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嫡孙逆袭》 第1章 重生朱允熥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全本免费阅读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4月。 虽然还是四月份,应天府的天气已经开始闷热起来了。 东宫 65岁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这个强势了一辈子的皇帝,抱着儿子的身体嚎啕大哭。 铁血帝王,此时尽显脆弱。 这位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皇帝,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丝逆袭。 这位收复被异族占据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祭天称帝,杀伐果决的老人,此时此刻头发凌乱,鼻涕眼泪直泄,差点没晕过去。 这是他倾力培养的太子,居然就这么撒手人寰,这让朱元璋怎么接受的了? 如果马皇后的离世让这位帝王失去了约束的话,那朱标的离世让这位铁血帝王开始彻底疯狂。 命运把他打的措手不及,嫡长孙朱雄英八岁没了,大妹子紧接着离他远去,现在培养的继承人又一次离开了他。 他感觉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几个孙子都年幼,嫡孙朱允熥文不成武不就,现在的长孙,朱允炆虽然纯孝,可书生气太重,他能镇住桀骜不驯的武将吗? 就在朱元璋摇摆不定的时候,哭晕过去的朱允熥醒了过来,然后震惊的看着他。 朱彤没想到他休假期间和发笑聚会多喝了几杯,醒来后居然出现在宫殿内,还看见一个老人抱着应该已经去世的中年人痛哭。 还没醒来的时候脑海里还有一个少年,他费尽千辛万苦打败少年,少年解脱的对他笑了笑,化成光点和他融合在一起。 全部融合完毕,他才发现消失的少年居然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嫡孙,苏醒就出现眼前的一幕,要不要这么离谱? 眼前这个抱着中年尸体痛哭,头发凌乱,眼神没有光泽的老人,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痛哭的素衣丽人应该就是恶毒的吕氏,至于那位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应该是废物点心朱允炆。 朱允熥发现他对吕氏满怀怨恨,应该是原身留下的情绪,可搜索记忆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其中必有文章。 突然他的眼睛一凝,今年九月朱元璋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虽然他受封吴王,可随着朱元璋的离世,他会受到长期的圈禁,直到四十多岁死亡,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个悲剧。 既然他成为了朱允熥,与其圈禁至死还不如奋力一搏,大丈夫行走于世间,宁肯站着生也不跪着死。 哪怕朱允炆受封皇太孙,他也不是没有机会,要知道北面还有一个野心家在虎视眈眈。 平心而论朱棣当皇帝是合格的,至少打出了大明的骨气。 可他的那些后辈子孙就没有一个是正常的,留学生、四十年不上朝、道士、被文人忽悠的傻子。 最后以一颗歪脖树终结这个最有骨气的朝代,不过崇祯还能让他得到安慰。 毕竟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帝王屈指可数,特别是那份遗诏让朱彤甚是佩服。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无伤百姓一人。” 辉煌灿烂的大明轰然倒塌,结果关外异族窃取宝鼎,逐鹿天下。 一场血雨腥风席卷神州大地,虽然悲壮,可大明终究没了。 缔造出量宁赠友邦,不赠家奴的当政者,产生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欢心的软弱王朝,让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处于百年国耻,朱彤死亡的时候还没有彻底复兴。 既然现在他朱彤来了,就不能让这些事情继续发生,现在是彻底崛起的最好时候,他决定要那个位置,他是嫡孙,嫡长子继承制是你洪武爷亲自定下的国策,我还没答应,你凭什么交给这个废物? 从现在开始他就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嫡子,大明帝国最合法的继承人。 他的爷爷朱元璋站起身来,突然间感觉苍老了很多,已经不是记忆里那个让他害怕的爷爷了,他面色苍白,眼神里都透着悲痛,还有隐隐的忧虑,估计在为立谁当储君忧虑。 儿子已经没了,他一手打造的大明王朝不能没有储君,他不能继续在沉痛中挣扎,终归是要面对峰峦的朝局的。或许朱棣是个很好的选择,朱棣的性格脾气是最像他的。 他相信朱棣能压制那些武将,可朱棣的前面还有两个哥哥,老二老三都是大 第2章 亲自下厨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全本免费阅读 朱允熥凝视朱标的灵位,现在是1392年四月,也就是说满打满算只有四个月时间,也就是说四个月内他必须实现逆风翻盘,如果不能在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前扭转爷爷的看法,只能谋求外放为藩。 让他等死,那绝不可能! “熥儿,回去休息吧!你大哥守着就行了” 朱允熥胡思乱想的时候,吕氏清冷的声音传入朱允熥的耳朵,完全不像伤心过度的样子,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 想想自从大哥朱雄英早逝,母亲常氏生下他血崩而亡,朱标把常氏意外离世归咎于朱允熥,对他不闻不问,吕氏表现出了特别的“关心”。 这种所谓的关心是给他一切可以想到的玩具,让他玩物丧志,至于读书?朱标面前不痛不痒的说上几句,背过朱标从不督促,还夸赞他对玩有独特的天赋。 虚伪的女人彻底让朱允熥变成了朱元璋失望、朱标厌恶的样子。 现在让他回去是肯定为了凸显朱允炆的纯孝,如果他真的听话离开,朱元璋回来看见他不守灵,心里本来就偏向的天平会更加倾斜。 可他有选择的余地吗? “母妃,不用了,我撑得住” 他不能随便回去,必须要表现的违逆不了才行,只要朱元璋调查,这里的发生的一切是瞒不过朱元璋的,锦衣卫不是闹着玩的。 “你父亲去世,母妃的话就不好使了是吧?回去吧!不要惹我生气” 吕氏脸色一沉,废物点心,敢反驳她的话了。 “是,母妃” 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他懒得看这些人演戏。 朱允熥离开灵堂直接去光禄寺,既然你吕氏不让我在灵堂,那我做碗面给爷爷,你总不能阻止吧? 吕氏看朱允熥离开,不屑的一笑,你小子只要离开这里回去休息,等皇上回来看见不在,你就更没机会了,现在能威胁他儿子的只有朱允熥,倒不是他有多大的能力,主要是身份。 虽然常氏死后她拨云见日,终于受封太子妃,可淮西人并不认可。 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获得皇上认可,只要皇帝认可,其他人心可以慢慢收服,帝心才是夺嫡的关键。 朱允熥到光禄寺,看着跪拜的众人让他们起身,刚重生而来还是不太适应被人跪拜。 封建王朝中等级划分很明确,很多宫人都不能目视贵人,更何况在别人眼里朱允熥还是最尊贵的嫡子。 有明一朝,朱元璋开局奠定立嫡立长的国策,嫡代表正统,朱允炆虽然子凭母贵成为长子,可不管怎么样都无法改变他是庶子的身份,如果大哥还在他啥也不是。 他现在给朱元璋的印象很差,估计和阿斗差不多,性格软弱,特别让他无语的是原身朱允熥面对朱元璋的时候唯唯诺诺,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朱元璋是何人?铁血帝王,不算起义反抗到建立大明杀了多少人,就明初四大案除了蓝玉案还没发生外,其他三个大案已经发生了,株连官员数万人,这样的帝王怎么可能看的上软弱可欺的朱允熥? 特别是朱允熥还和淮西将领有数不清的牵扯,选择朱允炆估计是朱元璋最无奈的选择。 改变就要从今天开始,否则就来不及了,那张龙椅他朱允熥要定了。 “三爷,您吩咐” 朱允熥沉思的时候,身穿白衣的太监跪在战战兢兢的站在朱允熥身边,尽显卑微。 语音很怪异,朱允熥知道朱元璋士气的宫人多半是从**进贡来的。 撮尔小国从来都是白眼狼,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是附庸,一旦衰落秒变白眼狼,大明立国后**尽显两面三刀,一边讨好日薄西山逃到草原的蒙古人,一边对大明阳奉阴违。 现在的高丽王是叛乱诛杀元朝册封的高丽王,进献大明后被册封高丽王的原高丽大将军李成桂,这位请求册封的方法让**开眼界,在国书上写了两个国号分别是:“和宁”和“朝鲜”朱元璋最后选择了“朝鲜”。 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去年,现在的这批高丽太监就是第一批进献过来的,高丽王国很穷,除了药材皮**之外就是人了,朱元璋又不忍心百姓**进宫,李成桂完美补位。 他身边的太监就 第3章 爷爷朱元璋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全本免费阅读 朱允熥看着眼前的面粉,还算精细,这也就是在皇宫,要不然在明初这么精细的白面还是很少有的,价钱不低,一般老百姓还真吃不起。 朱允熥麻利的开始和面,他要做一碗油泼面给朱元璋尝尝,不是他想做油泼面,而是他朱允熥只会做油泼面,还是因为前世看了某原电视剧被馋的,专门查教程做的。 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一碗自己做的油泼面,烦恼尽去。 太和殿 “那臭小子做的怎么样了?四肢不分五谷不勤,养尊处优的,还能做面?旁边有人伺候吧?别伤了自己了” 朱元璋的心思明显已经不在奏章上了,恨不得去厨房看看,朱标带来的悲痛被缓解不少。 “启禀皇上,旁边有胡六他们伺候着呢,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疏忽” “嗯” 蒋瓛听朱元璋询问,马上弯腰汇报,警衣卫对光禄寺的情况一刻钟一报,既然皇上重视,他蒋瓛当然不敢疏忽。 太子殿下薨了,皇上脾气不可琢磨,他们这些天子身边的人丝毫不敢大意,生怕怕突然被拉出去砍了。 光禄寺 一碗油泼面终于做好了,朱允熥露出轻松的表情,就是记忆里那个味道,他把油泼面放在托盘上,盛了一碗面汤,放在几个剥好的大蒜,亲自端着托盘向太和殿走去。 朱元璋办公休息时间都在太和殿,朱元璋的寝宫本来是养心殿,太和殿只是办公的地方,可对铁人朱元璋来说,养心殿很少去,每份奏章都要亲自批阅,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大的精力,也不怕**。 “公公,请代为通报,孙儿朱允熥求见” 朱允熥看见朱元璋的太监总管,姓名不详,朱元璋因胡惟庸案误杀云奇后接任太监总管职务,他的记忆里这位叫被朱元璋称呼为狗儿。 他对太监这个群体并不鄙视,要不是家里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舍弃子孙根进宫当太监,哪怕他的太监总管胡六,虽然是高丽人,可也是可怜人。 狗儿看到了朱允熥的眼神,没有任何鄙视,心里一暖。 他虽然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可满朝文武没人把他们当人看,眼神的鄙视更毫不隐藏,他没见过朱允熥,虽然听说不少这位的荒唐事儿,可初次见面,印象还不错。 “三爷稍后,奴婢告退” 狗儿对朱允熥也很客气,毕竟是天家子弟,不是他一个奴婢可以冒犯的,他能在宫里一步步爬到现在的高度,除了贵人相助,谦虚谨慎才是最**宝。 没等多久,准入。 这就是封建社会,哪怕你是亲孙儿,未得允许不得随意出入朱元璋的宫殿,他的记忆里偶然听宫里的老人议论过,貌似只有他大哥朱雄英才有自由出入的特权,这一点上连他躺在灵堂的父亲朱标都要差一点。 “孙儿看爷爷一天没吃饭,做了一碗面请爷爷品尝” 走进太和殿,看着高**的朱元璋,朱允熥感觉他这位爷爷已经和龙椅完美融合一体,这种观感应该就是所谓的人物合一吧! 朱允熥心里很复杂,如果他不能得到爷爷的认可,假如五个月后朱允炆成为皇太孙,那他的下半生将会很凄惨。 朱允炆防备他,因为他才是嫡子,朱棣害怕他,因为他是嫡子,尊贵的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倒让他的生命终结在四十岁,还是虚岁。 他既然重生到朱允熥身上,那就没有选择,只能去争,可他要争必须要取得这位大明最尊贵,权利最大皇帝爷爷的认可,认为他有能力也有实力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 大明的开创是灿烂的,可朱棣的子孙却让这个本应该灿烂的王朝玩的稀碎,让关外的野人切居庙堂,江南这个原本魅力富饶的地方**的十室九空。 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但凡失败,面临的将是耻辱的圈禁,想改变命运只有奋力一搏,失败唯死而已。 大丈夫立于世间,怎可苟且偷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唯有祸福避趋之!!! “端上来吧!” 朱元璋的开口打断了朱允熥思索,他抛开思绪,准备全力应对朱元璋,必须抓住每次独处的机会,一点点转变爷爷心中的印象。 面前这个穿着粗布衣,高大威猛的老 第4章 爷孙谈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全本免费阅读 朱元璋印象中的朱允熥是唯唯诺诺的,看见他甚至会颤抖,他知道这是害怕导致的,可今天他眼中的朱允熥说话条理分明,没有一点违和之处,特别是冷静,没错眼神里透露出的是冷静。 这让朱元璋再次诧异,他居然在朱允熥的身上发现了农民的质朴、太子朱标的儒雅还有锋芒毕露,犹如褪去剑鞘的锋利长剑,随时准备把强敌斩**下,矛盾重重却又丝毫不违和。 “孙儿,你的理想是什么?” 突然朱元璋发声,想看看朱允熥会怎么回答他的问题。 朱允熥突然听到爷爷的问话一时手足无措,还用问吗?当然是当皇帝让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可这样的话现在说出来合适吗? 可要是不说怎么让朱元璋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只有四个月,朱允炆的身后有文官支持,还有吕氏在宫里策应。 他身后是有武将集团,可武将桀骜不驯,战乱年代当然会引起重视,可现在的局面朱标意外去世,没有人能镇得住武将。 他的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朱元璋怕大权旁落,外戚权力过大,到时候大明是不是姓朱都不一定。 朱元璋肯定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除非他能镇得住武将,让武将甘心俯首,想到这里朱允熥猛然抬头。 他前世也是军中男儿,养成一往无前的性子,最重要的是他不说就没有机会了,至少能让朱元璋给他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给了,他有把握击败朱允炆。 朱允熥为难的看了看朱元璋,眼神扫向周围。 朱元璋嘿嘿一笑,他倒要看看这个孙儿今天还要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你们都下去吧!蒋瓛,守好门,今天有只言片语传出去,你就不要活了” “是,皇上” 等所有人都退下后,朱元璋看着朱允熥,意思是现在就我们爷孙俩,你可以畅所欲言。 “爷爷,咱想要这个皇位,咱想让大明千秋万代,咱想让一切敌人俯首称臣,咱想披荆斩棘让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朱允熥不再犹豫,如果面对其他的皇帝,朱允熥绝对没有这个胆子说出来,敢说出这样的话死都不知道**的,可面对朱元璋他不怕。 首先朱元璋是把血脉亲情看的比谁都重的人,他给了朱标最大的权利,让他成为史上最稳固的太子,让其他儿子提不起夺嫡之心。 甚至敢说,如果朱标有能力**把他赶下皇位,他求之不得,说明子孙出息了。 其实朱允熥在赌,赌朱元璋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把他咔嚓了,赌他的未来,与其被圈禁窝囊死去,还不如被亲爷爷砍了。 毕竟据说是据说,没有任何史料能佐证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 朱元璋听朱允熥这么说,混沌的双眼精光四射,庞大的帝王气势扑面而来,压的朱允熥亏啊要跪倒在地,可朱允熥死死的扛着,他知道只有扛过压力才有机会,如果他被压的屁滚尿流,那他就可以拜拜了。 嘴上说的再厉害诶白搭,今晚就要出局。 朱元璋生于农家,崛起于草莽,大明天下是他用铁血的手腕和超高的**智慧打下来的,这样的强势帝王最看不上软骨头。 朱元璋看着尽量站直身体的朱允熥,心里到是有点认可了,他一生戎马,身上的杀气和长期身居高位养成的上位者的气势,哪怕蓝玉都要低头。 可这个被他一直忽视的孙儿却顶到现在,弯下的腰越来越直,直到现在和他对视。 “熥儿,乳臭未干,你凭什么?凭什么敢说出这样的话?” 朱允熥感觉坐在他前面的朱元璋从那个哀伤的爷爷转换成了帝王,这个庞大帝国的执掌者,话中带着杀伐,带着一言九鼎。 关键时刻终于到了,能不能通过面试就要看接下来的回答了。 “就凭我是您嫡亲孙子” 朱允熥丝毫不退让,直愣愣的盯着朱元璋的眼睛,想起以后的悲惨命运,眼睛里透露着不屈,哪怕面对洪武大帝那犀利的眼神也丝毫不曾妥协。 “你应该知道,咱并不看好你” 朱元璋动摇了,就凭朱允熥的眼神他知道要么这个孩子以前是伪装的,可能是感觉到了危险伪装自己,也可能因为父亲的去世刺激到了,后一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他在朱标病床前抱 第5章 杠精刘三吾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全本免费阅读 蒋瓛惊疑不定,不知道这位皇孙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颠覆了他的认知。 以前的朱允熥为人和善,毫无嚣张跋扈或高人一等的感觉,最大的乐趣是玩,奇技淫巧是最爱。 他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看的很清楚,看见他顶多点点头,今晚居然会邀请他。 他是皇帝家臣,敢和皇族贵胄、王公大臣关系紧密?除非你不想活了,皇上的刀依旧锋利。 “胡惟庸案”到现在还没结案,胡惟庸九族被灭,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等,前前后后诛杀三万余人。 这样的帝王面前他不敢有丝毫大意,前任指挥使**骧不就是自持功高,不知收敛被处死的吗? 想到这里蒋瓛感觉出了一身冷汗,对当今皇上他不认为能瞒得住。 现在的蒋瓛上任锦衣卫指挥使,才短短三年不到时间,还远远没历史上后期那么嚣张,他以**骧的前车之鉴时刻警醒自己。 “皇上,刚三爷对卑职说了几句话” “哦?说来听听” “三爷让我闲来无事,到他那里坐坐” 蒋瓛汇报完,头颅抵在地面上,身体在发抖,不知是故意还是确实害怕。 “哈哈,听他的,闲来无事去他那里看看,咱倒想知道他要干啥” 要说朱允熥不知道蒋瓛的身份和职责,肯定是屁话,咱倒要看看自己这位大孙子想玩什么花样。 朱元璋被朱允熥的一顿操作,心情好了不少,至少没有刚才那么低沉了。 大妹子,我倒要看看这位大孙子能给我什么惊喜,是嘴把式还是确有能力,你等着,等咱为大明选定合适继承人,培养个几年,咱就来找你,大妹子。 大孙子走了,大妹子你也跟着走了,现在标儿都走了,贼老天,我要让你看着,没有任何事能打到我朱重八。 “蒋瓛,暗中调查东宫这些年的情况,事无巨细,我倒要看看你是刻意伪装还是本性如此” 前半句是对蒋瓛说的,后半句朱元璋在自言自语。 可就是这句自言自语让蒋瓛一凛,这半个时辰,大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皇上对皇孙的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 他不认为一碗面能改变皇上对朱允熥的态度,肯定有**的事发生,不过他也就敢心里嘀咕。 敢说出来?绝对走不出大殿。 “是,皇上” “马上传召刘三吾,我有事相商” “是,皇上” 蒋瓛看朱元璋挥了挥手,缓缓退出大殿,安排属下传召刘三吾。 朱元璋想起蒋瓛回到的情况,这臭小子胆子到是不小,哪怕标儿在世的时候都不敢随意指挥锦衣卫,不是没有这个权限,而是朱标想避嫌。 朱元璋突然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不一定能得到朝臣的支持,可他朱元璋需要看朝臣的支持吗? “皇上,翰林学士刘大人到了” “宣” “宣,刘大人觐见” “老臣,叩见皇上” “赐座” 朱元璋看着这位年近八十的老臣,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至临大节,迄乎不可夺。得罪不少朝臣勋贵,甚至朱元璋本人有的是后都咬牙切齿,生死关徘徊了好几次。 可他知道,如果这个世上有人能抛开利益真正为大明考虑或许就剩下这位老臣了。 他已经六十五了,可以算是高寿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去见大妹子,特别是标儿薨了,朝臣的心思肯定会活泛起来,有支持朱允炆的,肯定也有人想支持朱允熥,还有他的那些儿子也有可能安插人员。 他相信只要他还在,这些人就乱不起来,他不想百年之后大明因争权夺利,让需要休养生息的百姓再一次陷入无边的战乱,他更不想让大明断送在继承人手里,可怎么才能确定继承人的同时绝了混乱呢? 他已经有了两个腹案,现在需要听听这位刚正文人的看法。 “坦甫先生,燕王英果类咱,可为太子?” 刘三吾心中一惊,这位皇上的心思一直琢磨不透,这是试探还是请教?可立燕王是取祸之道,那坡是试探,他不得不出声。 燕王朱棣截止沿边兵马,威名大振,百官不敢得罪,可刘三吾并不怕,以大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