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香火不绝》 第一章 百世之魂 欣二千零二十四年 冬 朝歌 鹿台 “天帝,您看到了吗,那些叛徒,他们勾结周人,正在摧毁人间,您的后裔,将要湮灭在西土小邦的手中。” 殷王受衣冠不整,身上还有尚未擦干的血迹,头上的王冠也破损,镶嵌在王冠上的宝石也已然碎裂。 牧野一战,他败得彻彻底底,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启会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叛变。 “我诅咒你们,诅咒一切的背叛者,诅咒西土周人。” 殷王受已经无路可逃,殷商虽大,但他已经众叛亲离,城外都是反对他的人,每个人都想杀了他,不仅是那些诸侯,甚至包括同族的殷人。 他想用一场盛大的祭祀,用自己作为祭品,祈求天帝降下神罚,消灭一切跟他作对的人。 噼啪噼啪! 殷王受点燃熊熊大火,跪在烈焰中,向着祭坛上的天帝神像祈求。 突然…… 噼里啪啦! 神像正在裂开,一个少年的身影出现。 “你?”殷王受又惊又喜,以为是天帝现世,要来帮助他,可当他看清少年的容貌后,非常迷惑。 然而…… 还不等他想太久,那少年便手提青铜短剑。 转瞬之间,一剑封喉! 殷商的君王,就这样死在一位少年手中。 少年并没有废话,而是熟练地割下殷王受的头颅,将王冠带走,径直离开鹿台。 在鹿台之上,还能看到一个哭泣的女子,正是殷王受的宠妃妲己。 “你……”妲己惊恐地看着少年,眼前这个少年,就是这些年专门负责服侍她跟殷王的小人。 嗤! 少年将短剑刺入妲己的心脏,取走其性命。 离开鹿台,站在城楼之上,少年静静等待着周人大军的到来。 “后辈无能,又浪费我十万点香火。” 少年语气冷淡,对于自己杀死殷王和殷王宠妃一事丝毫不在乎。 祂的本体叫【欣】,来自蓝星,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两千年。 祂穿越之时,炎黄联盟尚未出现,当时的祂还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野人。 一次次地转世轮回,已经让祂明白了自己的能力。 作为【欣】这个家族的始祖,只要家族不灭亡,祂的意识就不会消亡,并且时不时还能消耗香火值,将自己转生到某一个家族后辈身上。 第五章 南掠 深夜 有枯氏聚落 有枯氏是一个殷商小氏族,几百年前从殷商王族分裂出来的。 几十年前,他们迁徙到欣湖栖息,残酷地屠戮欣人,用欣人来祭祀天帝。 几年前,他们被周人的屠戮吓到了,向武王臣服,被武王册封为子爵。 这个时期,凡是臣服的殷商贵族,大部分都被册封为子爵。 虽然被武王册封为子爵,但他们并不真心臣服,而是在等待机会。 并且,他们一直认为殷王禄(武庚)才是他们的王,至于周人的武王,不过是外邦番君。 “周蛮入寇,神州沦陷!” “驱逐周虏,光复大商!” 有枯氏的首领(子爵,枯子)高喊着这样的口号,带着一百多个氏族勇士南下参战,协助殷王禄光复大邑商。 今夜,有枯氏刚刚结束祭祀活动。 祭司带着族人们祭祀天帝,喝下一碗人血便早早休息。 由于大邑商不再是天下共主,没有附庸氏族进贡人牲,所以有枯氏的祭品不足,他们只好拿其他殷人氏族逃难来的殷人当祭品。 有枯氏的族人们进入梦乡,幻想着大邑商恢复往日荣光,无数附庸氏族前来进贡人牲、青铜、盐、美人、宝石等。 仅有的几个氏族勇士正在聚落外看守。 这个时代,大部分氏族是没有城邑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聚落,周围扎了一圈篱笆而已。 有些氏族甚至连篱笆都没有,就是几百个茅草屋堆在一起,住着几千个族人,便算是一方诸侯。 咻! 一枚骨制箭头的箭矢射来。 “呃——” 一位有枯氏的看守者被射中喉咙,当场毙命。 欣国太穷,用不起青铜箭头,仅有的一些青铜都用来制作武器和生活器具了。 “有敌人!” 另一位看守大惊,连忙呐喊。 不过,战车上的欣再次拉弓射箭。 咻! 又是一枚箭矢射来,鱼骨头制作而成的箭矢射中了看守的后脑勺,血红色箭头从嘴巴里钻出。 隆隆! 战车冲入仅有篱笆防护的有枯氏聚落,另外几个殷人士兵也紧随其后,在聚落内四处点火。 噼啪噼啪! 聚落内的茅草屋被点燃,熊熊烈火燃烧。 “是周人来袭!” “都快醒来!快快醒来!” “该死的周人!” “啊!——” “救我!” 聚落内,哀嚎声、作战声、起床声、尖叫声、怒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首领带着勇士们南征,聚落内的青壮年所剩不多。 有枯氏的祭司赶忙起来,拿起武器,指挥着老弱妇孺们奋起反抗。 “杀死这些周人,天帝在天界庇护我们,我们必将战无不胜!” 有枯氏的少年少女们,拿起长矛木矛,聚在祭司周围,听从祭司的指挥。 “尔等蛮夷,不服王化,当诛!” 欣将手中的长矛刺入一个冲来的殷人老者胸膛,对着一众殷人冷笑。 祭司披头散发,头上戴着花环,花环上还挂着几颗翡翠石,她举着女杖对着族人们鼓励:“天帝在天界看着我们,有枯氏的勇士们,勇敢战斗吧!” 咻! 欣拉弓射箭,一箭射死挡在祭司身前的一个少年。 挡在祭司身前的那些少年少女们忍无可忍,主动冲上前来,他们不能继续这样被动挨打。 “他们的阵型散了,冲!” 发现殷人主动解散长矛阵,欣直接让士兵驾驶战车冲锋。 砰! 一个殷人被战车巨大的冲击力撞飞,整个人倒在地上吐血。 另外几个殷人也害怕地退散,不敢阻拦战车冲锋。 “我不服周!” “天帝终会降临人间!” 祭司诅咒着欣,然后悲愤自杀。 战后,欣清点战利品,一共缴获年轻女子五十二人、少年二十六人、青铜鼎一个、粟米一百五十六袋、青铜武器若干、盐两袋、牛十二头、羊三十五头、鸡鸭一百一十五只。 “这次出征,真是收获丰富,有了如此多的粮食,今年过冬也就轻松了,这些奴隶,来年也能为欣国开辟更多农田。” 按照惯例,欣并没有对有枯氏斩尽杀绝,而是放过了那些年纪太小和年纪太大的,任由他们留在聚落自生自灭。 五个参战的殷人新兵,各自都获得了一个女人作为赏赐。 “愿为国君而战,誓死效忠君上!” 那五个殷人新兵对欣感恩戴德,他们的一切,都是欣施舍给他们的。 “从今以后,你们都是欣人,是我欣国的国人。”欣亲自为那五个殷人新兵束发戴冠。 若是以前,殷人是非常反感周人的束发戴冠的,认为束发是蛮夷的风俗。 但现在,束发者成为了统治者,不束发者成为了被统治者,束发戴冠也因此成为了融入统治阶层的象征,他们反而非常喜欢束发。 “事实上,人们既不喜欢束发,也不喜欢断发,他们只是喜欢高贵的身份。” “如果现世的统治者断发,他们便会认为断发是文明高贵,如果现世的统治者束发,他们便会认为束发是文明高贵,如果现世的统治者留辫子,他们便会认为留辫子是文明高贵。” 欣一脸温和笑容,看着那些欣喜若狂的殷人新兵,内心这般想着。 他并不会看不起任何人,无论周人还是殷人,无论断发者还是束发者,对于他这个活了两千多年的老怪物而言,并没有区别。 他可以毫不留情地杀死胆敢逃亡的奴隶,也可以放下国君的高贵身份,亲自为几个新兵束发戴冠,给他们穿衣服。 “我不会拿你们人牲祭祀,并且你们并非一辈子都是奴隶。” “只要你们安心为我干活,帮我开垦荒地,是有机会摆脱奴隶身份,成为我的臣民,甚至和我一起统治奴隶们。” 欣说着一口流利的有枯氏方言,给予这些俘虏奴隶们活下去的希望。 “我主乃万年难得一遇的圣君,尔等能成为君上的奴隶,是一辈子修来的福分,是天帝对你们的祝福。” 一位殷人士兵对着他的殷人同胞如是说道,他的言语中充满了高傲,并且时不时抚摸自己的束发,那是文明人的象征。 现在,他已经不再是殷人,而是欣人,高贵文明的欣人。 奴隶们惊恐地看着欣,但当他们看到那几个同为殷人的士兵时,心中又有所安心,认为自己未尝不能如此这般。 时殷人叛,欣子不忍加刀兵,以仁义感化,仁君之名流芳万世。——《史记丨欣世家》 第六章 君子 欣二千零二十八年 秋 “哇呜哇呜!——” 伴随着滴哭声,一个男婴诞生。 “潜龙在渊,孩子,你便是我们欣家的潜龙,终有一日,能够龙遨九天。” 抱着对长子的期待,欣为自己的长子取名“欣龙渊”。 欣龙渊是欣国君主长子,因此也被国人们称之为“君子”“欣君子”,也就是字面意思“君主子嗣”。 这几个月来,欣国无有大事,国人轮流跟随欣前往山林狩猎,轮流驻守在山上监管奴隶们开荒。 “我们的粮食有限,一次性捕捉太多奴隶,是养不活的,到时候,只能像殷商一样通过祭祀的的方式来消耗。” 欣按照自己存储的粮食来决定要不要捕捉奴隶,要捕捉多少奴隶。 在保证奴隶们饿不死的前提下,还得留有余额,以防万一。 生产的粮食越多,就能养活越多奴隶,养活的奴隶越多,就能开垦越多农田,开垦的农田越多,就能生产越多粮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君上,洛邑的使者来了。” 当欣还在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长子之时,欣人羚(殷奴羚)恭敬地前来禀报。 “洛邑?是谁家的使者?” 欣对于这段历史并不熟悉,他有的只是两千多年的丰富经验而已。 穿越者们人手必备的各种人文知识,他一窍不通,顶多能背个朝代顺序表,至于各种科学技术,那就更加只是知道一个名字而已。 “是王叔旦平定了三监,还是三监平定了王叔旦?” “亦或者,殷王禄成为胜利者?” 无论是王叔旦胜利,还是三监胜利,对于欣国来说,区别都不大。 但如果是殷王禄(武庚)胜利,那欣国就只能举国逃亡了。 殷王禄绝不会原谅欣国捕捉殷人为奴的行为。 不一会,一位风尘仆仆的使者进来。 使者神情疲惫,身上的绸缎衣物也沾满泥土。 “篡逆旦败亡西逃,我主(霍叔)辅政天王(周成王),欣男当遣使贡盐往邶,以供军需。” 使者一上来,便要求欣国向王室进贡土盐,但是进贡的地方却是邶,而不是洛邑。 “难道是三监赢了?”欣看着邶地前来的使者,心中半信半疑。 “先王已经免除了我们欣国三十年的贡赋,况且,就算要临时增加盐贡,也应该是往洛邑进贡,为何要往邶地进贡,这不符合先王制定的规矩。” 欣提出自己的质疑。 为了确立对天下的统治,武王姬发在洛水建造城邑,要求天下诸侯将贡品送达洛邑。 最后,这些送到洛邑的贡品,会被周王室军队护送到周人的大本营镐京。 “我只负责传达王室的命令,欣男愿不愿意信,是您自己的选择。”使者鼓起勇气:“不过,若是因为耽误了进贡,惹怒了天王,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就不敢保证了。” 使者传达完命令,便不做停歇,继续前往下一个诸侯国,劝说其他诸侯向邶地进贡。 “君上,是否要把我们的盐都进贡到邶?若是不够,是否要临时对有枯氏进行征讨,夺取他们的盐?” 欣人羚跃跃欲试,他迫切地想要去攻打有枯氏。 有枯氏虽然在上一次经过欣的征讨,损失惨重,但并未被灭族。 他们在废墟之上建立了新的家园,并且在新家园建了一圈土墙。 这个时代的土墙非常粗糙,把泥土、河水搅拌,然后在里面添加一些木柴、桔梗等,就能用来建墙。 “那就由你乘车,带上五袋盐,前往邶地贡盐,顺带换些青铜回来。”无论真假,就怕万一,欣还是决定向邶地进贡。 进贡,不仅是诸侯们向周王室表忠心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商业贸易。 诸侯们的使者聚集在一起,向王室进贡贡品时,王室也会赠送一些青铜、盐、书籍、奴隶、粮食等等作为回礼。 缺铜的诸侯,王室会回赠青铜,缺盐的诸侯,王室回回赠盐,缺粮食的诸侯,王室会回赠粮食。 这个时期,诸侯们的力量非常弱小,他们与周天子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多的是互帮互助。 王室需要诸侯们在天下四方镇压殷商遗民和其他不服周的氏族,诸侯们也需要王室为自己提供必要的保护。 第八章 卫君 欣二千零二十九年冬 王叔旦与殷商遗民的战事还在进行,诸多跟随殷王禄一起叛乱的方国被屠灭。 这些被屠灭的方国,王叔旦都会分封宗室子弟亦或是功臣在当地进行统治。 而欣国,也来到了人口上限。 山上能容纳的人口是非常少的,大量奴隶的增加,使得欣不得不搬家到山脚下居住。 半年多前的那次战争,冀西诸侯们拢共捕获俘虏三千多人,其中欣国分到了两百个俘虏,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劳动力。 为了管理这些新来的奴隶,欣再次从上一批殷人奴隶中挑选了十个平时干活比较积极者,让他们成为国人。 “你们并非永生永世都是奴隶,只要向我效忠,为我而战,终有一天,你们也能重获自由,成为欣国的国人。” 欣召集了所有奴隶和国人在山脚平地,当着所有人的面,赐予那十位殷人奴隶欣国国人的身份。 不仅如此,羚因为驾驶战车有功,还被赏赐了一个女人以及两个奴隶。 欣邑的选址是标准的山南水北,因此欣邑也可以被称之为欣阳。 欣邑北面是欣国此前定居的山林(欣山),南面是欣湖,西面只有一条曲折小道通往盐池,东面是大片沼泽。 “羚,欣邑建设的事,就交给你去监管。” “是。” 欣在沙地上画了欣邑大致的规划图,包括君主的府宅、国人的茅草屋、捕鱼场、牲畜圈养区、奴隶居住区、粟米种植区。 牲畜圈养靠近粟米种植区,方便牲畜粪便堆肥,君主与奴隶之间隔着国人居住区,防止奴隶们突然造反。 并且,君主府宅就在靠山处,万一情况不对,欣国的君主可以及时逃到山上避难。 除此之外,在规划中,还将使用竹筒,从山上引山泉水,给欣国民众们饮用。 平日里灌溉农田自然是用旁边的湖水就行,但是湖水太脏,不太适合直接饮用。 在西面的曲折小道上,还要建造一道土墙,并且建造瞭望塔,防止敌人突然入侵。 交代完任务后,欣带几位国人,驾驶着三辆牛车,运载大量的盐前往邶地。 邶地的殷商遗民已经被屠戮大半,王叔旦在这里重新册封了许多诸侯,比如卫康叔。 第九章 欣邑 欣二千零三十年夏 王叔旦的军队一直追杀东方的奄地,配合姜子牙驻守在东海之滨的军队,对逃亡到东方的殷人进行最后的围剿。 在这次远征奄地的军事行动中,王叔旦不仅抽调了洛邑的成周八师,还抽掉了殷商八师。 所谓殷商八师,是指周王室将主动投诚的殷商氏族整合成仆从军,协助周人的军队四处征战,主要是镇压殷商遗民。 无数殷人沦为奴隶,这些沦为奴隶的殷人,如果是被周人俘虏,还算是运气好的,他们将会被周天子赏赐给协助作战有功的诸侯们,成为诸侯们的奴仆。 倘若是沦为殷商八师氏族贵族们的奴隶,大概率是要被人祭的,连当牛做马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次远征奄地的作战中,冀西诸侯们也被征调。 欣亲自带个十个士兵前往王叔旦的军队,协助王叔旦的军队一起征伐东方的殷人。 在这次东征的过程中,周人灭国(族)无数,并且在战争废墟之上册封了一个个新的诸侯,让这些诸侯镇压当地残余的殷商遗民。 欣因为作战勇猛,被赏赐奴隶三百名,还被王叔旦亲自接见。 “殷人的势力依旧强大,他们在北方还有许多氏族不服周。” “原本我们的计划是继续北伐,彻底剿灭所有抵抗的殷人国家。” “但是,士兵们常年在外征战,他们迫切想要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妻儿。” “我不能不顾他们的现实需求而强行北伐,所以,大周北疆的安稳,就只能依靠你们了。” 在撤军之前,王叔旦召集北方一众诸侯,向诸侯们发表讲话,并且将一些跟周王室血缘关系亲近的畿内诸侯迁徙到北方,时刻监视北方的殷人遗民。 王叔旦带着军队回到洛邑,一众诸侯们也心满意足地带着战争中的收货回到自己的封地。 两个月后 秋 欣国(邑) 一座村邑正在建设之中,奴隶们挖掘排水渠,将沼泽的水分排干,开垦出一个个高低交错的畎亩。 这个时代并没有精耕细作,很多地区的农耕,无非是一块地种到没有肥力之后,就换一块新的土地重新开垦农田。 等新的农田也失去肥力了,便继续整个氏族进行迁徙,寻找新的可以耕种的土地,也就是游耕。 一些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比如殷都、朝歌、洛邑、镐京等地区,则开始采取更为先进的轮耕制。 也就是三块土地轮流耕种,当一块土地耕种之时,另外两块土地则休耕。让土地肥力得到恢复,从而使得定居农耕成为可能,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每过几年就整个氏族(国家)集体迁徙一次。 而欣专门为自己的欣国创造了畎亩法,这是在轮耕制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也就是同一块土地上,通过农田的高低来进行轮耕,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重复利用排水渠,不用像传统轮耕制一样,每次换耕农田都要重新建造排水渠。 少女莺抱着她与欣的孩子,站在村邑的门口,眺望着村邑外的人群。 莺是欣为她取的新名字,她现在已经认命,安心做欣的女人,为欣培养君子。 在她的身后,羚带着几个士兵单膝下跪,恭敬地迎接正在回国的欣。 隆隆隆! 三辆战车驶来,后面还跟着几十辆牛车,牛车上装满了奴隶。 “恭迎国君!” 羚朝着欣的位置大喊,脸上尽是崇敬和忠诚。 “见过国君。”莺抱着孩子,主动靠向欣。 “嗯。”欣轻轻抚摸莺的头发,眼前这个女孩,他并没有任何感情,只是作为延续香火的工具而存在,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女孩的关心。 “羚,将这些时日里奴隶们的干活情况禀报一下,我决定从奴隶中再次挑选五个人晋升为国人。” 随着新一批奴隶的到来,原有的国人数量,已经无法压制越来越多的奴隶,因此,提拔给多奴隶成为新的国人,让这些成为国人的奴隶,去协助欣国一起压制其他奴隶,这便是必然要做的事。 现如今,欣国一共有国人二十六人,奴隶五百三十五人。 不一会的时间,除了正在监管奴隶干活的那几个国人,其余国人已经全部到场。 与国人一起议政,是这个时代诸侯国的特色。 国君自己的力量有限,因此,拉拢国人,让国人协助自己一起对内压制奴隶,对外防备蛮夷,成为了大部分诸侯的共识。 “启禀国君,最近有五头羊失踪,我正在调查中。”负责看管牲畜的“司牧”如实禀报,他原本是一个殷人奴隶,后来因为努力开荒有功,晋升为了国人,还被欣任命为“司牧”,专门负责欣国的牲畜圈养。 “启禀国君,在奴隶居住区,常常有男性奴隶在半夜强迫女性奴隶,使得奴隶们越来越难以管控,臣认为,应该制定律法,惩罚那些为非作歹的奴隶,毕竟女性奴隶也是我们欣国的国家财产,她们被迫害,就等于是国家的财产被破坏。” “当然,如果能将男女奴隶分开居住,划分不同性别的住宅,将会更加容易管理。” “不仅如此,还需要建造用来临时关押犯错之人的监牢,防止犯罪者二次犯罪。” 说这话的,是专门负责奴隶人事管理的“司徒”,这也是个殷人奴隶出身,因为协助欣追捕逃亡奴隶有功,被晋升为国人,并且被任命为欣国的“司徒”。 “排水渠的建造并不顺利,山里盘踞着许多逃亡的殷人遗民,每当我们的排水渠刚刚建好一半,他们就偷偷地破坏我们的水渠,我们人手看管奴隶尚且不够,根本抽不出多余人手去山里剿灭那些殷人蛮夷。” 说这话的是专门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耕管理的“司农”,他曾经是个羌人奴隶,被武王姬发赏赐给欣,这些年跟着欣南征北战,也算是欣国的老国人了。 除了国人与奴隶的矛盾,欣国与殷遗的矛盾,还有国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一位国人当众向欣哭诉,他心爱的一个女孩,被另一位国人虐玩致死。 “那个女人,只是一个殷人奴隶而已,你可以玩,我为什么不能玩?”被指控的另一位国人也站出来表示不满,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一个觉得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残害了,另一个觉得自己残害的只是一个殷人奴隶,根本不值一提。 主座之上,欣闭目养神,聆听着国人们禀报工作。 他没有阻止两位国人为了一个殷人女性奴隶而发生的争吵,只是朝一旁恭敬站着的羚使了使眼神。 羚明白了意思,朝争吵中的两位国人喝道: “肃静!” 第十章 铜鼎法 欣二千零三十年冬 历经一年多时间,十二尊铜鼎制作完毕。 为了凑齐足够多的铜料,欣不得不将一部分奴隶售卖给了周围的其他诸侯国,从其他诸侯手中换取铜矿石。 十二尊铜鼎矗立在君主府宅门前,上面铭刻了许多律法条文。 原本,欣只打算铭刻律法,但是王叔旦在不久前颁布周礼,让天下诸侯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地遵循周礼。 这个有条件地执行,主要是看周礼的推行难度。 诸如宗周成周地区,则是彻底推行周礼,而如果是齐国这种被蛮夷包围的诸侯国,则需要自己将周礼内容与当地的人文风俗结合起来,避免强行推行周礼而引发当地土著的叛乱。 周礼的颁布,让天下诸侯紧紧团结在周王室身边,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秩序。 十二铜鼎的正面,是欣国的刑律,背面则是王叔旦颁布的周礼内容。 刑律内容包括,奴隶杀害奴隶的处罚,国人杀害奴隶的处罚,国人杀害国人的处罚,奴隶杀害奴隶的处罚,偷盗、奸淫、酗酒、破坏国家财产、破坏私人财产、交易等等。 国人未经允许,擅自杀害国家奴隶,第一次罚款铜或者布,第二次开始加以鞭刑。 国人如果擅自杀害他国人的私人奴隶,则赔偿对方双倍等价奴隶,比如一位国人杀害了对方两个年轻的女性奴隶,则需要赔偿给对方两个年轻的女性奴隶。 国人如果杀害其他国人,则剥夺国人身份,贬为国家奴隶。 奴隶如果以下犯上,杀害国人,则直接处以死刑。 国家奴隶如果杀害国家奴隶,则处以鞭刑,国家奴隶如果杀害私人奴隶,则由国君对被杀害的私人奴隶的主人(国人)进行赔偿。 私人奴隶如果杀害国家奴隶,则由其主人对国家进行赔偿,赔偿当时包括奴隶、铜、布、粮食等等。 私人奴隶杀害私人奴隶,则由该奴隶的主人对被杀害奴隶的主人进行双倍等价赔偿。 “君上,去洛邑进修的时候到了。” 寺人在一旁提醒,这位寺人是欣从奴隶中挑选的一位少女,专门负责服侍他以及他的妻儿子女。 为了推行周礼,王叔旦要求诸侯们前往洛邑或者镐京朝贡时,顺带学习礼仪,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后,再将周礼的传播给自己的国人。 三个月后 洛邑 “宣,卫国公子懋觐见!” “宣,齐国公子……” “宣,康国公子……” “宣,欣国国君……” 大多数诸侯因为忙着镇压自己封地上的蛮夷(不服周的当地土著),所以没空亲自前来朝贡和学习周礼,只能派遣自己的儿子前来。 第十一章 致师 “殷商小奴,休走!” 离开洛邑之时,欣的马车途径苏国。 苏珪等候多时,带着数百国师追杀而来。 所谓国师,是专属于诸侯的军事力量,人数一般在几百到几千不等。 姬周的军事力量错综复杂,包括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各个诸侯的国师、各个城邑的邑师、臣服于诸侯的野人隧师,等等等等。 战车之上,欣不慌不忙,向身后的苏珪射去一箭。 咻! “啊!” 欣的箭术精湛,射中苏珪的肩膀。 “国君!” 苏国的将士们围住受伤的苏珪。 “殷商小奴,朕与汝不死不休!” 受伤的苏珪很是虚弱,看着渐行渐远的欣,很是气恼。 这个时期,“朕”只是平常的自称,所有人都可以自称“朕”,本质上跟“我”并没有区别。 逃离苏国后,欣对一旁的羚说道:“有苏氏不会善罢甘休,日后恐怕会发兵攻伐我们,回到欣国后,当联盟冀西诸侯,加强欣邑的城防建设。” 回到新邑后,欣将原本打算卖给其他诸侯国的土盐全部赠送给了冀西的诸侯,与他们构建联盟关系。 半年之后,苏国果然发兵攻打欣国。 苏国国君苏珪亲自领兵,一共二十乘。 每乘的标准人数为七十五至一百,二十乘,理论上便是将近两千人。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标准人数。 很多诸侯国人口稀少,军队并不满编,乘也达不到这个标准。 比如欣国,一乘只有十五个人,这还是扩张后的欣国,一开始,欣国的一乘只有七个人。 苏国的二十乘,仅有一千士兵,而且并非人人都披甲。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非常强大,冀西诸侯们,许多诸侯的全国人口哪怕加上奴隶,也凑不出一千个人。 冀西十六国联合出兵,也凑出来大概一千多个士兵。 十六个国家,一共凑出来二十三辆战车。 “有欣氏的小奴,你若是跪下向我投降,我可以保留你们欣国的宗庙社稷,否则,欣邑必将踏为平地。” 苏珪兵力强盛,自然看不起欣国,他当众羞辱欣国,想要为妲己复仇。 欣没有气愤,只是静静地看着前方的苏国军队。 苏珪年轻气盛,直接对自己的国师下令:“进攻!擒杀有欣氏者,赏美人十名、奴隶百名!” 苏珪这是下了血本了,一百个奴隶,这可不是小数目,这个时代人口稀少,一百个奴隶已经很多了。 “苏国兵锋强盛,我们能打赢吗?”钰国的国君很是害怕。 其余冀西诸侯也开始动摇,想要带着自己的士兵逃离战场。 钰国原本是殷商的外服诸侯,并且是一个实力很弱的外服诸侯。 十几年前,纣王将钰国的上代首领抓起来人祭,这让钰国新首领决定投奔周人,并且在武王伐纣成功后,被姬发册封为伯爵国。 “有苏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们已经失败了。” 欣指着前方被茅草树枝盖住的沼泽地,信心十足。 欣邑的东面被沼泽阻挡,这些年也只开垦了很小的一片沼泽地成为农田。 为了防备苏国的进攻,欣在沼泽地上覆盖满了茅草和树枝,就等着苏国的军队陷入沼泽地。 果然…… “啊!!!” “救我——” “快跑!” 苏国的车马向着欣邑冲来,但因为不熟悉地形,很快便陷进了沼泽地。 “放箭!”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欣指挥诸侯联盟朝沼泽地中的苏人放箭。 “啊!!!” “呃——” 越来越多苏人被箭矢射中,他们在死亡的恐惧下不断挣扎,但是他们越挣扎,就越是陷进沼泽中无法脱身。 “国君,快撤!” 苏国的一位贵族卿士护在苏珪的身前,保护着国君。 许多苏国士兵也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踏脚石,让苏珪踩在他们的后背上离开沼泽地。 苏珪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嚣张,他脸色苍白,慌慌张张双腿发抖地踩在苏国士兵们的后背上,带着十几个亲卫和几个苏国贵族,面如死灰地逃离战场。 然而,羚等待多时。 “有苏氏的小儿,受死!” 羚驾驶着一辆战车,带着几个欣国士兵杀来。 “吾命休矣!”苏珪发出这样的一句悲鸣,随后闭上双眼等死。 不过,由于欣事先有吩咐,所以羚并没有杀死苏珪,而是将其俘虏,然后绕过沼泽地,将被俘虏的苏珪以及一众苏国贵族押送到欣的脚下。 “你们苏国没有天子的王命,胆敢擅自发兵攻伐诸侯,该当何罪?!”欣正义凌然地斥责苏珪。 苏珪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浑身颤抖着,感觉眼前的世界一片昏暗。 又三个月后 洛邑 砰! 王叔旦(周公)气愤地拍案而起:“殷遗未灭,诸侯们却相互攻打内耗,若是不加以惩戒,放任诸侯们互相攻伐,万一殷遗趁机发展壮大,我周人将有灭种之灾!” 第十二章 王女 周公摄政五年春(欣二零三二年春) 大邦之女涉水而来,陪嫁的奴隶多达五百之数,还有装满青铜器具的牛车。 欣带着国人守在欣湖南畔,亲自迎接王女。 来自洛邑的天使,在欣湖南畔烹煮胙肉,并且赐肉给欣。 还有来自洛邑的乐师们,在湖畔敲打编钟,弹奏音乐。 欣国唯一的乐师“艮”也弹奏着自创的音乐【欣】。 他便是当初被俘虏的殷商贵族,如今已经成为了欣国的乐师,并且自创名为【欣】的音乐。 王女甯踩着奴隶的后背走下马车,欣亲自牵着她的手。 从这一刻开始,她便是欣国夫人,是欣国国君的正妻。 湖面上飘来许多渔船,其中一艘渔船上挂满了美丽的红色丝绸。 “欣国民贫国弱,还请王女见谅。”欣对王女甯微笑抱歉。 “国君无需如此。”王女虽然年幼,但却懂事。 “大邦之女,婀娜窈窕,涉水南来,欣君亲迎,天子赐胙,有凤呈祥,南湖荡荡,美人乘舟,南湖澜澜,欣君驾舟……” 乐师一边弹奏乐器,一边唱出声来。 而在湖水的北畔,莺不自觉地落下两道清泪。 “明明是我先来的,无论是为你带来快乐,还是为你生儿育女,亦或是帮你建造欣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已经爱上了这个曾经强迫他的男人。 这些年,她再次为欣诞下一个女儿,被取名为“狐嘤”,这是因为“欣狐嘤”出生之时,有狐狸嘤叫。 当看到挂满红色丝绸的渔船抵岸后,莺抹去眼角的泪珠,上前向王女甯请安:“妾,见过夫人。” 莺如今刚满十九岁,年纪比姬甯大上不少,但地位却远不如姬甯。 不过,如今的她,不仅是欣的妾,同时也是欣的重要助手,平日里经常帮助欣处理国家事务。 虽然周人的传统不太喜欢让女人干预国事,但欣显然没这个偏见。 他让莺干预国事,一方面是人手不够,另一方面,自己的女人,总归是比普通的国人更加忠诚,更加值得信任。 在表面上,欣比任何人都遵循周礼,但在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不把周礼放在心上。 对于他这样活了两千年的老怪物而言,世俗的规矩只是用来利用的,而不是用来束缚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