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里道丰年》 1. 回程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乌云滚动,雷鸣立起。 青翠的山间,一条蜿蜒山路向前伸展着。此时的小路上,正有一辆驴车在上面行驶,驴车十分简朴,没有任何的装饰,拉着的车看起来像是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颜色都已褪去不少,只余下一片暗沉的灰色。 驾驶驴车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手中扯着黑色的缰绳,盘腿而坐,时不时扬起缰绳拍打在驴臀上,催促着让其向前。 方梨一手抱着自己的包袱,一手紧紧的抓住车沿,防止自己被颠簸下去。 三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转眼间几朵乌云聚拢而来,同时还伴随着几声雷鸣,预示着暴雨即将来临,现在他们得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 “...姑娘,抓紧了...” 李伯提高了嗓音,扬起缰绳,重重地抽打在了黑驴的屁股上,黑驴吃痛,加快了速度。 方梨闻声,手更加用力的抓住车沿,让自己能够安全的固定在车上。 在雷鸣声再次响起时,方梨终于看到了能够躲雨的希望,一间破庙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李伯驱赶着驴车来到了破庙的门口,声音透露出庆幸,对方梨说道:“姑娘,这里有座破庙,咱们在这里躲躲雨吧!” 庙宇颓败,破旧不堪,灰棕色的瓦片也已部分剥落,白色的外墙上爬满了青苔,门口还长满了杂草,看起来像是很久没有人踏足了。 破庙虽然看起来破败的很,但至少是一个不错的躲雨之处。 方梨松开紧抓住车沿的手,轻轻地揉了揉,将包袱背在身上,从驴车上应声跳了下来。 他们刚一踏进破庙,豆大的雨滴从天上洒了下来,溅起一阵阵雨花,方梨暗自庆幸,还好他们来到了这出破庙,不然在这荒郊野外的,不得淋成落汤鸡啊。 走进庙宇,便看见一尊佛像伫立在前面,佛像是泥土塑的,慈眉善目,也许是很久没有人来参拜了,身上已经爬满了一层层的蛛网。 “菩萨勿怪,我们进来只是为了避雨。”李伯双手合十,朝着佛像拜了几下。 这间破庙并不大,除了立着的佛像,便没有其他物件了,在佛像的后面还有着几堆燃尽的木灰,看来也有像他们一样的过路人曾来过这里。 李伯将黑驴拉到庙宇的后院檐下栓了起来,后院里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在风雨中晃来晃去。 方梨则在破庙中看了起来,庙中两侧各有一个小隔间,隔间不大,里面空无一物,散发出一股厚重的霉味,伴随着潮湿的水汽,这种味道更加浓烈。 寺庙里面,雨水在瓦片脱落的位置滴了下来,不一会儿就将地面打湿了,方梨找到一处没有漏雨的位置,将刚在佛像后面所捡到的稻草铺了开来。 把这一切都做好后,方梨放下包袱坐了下来,透过窗户看向了外面,山林中一片雾蒙蒙的,本来还是中午时分,因乌云压过,天色都昏暗起来了,不知道这场雨还要持续多久。 方梨本是府城商户人家里的厨娘,在府中的生活还算顺遂,却不成想主人家做生意投资失败,家中铺子及各种物件都被抵押出去了,府中下人也都尽数遣散了,方梨也在遣散人员之中,离府之后便准备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姑娘,这场雨应该下不了多久,我在后院找到了一些废弃的木板,可以先用来起火。”李伯将驴车栓好后,从后院别间里搬来了一堆陈旧的木板。 李伯拿出火折子,不知是不是因为木板堆放过久,里面染上了潮湿的水汽,两人一阵忙活,火还是没有燃起来,反而冒着浓浓的黑烟。 “咳咳…李伯…这什么木头啊?怎么燃不起来…”小小的隔间里,阵阵浓烟从木板内涌了出来,方梨拿着一块木板对着火猛扇,企图让它能够燃起来,结果被呛的连连咳嗽,一张小脸都皱了起来,忍不住地问李伯。 “咳咳...我把这木头先搬出去吧。”李伯此时也被呛住了,说话都变得不利索了。 李伯拿起那几根冒着浓烟的的木板,转身向后院走去。 虽然木头已经拿了出去,但是隔间内还是有着重重的烟味,方梨将包袱放在角落处,准备到隔间外去透透气。 黄豆大的雨滴落在了屋檐上,发出急促的声响,溅起一片片的水雾。 方梨走出隔间,准备接点雨水将手上的黑灰清洗掉,刚才火没燃起来,倒是弄了一手的灰。 来到寺院的屋檐下,方梨伸手直接就着滴落下来的雨滴,将手上的黑灰清洗干净。 看着还在倾盆而下的暴雨,方梨在内心祈祷着赶紧停下来,不然他们都不知道今晚之前能不能到达泉山县。 细密的雨帘中,一道身影出现其中,头戴斗笠,直奔这座寺院而来,看起来似乎也是为躲雨来的。 男人从雨中大步踏了进来,全身都被雨水打湿了,衣服紧紧地贴在了身上,半张脸被宽大的斗笠遮住了,只能看到一点方正的下巴。 那人似乎没想到这里有人,抬起斗笠,看到了站在檐下的方梨,少女穿着一身浅绿色的外衫,齐整的刘海遮住了额头,愈发衬的脸蛋格外小巧,细长的黛眉下露出了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男人的脚步停滞了下来,向方梨抱拳示意自己是为躲雨而来,说罢便朝寺院里面走了进去,留下了一地的水迹。 后院传来哐哐哐的声音,方梨听到这个声音后还以为李伯发生了什么事情,赶忙跑过去,只见李伯将那些燃不起的木板扔在了角落处,正在暴力的将掉落在一旁的窗户摔碎开来,拆解成了一根根的木块,准备抱起来拿去起火。 从后院过来的时候,方梨看到刚才进来那人靠坐在一侧的稻草上,听到声响也和她一样去后院查看,见是李伯在拆木头又坐了回去。 方梨帮着李伯把木板抱进了隔间内,用干燥的稻草起火,再将细长的木板放进火中,这次木板终于不像刚才那样只冒烟,不燃起来了,明亮的火光带来了灼热的感觉。 寺院不大,方梨转头就能够看见那人湿淋淋的闭眼坐在那里,即使是坐着,也是身姿挺拔,一阵冷风吹过,好像冻的瑟缩了下,现在还是早春时节,天气还有些冷意,见此情景,想着要不让他也过来烘下? “李伯,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们一样,也被困在了这雨里面,那人还被淋了一身的雨水,要不要叫那人过来烤烤火?”方梨一边将木柴扔进火堆中,一边小声地和李伯讲着。 李伯听后朝那边望了一眼,昏暗的佛像后,坐着一位浑身黑装的男子,全身上下笼罩着一层水汽,点头 2. 见到家人了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泉山县,两人终于赶在了城门即将关闭的前一刻赶了进去。 看来今日只能在县城里度过了,明日再继续赶路,两人找到一家略微便宜实惠的旅舍住了下来。 第二日的清晨,太阳才刚刚升了出来,空气中还带有清冷的寒意,但是方梨和李伯已经坐着驴车离开了泉山县。 驴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面,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勤劳的农人已经开始了耕作。 绕过一重重的山水,驴车终于来到的一处村落的前面,村子的入口处长着一棵巨大的杏树,旁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绕过村庄奔向远方,这里正是杏花村。 方梨被送走的时候还很小,对村庄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只记得村子里的那棵杏树。 这时,村子里走出了一位妇人,妇人衣衫简朴,还打着重重补丁,看见村子前出现的生人,有些疑惑的看向他们。 “这位大娘,请问这里是杏花村吗?”方梨向妇人问道,妇人点了点头。 “那请问您知道方大山家住在哪里吗?” “方大山?哦~你说他家啊,他家住在村子的最尾处,最破旧的那间茅草屋就是他家。”妇人边说还边向身后指了指。 方梨向妇人道了声谢,李伯驾着驴车向那里驶去。 “他大娘,你在和谁说话啊?”又一位妇人出现。 “不认识,刚一个姑娘和一个老头前来问方大山家在哪里,呐,刚离开呢。” “欸,这方大山家,竟然还会有亲戚去他家啊。” “看这穿着,还是个有钱的亲戚呢。”妇人看见方梨他们驾着驴车,车上又带着行李,误以为他们是来走亲戚的。 ........... 李伯驾着驴车绕过村庄,来到了村子的东面末尾处,屋外围着一圈简陋的篱笆,篱笆不高,踮起脚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形。 方梨跳下驴车,心情略微有些复杂,距离自己离家已有十年时间了,门口的杏树还是和她当初离家时一样,枝繁叶茂,还记得当初她最盼望的就是树上的杏子什么时候成熟。 她用手掌轻轻地地拍了拍门,也许是这里太安静了,这点声响在这里也格外大。 里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门被一个年轻妇人打开了,开门后有些疑惑地打量着她。 妇人年岁不大,但或许是常年劳累的缘故,看起来面容贫苦,身上的衣物一块补丁接着一块,都看不清原来的布料是什么样了。 “石头娘,咳咳...是谁来了?”屋里传来一阵声音问道。 “娘,不知道是谁。”年轻妇人回到,听到石头娘说不知道,屋子里的人走了出来。 方梨在妇人走出的那一刻就认出来了这正是她娘,妇人出门一看,看到一个姑娘站在门口,这姑娘的眉眼十分眼熟,和她那早年间被送走的女儿十分相似。 “娘...是我。”方梨对着妇人开口,妇人听到后楞在了原地。 一旁的石头娘听到方梨的声音后,立刻就反应过来了,朝她惊喜地问:“你是方梨妹妹?” 还没问完,一旁的妇人直接就冲了上来,紧紧地将方梨抱在了怀里。 “梨儿,真的是你吗。”妇人边说边留下了眼泪。 —— 方家的茅草屋内,李伯将方梨的东西搬下来后便离开了,小刘氏给她倒了杯水,杯子的外沿缺了个小口。 “家中很少来客人,这杯子也许久未用了,侧边有个缺口,你用这边喝。”小刘氏对着方梨笑了笑。 陈氏向她介绍道:“你大哥几年前成亲了,这是你大哥的媳妇。”方梨看向一旁的小刘氏,小刘氏穿着一身灰色的粗麻布衣,衣服虽然很破旧,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很干净整洁的,此时正一脸笑意地看着她。 方梨礼貌的向大嫂问好,并从一旁的包袱中拿出了一个银手镯送给大嫂,“大嫂,你和大哥成亲我没在,这就当是我送给你们的成亲礼物。”大嫂小刘氏连忙推辞,方梨的娘示意她收下来,她才收就下来。 “这是你的两个侄子侄女,大的这个男孩叫方石,今年六岁,小的这个叫方月,今年四岁。”两个小孩看见家里来的生人,躲在小刘氏后面偷偷地看着,许是家里穷,两个孩子都饿的面黄肌瘦,身架也偏小,看起来比同龄的小孩小了一大截。 陈氏边说边将两个小孩招到身边来,让他们见过方梨,“这是你们姑姑。”“姑姑好。”两个小孩的怯生生的叫着。 方梨看着这两个小孩,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拿出了自己带回来的一包绿豆糕给他们。 两个小孩看见绿豆糕瞬间变得高兴起来了,开心地道谢,家里穷,逢年过节都不一定能有零食吃,有了好吃的就像是过节一样。 打开绿豆糕的包装,一股浓郁的绿豆味道弥漫了出来,飘进了大家的鼻子里面。 兄妹俩拿起一块绿豆糕,先是递给了方梨。 “姑姑,你先吃。” 方梨内心一阵柔软,没想到他们拿到拿到绿豆糕不是自己先吃,而是递给了自己,看着兄妹俩的样子愈发觉得可爱。 “姑姑不饿,你们先吃。”说着还捏了捏了妹妹的脸,触感软乎乎的。 见自己不吃,又将绿豆糕递给了他们的奶奶和娘。 接着陈氏便让他们俩去一旁玩去了。 陈氏看了看方梨,欲言又止,不知如何让开口,但还是抵不过内心的期盼,问道:“你这些年过得好吗?” 方梨将这些年的经历挑挑拣拣地说了一些,陈氏听完落下了眼泪,当年家中穷,为了活命将她送了出去,每每想到这里内心就难过不已,明明有很多话想要和她讲,但是现如今看到女儿安然无恙地站在自己面前,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爹和大哥呢?怎么没有看到他们。”自方梨来到这里,只看到了娘、大嫂和侄儿侄女,没有看见爹和大哥,于是疑惑地问道。 陈氏身子骨不好,咳嗽了一声道:“你爹去田地里干活了,你大哥趁着现在种子播种下去,家里无事,到县城里打短工去了。” 正好这时,屋外传来一阵声响,向外望去,一个身量高大、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从外进来,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衫,这便是方梨的爹方大山。 方大山进来便问道:“孩他娘,咱家是来客人 3. 要债的来了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睡梦中的方梨迷迷糊糊中听到屋子外面传来嘈杂声,顺着窗户飘进了她的耳中,透过窗户是方家的小院子,院子中种着一棵枣树,枣树很大,枝干繁茂,占据了院子的三分之一空间,枝头一片翠绿,充满着春日生命的气息。 再往枣树前面看,是方家养鸡的鸡窝处,用石块简单地堆积成一个小房子,顶上横挂着几块木板,又用茅草遮挡住了。 再往前便是院子的大门,平时少有人来,此时门口却是围了一圈人,方父站在院子里面,小刘氏抱着两个孩子瑟瑟发抖地站在一旁。 在他们的对面,站着个身材圆润的男人,嘴边留着凌乱的络腮胡,此时手中正拿着一张借款条,在络腮胡的旁边,站着两个打手模样的人。 “方老汉,当初,方东在我们这里前前后后借了十两银子,这里就是借条。”说着将借条展开在他们面前,上面确确实实按下了手印,夫妇俩看着眼前的借条那真的是晴天霹雳,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去借了这么大一笔银子。 “我们呢,也不是什么坏人,只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们呀,就赶紧地把这欠款还了过来。” “要是还不出来,那就拿那两个孩子来抵债吧,虽说年纪小了一点,又瘦巴巴的,但是我们也不介意。”络腮胡子说完,身后两个打手放肆地笑了起来。 方父听完话后气得不轻,他一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只能忍着心中的怒气道:“能不能再宽限几天?容我们凑一凑。” 为首的络腮胡听完嗤笑一声,大声说道:“我们翻山越岭的来这里,可不是只是为了听一句宽限的。” “今日我们来就是来要账的,没钱,就别想要我们走!”边说还边捏了捏拳头,威胁的着看方父。 方父看着眼前来要债的人,脸色变得越来越铁青和苍白。 “方老爷,你是要还钱还是将那两个小孩用来抵债?快点做出决定吧,我们的耐心可是有限度的。”络腮胡说完,从院子里拎过来一张凳子,大剌剌地坐了下来。 小刘氏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抱着孩子在一边抹着眼泪,两个孩子见她的样子,也是哇哇的哭着。 方父似乎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转身对着方母低声说道:“去把起房子的钱拿来吧。”方母听后嘴巴抿的紧紧的,看了一眼方父,转身走进内屋准备去拿钱来。 方母身子不好,经历了刚才这事,走起路来都有些颤颤巍巍,一进屋子,方梨立马搀扶了过去,问道:“娘,您没事吧!” 方母轻轻拍了下方梨的手背,叹息道:“娘没事,吓到你了吧。” 带着方梨走进了他们住的那间房间,房间里面十分简陋,只放着一张木床和一张已经掉漆的木柜。 方梨问:“钱够还债吗?” 方母听后不禁流下了眼泪,“家里这些年好不容易才攒下点钱来,本来是准备用来起新房的,这下全要没了,你大哥这是想要逼死全家人啊!”方梨听完方母的话后,心中对大哥有了埋怨。 方母将眼泪抹掉,强撑起一口气,从木柜底下拿出一个樟木做的盒子,盒子颜色暗沉,表面却是十分光滑,可以看出盒子的主人经常将其拿出来。 方母将盒子递给方梨打开,盒子里面存放着方家几年来的所有积蓄,几乎都是铜板,只有少少的几粒碎银。看着盒子中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积攒下来的钱,方母不禁又抹起了眼泪。 拿起铜板数了又数,总共加起来却只有八吊钱,距离十两银子还差二两。 外面的人突然出声催促着快点把钱拿出来,方母将脸上眼泪用袖子擦拭干净,调整了下悲伤的神色,让方梨抱着这些银子扶着她走出屋子。 屋外,络腮胡子和他的两个打手早已等的不耐烦了,见到她们抱着银钱出来,才停止了催促。 络腮胡抬眼看到了抱着钱的方梨,眼前不禁一亮,想不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还有如此清丽可人的美人。 感受到前方传来打量的眼神,方梨黛眉轻蹙。 两人来到方父的身边,方父问道有多少银子,听完后脸色难看的接过银钱。 “这里是八两银子,剩下的二两我们还要去凑一凑。” 络腮胡听后没有接过,而是用轻佻的眼神盯向方梨:“方老爷,这是你的女儿吧,不如把她卖给我,钱就不要你还了。” 方母听到后,脸色一变,将方梨拉到身后。 方梨看着眼前长着一嘴络腮胡的男人,将袖中的拳头握的发白。 “方老爷,你意下如何呢?”说完还放肆地大笑起来。 方父脸色青白交加,方梨看着一脸挑衅的络腮胡,将银子重新递了过去,淡淡勾唇,语气冰冷地说道:“我觉得不如何,剩下的银子我们家会抓紧时间凑齐。” “既然如此,我也不强求,看在小姐的面子上,就容你们宽限几日,七日后我们就来收这二两银子。” “若晚交一日,那就多一分利息,到时我们可是会连本带息的拿回来,不会再轻易放过你们了。” 说完将那些银钱揣进怀里,终于转身离开了。 见到要债的几人离开了,围在方家院子旁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一个个睁着探究的眼睛想要打听,方父强扯出一抹笑意,将众人都送走了。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方父将院门关上,院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家里现在真的是一穷二白了。 院子里经过刚才一遭,变得乱哄哄的,方母让小刘氏将院子打扫下,和方父进屋子里商量着该怎么样去七日内还清这笔债务。 方母掩面叹息道:“这二两银子该怎么办啊?” 方梨见爹娘都是愁容满面,开口道:“爹娘,我这里还有这些年存下来的一些银子,虽然不多,但是也够还清剩下的银子。” 方父听到女儿说用自己的钱来还债务,立马就出声阻止,“你的银子先自己好好存着,这个钱爹先自己想办法。” 他们本就亏欠女儿很多,女儿回来后,就在心中默默想着如何去弥补女儿,怎么可能有脸再去让她替家里还钱。 “爹,那你们怎么去在七天内集齐这二两银子?”方梨问道。 方父眉头紧皱:“我明日去林子里砍些竹子,多编一些竹筐拿去集市上卖,至少能换些钱来。”方父跟着一个老师傅学过编竹筐,家里的一些家具都是他自己编的,每次赶集时都会拿去售卖,因为方父的竹筐编的结实美观,价格又相对便宜,因此销量还算不错。 虽然编竹筐可以换来一部分钱,但是这个钱大多都用来给方母买药了。 “爹,那你明日上山砍竹子叫上我一起呗。” 杏花村的后面是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大山,山色一年四季都是青翠色的,仿佛一处天 4. 上山采菌子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在第一缕晨光洒下来的时候,方梨就睁开了眼睛,周围的环境让她还有些恍惚,刚想要起身赶紧收拾,又想起自己已经回到了家中,便缓了下来。 往常的时候,方梨也是这个时辰醒来的。厨房里做事的丫鬟,是全府中醒来最早的,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就得要起来前往厨房,开始准备一日的早食,除了生病,一年四季都得早起。 方梨伸了伸双手,从茅草垫上爬了起来,揉了揉睡的酸痛的身体,昨天晚上睡得并不舒服,茅草垫不平整,睡起来让人感到硌身体。 习惯使然,方梨早上起来便想着去厨房做早食。 方家的厨房内十分简单,一口柴火灶,旁边是切菜的架板子,码的整整齐齐的柴火堆放在一旁,几颗黄澄澄的胖南瓜放在角落处,墙边摆靠着放碗的橱柜,简单却整洁。 看着眼前的南瓜,方梨决定用它来当做今天早食的主角。 方梨在厨房里翻找着食材,发现方家确实很穷,米缸内的米已经见底,稀稀拉拉的,可能老鼠爬过都得绕道走。 “小姑,你在找什么吗?”小刘氏早起来到厨房便看到自家小姑在厨房内,好像在翻找着什么东西。 方梨听见声音还吓了一跳,转头一看见是小刘氏,小刘氏年纪并不大,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磋磨,让她看起来有些憔悴。 “大嫂,我想着来做早食,但是找了一圈也没看到面粉。”方梨见大嫂问她,停下了翻找的动作。 小刘氏走了进来,家中粮食少,每日的吃食都是有分量的,从橱柜的最底层拿出了一个灰色的小布袋,布袋不大,口袋处用绳子打着一个小结。 家中已经没有面粉了,可以说好久都没看到面粉了,这个布袋里面装着的是糯米粉。 糯米是方父种的,用今年新出的糯米磨成的粉,只在元宵节拿了一部分用来做了汤圆,剩下的都在这里。 方梨打开布袋,雪白的糯米粉看起来非常细腻,用糯米粉加上南瓜正好可以做南瓜圆子。 “大嫂,今日早食我来做吧,正好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小刘氏听到方梨要用糯米粉来做早食,想说并不用做的这么精致的,刚想开口,看到小姑晶莹的眸子中透露着期待,又将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小姑,那你有没有什么要我做的?” 方梨环视了下厨房,对小刘氏说道:“大嫂,那就麻烦你来烧下火了。” 方梨拿起胖乎乎的南瓜,用刀将皮削掉,南瓜的皮比较硬,如果直接削,那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方梨的妙招是把南瓜分成快状,这时再来削皮,那就非常的方便了。 切好南瓜,里面的籽也是大有用处的,晒干后加盐煎炒,一个小零嘴就出现了。这个南瓜里面的籽大且饱满,是做炒南瓜子的优质材料。 烧开水的锅上搭上蒸笼,方梨拿起刚切好的南瓜放了上去,盖上笼屉,只等其蒸熟。 朦胧的雾气缠绕着蒸笼而上,还带着丝丝缕缕的香甜。 蒸了约有一刻钟,方梨将蒸笼端了出来,带起一层浓浓的白雾,打开一看,经过水蒸的南瓜,颜色变得更加鲜艳,金灿灿的。 用筷子一戳,软糯成泥,已经熟的烂乎了,用勺子将其压成泥状,成熟的南瓜自带甜味,甜滋滋的味道在厨房内弥漫出来。 加入糯米粉,与南瓜充分融合,揉面过程比较费力,方梨的额上冒出了一层细细的晶莹。 揉搓成大小一致的丸子,沸水下锅,咕噜咕噜中,一个个圆滚滚的南瓜圆子便漂浮了上来,南瓜圆子便算是完成了。 如果有酒糟,再加上一勺放入里面,那味道将会更加美妙。 做完南瓜圆子,外面的天色也亮起来了,方石和方月一醒来就闻到了南瓜香,两人沿着香味来到了厨房,看见昨天回来的姑姑正在厨房内做着早食。 方梨转身便看见两个小萝卜头扒在厨房门口,像是被香味吸引了但又不敢进来。 小刘氏看见他们两个立即招手让他们进来,并向方梨问好。 方梨见状立马招呼着他们来吃糯米圆子,拿出两个粗瓷碗,装入黄灿灿的南瓜圆子,递了过去。 方石的性子急些,舀起一个圆子就要往嘴里送,被烫的哇哇的,小刘氏见状又是好笑又是气,用力拍了下方石的屁股,示意他慢些。 “哥哥,你不烫吗?” 方月看见哥哥吃的哇哇叫,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他。 方石在一旁口齿含糊的说道:“不烫。”还不忘又往嘴里送,这个模样看的周围的人笑了起来。 做好早食,方梨将南瓜圆子盛到大碗中,端到院子里的枣树下,枣树下摆放着一张桌子,在这里吃饭别有一番趣味。 方家人都来到了枣树下,吃着方梨做的南瓜圆子,其中数方石吃的最欢。 南瓜圆子入口软糯弹滑,一口一个,没一会儿便都吃完了。 经过这一顿早食,方家人都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 吃完早食,方父便急着要上山砍竹子了,一笔债务压在他的身上,让他昨晚也没睡好。 方梨见状,赶忙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跟着一同上山。 离家前,方母还不忘嘱咐他们早点回来。 走在田间小路上,旁边还有着村民在地里头劳作,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山叔,这是又要上山啊?”路上遇到一个农家汉字,见到方父背着砍刀往山脚方向走,笑嘻嘻的问道。 方父见到村子里的后生,回声说是。 父女两个来到的山脚下面,南山并不是单指一座山,而是对群山的一个统称。 山峰高耸入云,一座连着一座,看不到尽头一般。 平常杏花村的村民们一般来的便是第一座山,山腰处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村民们便称呼那处为竹子岭。 这座山看起来并不算高,但是爬起来还是很费力气的,山路许是被走踏过,因此这条小路走起来还算顺畅。 来到竹子岭,方父立即就将砍刀拿了下来,准备大干一场。 竹林茂密,修长的竹子遮挡住了上方的天空,一片幽静。 没两下,一棵 5. 集市赚钱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背篓不偏不倚,恰恰好地将两只野鸡都给盖住了,野鸡被突如其来的背篓吓的呆滞住了,反应过来后在里面疯狂的扑腾。 听着背篓下的动静,方梨顿时喜笑颜开,自己这一趟是一点都没有白来。 从一旁扯下了根藤蔓,抓起两只野鸡,将其绑的结结实实的,看着这两只在她手中挣扎的鸡,方梨内心都觉得不可思议。 把两只野鸡提在手里,背着刚捡到的菌子,方梨收获满满地往竹子岭而去。 刚走到竹子岭,便看见方父已经砍好了一大堆的竹子,竹子修理的干干净净,扎成捆状摆放在那里,看来已经差不多弄好了。 “爹,我捡到了好多菌子。”方梨面带笑意地对方父说道,将背篓中的菌子展示给方父看。 “还抓到了两只野鸡!”方父听到野鸡时大吃一惊,山中的这些野物最难抓了,还记得之前上山砍竹子时看到一只兔子,也想要去捉,结果兔子没捉到,衣服还被刮破了,被老妻一顿责骂。 “那你没受伤吧?”方父语气中带着些关心,丢下手中的砍刀,来到了方梨旁边。 “这两只野鸡在草丛边打架,被我发现,用背篓一下就抓住了,我一点伤都没有,你看。”方梨站住脚,转了转身体,显示自己好着呢。 见方梨并未受伤,方父这才放下心来。 “饿了吧,我这竹子也砍够了,下山吧!”方父看着天上升到了正空的太阳,开口道。 方梨确实也饿了,这一路的奔波消耗的挺多。 父女两个带着上山的收获,往山下走去。 村庄里面袅袅炊烟沿风升起,一片安静祥和。 刚要进入村口,便听到一道声音传来,只见方石和方月两人手捧着脸坐在路旁的田垄上,看见他们两个,开心地跑了过来。 一问才知他们是特意在这里等的,方梨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红彤彤的果子,这还是在山上看到采的。 方梨弯下身子,带着诱哄的语调:“想不想吃这个?叫声姑姑就给你们。” 两个小萝卜头见状立马甜甜地叫着姑姑长,姑姑短。 伴随着两个童言童语回到了家中。 午饭依旧是稀饭,加上一盘炖白菜,方梨只吃了个半饱,这样吃下去,只能让人处于吃不饱,但又饿不死的状态。 吃完午饭,方石和方月便叽叽喳喳地说要去看看那两只野鸡,野鸡被关在了鸡窝处,上午还是神气的模样,现在却软绵绵地缩在角落里。 方石不知道从那里找来的一片白菜叶子,丢给野鸡,野鸡只是冲着他们咯咯的叫了几声,并没有去吃。 方梨和小刘氏在一旁整理着捡回来的菌子,将理好的菌子放在一旁,准备明天拿到集市上去换钱。 方父则在院子中劈着竹子,打算下午给方梨做出个竹床出来。 整理完菌子已经是半下午了,整个方家都静悄悄的,两个小萝卜头午睡去了,方父不知道去哪里了,小刘氏则抱着一盆衣服出门去了。 房间内,一张竹床已经放了进来,还摆了两张小竹椅,竹床青绿色,散发着竹子的清香,被打磨的非常光滑。 方梨拿水简单地给床做了个清洁,擦干后铺上了自己的被子,躺在上面闭眼休息。 晚餐是方梨和小刘氏一同做的,上午捡的菌子煮了个汤,又简单清炒了一份白菜,主食还是一碗稀粥。 明日赶集,方梨想着将那两只野鸡卖掉,便和方母说明日能不能让她去镇上。 “你不认识路,明日去镇上让你嫂子带你去。”王氏手中拿着一件衣服在细细缝补,低着头说道。 小刘氏一听明日能去镇上,心中一顿欢喜,开心地应了下来,自己平日里绣了些帕子,刚好可以趁着明日换些钱。 第二日一早,天刚破晓,方梨和小刘氏便踏上了前往集镇的路。 这条路较长,两人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到,一到集镇上,便听见热闹的叫卖声。 方梨和小刘氏找到一处位置,准备就在这里摆摊,两人将背篓拿了下来,把里面的菌子摆放出来。 菌子虽然过了一个晚上,但是却因为保存得当,同时洒了些水在上面,看起来还是比较新鲜的。 两只野鸡,其中一只快要不行了,另一只还算鲜活。 刚一摆好,一位大婶挎着篮子走了过来,大婶伸手翻看了下菌子,抬眼问:“小姑娘,你这菌子多少钱?” 见到顾客上门,方梨脸上立马绽放出笑意,柔声说道:“婶子,我们这菌子三文钱一斤。” “您买回去,不管是打汤还是清炒,那味道都是很鲜美的。” 大婶见方梨这么热情的推荐,脸上也出现了一抹笑意。 “那行,小姑娘,你给我挑两斤。” 方梨赶忙给她挑了两斤,用芭蕉叶包好递了过去,并还额外赠送了几朵。 大婶见状不住地夸赞她会做生意。 既有第一位顾客的上门,接下来又围来了几位,没一会儿的时间,筐子里的菌子已经卖出一大半了,只是这野鸡却还是一只没卖出去。 期间也有人问价,听到一只要四百文后,立刻就不吭声了,平常家养的鸡一只只要三百文,野鸡足足贵了一百文,因此很难卖出去。 不过方梨并未放弃,自己的这两只野鸡还是活着的,不怕卖不出去。 “小姑,没想到这一会儿就卖出去了三十文。”小刘氏在一旁数着铜板,笑容满面。 这时,一位穿着深色长衫的中年大叔走了过来。 “你们这是野鸡吗?”大叔指了指绑在一旁的野鸡。 方梨见终于又有人问价,赶忙回答。 “是的,这野鸡可是我亲手在山上抓到的!”方梨看这人的穿着打扮和其他前来买菌子的人不大一样,似乎是富贵人家,便想着抓住这个机会将两只野鸡卖出去。 “这多少钱一只?我怎么看着其中一只快要死了?死了的我可不要。” “叔,这只还是活着的,只不过现在有点蔫了。所以两只价格不一样,这一只四百文,这一只三百五十文。”方梨向那人介绍。 在方梨的不懈介绍下,大叔最终买下了这两只野鸡,在交谈中也得知,这位大叔是镇上富户家的管家,今日 6. 我们是一家人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方梨和大嫂小刘氏背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在落日前回到了杏花村。 回来的路程走的更慢一些,背篓里的东西太重了,两人绕过村庄,来到村尾处,那里便是他们的家,看到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推开篱笆门,便看到兄妹俩蹲在枣树下叽叽喳喳的说着话,手中还拿着棍子在地上拨弄着。 兄妹俩一看到小刘氏和方梨,直接把手中的棍子一扔,争先恐后地跑了过来。 “娘,小姑,你们终于回来了。”方月的语气中透露着点点委屈,身上的衣服不知道怎么回事,沾染上了一大块的泥印子。 小刘氏一看见方月的衣服,眉毛立马竖起来了:“你这衣服怎么回事?” 方月的表情立马委屈起来了,小声地说:“摔到了地上……”方石也在一旁帮着解释。 一听方月摔了,小刘氏的神情紧张起来,摸着方月的身上,问她有没有受伤,见方月摇了摇头,小刘氏这才放心下来。 屋子里的方母听到动静后从堂屋走了出来,手中端着个针线篮子。 “回来了!东西都卖的怎么样了?”方母见到方梨她俩,关心地问道。 “娘,东西都卖出去了!”方梨和小刘氏走了进来,将背上的背篼取了下来,放在了枣树下的桌子上。 听到东西都卖出去了,方母疲惫的脸上也伸展开来了,露出丝丝笑意,卖掉了就好啊。 回答完方母的话,方梨和小刘氏手脚麻利地将背篓中的东西准备放进厨房。 “娘,小姑,我帮你们一起放!” “你这点力气,能拿的动什么。”小刘氏挥了挥手,让方石到一边去。 “娘,我现在力气可大了,今天下午我还帮阿公搬竹子了呢!”方石挺起胸脯,示意自己的力气大着呢。 方梨见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从背篼中拿出下午买的大棒骨,笑着道:“石头长大了,那帮姑姑把这个搬到厨房去吧!” 方石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看到大棒骨眼睛一亮,今天晚上有肉吃了?! “姑姑,你放心好了!”说罢拿着大棒骨就往厨房跑去了!方月看到了,也和他一起开心地跑过去。 扛着米袋,把米倒入了米缸中,看着米缸内白花花的大米,方梨的内心感到一阵心安,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不用担心吃完这顿,下一顿就没有饭吃了。 又把满满半篓子的鸡鸭爪子放在灶台上,看着这半篓子的东西,今天晚上得忙活好一阵子了。 几种香料也拿了出来,整齐的摆放在柜子里。 将东西都井然有序地摆放好后,灶房里面顿时变得温馨起来了。 “小姑,今天晚上炖骨头吗?”小刘氏在一旁整理着东西,向方梨问道,两个小孩一听有肉吃脸上洋溢着兴奋。 “今晚上炖个骨头汤给你们尝尝。”方梨拿起大棒骨看了看,骨头上几乎没有什么肉了,肉都被摊主刮的干干净净,这种骨头只适合用来炖汤。 水缸内的水已经快要空掉了,平日里家里的水都是由方父去挑,今日方父没在,小刘氏扛着个扁担出去了。 在杏花村的南面有一口大水井,这口水井还是当年全村人一起出资挖的,井挖好后,水源不断,大家一尝这水,味道甘甜,因此全村的人都喜欢去这里打水。 整理好灶房,外头的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村中吃饭早的人家开始扯着嗓子喊那些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吃饭了。 方家也要开始做晚饭了。 今天买了肉和大棒骨,又看到了灶房边上放着的一堆绿油油的蕹菜。 方母的身体不好,不常出门,一般在家里做些轻便的家务,家中的田地由方父和方梨大哥方大山照料着,这堆菜想来是方父摘回来的。 等到小刘氏挑着水回来时,便看到小火炉上已经炖上汤了,方梨则挽着袖子在灶前忙活着,两兄妹在一旁帮着烧火。 今晚的主食是大米饭,菜是清炒蕹菜叶和菜梗炒肉。 方梨带着方石和方月将蕹菜理了一遍,菜叶子和梗子需要分开放。菜叶子青翠欲滴,菜梗脆生生的,用力一碰便裂开来了。 炒蕹菜叶要火大,热锅烫油,待到冒出缕缕清烟,倒入蕹菜叶子,锅里发出刺啦一声,方梨拿着锅铲快速翻炒起来,撒入少许盐,一道清炒蕹菜叶便出锅了。 第二道菜是辣炒菜梗,菜梗切成段状,拍扁,放在一旁备用。 方梨利落地伸手将挂在房梁上的篮子取了下来,里面放着的就是今日买的猪肉,切下一小块,洗净改刀成肉丝。 肉丝下锅炒至变色,加入干辣椒,倒入菜梗,用力煸炒,加少许水及盐,再翻炒几遍即可出锅。 小炉子上的骨头汤咕噜咕噜的响着,汤色奶白浓郁,香味直直地冲了出来。 菜做好时,天色已经接近昏暗了,趁着天色还有点亮度,小刘氏端着菜到院子里面。 “娘,吃饭了!”小刘氏到堂屋的窗下,大着嗓子喊着。 方母在里面应了一声,走了出来。 正好这时方父也拖着竹子,踏着疲惫的步伐走进了院子。 吃完晚饭,小刘氏利索地将桌子擦拭干净,和方梨一起打扫完灶房。 堂屋里,全家人都围坐在桌前,在昏暗的油灯照映下,大家看着神色都带有期待。 方梨将今天赚到的钱财拿了出来,放到了桌子上,桌上瞬间出现了一座小山丘一样的铜钱,看得大家都两眼放光。 “今日卖了二十斤菌子,一斤卖了三文钱,除掉赠送的那些,一共赚了五十四文。”方梨边算着,边数出一小堆铜钱移到一块。 “两只野鸡共赚了七百五十文,顾客给了半两银子和二百五十文铜钱。” 又将一块银子和一小堆铜钱放在了一边。 “今日一共赚了八百零四文!” “!!” 方父方母听到这个数字有些震惊,没想到就这两只野鸡竟然能卖出这么多钱! “爹,娘,我现在也回到了家里,那么我就不可能看着你们每天辛辛苦苦地赚钱不为所动,家中的债务我也愿意一起还。”方梨抬着头,看向方父方母。 “梨儿,你… 7. 欠款缘由 《杏花村里道丰年》全本免费阅读 枣树下,方父坐在桌前,脸色有些难看,他盯着眼前的儿子,拍了拍桌子,出声道:“你现在长本事了?还敢去借这么多钱,要债都要到家里来了!” 方父一想到那天来要债的情景就怒气上头。 众人看见方父生气的样子都站一旁不敢说话,方大山耷拉着头站在方父的面前,方母劝慰着方父,说先问问孩子缘由。 方父脸色一沉:“你借这么多钱做什么?” 方东抬眼看了眼方父,欲言又止。 方父看见他那样,用力敲了下桌子,抬高声量:“吞吞吐吐的做什么,你今天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我打断你的腿!” 方东抬头扬起个笑容,转换了个话题:“爹,你别生气了,这对身体不好……” 方父听得这话脸色一变,拿起手边的扫把就要往方东身上打去,方东捂着被打到的地方开始与方父在院子里你打我跑。 方母看着父子俩的样子,连忙跑过去阻止,在方母和众人的劝说下,方父又重新坐了下来。 这次他转头不再看方大山,方母在中间调和,对着方大山问道:“东子,你还不快说出原因来。” 方东小心地看了眼方父,方父意识到了他的眼神,从鼻孔中‘哼’了一声出来。 方东低着头小声说道:“娘,上次你病了,爹和我与你一同去县里医馆看病,那大夫私下和我说,诊金要五两银子……” “什么!五两银子?!”方父在一旁听到后猛地转过身来,眼睛瞪得大大的。 “不是一两银子吗?”方父站了起来,声音中满满的不敢相信。 方母在一旁也吓到了,不过她比方父平静一些:“东子,你将缘由好好说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方父方母的眼光注视下,方东将那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那天方母突然晕倒,方父和方东吓得不知道怎么办,赶忙带着方母去县里医馆。 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哪一家医馆好些,一进城就向人打听,有人告诉他们仁济医馆的大夫医术高超,有好些患者都会慕名前来,在那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仁济医馆。 仁济医馆的小厮将他们迎了进去,在给方母扎了针后,小厮扯了扯方东的衣袖,示意他出来。 走到外间,小厮笑着对他说:“你们可真是幸运,恰巧碰到了严大夫当值,令堂的病情严重,在严大夫的施针下,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 方东听到方母病情稳定后,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到了实处。 小厮拿起一旁柜台上的算盘,开始拨弄起来:“严大夫的出诊费二两银子,接下来的药钱要二两银子,扎针要连着三日,每日的房费与看诊费要一两银子,加起来一共五两银子。” 小厮将拨弄好的算盘抬了起来,展示到了方东的眼前。 方东听着小厮算账报出的金额,差点眼前一黑晕过去,五两银子,现在全家上上下下也找不出五两银子啊! 方东稳了稳情绪,咬咬牙,带着讨好的语气道:“这位小哥,能不能便宜些呢?我们这次来的急,没带这么多银子。” 小厮好像知道他会这样说似的,靠近低声告诉他在医馆往东走一百米的地方有个人可以借银子,利息也低。 方东当时听完小厮的话后,到了那处地方借来了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后面方母又陆陆续续的拿药,方东在那里零零总总地借了九两银子。 听完方东的话,方父又气又急,拿起扫把狠狠地抽在了方东的身上。 “你当时怎么不说?” 方东立在一旁,小声地说:“我担心你为了医药费着急,就没说……” 方父将手中的扫把一扔,软软地坐了下来。 谁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个原因,没想到方东借的钱是方母的治病钱,当初方父听到医馆的费用那么低,内心还觉得这家医馆真是个好的,没想到背地里撺掇着人去向放贷的借钱。 方母用力地拍打在了方东的身上,边打边骂,说他怎么这么笨,信了那个小厮的话。 方母身子不好,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的,小刘氏扶着她坐了下来。 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方父握着拳头重重地捶了下桌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既然是这样,那这件事就当作是过去了,但是你下次可不准私自去向放贷的借钱,有事情和爹娘一同商量着来,听懂了没?” 方东见状重重地点了点头,发誓再也不会去了,接着拿下背在背上的包袱,从里面掏出了一些铜钱,拿到众人面前:“这是我这几日在码头扛包赚的,爹娘,你们收着。” 铜钱不多,用一根细麻绳吊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为了赚这点铜钱,方东在码头每天天一亮就开始搬运货物,等到太阳西沉才能够休息,没钱住旅馆就睡在码头边的破旧房子里,这么几天下来,人瘦了整整一大圈。 昨日听说有人去他家要债,急得他当天就想要回来,可码头管事说没干满一天就不算工钱,没办法,只能今天一大早往回赶,现在全身看起来都脏兮兮的,早食还没吃,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听到自己肚子发出的声音,方东的脸上有些羞赫。 小刘氏和方梨一同将早食端上了桌,一大盆白粥加上一小笼花卷,方东看见这吃食眼睛瞪得大大的,揉了揉眼睛,这还是他家吗,怎么他就出去几天,家里都吃上白面馒头了。 还有这个姑娘是谁?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 “这是你妹妹。”方父见他诧异地盯着,突然想起还没向他介绍方梨。 妹妹?方东抬打量起了眼前的人,虽穿着粗布衣裳,却还是难掩她清丽的容貌,莹白的脸,乌黑的发,看起来十分养眼。 “哥,你还记得我吗?小时候你还经常带着我去山上采果子吃。”方梨笑着望向他。 听到方梨的话,方东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在他印象中,妹妹还是小小的一个,多年未见,已经长得这般大了,想到这里,嘴边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吃过早食,方父让方东赶紧去休息会,看着他瘦的憔悴的模样,有些心疼。 方父则扛着锄头出门去了,昨日傍晚去南边田里,发现田里长出来不少的杂草,秧苗还小,得赶紧把这些杂草除掉,不然会抢了田里的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