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我的星光时代》 第一章:我要拍电影 《华娱:我的星光时代》全本免费阅读 2004年,九月初。 京城。 今天是周末,此时的西单商场内非常热闹,人山人海。 不同于平常,今天来逛商场的人们一进入商场,就看到商场大厅里已经支起了一块巨大的背景墙。 背景墙的左面印着一个帅气男生的半身像,右边有一个精美的书封图案,上面写着: 当红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陈朔全新校园小说力作《初恋这件小事》签售会。 简陋的台前已经在商场工作人员的维持下,排了一条挺长的队伍,还挺热闹的。 好奇的人们就驻足观看,不好奇的人们都各自散开,各忙各的,又不是排队发鸡蛋,谁管你当红,还是年轻? 此时的陈朔正坐在背景墙后面的小马扎上,和出版社负责这次签售会的负责人聊天。 “陈朔,这本书发行后,你真的要休息一段时间吗?” “当然,冉叔,我已经大三了,我得专心学业为毕业短片作准备,也得为导演事业下苦心了。” 冉崇华略有点失望,他差点忘了面前这个帅气阳光的开朗大男孩,除了是一名畅销小说作家以外,还是北电导演系的学生了。 陈朔装作没看见,他暂时确实没时间去写什么新书,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电影。 冉崇华刚想说什么,就有工作人员来喊人:“冉主编,到时间了,签售会可以开始了。” 冉崇华止住到了嘴边的话,招呼陈朔上台。 陈朔整了整衣服,在台前客串主持人的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一脸自信的走上了台。 托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韩涵和郭镜明等一大批青春文学作家的福,这几年正是青春文学最热的时候。 陈朔精准的抓住了时下青春文学小说以女性读者为主的市场,在一年半内接连推出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以及现在的《初恋这件小事》。 并以自己的颜值为营销噱头,再加上小说的高质量,让他迅速成为了青春文学小说市场上的人气作家之一。 而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半归于自己颜值的营销,一半是靠外挂。 两年半以前,陈朔莫名其妙的从2023年回档到了2002年。 那是他刚满十八岁的美好的年纪! 前世的时候,陈朔从北电文学系毕业后,没人脉没背景的他就开始跟组做编剧助理,也做过其他很多幕后工作,像是执行导演,摄影助理等等,甚至连配角都演过几回。 慢慢的熬出来后也开始帮一些小制作独立创作和改编剧本,资历上来后也混过大剧组。 但编剧在国内影视圈一向没有话语权,背锅到是经常有份。 不管是演员改剧本,还是投资方要求改剧本,只要影视剧砸了,编剧永远首当其冲被观众骂瞎几把乱编。 陈朔心里那个气呀! 自己的心血被改的面目全非不说,还要背锅被骂。 陈朔后来受够了,就趁着短视频兴起,自己出去闯荡,转去做短视频自媒体了。 东边不亮西边亮。 陈朔凭着自己的专业和经验,把自媒体账号运营的风生水起,很快就组建起了团队,开了自己的公司。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事业是蒸蒸日上,公司年收入也是越来越多。 穿越前,陈朔为了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市场,保持公司竞争力,公司正在为转型做系列短剧。 那天因为和团队商量好了的新的短剧内容议题,回家时趁着高兴,喝了点酒,然后一觉醒来,就穿越重生了。 穿越后他就发现自己之前为了工作和学习,下载在电脑里的那些影视剧,如同硬盘一样储存在了他的脑海里,随时都能调阅翻看。 重生了的陈朔,肯定不愿意再同前世一样去考什么文学系做编剧受各种夹板气,谁都能对自己吆五喝六的。 这一世,他要做导演,做拥有自己话语权的大导演,开公司赚大钱。 于是在艺考的时候,陈朔果断的报考了北电导演系。 他凭借着经验很顺利的过了艺考。 高考也很简单。 托穿越的福,除了硬盘外挂外,穿越后他的记忆力非常的好,作为京城的文科考生,靠死记硬背拿下文化分要求没比表演系高哪去的导演系,根本就不是问题。 而为了自己的导演生涯能开始的顺利些,也为了提前抢占ip,他打算先成为作家为自己铺路。 既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名气。 只要以后时机一到,自己就能拿这些ip搞开发拍影视剧赚钱。 于是他在复习的时候,就开始搬运那些合适的微电影,将其改成了短篇小说到处投稿。 在这样广撒网的投稿下,有不少鱼儿上钩,而冉崇华则是这些鱼儿当中的最优选择。 他的诚意最足,而且还向自己约稿长篇小说了。 之后的事情,一 切顺理成章。 陈朔考上了北电,成为了02级导演系的学生,也成了现下当红的青春小说作家之一。 第二章:难道他真是个天才? 《华娱:我的星光时代》全本免费阅读 “你可要想清楚了?毕竟我不是每年都有电视剧拍带你刷履历的。”姜玮规劝他。 “想清楚了。”陈朔肯定的点了点头。 现在是2004年,姜玮还没拍《潜伏》呢,要是《潜伏》,他立马就答应跟着去刷履历了,微电影可以迟点时间拍都行。 “你小子油盐不进呀!”姜玮摇头道,“把你的剧本拿来我看看,到底是什么剧本让你肯放弃跟着我刷履历,也要非拍不可的。” “这也就是你,要是换了其他人我还不带他呢。” 陈朔心里当然明白姜玮对自己的关爱,立马扬起笑脸说了几句好话,然后把自己的剧本拿出来给他过目。 “老师,给。” 陈朔拿了两份给他。 “两份?”姜玮狐疑的看着他,“你是想让我帮你看哪一份合适吗?” “老师,不是的,我是觉得这两份都可以,我都想拍。” “你心够野的,看来写小说没少赚钱。”姜玮调侃了他一下,目光就放到了剧本上。 两份剧本,一份叫《调音师》,一份叫《8号房间》。 从名字上来看都是平平无奇。 但是这两部电影都是脑洞吊炸天的存在,前者是微电影中当之无愧的皇者top1,后者常年稳居微电影前十。 微电影剧本本就不长,姜玮花了半小时看完,越看越震惊,放下剧本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老师,你觉得如何?”陈朔略有好奇的看着他。 这两份剧本可是他从脑海硬盘里精挑细选的。 “这两部微电影剧本质量都很高,你想了多久?”姜玮平复了心情。 “我其实琢磨有一段时间了,心里有好几个想法,眼看大三了,就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给它们写出来拍电影送去电影节参赛,检验一下自己这两年的学习成果。” 一段时间?好几个想法?觉得最好的? 姜玮看着他,眼神颇为复杂,自己本以为发现他的闪光点了,没想到他还能更优秀。 难道他真是个天才? “老师,你既然觉得剧本还行,那假期……”陈朔期待的看着他。 “批了。” “得嘞,谢谢老师。”陈朔高兴的起身,“老师,我先走了。” “去哪?” “摇人。” 陈朔走到楼下,开始打电话摇人准备拉剧组。 得益于这两年拍视频作业没少找人搭班子,陈朔都有自己那一帮子熟悉的人了,无论是表演系,还是摄影系,亦或是其他系。 “喂,昊哥,我陈朔,我准备拍微电影参加电影节,你有空来帮我掌镜吗?你说什么时候?就这几天呀,好嘞。” “喂,博哥,我准备拍微电影,快来帮我撑撑场子,你可是我唯一的男主角,就等你了,好的,就这几天,行,你别迟到了。” “喂,蚊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哥们准备拍微电影参加电影节,缺男主角,你来不来?来就行,就这几天。” “喂……” 陈朔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把剧组需要到的人都给约得差不多了。 他自己心里估算了一下,看还有哪里缺人,拿着手机又打了出去。 电话那头蹦出一个慵懒的女声,给陈朔吓了一跳。 妈耶,自己要找的道具大哥,怎么变娘们啦? 他拿起手机一看,嘿,按快了,打到02级另一个风云人物的手机上去了。 “我按错了。”陈朔立马解释,“我挂电话啦。” “等一下,你现在学校吗?我有事找你。” “在学校呀,你有什么事呀?要是不重要就过几天再说,要是重要也过几天再说,我现在忙着呢。”陈朔问她。 “你在哪里?我过来找你。” 陈朔看了看操场,给她报了个地址。 十几分钟后,风云人物踩着单车过来了。 “你找我有什么事呀?” 刘艺菲虽然因为在外拍戏很少在学校,但就那么点时间,两个人还是认识了。 作为导演系的学生,平常要拍视频作业,可没少往其他系跑请人帮忙,而这表演系他来得最勤快。 一来二去的,他跟刘艺菲同班的朱亚闻就混熟了,没少找他演男主角。 至于和刘艺菲相识,还真不是因为朱亚闻,毕竟他也跟她不熟。 陈朔之所以和她认识,还是因为刘艺菲居 第三章:先去柏林,后去戛纳 《华娱:我的星光时代》全本免费阅读 几天后。 陈朔终于聚齐了他的十一员大将。 开会的地点,定在了向学校借的某个闲置的会议室。 “这是剧本,大家都看看,崇拜我的话就不要说了,我这人比较害羞,大家都低调点。” 陈朔把两个剧本给了出去,让他们互相传阅。 十一员大将听完都毫不吝啬的给了他十一双白眼。 不多时,小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之声。 “牛逼啊,朔子。” “小朔,你这剧本反转的真特么有意思。” “小朔,你丫的脑袋是怎么长的,里面全是洞吧?” “……” 陈朔虚压了压手,“低调,低调。”咱就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搬运工。 众人毫不犹豫的又给了他白眼,这家伙没个正形。 陈朔看了看自己这两年攒下的人脉圈,其中的精锐都在这了。 微电影拍摄团队需要的人少,加上他,一共有十二个人左右,演员六位。 摄影师宁昊,刚拍完《绿草地》回来。 七月初出发前因为拉到了150万的投资,高兴得不得了,意气风发,还请他大吃了一顿。 出发后,没过多久资方就撤了,为了把电影拍完到处找人借钱。 陈朔虽然为人风趣幽默,爱开玩笑,也爱调侃朋友,但其实对朋友还是挺仗义的,二话没说,就从自为数不多的小金库里扒拉了一笔钱借给了他继续拍电影。 丫的欠我钱,还说我脑子里全是洞,气死啦! 唯一的男主角黄博,也是刚从东北拍完管琥的电视剧回来。 陈朔和他们相识的过程非常简单。 陈朔和黄博同级,去年学校举行活动的时候就认识了。 那时陈朔已经是发行了两本畅销小说的作家了,在北电02级导演是一个风云人物。 而黄博还只是北电02级高职配音班还没出名的学生。 两个人都对彼此现在的经历都挺好奇的,就这么搭话聊上了,一来二去的,两个人就熟了。 后来黄博又把他介绍给了宁昊两口子认识,陈朔就这样扩展了自己的朋友圈。 这屋里的其他人,嗯,不重要。 剧本看完后,就开始准备移步这几天内,陈朔自己通过姜玮的关系选好的拍摄地。 器材都是租借学校的,走的也是姜玮的关系,所以很顺利。 戏服和其他道具啥的,陈朔这两天和道具大哥早就弄好了。 先拍的是《8号房间》,两位男主角,还有一个露了两次脸的配角。 “小朔,你不是说我是唯一的男主角吗?” “朔子,你不是说你缺男主角吗?” 陈朔看着质问他的两个人,笑道:“《8号房间》两个男主角,大家都有份。” “?” “!” “《调音师》男主角谁演?不是我吗?”朱亚闻问他。 “这么惨的角色,我不忍心你来演,还是让我来受苦吧。” “???” 相较于之后改编扩充成长篇电影的印版《调音师》,内容更加黑暗,剧情更加丰富,把电影的基调和立意都拔高了很多,连男主的演技都被更加丰满的故事展现的淋漓尽致。 微电影版的《调音师》则是更加注重反转,表达了命运**了自作聪明的男主角,有种因果论那味。 “你真能演呀?”宁昊问他,这部微电影可是要比《8号房间》长个几分钟。 “我真能。”陈朔自信的答道。 他也不是逞能,非要自己自导自演。 在决定拍这个剧本时,他就天天在脑海硬盘里翻看模仿揣摩了。 短片版男主演技虽然比不过加长版的男主,但还是要演技的呀。 他之所以自己上,第一是因为急,第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前世他也演过一些小配角,现在导演系也是有表演专业课的,是要求他们学的。 他不敢说自己的演技有多好,至少这个角色他都快看吐了,演起来是绰绰有余。 这屋里有谁能和他争这个角色,只能自己上了。 真是能者多劳,一个不想当演员的编剧不是好导演! “那先开始吧!” 《8号房间》总共就几分钟,整个剧本有点**的味道。 黄博扮演原版中的老人,化妆师给他化成了中年人的模样,就他那个底子,画得年纪大一点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朱亚闻演那个倒霉鬼,自以为得到了解脱,最后却被黄博给审判了的犯人。 几分钟的镜头,拍得很快。 但这是奔着参加电影节去的,陈朔不敢马虎,精益求精,还是拍了一天,用了不少胶片。 虽然花了不少钱,陈朔不在乎。 至于特效的地方就要电脑后期制 作了。 这个拍完后,第二天就拍《调音师》了。 演员都找齐了,黄博继续跟着来演男配,朱亚闻就让他回去了。 另外的女演员,是姜玮帮他找的。 他不太熟,可能后世也不出名,但演技确实还行。 14分钟的《调音师》拍了大概七天左右,如同陈朔自己所想,他完美的复刻了原版男主的演技。 众人都夸他演的好,他心里直乐,哥们是有点天赋在身的,不然模仿都不好模仿。 不过这这种需要演技的影片,自导自演是真特么的累! 以后要是拍长片电影了,自己绝不揽这种活了,没 第四章:你们怎么知道我已经入围了?(求追读) 《华娱:我的星光时代》全本免费阅读 元旦过完没几天,陈朔就考完了期末考试,学校放了假。 呆在家里的陈朔,觉得日子枯燥乏味,难过的很。 这样等待结果的日子,最是折磨人心的。 陈朔虽然对于两部微电影的质量很有信心,但是那里可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参赛的华语电影一向很难冲出重围评奖,想到一些前辈的经历,他突然又没有那么有信心了。 不过随即想了想,现在这个年代的欧洲三大电影节还没完全对华语电影上嘴脸,还没有过度商业化,顿时又放下心来。 心情就每天都在这样反复中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落起落起落…… 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闲在家里没事做的陈朔又开始了搬运小说。 他这个当红作家和后世一些流量明星、知名演员一样,都是有水分的,都是营销的噱头。 他的书虽然也畅销,但是畅销和畅销之间亦有差距。 他的畅销是刚过畅销及格线的那种,根本就比不上当下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韩涵和郭镜明这两个人的小说畅销程度。 不然,他也不至于再出了三本书后也没赚多少钱。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陈朔的人气还是能打的,毕竟颜值的营销效果还是挺有用的。 不过这人气和销量之间的转化率虽然有点差,但陈朔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成正比,甚至反超。 就像有些小说在没改编影视剧之前,谁知道原著,但影视改编一旦火了,原著小说的销量绝对会被直接带动,暴涨销量。 就像陈朔搬运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电影火了之后,原著小说再版加印,销量直线上升,特么的都是钱! 陈朔等着自己出名,改编自己搬运的ip上大小银幕,然后销量厚积爆发的那一天。 一想到之后会赚很多小钱钱,妈耶,陈朔心里美滴很,美滴很! 一想到这个,陈朔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马上开始搬运自己准备改编的第四篇长篇小说《狼少年》。 这部电影2012年在韩国上映时,直接突破了700万+的观影人次,拿下了当年的韩国票房季军。 选择搬运改编这部电影作为自己的第四部小说,也是为了自己转型做铺垫,他不能只搬运存货青春校园小说的ip。 确定好要搬运的题材后,陈朔就给冉崇华去了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那头收到这个消息都乐开花了,他还以为陈朔忘了给自己的承诺了。 于是两个人在电话里直接确认好了细节后,就挂了电话。 陈朔专心的准备写小说了。 月底,刚过完小年没多久,柏林电影节的入围名单就公布了。 《8号房间》入围了短片竞赛单元,将和十余部短片一同角逐几项大奖。 这可把陈朔开心坏了,先别说得不得奖了,这可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提名唉! 提名即肯定,虽然想得奖站得更高让人看见,现在站得矮了点,但不妨碍他帮助其他人知道。 于是他开始了打电话。 “喂,昊哥,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知道去参加柏林电影节是什么样的流程吗?你说我问这个干嘛?” “不是吧?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我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了吧?喂喂……” 陈朔听着电话里的忙音,丫的还欠我钱,还这么嚣张,等我从柏林回来就让你还钱。 下一个。 “喂,博哥,给你拜年,前天已经打电话拜过年啦?没关系,礼多人不怪。” “啊…你怎么知道我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了?喂喂……”电话又响起了忙音。 靠,连声恭喜都没有,等哥们以后成大导演了,就不带你玩了。 再下一个。 “喂,蚊子,恭喜我?你知道啦?这多不好意思,才刚公布入围名单没多久,就搞得人尽皆知了……” “啊…你是说你是看到报道主竞赛单元的新闻了,我是被顺带一提的。” “你那声啧是什么意思呀?还想不想要我以后的关照了?要就态度好点,咱俩谁是谁的哥?” “嘟嘟……”电话里传来忙音。 切,有眼力见,但不多, 第五章:这只是一个开始!(求追读) 《华娱:我的星光时代》全本免费阅读 又过了两天后,京城机场。 陈朔与姜玮帮其托关系搭上的顾常卫团队碰上了头。 顾常卫业界大佬,摄影师出身,掌镜过《霸王别姬》、《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这一届柏林电影节,是顾常卫第一次转型做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孔雀》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很厉害! 这次陈朔搭的是他们团队的“顺风车”,他什么都不用管,交钱跟着走就行。 只是这钱贵到让他有点肉疼,他可不像是《孔雀》剧组有投资方,他是自己出钱的。 虽然是托了老师的关系,但是他跟大佬是完全搭不上话的。 他看着走在前方的顾常卫和他的电影主创们,艳羡的很。 他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我入围了短片竞赛单元,虽然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可是我混入他的后勤队伍里,长着男主角脸的我为什么那么像个拎包小弟? 一定是臃肿的羽绒服,阻挡了我帅气的光环。 决定了,如果能得到拍长片的机会,就算暂时开不起公司,我也要先拉个团队,咱也要好好感受一下被众星捧月。 飞机起飞的时候,陈朔还是很遗憾的。 还差几天学校就要开学了,要是再晚几天就好了,等到自己入围柏林电影节的消息让大家都知道了,那得多风光呀! 本就优先的择偶权还能提几个等级吧?! 带着一丢丢的遗憾,陈朔就这样踏上了柏林。 吃住行有顾常卫团队对接,但是其他社交之类的,人家压根不带他玩。 虽然同是北电出身,但姜玮也只是给他托了关系搭“顺风车”,其实是真不熟,到现在为止,陈朔也只是和他打了几句话招呼而已。 三大院校的人脉资源听上去很庞大,但也得有人赏识带你玩才行,否则人家真没这个义务,不然你以为所谓的圈子是怎么来的? 三大院校的名头虽然相较于其他非科班和普通院校出身的圈内人,要好使很多。 但真在触及利益的时候,就算师出同门又如何? 还不是一样拼个你死我活! 陈朔就这样在酒店枯坐了好几天,直到颁奖典礼那天。 陈朔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帅气的西装,一个人走无人在意的红毯。 这年头国内媒体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根本就没人**短炮的对着他一阵猛拍。 只有官方镜头扫过,给了他可怜的两秒钟镜头。 他入场后坐在角落里看着前排的大佬们谈笑风生。 名利场就是这样的,陈朔一点也不委屈,他看着前面的人还产生了炽热的目光,总有一天我要坐在前面听你们唠嗑。 颁奖过程枯燥的要死,叽里呱啦的英语听得陈朔昏昏欲睡。 直到一个倒装的朔陈,如同惊雷一般给他惊醒,哪怕那个金发蓝眼的大胖子把他名字念成说沉,他也觉得无比亲切。 短片竞赛单元作为仅次于主竞赛单元评奖,其实是有好几个奖项的。 《8号房间》取了一个巧,是他们西方电影人喜欢玩的无限循环**,脑洞巧妙到炸裂。 几分钟的影片居然真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最佳短片金熊奖了。 上台,领奖,几句感言,下台。 后面还有主竞赛单元呢,短片竞赛单元时间和流程卡的死死的。 什么风光无限?举办时间是有限的,风光无限那都是留给主竞赛单元的得奖者的,仅次于也只是字面意思而已。 能上台领奖拍个照片,说几句感言就已经不错了。 “哥们下次再来,一定带着长片来参赛,好好风光一把!” 陈朔拿了奖站在台后被电影节安排的媒体礼貌的采访了一段时间。 这年头国内互联网和媒体也不发达,远不及后世电影节上除了国内的媒体记者,还有国内的赞助商,以及来蹭红毯的明星。 现在多冷清呀!自己拿了奖了,一时间也找不到人分享,真是人生寂寞如雪啊! 他正感叹着呢,一个女记者举着经典标志向他走过来了。 他的眼前一亮,差点把央视给忘了。 其实也不是他忘了,而是人家把他给忘了。 现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顾常卫和他的《孔雀》剧组,在国内可是风头正盛,采访他们还来不及呢。 他一个小短片上的那次新闻也只是被顺带被提了一嘴而已。 一个小卡拉米,忽略了就忽略了。 现下得奖了,情况又不一样了。 这可是第一个入围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就拿了最佳短片金熊奖的华语短片电影。 导演才二十岁,北电大三在读生,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陈朔看着那个女记者举着央六电影频道的标志,一下就明白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