京的五万八千七百三十一人,枢密院皆登记造册,陛下可随时查阅。” 韩世忠说的什么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刘禅完全没有注意到。 此时他的全部心神都被韩世忠说的那个数字吸引了。 五万八千七百三十一人! 刘禅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个聪慧的人。 毕竟无论是跟父皇比,还是跟相父比,他都差的太远,太远。 但是,他就算再怎么愚笨,他也当了四十一年皇帝。 尤其是在相父去世之后的那三十一年里,他可谓是每一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之前相父在的时候,六出祁山,他大部分时间里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等着相父还朝即可。 但相父走了之后的三十一年里,姜维九出祁山,却全是他在背后支持。 战争是什么样的,他早已无比的清楚。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秦桧刚才说的非常清楚,岳飞麾下一共六万人。 如果他真的战败的话,他从哪里偷五万八千七百三十一人带回来? 刚才韩世忠还特意强调了一点,这五万多人,枢密院全部都有登记造册。 枢密院是个什么玩意儿,他现在还不清楚。 但既然这五万多人能登记造册,那就绝对假不了。 所以,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从他在这个大殿里醒来到现在,最信任的那个宰相大人,似乎在骗他。 对于这个结论,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 他可是宰相啊,跟相父一个职位的男人。 就算他的能力跟相父差的很远很远,但是,他怎么能骗自己呢? 感觉自己受到了深深伤害的刘禅,此时面色不善的看向秦桧。 “爱卿,朕希望听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岳飞只有六万大军,如果那岳飞真的败在了金兀术手里的话,他该怎么带回来五万八千多人?” 虽然不明白自家老大为什么又突然刺了自己一刀,但秦桧能当上宰相也不是浪得虚名。 只是愣了很短的时间,他就痛心疾首的说道 “官家,就算那岳飞带回来再多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嗯? 爱卿什么意思?” “官家您有所不知,那岳飞看起来老实巴交,但一直包藏祸心。 陛下以军国大事托付于他,但那岳飞何时想过报效君恩?" "嗯? 此言何解?” “官家,那岳飞巧言令色,最善蛊惑士兵。 岳飞所领兵将,无论俸禄还是粮草皆由朝廷提供,但那些部曲皆以岳家军自居。 岳飞所领的六万人,已经全然不知官家,而只知岳飞。 此等狼子野心之人,陛下怎能不治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