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 第1章 一家人 《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全本免费阅读 南方的渔村小码头,三十五岁的黎大海孤独地伫立,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波涛汹涌的海面。天空阴沉,乌云密布,海浪翻滚着,似乎随时会汹涌而至。黎大海疲惫的身躯在海风的吹拂下缓缓挺直,仿佛在与大海对话。 “房子总算是建好了,小码头也搭建完毕。”黎大海心中默念,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满足与疲惫。“妈的,真是累成狗了。” 伸了一下胳膊,展开铁塔一样的身躯,随即大步的转身向海湾内房屋走去。 作为重生人士,黎大海是非常坎坷的,父亲被整死了,大娘二娘先后跟着去了,家里15个弟弟全指着他。 黎大海的父亲有两个老婆,建国之前就被盯上了。生了黎大海之后一直装穷,也不敢生孩子。建国之后趁着秩序将稳未稳的时间差,带着家当跑到海边安家。后面陆陆续续生了15個孩子,还都是男孩,再厚的家底也穷了。 家里就黎大海一个成年男子。村子里的人都在想着,这一大帮孩子估计得饿死不少,没爹没妈的,就靠一个黎大海怎么够啊。 没办法,20来岁的黎大海重新拿起上辈子熟悉的剧本,开始过着半黑不白的生活,光靠种地打鱼养活不了16张嘴,怎么喂都喂不饱的。前世就是因为穷,弟兄们光吃海螺海蛎子没有米饭吃,病死了4个。这辈子,黎大海只能咬咬牙,试着撑一下,过程中也做过不光彩的事,总算是挺到80年代。 现在小十六都二十岁了,家底也开始丰厚的起来。小码头上4条船,两条14米机关船从渔业队拿工资顶回来的二手货,两条7米的小木船是慢慢攒木头,从渔业队偷拿桐油和糟头料自己做的。 随着兄弟们逐渐长大,劳动力越来越多,家里的日子也在慢慢变好,黎大海心里总算轻松起来。今年用家里的积蓄做好了几个石头房子,还有院子,他就准备让结婚的三个弟兄分出去住。 “老二,把男人都喊上,几个婆娘也叫过来,到后面大院子。”黎大海对着靠近村子东边的房屋喊了一声。 靠近海湾的土地,只有一小片沙滩,中间一大块平地。后面一个上百米的小山坡,坡下面整整齐齐的开着几亩蔬菜。海湾边上有着3座新的石头房子,一个稍显破落的大房子立在靠近山坡的地方。旁边还有很多空地,明显是留着的宅基地。 “哎,大哥”一个黑黝黝的汉子放下了手里的活儿。从院子里走了出来,脸上明显有着海风常年吹出来的沟壑,老二,黎大洋。 黎大海喊完就向着靠近山坡的大屋子走去。推开院门,院墙旁边堆着一大撂竹筐,随手拿了两个倒放着,就坐了下去。也就是竹筐结实,还是两个叠在一起,不然可承受不了接近200斤的重量。 “大哥”“大哥”随着一声声呼喝,院子陆续进来十五个年轻人,一个个体格高大,和黎大海一样,膀大腰圆的。 “都找个东西坐着,等人齐。” 过了一会儿,又进来三个年轻的女子。 “大哥,后面菜田还在忙,中午饭还没添火呢。”说话的女子面容姣好,一身子急急火火的,进了院子就走向老二旁边。 “老二媳妇,都坐下,今天有事。”黎大海随口说着,对于这个二弟的婆娘还是比较欣赏的。能持家,能干活,长得还好看,配自己这个二弟绰绰有余。 “人都齐了,我就说了啊。把你们叫过来,主要就是分房子。” 随着话语落音,下面开始悉悉索索的交谈声。 “大哥,分房子我还是住大屋吧?”小十六懵逼的看着大哥。 “大哥,我们不用分房子,让老二他们去新屋就行”老七出声。 “停,你们先听我讲完,就分他们三个。”黎大海瞪了小十六一眼,话都听不明白,示意众人先别说话。 “原来都没结婚就算了,挤挤就行。现在一大家子人,还有三个弟妹,隔着帘子也不方便。” “老二老三老四都结婚了,那边三个新屋子你们住,主要是让你们多生孩子。等会给你们一家50块钱添置点东西,别嫌少,就这么多了。”多子多福嘛,两辈子都100岁了,肯定想着后辈多一点才热闹,小辈越多越好。 这边三个弟妹听到“多生孩子”也脸红了,没吱声。心里倒是挺开心的,单独住肯定方便许多。 当初嫁过来就是因为夫家男人多,日子过的好,哪怕挤在一起也能接受。平时没有钱帮衬娘家,但是遇到事情能找到人帮忙也挺好。这时候农村兄弟多的,说话都比别人硬气。 “家里也就是十几亩地,老七和老九在种,但是每年交完份子剩下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现在风向差不多稳了点,明年我带点人出去看看,能不能找点挣钱的营生,光靠打鱼剩下这么多小的结婚不够啊。” 老二老三老四还是蛮愧疚的,家里拿了一大笔钱给他们结婚造房子,剩下这么多弟弟没个着落。 “大哥,要不我们仨去镇上码头干活吧!你带着小的去打鱼,或者再泡制点木头,搞点木船收地笼排钩。”老二说道,码头上干活一天也有四五块,黎家人对外还是比较恶的那种,出去干活不怕被欺负。 这十几年来,大哥一个人养着 十几张嘴,实在太难了,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现在眼看着日子过好了,都想多分担一点。 “滚蛋,你们还准备打一辈子鱼啊。没有出路,以后儿女上大学结婚还要钱呢。”黎大海斜了老二一眼,呵斥了一句,出去扛包有个屁用。 当初渔业队最小的两个14米机关船,他先下手拿来的,十六七米的机关船当时还买不起的。靠这几条破船,发财是别想了,但是搞排钩也比扛包强多了,就是废人工。 “现在周围村子都愿意把姑娘嫁进咱们家,咱家兄弟多,谁不羡慕,也就是暂时没钱。” 听到这里小十六乐呵了一下,反正还跟着大哥住就没事,娶媳妇轮着他还远呢。 “家里男人多,挣钱也快,争取这两年都给你们起好房子结婚。”黎大海心 第2章 阿德 《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全本免费阅读 “阿德,赶紧翻牌,别耽误时间了,破牌就扔堆里。” “滚啊,我手里一副旺牌呢,别催” 村子里的码头岸边,分布着三个收鱼的寮子,门口都堆着大量的竹筐和麻袋。因为台风天气收不到货,几个老板关了门。在寮子后面小卖部打牌消磨时间,旁边还围着一群人看热闹。 这时一個干瘦的男子正在盯着手里的牌慢慢挤呢,忽然感觉天空都暗了下来,回头一看。 “海哥,出来溜达啊,坐下来一起玩玩,台风天都闲死了。” “我不打,你们玩玩就行。我就过来坐坐,顺便问问明天的天气,你们听着收音机怎么说?”黎大海把小卖部王老板的躺椅拉过来,舒服的坐了上去。 阿德也把牌放了下来,给黎大海夹了根烟才回去继续看牌。 “操,什么吊毛牌。你们俩斗,我先不玩了。”阿德把输的两毛钱付了,又去小卖部拿了两瓶汽水。 “海哥,收音机说明天出太阳,也没什么风浪了。应该能出海,都憋在岸上四五天了,要挣钱啊。”顺手把汽水递给黎大海,拿了小马扎坐在旁边。 “嗯,下午我让他们把排钩弄好,这次下2000钩,台风过后应该能上不少大鱼。”打开汽水喝了一口,黎大海缓缓说道。 “2000钩啊,大手笔。饵料要不少啊,要不要我去镇上拉点冻虾小管过来用。”阿德笑着说。 不怪阿德这么高兴,黎大海家里4条船,两条木船还有专属的海湾下地笼和排钩,光收他一家货就挣不少,平时见到黎家人也热情的紧。 黎大海点了一根烟,吸了之后缓缓的吐了口气,手指在躺椅上面磕了两下。 “网箱里面还有不少货,早上下了5排地笼,下午收了应该就够了。”一排地笼10段网,黎大海自己家做的大地笼专门放海湾搞小鱼小虾,上货还是很惊人的。 说实话,下排钩搞得大鱼多,但是成本也高。2000个排钩,勾子,主绳,子线都是钱。买饵料也要大几十块,想要钓大鱼不能用臭鱼烂虾,还得上好货。2000个钩平常一家5口要干一个礼拜才能绑好理完,一天收下来回去又要理一个礼拜,整个村也就是黎大海家里人多才能干。不过专门干排钩利润比别人拖网渔船挣得多,还省柴油。 黎大海家里也是隔天下排钩,要留时间搞鱼饵和绑勾子。 “年后想出去看看,你这边有没有想法?” “海哥,出去干啥,你这在家打鱼挣得也不少了。” “想挣大钱啊,原来是怕他们饿死我才收着不敢冒险。现在日子都过好了肯定要出去搞大钱” 现在外面世道乱的很,黎大海以前最多也就去市里混混。就是怕走远了出事,家里弟弟真的得饿死。 “啧啧,也就是海哥你说这话我服信,15个半大小子都让你养活了。要是别人少不得呸几句,嘿嘿,大钱不好挣的。”旁边两个收货老板也出声了。 “海哥你这还收着啊,前些年......隔壁大湾村还有好几个走路不利索的”一个收货老板也示意了一下。 黎大海冷笑一声,站起来磕了一下烟灰。 “西边小海湾,我都准备改名叫黎家湾了,围礁都做了一半了。谁的船进来,肯定是要打断腿的嘛!” 笑呵呵的脸上,凶厉的眼神扫视了周围,配合着接近一米九的身高和一身肌肉显得摄人心魄。 又闲聊了一会儿,才走向阿德的寮子,身后一群人的眼神也是敬畏居多。16个弟兄,还能打,镇上都有小湾村黎家多蛮横霸道的消息。 见状阿德赶紧跟了过去,估计黎大海有事找他。 进了寮子看了下,打氧机开着的盆里还有不少黑鲷,都是两斤左右。这是留着卖给周围渔民人家的,海边渔民喜欢搞点新鲜鱼吃,台风天不好搞鱼就来这儿买。现在村子里穷人还真没多少,毕竟地理位置好,不管是地里还是海里出产都值钱。 “等会吃中午饭前送一条黑鲷去小汪老师那里,好几天没出海,我这几天在家也忙的顾不上她。”指了一下盆里的鱼。 阿德一副牙疼的样子,点了点头。这黎大海搞女人还总让他送鱼,万一谁给他点了都说不清。 “要不你给人娶回去呗,这样跟做贼一样也麻烦。” “就你话多”黎大海呵斥了一句。 “海哥,要不要添几条船,边防那边放了几条铁皮船出来倒手,要是钱不够的话我借你点都行。”从事非法活动的船被边防抓住以后,没收了再低价卖给自家亲戚,自家亲戚如果不打鱼就会以市场价倒手卖出,差价也不少钱。 “今年先这样,明年可能干点其他的,不能添太多船。村里海域面积就这么大,我家占了一片,再多就有意见了。” 虽然后世一片小海域都是各种拖网渔船和网具,但是那时候海鱼值钱啊,每条船还有柴油补贴。现在海鱼一般就几毛块把钱一斤,柴油都8毛了,渔具材料价格也贵。要是搞机关船多了,挤在一块捕鱼挣不到啥钱。跑远的话,废柴油,来回时间长了鱼不新鲜卖不上价。所以黎大海心里对于添船不是很在意。有那功夫多搞点地笼放海岸线也能挣不少 ,就是费工费力。 阿德忽然对黎大海说“年底我也去县里跑跑,看看能不能在海鲜市场租个鱼档单独干。到时候一起合作怎么样?” “嘁”撇嘴了一下,黎大海说道。 “县上从大码头,到海鲜鱼档,你去哪里都要被扒一层,你站不住。”这时候,沿海挣钱的行当秩序还是比较混乱的,鱼档里面也是拉帮结派。 “这不是有你在嘛,你过去站台,我给你两成行不,一起干。”阿德赔笑着说道。 “呵呵,想的还挺好,不过我的名头值钱的很,搞这个得不偿失。”两成,这是把黎大海当成打手了,冷笑一声。 “明年我估计也会搞点海鲜生意,到时候再看看。” “好吧”看着没有忽悠上来,阿德也是失望了一阵,黎大海的名声好用,可惜自己用不了。他这边也是好几个村子鱼贩子合伙干,把鱼送到镇上冷库,等够数了就送去县里海鲜批发市场。可是镇上的鱼老大也要收他一层皮,才能在批发鱼档给他们卖。 第3章 小汪老师 《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全本免费阅读 黎大海慢慢踱着步伐,往家里溜达。虽然现在是三十五岁的壮汉,但是一些老年人的习惯还是有一点儿,不过心态倒是蛮年轻的。 小十六刚准备去村里叫大哥,就看到黎大海进了院子。 “大哥,吃饭了,你要不要喝酒?” “不喝了,我去问了,明天台风过去了,应该有太阳能出海。” “我给你盛饭。”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大口划拉着饭菜,旁边装饭的大木桶到人大腿,还有一大铁盆绿菜蛋汤。竹筐上面也有两个大铁盆,一个装着蒸鱼干,一個装着一大盆韭菜。中间架着一口铁锅,锅里在咕嘟着杂鱼,虽然没有猪肉,但是油水都挺足的。 吃完饭,黎大海就让他们忙活排钩,自己去海湾收早上的地笼。 现在是涨潮期间,还要划木船去起网。等潮水下去的时候,下水走几步就能拉上来。 小海湾两面环山,对着大海的方向是礁石堆,算是半个围礁,这是黎大海带着弟兄们长年围起来的,对着山坡的地方留着一个大口子,可以让船在台风期间停在小码头,算是避风港。 早上就放了5排地笼,一个人收还是费劲,就把老五叫过来一起干。 “今天这这么多剑虾啊,操。”老五惊喜起来,吃力的拉着地笼。 剑虾个头都挺大,能卖八九毛一斤呢,小一点的就值四五毛钱。两排网搞了二十多斤了,平均下来单独一个网一斤多收获。 “别看虾了,明天全部当饵料挂排钩。台风好几天,近海大货肯定多,下点本钱干他一次。” “大哥,小管也挂排钩?” “挂,台风能卷起深海货到海边,剑虾之类的钓大鱼还行,深海货就要靠小管了。” “对虾都拿去卖了不,这边还有不少小的石九公。” “石九公留着晚上炖一锅吃了,现在还不如剑虾值钱呢,对虾先收起来看看有多少。” 第三排网拉起来,第一支网搞了三只青蟹,码头那边3块钱一斤,也就是季节不对,不咋肥,后面又开始剑虾和石九公了。 “艹,石九公真贪吃,地笼都能挂这么多”老五看了下后续的地笼。 这破鱼一般礁石区比较多,估计是被围礁吸引的。 一直起完了五排,两人休息了好一会儿又把网下了回去。没有台风地笼基本天天都要放海湾里面,还能充当集渔器使小海湾的鱼越来越多。然后才摇着橹往小码头划去。 船上老五已经把货分拣的差不多了,总共搞了60多斤剑虾,个头还挺大的。两斤对虾,一斤半的青蟹5个,一斤半以下的三个。石九公十来斤,这鱼贪吃,是进地笼找吃的才被抓了。 最后一排还上了一条小猫鲨,黎大海嫌弃小直接扔了。这个年代不缺鱼获,一般渔民碰到小鱼都扔回去,除非长不大的杂鱼之类的才带回去吃。 上岸之后赶紧把鱼虾倒进小码头旁边的网箱,一排绑着五个箱笼沉在水里,剑虾单独放进一个,剩下的跳跳鱼之类的都扔进杂鱼的网箱。石九公就没有卖了,对虾和青蟹让老五拿去找阿德,还能卖几十块。海鲜现在是一年一个价,刚开放的时候,一毛钱一斤的石九公都能卖五六毛。对虾原来才两毛一斤,现在都三块五一斤了。 偶尔遇到大货,只要体重上去了都值钱,毕竟海鲜吃的就是大。 时间已经下午三点了,收个地笼也费时间,还要分拣,冲洗船舱。海船每次上岸都要冲洗一遍,不然用不了多久就腐蚀的破破烂烂。 又去院子里看了下挂排钩的进度,也就干了一半多。 “老二,明天大船带700钩,小船带300钩,饵料准备好了。你们绑好就把竹筐搬到船上。天黑之前把剑虾小管都分好网箱放大船边上挂着,小木船挂杂鱼和鱼段就行。”铁皮机关船能去近海,小木船只能沿着海岸线放,大鱼少,饵料就要差一点。 接着黎大海又去房间拿了一本小人书,才施施然往村口走去 一路上遇到不少在门口修补网具的老人妇女,难得没有太阳,村里男人基本都在小卖部打牌看牌。 打了好几次招呼,黎大海嫌麻烦走小路。好些时候才走到村口后面一户人家,敲了敲门。 “谁啊,来了来了。” “小汪,是我。” 门开了,女人赶紧出来左右看了下,才把黎大海迎了进去。 “你要死啦,大白天过来,还要不要脸了。”刚把人拽进来,就在黎大海胸口锤了两下。自己好歹是个小学老师,但是闲话多了工作也没法干了。 “放心,没人敢说我闲话的。”黎大海呵呵一笑。 捉住女人的手,一把拉进怀里,直接把人抵在门板上吻了起来,手也不安分的滑了进去。 “别,别在这儿。丫头还没睡,先把她哄睡着”女人顿时求饶,这个大自己十来岁的男人手上仿佛有一股魔力,一碰到就浑身无力,任他折腾了。 “等会儿我去哄。”说完一路从脖子吻着,不一会儿女人已经无力的瘫在黎大海怀里,随他折腾了。 过了好一会儿,黎大海把女人抱进卧室,拍了拍身子。 “等我一会儿,宝贝。” 然后去另一个小房间,看到小丫头还在眯着眼睛努力睡觉,睫毛还在动。 “丫头,看看这是什么。” “小人书,啊!黎叔,你真好,我刚刚就听见你进来的声音,就知道肯定带了礼物。”小丫头惊喜的睁开眼睛,浑然不知自己的母亲刚刚让这个男人上下其手。 “现在不准看,你要睡午觉才行。醒了再看好不好!” “好,我马上就睡觉。”小丫头先把小人书仔细的擦拭了一下,然后郑重的放到枕头下面,才继续眯着眼睛准备睡觉。 “我要睡觉啦。” 黎大海笑了笑,坐在床边拍了一会儿,感觉应该睡着了才出来。 殊不知关上房门,小丫头就从枕头下面拿出小人书,两眼放光的看了起来 第4章 排钩 《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全本免费阅读 “大熊、大山,你俩过来有话说。” 刚回到家,烫了两个剑虾,搞了点剩下的鱼干和剩饭,黎大海就把老七老九叫过来说话。自己倒了一碗水,呼哧呼哧的吃着饭。 家里名字排序分别是海洋江河,龙虎熊牛,山川,勇威超军光华。反正中间都带一个大字,好叫又顺口。 “你们仔细说一下两年前在山路上的事,细节也说一下。”等两人坐下了,黎大海郑重的问道。 “都多久了,好多记不得了,就是那個倒插门呗,还能怎么样,不小心弄死了啊。”黎大熊无所谓的说。 倒是大山还记得不少。 “当时他在山路摔倒了,包里的几本书掉了出来。我和大熊路过把他扶了起来,还看了下掉出来的书。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掏出刀子捅了七哥一刀,然后还想着继续捅我,最后被我俩反杀了。” “当时你俩说书上写的乱七八糟,让你们给扔海里了,还记得字什么样子吗?” “这哪记得啊,都是一半的字,偶尔出来几个完整的字,我们也没在意啊。”大山皱眉。 点了一根香烟,黎大海深深的吸了一口,想不明白汪老师有什么秘密。虽然有女人白玩,不过还是要注意点不能让人报仇弄死,在女人家里吃喝都要注意。 “这事儿谁也别说,烂在肚子里。” “大哥,明年换人种地行吗,我想出去打工。”老七希冀的望着黎大海,老九也看了过来。 “你俩性子太狠,出去容易闯祸。先种地,等明年吧,到时候我带你俩出去。” “哎,好。那说好了啊,明年带我们出去。” 家里弟兄们之间相处从来都没有问题,几个弟妹也是顶好的人。就是老七老九性格太狠了,戾气重,而且拳脚都练的好。单独放出去怕是要吃花生米,还是自己带着吧。 吃完饭,黎大海把碗筷扔到院子里的洗碗池。先把躺椅拿到沙滩上,然后拎着一壶茶过去,躺坐着。 悠哉的倒了一杯茶水,看着平静的海面。明天风平浪静的话,小木船可以划远一点,上的大鱼肯定多些,多挣着钱。 上辈子的记忆里,现在市场风向差不多稳了,起码廣东这里风气没那么坏。做点小生意问题不大,挣大钱不用急,反正带着几十年的记忆,这辈子差不到哪儿去,还得稳妥一点。 感觉了一下海风的湿度等没有问题,才回去睡觉。 两辈子渔民,黎大海对天气的判断还是勉强靠谱。不过海边天气变幻无常,天气预报都只是参考。 这一夜黎大海睡的格外舒服,天蒙蒙亮的时候才起来,三个弟妹已经在煮粥了,还烙了饼让他们出海的人中午吃。 先到院子里洗漱一番,等弟兄们都起来以后,一起把该带上船的东西搬上去。门口有码头比停在村子码头好多了,不需要用板车一趟一趟的运过去。 等把院子清空,一群人开始呵呵哈嘿的踢腿,拉伸。 每天简单热身一下,保持韧带的活性。黎家没有套路武学,都是练反应速度,抗打击。进攻套路就是直拳,正蹬窝心脚,劈棍。吃的不好练不出来东西,不过因为一个个膀大腰圆的,打群架还没有输过。 吃完早饭就赶紧出海了,今天不管大船小船都要忙一天。 黎大海带着老五老六,他负责开船,两人上了船就开始挂饵了。后面跟着老二他们三个的船。 两个小船也慢悠悠的摇着撸,到了自家专属海域划去,每条小船出去两个人就够了。剩下老七老九伺候庄稼,小十三往后到小十六,都在家干杂活。 平时几个小的在家帮老七老九干农活,还有开出来的几亩菜地。没有活就去山上挖石头,后面造房子能省不少钱。海边砖瓦房太费钱,扛台风也不如石头平房。 …… 过了四十多分钟,差不多到了目标海域,两条铁皮机关船就左右分开了。 “老五,挂完没?” “还有一筐,马上好了。”鱼饵越新鲜越好,所以一般排钩都是在路上挂。 “你先放浮球,开始下。六子把剩下的挂完就帮你五哥。” 船速慢慢的降了下来,一直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才下完。老五锤了锤腰,喝了一大口水才缓了过来,六子好一点,他只是在旁边帮忙。 一个竹筐带铅皮和浮球,也就几十斤重。现在一般也就下10到15米水深,近海够用了。沉底的话怕挂上礁石,一剪刀下去就是几十米的线没了,损失太大。 700钩,差不多要放1700米,间隔都是两米半左右。这次就为了大鱼,肯定要放大间隔。 弄完了排钩,两艘船开始汇合,用缆绳绑在一起就开始吃饭休息了。1700米的排钩,放下去一个多小时,收上来要接近3个小时。中间可以在船板上睡几个小时等上鱼,留值班的不让船飘走就行,七月份的太阳也毒辣的很。 “你们赶紧休息一会儿,我和老二盯着。”因为两人坐着开船,不算太累,所以就一起值班,还能说说话。在海上,柴油机一关太安静了,一个人值班无聊的很。 老五四个人累的也不讲究,到遮阳棚下面就地躺下,眯着眼睛。随着船身 摇晃入眠。 闲来无事,两人坐在驾驶位一面聊天吹水,一面小口抿着水壶里的水。 “大哥,你看那个是什么?”老二远远的看到一个鼓包往船这边游,起身张望着。 “应该是鲨鱼吧,体型不算大,先看看哪一种。”黎大海看了一眼,没有很在意。 南海这边近海区域偶尔能看到鲨鱼,而且一般鲨鱼很少攻击渔船。相对于老二的好奇,有着几十年渔民经验的黎大海倒没有惊奇,只是视线追着看。 过了一会儿,鼓包游到船只左侧,显露出来一个扁扁的鱼头。 “运气不错,这是虎鲨,没什么攻击性,你可以下去摸摸脑袋看看。”难得调笑了老二一句。 “算了,这条快四米了。万一咬人怎么办,我可不敢下去。”老二缩了缩脖子,表示不敢下去,也知道自家老哥是在开玩笑。 “大哥,这 第5章 探测 《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全本免费阅读 远远能看到村子轮廓,黎大海就发现码头还有一艘铁皮船在停着。 心想这个点铁皮船应该都在拖网啊,谁又干到大鱼群提前回来了? 到了码头上,看了一眼才发现怎么回事。 “阿德,财叔捞到鱼雷人去哪了?” “去大队打电话呢,估计快回来了。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也遇到了鱼雷了,说着还看了一下。” 因为这批魔鬼鱼都比较大,竹筐放不了,所以一个個放在船舱里,在旁边看不到。 “遇到虎鲨了,赶着一群魔鬼鱼过来,就捞了两网,你去拿点大框子跟我去搬。” “艹,运气真好。走走,赶紧的,太阳这么大,别晒坏了。”阿德听了以后马上把收购点的卷门打开,和黎大海推着板车,拉着大框子往码头走。 “这里有六七百斤了吧,还有一条这么大的。”阿德看到船舱里的鱼,惊奇道。 “行了,赶紧拉过去,我还要回去收排钩呢,就是怕鱼不新鲜才回来的。” 这边老五两人也开始一起抬鱼,拉到了收购点过秤。 “这条八十五斤的魔鬼鱼,给你一块六,五十七斤的这条一块二,剩下的六百五十斤小一点的按7毛钱一斤算,总共665块7毛,算你666块,你看这个价格行吗?” “行,这个价格可以了,数字也喜庆的哟。”又是发横财的一天,黎大海心里也挺高兴的。 “单子晚上一起给你,我先叫拖拉机运到镇上,下一趟要晚上才能运呢。” “好,我看财叔要到小卖部了,我去看看。”远远的看到财叔从大队部回来,村主任也在。 “财叔,村长,电话打的怎么样?”这里一般村主任都叫村长。 “大海,你怎么中午回来了,海事局等会就过来,唉。”财叔忧心忡忡的说道,还不知道捞上来的是啥,耽误一天拖网损失也不少。 村长也点点头。 “打电话到边防,又转到海事局了,说人马上过来。” “财叔,怎么愁眉苦脸的,这种鱼雷探测器,一次要奖励不少钱。。” “真的。”财叔惊喜了一下。 “捞上来海事局有奖励的,现在好像是一个人50,船老大100,去年镇上也有人捞了一个。” “按人头给吗?”财叔船上就他和他小儿子两个人。 “奖励是这样子,具体数额不一定准确,你可以从家里多叫几个凑人数,这铁皮机关船叫五个人应该可以。” “大海,这样能行吗?会不会被抓啊。”财叔又高兴又担心。 “不会,这种奖励性质的,多给点国家也不在乎。咱们捞一个就是给国家做大贡献了,到时候村部应该也有表彰。” “厉害啊大海,什么都懂。”村长一听到有表彰,也是挺高兴的,连忙给大家伙散烟。 几个人在小卖部有说有笑的,财叔也让他小儿子回家叫人。 “我先走了啊,下午还要搞排钩,老二在海上等着呢。” “等会的”财叔进小卖部拿了一扎汽水,还有一桶饼干,塞进黎大海怀里。 “谢了啊大海,不管奖励多少,我这心总算定下来了,带去船上吃。” 要不是黎大海提醒,财叔也想不到多几个人拿奖励,所以就买了十几块的东西送了出去。反正不管多少钱,和黎家交好都划算。 黎大海也没客套,他家海域在中间,四面都能跑过去求援,每年都有几次帮忙干架的时候。 拎着东西就出发了,这边也要早点收排钩了。还要回家拿两个手抛网,再耽误下去晚饭都吃不上。 …… 晚上6点,太阳快要下山了,黎家兄弟终于把排钩收的差不多了。 黎大海在船尾休息,用布条子扎着胳膊,里面有血水渗出来。 “这条大海鳗真j8猛,一口差点给我胳膊都咬坏了。”这也是倒霉,出海遇到意外太正常了。 本来今天鱼获挺好的,开头就搞了一条4斤重的大黄鱼,大家都挺乐呵的。结果中间上来一条大海鳗,自己打结缠住了,黎大海还以为死了就去解鱼,一口下来长筒手套都干破了。 赶紧给海鳗弄死之后,从胳膊上揭下来还带了一块皮,回去上药之后估计还得休息一段时间。 “大哥,你坐着,我来开船。”看到黎大海黑着脸,老五主动要过开船的活。 “今天不算魔鬼鱼,搞了估计有大几百块了,早点回去看看小船怎么样。” 排钩就这样,上货多挣钱就多,上货少了也亏钱。成本高,一个勾子挂的饵估计平均要5分钱,主线也贵,2000勾人力绑钩大概要8个人一天的工时,总共算下来成本都快150块了。 “不知道财叔他们家奖励了多少钱,啧啧。”老五和六子在旁边闲聊着。 两条船趁着天没有完全黑,一前一后的开向村口。 …… 村口码头的船基本都回来了,隐约能看到小卖部的灯光下,村民都在聊天吹水。 船只靠岸,阿德赶紧迎了过来,家里几个弟弟也等了很久了,看到家里船来了都开始搬货。 鱼不多,但是都是大鱼。 最小的白鲳都半斤往上了。 “今天鱼获不错啊,这个规格的大黄鱼现在能出到6块钱一斤了,海鳗两块二,厉害啊海哥。”阿德看到这么多大鱼也挺兴奋的。 “小船那边怎么样,今天其他船搞多少货?”黎大海坠着胳膊,到阿德收购点的板凳上坐着。 “小船单子在这呢,你胳膊怎么了?”阿德把小船的单子递给黎大海,码头那边比较暗,没注意到黎大海胳膊受伤了,到收购点才发现异常。 黎大海也没说怎么样,就是晃了下胳膊示意受伤了。点了一根烟,美美的抽了一口。 “就那条海鳗咬的,差点伤到骨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看着货都搬下来了才起身去过秤。 “今天其他船都挺好的,最少都百来块,林家两条船也搞了400多块。”林姓是附近大姓,附近村子里宗族势力也挺大的,一般条件都挺好。 “海 第6章 镇上 《重生:从卖鱼开始做大佬》全本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黎大海和十六趁着太阳还没出来,拉着板车就往镇上去,路上草叶子还带着露水,把裤腿都打湿了。 不早点走,等八九点太阳晒起来,回程就要人命了。一个多小时路程,能把人晒晕。 先去镇西头的粮站,交了110块钱,买了500斤的粳米,等9点上班粮仓开了的时候过来拿。本来想让人家送货来着,结果理都没理,气死了,这个年代吃公家饭的叼毛还没法说。 “呸,那個娘们什么东西,不送货就算了,还骂人,不就是粮站的员工嘛,有什么了不起。”小十六路上还在喋喋不休的,气得要死。 “行了行了,现在人家确实了不起,赶紧去酒厂,嘴都说干了你不累啊。”嫌弃的看了看小十六,这破孩子嘴真碎,现在吃公家饭的就是拽,你能怎样。 镇上有个酒厂,就卖本地的粮食酒,在镇中心有个直营铺子,听说还供应市里。 “阿昌”黎大海远远的对着酒铺门口的年轻人喊了一声。 这是村子里财叔家的大儿子,走的宗族关系,在酒厂上班卖酒。 “大海哥,来买酒啊。”阿昌看到黎大海,挺热情的。昨天晚上老爹特意打电话跟他讲了白天的事,半天家里搞了300块,还有奖励证书,高兴死了。 “昨天搞了几条蓝环海蛇,泡点酒喝。” 闻言阿昌也挺羡慕的,海蛇收购价格不高,但是不好搞。 “库房那边还有一个小时开门,你们来早了,要多少斤我给你们记上,等会过来拿吧!” “要50斤,玻璃缸子装的那种。” “玻璃缸子要加5块钱,给你弄个塑料的大壶吧,这个就加一块钱”阿昌好心提醒。 “不用,就用玻璃的,不然没泡死放出来咬人怎么办。”听人讲过,曾经有人泡海蛇几个月都没死,放出来的一瞬间就被咬了,差点人没了。 “好,我记上了,等会过来拿就行。” 黎大海忽然想起来,大塑料壶一直都不便宜,这次一块钱就能买到?索性问了一下。 “你说这塑料壶啊,镇上刚开了一家注塑厂,可以做容器,进货块把钱一个,厂里也没想着靠这个挣钱,就一块钱一个跟着酒卖了。” 黎大海心中一动,他一直想搞那种大鱼排,后面抓到浅海小石斑之类的还可以养一下再卖,而且钓鱼也很挣钱。就是一直找不到适合的排底,浮球的浮力不够,铁桶木桶不耐腐蚀。 去年在县里问过了,也没有那种塑料袋套着泡沫的底子,这种耐腐蚀又轻的东西市里居然没有生产。 原来塑料桶价格太贵了,大的塑料桶一个接近20块,还要去市里买,做一个大鱼排没个万把块搞不下来。 现在倒是可以去镇上这个厂看看价格,便宜的话年底先不搞房子,做个鱼排。 “阿昌,注塑厂在哪啊,我去看一眼。” “在靠近小元村那里,从大路过去半个小时就能看到。” “把你自行车借我一下,我去看看。” 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黎大海开口了,阿昌也不会驳了黎大海面子,把车子推了过来。这个年代借自行车就和以后借汽车差不多了,一般人舍不得随便借。 “十六,你在镇上玩一下,我去看看。”说着,给小十六留了两块钱就蹬着自行车走了。 到了地方才发现,这是新建的厂房,墙上水泥还没干透。门口铁门没关,里面好像人来人往的一直在忙,大门上面几个铜字“东营注塑厂”。 看着没人看门,黎大海把车子停到保安室墙根,才溜达进去。 “有人没,厂里有人在吗?”进了门口故意喊了两声,防止误会。这年头开厂的都比较横,万一拿他当小偷就扯淡了。 “你好,我是注塑厂厂长李广发,请问有什么事吗?下订单的话可以去办公室喝杯茶聊聊。” 里面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秃头男,很罕见的言语客气,让黎大海早上受的气都消了。不对比就没有伤害,人家这厂长都能这么客气,粮站那老娘们能气死人。 “你好,我是小湾村渔民黎大海。想订一些东西,可以先看看你们的颗粒吗?”黎大海没有急着聊订浮筒的事,先看看这个厂房设备原材料怎么样。 “可以,注塑颗粒和机器在这边,请!” 仔细参观一下厂区,发现这家厂管理一般般,倒是员工热情都挺高的,而且机器设备都是新的,一部分机器还是进口的。 一看就知道这是有背景的厂子,现在外汇指标和购买门路不是一般小厂能搞定的。 到了办公室,李厂长先请了黎大海坐下。然后倒了一杯热茶,还把烟灰缸放到黎大海手旁,给点了一根红塔山。 …… 真的是有的人活该发财,服务这么周到,哪怕是黎大海两辈子的心态都觉得这个厂长可交。 “客气了,李厂长,我就是个小渔民,想着过来订一些塑料桶。”哭笑不得的说着,这么小的订单,哪能让人家厂长忙前忙后。 两人客套了一番。 “没事,您具体说说哪些需求,看能不能做出来。厂子刚开,每一笔订单都得认真对待。” …… “嗯……浮筒要一米五高,圆形或者椭圆形都行,3毫米厚度,横截面半个平方就行,封口要密封性好,桶身要有三道凹槽方便捆绑。” 听到这,李厂长来兴趣了。 “能不能说一下做什么吗?”厂长也有些好奇,没有要求装把手,对工艺也没有要求。 “胥民的鱼排您应该知道吧,我想做一个差不多的,扛风浪等级高一点,舒适一点,大一点的鱼排排。” “这样子吗,成本也不低啊。为什么不在陆地上建造房子呢?” “李厂长,您要知道,鱼排是天然的集渔器,鱼排下面会让小鱼有安全感,而且藻类和贝壳类滋生的也快。一个鱼排可以看作天然的小型渔场,还更容易捕鱼,存鱼。”黎大海仔细讲了一遍鱼排的用途,毕竟人家这么客气了。 李厂长一听立刻觉得这里面有商机,虽然黎大海一个人订不了多少货,但是只要赚到钱,跟风的人就会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