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第1章 五重身份! 洪武二十七载。 金陵城。 "文儿,明日动身巡察河洛,行程漫漫,务必谨慎行事,切勿疏忽大意……" "砰!" 皇宫深处,朱元璋正在对朱文交代出行事宜,忽然传来一声巨响。 "速来,保护陛下!" 朱文立刻起身挡在朱元璋身前,警惕地扫视周围。 "父皇过虑了,四海之内皆称颂我朝,深夜刺杀之事绝无可能发生。" 朱元璋却显得从容不迫。 "你说得有理,不过乱世奸佞亦不少,谨慎为上。" 父子对话之际,一个屈膝跪在暗处的黑衣侍卫出现。 "禀陛下,天外飞来陨石,故此巨响,伴有奇异光彩,此乃吉兆之象!" "罢了,你也学那些人口舌,拿来看看再说!" 朱元璋语气略带责备,眼中却闪烁着一丝喜悦,随即隐藏起来。 不久,黑衣人捧着锦盒步入大殿,内有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 奇特的是,这乌黑的石头竟散发出微弱的银辉。 "果真是天赐吉祥!" 朱元璋瞥见陨石,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小心翼翼地拿起它。 不料,石块瞬间银光闪烁,殿内银芒大盛,令人无法直视。 "父皇!" "陛下!" 片刻后,光芒消退,朱元璋已晕倒在宝座上。 "太医,快宣太医!" …… 燕王府邸。 朱高煦坐在亭台上,凝视着远方灯火璀璨的宫殿,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朱棣多年前前往北平就藩,燕王府依然维持着原有的繁华。 通常,藩王离京不能带走子女,美其名曰留在京城修学。 实则,这是防止藩王谋反的手段。 身为燕王朱棣嫡子的他,更是如此。 "朱文去了河洛,用不了多久便会病逝,计划必须加快了。" 夜幕下,朱高煦低语,似自言自语,又似与人对话。 诅咒太子的言语一旦泄露,将是杀头之罪。只是……他并非真正的朱高煦,而是三年前穿越而来的人。 即便现在,他只有十三岁,在这些帝王眼中不过是孩子。 正是借助年龄的掩护,他才未被察觉异常,一直隐忍至今。 虽然按照历史的进程,他终究能登上九五之尊,成为史书中的明宣宗。 然而那时他已年过半百,做皇帝又有何意义? 况且万一中途生变,他的性命也将危在旦夕。 因此,他另有打算。 "小子,沉住气,只要你能在皇祖父面前表现出色,待他赐予你一片封地,我们的计划就能启动了!" 突然,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响起。 听到这声音,朱高炽眼眸微阖,轻轻颔首。 “我若有心展现,却无处施展啊。” 他随即轻叹,对韩信的提议并未明确回应。 没错,刚才那声音正是被誉为国士无双的军事天才韩信! 自他穿越之后,脑海中便多了许多人物,首当其冲的就是韩信! 除此之外,还有被誉为卧龙的三国智者诸葛亮,千古帝王秦始皇嬴政,西楚霸王项羽,以及西汉猛将霍去病! 这五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此刻竟全部存在于朱高炽的思绪之中。 “机会不会自动降临,你要主动出击,亲自在朱元璋面前展现实力!” 项羽豪迈的声音紧接着响起。 “愚蠢之辈,朱元璋此刻正在清除朱标登基的所有障碍,你这时候跳出来,岂不是自寻死路?” 秦始皇冷笑一声,对项羽的鲁莽毫不掩饰鄙夷。 “哼,就你聪明,大秦王朝还不是被我一手推翻!” “混蛋!” “若非胡亥那蠢货被赵高那奸贼蒙蔽,权柄尽失,哪轮得到你们这般嚣张!” “就算没有赵高,我江东子弟也能消灭你的大秦!” “够了!”一个年轻的声音适时介入,带着些许不悦,“吵了三年还不够吗!” 霍去病与他们并非同一时代,因此虽知其事迹,却无敬畏之心。此刻被打扰了休息,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行了行了,都别吵了,安静一会儿。” 朱高炽只得再次充当调解者的角色。 “说到底,楚国最终还不是败在我手中,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可笑至极。” 韩信毫不避讳地调侃,笑容满面:“朱高炽,如果你想做帝王,根本无需如此费周折。” “听我的,招募一支军队,由我韩信指挥,要颠覆这皇宫易如反掌!” “你别煽风点火了,起兵造反可是死罪,万一失败,我们兄弟几个恐怕要一起陪葬,还是先观察局势为妙。” 朱高炽摇头,再次否决了韩信的提议。 韩信的军事才能固然卓越,但大明也并非缺乏才智之人。 况且,就算篡位夺宝,最后落得个千古骂名,也不是他所期望的。 “如果事情真如你所说,我不建议你继续忍气吞声。” 一直沉默寡言的诸葛亮此刻开口了。 “何出此言?” “若朱标病逝,朱元璋必定会另选太子。所以你在其面前表现出色,或许能成为皇太孙,登基之日指日可待。” “不太实际,朱标去世了,但他的子嗣还在,轮不到我,过于显眼反而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朱高炽耸耸肩,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观念,也是他越过朱棣立朱允炆为储君的原因。 "朱元璋确实在为朱标清除阻碍,但他所除去的皆为朝臣,并非血亲,常言道,猛虎亦不噬子,朱元璋也不例外。" "即使他未立你为储君,你也只需提前前往封地,那时再积蓄力量也为时不晚。" 朱高炽沉默不语,深思着诸葛亮的建议,毕竟此事稍有不慎,便是生死之隔,谨慎行事绝不过分。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个小宦官疾步走入,凑近他耳边低语几句后匆匆离去。 小宦官走后,诸葛亮的声音再度传来。 "朱元璋突然昏厥,明晨入宫探视,这是你的良机!" 朱高炽没有再推辞,而是轻轻颔首应允。 第2章 命运之路的预演机 皇宫内,帝王的寝殿。 朱元璋苏醒过来,没过多久便遣退了御医,打发了朱标,连侍从也不用,独自回到了寝室。 回顾刚才脑中的奇异经历,朱元璋目光炯炯! "命运之路的预演机,世间竟有如此神器!" "有了它,大明的国力岂不是能更上一层楼?" 原来在他昏迷之时,脑海中莫名其妙出现了一台名为命运之路的预演机! 这机器能预演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堪称神奇无比! 然而,神器也有其限制。 比如不能预演自身命运。 又如每日只能预演一人,且必须在夜晚进行。 但相对于它的功能而言,这些限制几乎微不足道! 朱元璋心系江山社稷,深知年事已高,自然想看看大明未来的走向。 只是无奈,这预演机无法预演他自己,只能作罢。 但这并不妨碍他洞察大明的未来。 虽然不能预演自身,但预演儿子的命运,想来结果应无二致! "四个!" 朱元璋见状,不禁欣喜若狂。 目前能预演的四人,皆是他亲生骨肉,他们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大明的未来。 然而,朱元璋的面色随即变得微妙起来。 坦诚而言,相较于朱标,他在二十六个儿子中最偏爱的是四子朱棣。 朱棣自幼随他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性格还是行事,都更像他。 然而,为了皇室的稳定,规则必须严守,绝不容许逾矩! 否则,若按能力选太子,二十六子争斗不休,天下岂非大乱? 朱元璋轻轻摇头,然后凝视着眼前的预演机。 朱标: 朱樉:【秦王】 朱棢: 朱棣: 朱元璋看清预演机后,瞳孔瞬间紧缩! 每个可预演人物后都有简要介绍,初看朱标尚无异样。 第3章 太子病逝 目睹这一幕,朱元璋莫名地松了口气,心中满是宽慰。 他一度怀疑朱标为保太子之位而伪装,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看到多年对朱标的教导有了成效,他更确信朱棣篡权的预感。 因为朱标绝不会苛待兄弟,也不会被逼至反叛! 此刻,朱元璋脸上难得地没有流露情绪。 他期待朱标成为一位贤明的守业之主,温文尔雅,尊贤爱才,都是优秀的品质。 然而,随着朱标接手政事,他也逐渐理解儿子的真实想法。 在朱元璋看来,稳固江山需要铁律,无规矩不能成方圆。 但朱标偏偏崇尚宽容,宽以待人就能保证国泰民安吗? 父子间的观念冲突显而易见,但这不影响他对朱标的期许,反而欣赏他敢于据理力争的胆识。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你奉命巡视陕西,一来评估西安作为首都的适宜性,二来考察秦王朱樉的行为举止 】 "不可能!" "荒唐,实在荒唐!" 画面转暗,朱元璋猛然睁开眼,怒吼出声! 随即,一阵眩晕袭来,他昏倒在地。 "陛下!" "快召太医!" 太监和侍卫闻声匆忙赶来,见朱元璋昏迷,顿时惊慌失措。 "请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速来!" 亲信首先清醒,下达指令后,焦急地守护在朱元璋身旁。 不久,太医匆匆赶到,俯身检查。 "陛下为何突然晕厥?" 皇后赶到,眉宇间满是忧虑。 "禀皇后,殿下返回宫中后,奴才们遵命在外等候,初时一切安宁。然而刚刚听见殿内惊呼声,进殿时发现殿下已昏厥过去。"侍卫脸色苍白,深知一旦朱元璋有任何闪失,他们的性命也将难保。 "太医院李大人,皇上他究竟如何了?"皇后正欲责备侍卫们未能照料好皇上,见太医检查完毕,立刻上前询问。 "皇后请宽心,殿下的龙体并无大碍,只因政务繁重,久未得到充分休息,刚才一时气血上冲,才会晕厥。"太医宽慰道。 "老臣回去即刻配制调理精神的药方。" "如此甚好,李大人辛苦了。" 太医离去后,皇后马秀英遣散众人,独自守护在朱元璋身旁。 "爱妃,你怎么在此处?" 朱元璋许久后慢慢睁开眼睛,见到皇后,有些惊讶。 "陛下今日接连晕倒两次,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 作为朱元璋的原配,她的语气中有着不同于其他嫔妃的坦率和关切。 "我没事,对了,标儿呢,快让他回来!" 朱元璋突然想起模拟器中的情景,面色大变。 既然朱标是在视察途中染病,只要阻止他出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自然也不会有病逝的结局。 "标儿昨晚离开后便立刻动身,他说要日夜兼程,不愿耽误时间。" 马秀英对朱元璋的突然转变感到疑惑,但仍详细解释。 "立刻派人去找他!" "一定要在他抵达陕西之前把他召回!" "陛下,发生了何事吗?" 见朱元璋神色紧张,皇后不禁忧虑起来。 "你去就是了,再拖延就来不及了!" 马秀英从未见过朱元璋如此焦虑,但考虑到后宫不得干预朝政的规矩,她还是下令追回朱标。 皇后走后,朱元璋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如果模拟器所示为真,朱标仅剩一年寿命! 难怪没有皇帝的标签,这意味着他将目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原本以为是朱棣叛乱导致朱标未能登基,没想到竟然是病逝! 然而... 朱标病逝与朱棣无关,为何朱棣却有皇帝的标签?坦诚而言,如果没有朱标,他也没打算将皇位传给朱棣。 毕竟,如今的大明经不起战乱!所以,哪怕立皇太孙为帝,也不能让大明受损! 朱元璋明白,他的决定不会因任何事动摇,所以答案依然指向最初的猜测——朱棣,还是叛变了! 不过想想也是,放弃儿子而立孙子,朱棣定会愤慨,起兵反抗也在情理之中。朱元璋思考片刻,便不再深究此事。 若非朱标在陕西之行前被召回,他定能避开那场风寒,更不会因此丧命! 皇太孙的被迫登基,以及朱棣的叛乱,也将化为泡影! 殿外,悠扬的钟声徐徐传来,宣告着早朝的时刻已到。 "宣旨,今日朕有些倦怠,早朝取消!" 朱元璋略作思考,挥手示意,他的思绪此刻全被朱标占据。 这样的状态不宜上朝,取消才是明智之举。 "另外,去把朱高炽找来。" 第4章 伺机而动 朱元璋的打算清晰明了。 无论朱标生死,朱棣能登上皇位,唯有通过叛乱这一途。 握有兵权的朱棣,更加强了这个判断。 心中有了计较,他便欲削弱朱棣的势力。 然而,去年朱棣领兵收服乃儿不花,他在藩地及应天的声誉甚高。 此时打压,恐怕只会弄巧成拙。 最佳策略,就是找到他的弱点。 而这个弱点,他认定就是此刻身处燕王府的朱高炽! "陛下,蓝玉将军等人求见。" 小太监疾步至朱元璋身旁,低声禀报。 朱元璋心中清楚那些"等人"是谁,眼神掠过一丝不快。 "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几位威武的男子步入殿内。 正是蓝玉和淮西集团的六部官员。 "陛下,听说昨晚您连连晕厥,现在可安好?" 蓝玉神情紧张,关切之情流露无遗。 他身后的六部官员虽低头,但仍不时偷偷观察着朱元璋。 "朕无碍,让各位挂心了。" 朱元璋淡漠一笑,不失礼数。 他今日未上朝,昨夜之事难逃耳目,这些人得知也不奇怪。 尤其是他们,是他为朱标预留的核心力量,在军事上,他仍需倚仗他们。 然而今日,朱元璋略有愠色。 他们确是关心他,但如此迅速赶来,恐怕是想亲眼确认他是生是死! 原来,都在等待这一刻。 蓝玉面色微变。 跟随朱元璋多年,他对这位皇帝的心思了如指掌。 他意识到他们此举欠妥,加上朱元璋此刻的神情,他知道,事情不妙了! "陛下,燕王长子朱高炽已到。" 就在蓝玉等人不知所措之际,小太监的声音犹如福音响起。 尖细的声音此刻宛如天籁之音! "陛下,既然龙体安康,臣等也就安心了,望陛下珍重身体,臣等告退!" "慢走!" …… "不必这么早过去吧!" 夜空中,星辰闪烁,尚是寅时。 清晨,朱高炽被脑海中纷乱的嘈杂唤醒,极不情愿地走出庭院。 沉下心绪,他开始挥洒拳脚,看似动作凌乱,实则每招每式之间暗含连绵之意,精妙无比! 十余分钟后,朱高炽才缓缓收功,吐出一口浑浊的气息。 此刻,他的衣物已被汗水湿透。 “我都跟你强调了多少回,这套强身拳法古今难觅对手,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小子,你以为能瞒过我,借进宫之名偷懒吗?”项羽在脑海中抱怨,傲气中带着责备。 朱高炽并不觉得尴尬,只一笑,便准备沐浴,随后入宫。 不得不承认,项羽传授的这套拳法对身体的锻炼效果非凡。 回想初次练习,连一半都没坚持下来,如今却能在十分钟左右完成,足见其挑战性。 “别磨蹭了,拳练完就该学兵书,别浪费光阴!”韩信的声音紧接着响起,颇有些不满,“昨天教你的兵法还记得吗?” “记得。” “说说看?” “咳。”朱高炽清了清喉咙,“兵法这东西,急不来,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今天就算了吧。” 他怎能坦白自己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哼,你这小子,悟性不错,有我们指点,若真用心,登基为帝易如反掌,偏偏就是懒散!” 听着韩信的惋惜,朱高炽也是无可奈何。 打拳尚可忍受,学习兵书……实在枯燥乏味。 “此话差矣,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便当上皇帝又能活多久?瞧瞧那边,不就有位因病早逝的帝王。”项羽适时地嘲讽。 “小子!朕年轻时习武,身体强健得很,若非被徐福那骗子所骗……” “看到了吧,头脑是个好东西,朱高炽,还是好好研读兵书吧!” “还读什么,让这小子把我们都消化了,这些知识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行了行了,别吵了!” 见二人争吵升级,朱高炽只得再次充当调解者。 自他们的人格形成以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唇枪舌剑! 所谓“消化”,指的是朱高炽的能力——人格同化。一旦同化这些人格,他便能瞬间获取他们的知识与技能。 然而,朱高炽从未动过这个念头。 这五人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与他们交流本就是一种享受。 况且,获取他们的能力并非只有同化一条路。 另一条路,就是他们以导师的身份指导他,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他的能力。 但这需要时间,且无从参考。 朱高炽并不着急,毕竟他才十三岁,未来有的是时间。 “时间不早了,闹够了就该启程了。” 孔明的声音回荡,一如既往地平静深沉,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于是,遵照孔明的提议,朱高炽登上马车,浩浩荡荡地驶向皇宫。 然而,刚到宫城门外,一群宦官挡住了去路。 “太子殿下,您怎么亲自来了?” 一位刚从宫中出来的老宦官惊讶不已,皇上让他去燕王府请朱高炽,没想到这位少年已经等在了宫门外。 难道这少年能预知未来? “我来探望皇祖父!” 探望? 老宦官皱起了眉头。 确实听说皇上身体不适,但朱高炽远在燕王府,如何得知这些消息? 难道…… 老宦官猛地摇头,把这些猜测抛诸脑后。 这不是他该多虑的事。 “正巧陛下命老奴去燕王府寻殿下,既然如此,就随老奴一起去吧。” “皇祖父找我?公公可知道是为了何事?” “陛下的旨意,老奴哪里知晓。” 朱高炽点点头,面色略显凝重。 “孔明先生,老朱这是什么意思?” 孔明的声音在朱高炽脑海中低沉回应。 即便是他这般聪明,此刻也无法揣测朱元璋召见朱高炽的用意。 “不必焦急,静观其变!” 第6章 另辟蹊径 "可是皇祖父,虽然孙儿以为攻打哈密是最优策略,却非唯一选择。毕竟战争意味着刀光剑影,而我大明的百姓刚刚过上安宁的生活..." 耳边传来几人的松气声,朱高炽心中暗自翻了个白眼。 "嗯?那你倒是说说,还有哪些别的方法?" 朱元璋坐在榻上,手掌渐渐握成拳。 蓝玉等人瞪大了眼睛,仿佛要从朱高炽身上瞪出个窟窿。 "现在是时候说出你之前想出的办法了。" "此刻正是最佳时机!" "但要表现出深思熟虑的姿态,不能让这位老者察觉你早已对此有所考虑!" 诸葛亮、韩信、秦始皇,三人的声音罕见地达成了一致。 朱高炽于是低下头,紧锁眉头,刻意屏息,反而让他的双颊染上了一抹红晕,显得十分犹豫不决。 "孙子,你尽管直说,今天虽有官员在座,你也可以视作是与我私下交谈。" 然而,朱高炽的困惑反而因此加剧。 他的皇爷爷究竟怎么了?难道那次晕厥让他获得了预见未来的奇异能力?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是,孙子不敢欺瞒皇爷爷,孙子认为,暂且不论民众的困苦,一旦兵戈相见,我大明的军队必然会在边境的河西地带集结。" "正确,河西地带正是与哈密的交界之处。" "然而如今的大明,各地都需要兵力进行建设。即便是为了哈密聚集所有兵力,但这些部队也只能是零散的,无法常年驻守……" "世子!" 朱高炽正讲述之际,身边的蓝玉忽然发难。 "哈密不过是那些匪首建立的野蛮部落!而世子竟认为我大明无法征服他们!" "凉国公请息怒,我并无此意,我只是说,我大明疆域广阔,收复哈密易如反掌,但就算胜了,之后还是要撤军,这消耗的人力物力太过巨大。" "那么,请你说说其他的策略。" 第7章 朱标回宫 朱高炽品尝着清淡的菜肴,眼角余光观察着这位皇帝祖父。 大殿内鸦雀无声,他的思绪却如沸水般翻腾。 "你们猜测,这位朱老在盘算什么呢?是他的儿子们,还是孙子们的未来呢?" "恐怕他还会有更多的考验,你们得保持清醒啊。" "清醒?" 嬴政、韩信和项羽交谈热烈,一旁的诸葛静坐入定,霍去病则安睡如婴。 但他们的话题,几乎与朱元璋的心思不谋而合。 朱元璋不知何时搁下餐具,抚须沉思,视线已从朱高炽移向殿外的空地。 他一生子女众多,个个娶妻生子。但比起孙子,太子虽不算庸碌,但也谈不上杰出,无论是武艺还是智谋都无法出类拔萃。即便是谈文采,也并无过人之处。 虽然他未曾刻意比较,但朱高炽的优秀确是显而易见的。 为何他倾心的人,偏偏不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 朱元璋暗自叹了口气,目光又回到了朱高炽身上。 "孙子……" 心中涌起的念头,难以掩饰。 "皇爷爷。" 见朱高炽立刻放下碗碟,端坐正身,朱元璋暗暗赞许。 这孩子对礼节的把握恰到好处。 "我问你,你如何看待你的大伯?" 朱元璋此言一出,朱高炽愣住,脑海中的人物也短暂沉默,随后争论不休。 "朱元璋在想什么呢!他怎么问这个问题?谁在他耳边煽风点火?" "先别管那个!朱元璋宠爱朱标,现在问这个问题,意思只有一个——赞美!狠狠地赞美!" "毕竟朱标只剩几个月的寿命,而殿内只有你们爷孙,趁着他还有价值,你要为自己争取好感。" "秦始皇说得对,你爷爷抛出了诱饵,此刻你必须抓住,不能错过良机。" 就连诸葛也发言了,朱高炽自然明白该如何应对。 然而,帝王之家的狠心,利用他人生命作为垫脚石,毫不留情。 "小子!别忘了,你的任何想法我们都清楚!" 朱高炽的闪念,立刻被脑海中的人物捕捉。 韩信的斥责,让嬴政露出微笑。 "好吧,看样子这小子还有些仁慈之心,可惜,帝王之路都是踏着别人的鲜血走上去的,无人能幸免。" "孩子,你不必多虑,朱标的命运本如此,只是你恰好遇上了这个时刻,仅此而已。" 诸葛亮适时的话语让嘈杂的声音平息,朱高炽轻咳几声,恢复了平静。 "陛下,父王始终铭记您的训诫,对臣僚公正,对黎民关怀备至,多年来始终勤勉尽责,确是大明太子之典范,未来必成我大明的一代英主!" 朱高炽言辞恳切,看似郑重其事,内心却不由得一阵忐忑。 他深知自己聪颖,无须他人点拨,便知这位皇帝祖父并非真的想听这些颂扬。 实质上,这是在探查他是否有篡夺王位的意图。 强压下内心的慌乱,他直视朱元璋的目光,毫不回避。 仿佛过了许久,他感到背上的衣物已被汗水浸湿,这位祖父才缓缓移开视线。 挺直了微倾的身体,眼中的锐利渐渐转为和煦。 "朕政务繁重,虽有心事事周全,却力有未逮。若孙儿有所需,只管向朕提出,切莫委屈了自己。" 这就安心了吗? 朱高炽和那五道声音都不由得松了口气。 至少此刻,他已安然度过难关。 "感谢陛下关心,孙儿别无所求,一切安好。" "既如此,用过膳食,你便回去歇息吧。" 离开大殿直至皇宫门口,朱高炽紧绷的神经未曾松弛。直到回到王府,坐在庭院的竹椅上,才用袖子擦去额上的冷汗。 伴君如伴虎,绝非戏言。 即便他拥有上帝视角,了解朱元璋的性格。 但毕竟是君王,那份威严气势,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难以应对。 "年轻人,你的心跳似乎过于急促了。"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霍去病此刻开口,让朱高炽险些被口水呛到。 这位贤者,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任重而道远啊……" "暂且不提朱元璋,你在蓝玉等人面前已露锋芒,往后恐怕举步维艰。" "朱标的时日无多,动荡的日子即将来临。" 脑海中的话语此起彼伏,朱高炽索性仰躺在竹椅上,闭目养神。 的确,圣贤的慰藉非寻常人能及。 当天午后,朱高炽正与项羽在院中练拳,忽然听到门外百姓的交谈。 "太子为何突然召回?边境是否出了状况?" "安宁的日子才刚开始,但愿不要再有战事。" 这两句话让朱高炽心惊,忙打开门,果然看见一队人马朝皇宫方向行进。 队伍中还有一辆马车,周围有侍卫严密护卫。 无需询问,马车上的人必定是朱标。 只是... "太子为何在此刻返宫?难道他的身体已出现状况?" "朱元璋近期的举止颇为异常,似乎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试图避开某些变故。" 朱高炽与众人想法一致,看着远去的马队,重新关上了大门。 他能莫名其妙穿越到大明,怎能肯定当今皇帝就是真正的朱元璋? 或许这位皇祖父确实掌握了某些秘密,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