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后的第三十年》 1. 第 1 章 [] 除夕夜。 大明宫,麟德殿中,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守岁宴,丝竹声声,觥筹交错,穿着胡服的教坊舞姬身姿曼妙,正跳着胡旋舞,随着舞姬旋转速度的加快,宴会上大臣们的喝彩声也越发兴奋,一个身穿绯红官袍的年轻官员目不转睛的看着,等到胡旋舞结束,他才意犹未尽的从食案上夹了块单笼金乳酥尝了尝,食了一口后,他才发觉自己身侧座位已空,他不由道:“咦?崔少卿去哪了?” 他身边另一个四品官晒笑一声:“难不成王侍郎还希望崔珣在此?” 那位王侍郎涨红了脸,他抬眼看了看坐在主座的天子,结结巴巴道:“并非如此,只是圣人设宴,崔少卿擅自离席,总归不好。” “哼,这守岁宴,也只有崔珣有胆离席了。” 其余距离近的官员听到,也纷纷谴责那位离席的少卿崔珣:“崔珣简直是目无君上,岂有此理!” “卢司业慎言,数月前中郎将周平就是酒后议论了崔珣几句,就被他捏造罪名关进了察事厅,至今还没能出来……” “斗筲小人,我怕他做甚?” “卢司业,你虽出身范阳卢氏,名声显赫,但这些年被崔珣整死的高门士族,还少么?” 卢司业沉默了,半晌后,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句:“天下贵姓者,崔卢李郑王,其中博陵崔氏,更是高门之首,士族之冠,却不知如何会出了崔珣这种败类!不但贪生怕死投降了突厥,更是为了活命做了太后的入幕之宾,构陷朝臣残害忠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简直无恶不作,真乃博陵崔氏之耻!” 卢司业越说越激动,声音之大让郡王那边都对他侧目,离他最近的一个官员忙按住他,小声道:“卢司业,崔珣是察事厅的头子,察事厅是什么地方?连我们几时去了平康坊他们都知晓的一清二楚,更别提这人多口杂的守岁宴了,我们还是慎言,慎言!” 卢司业身边另一个官员也按住他:“是啊,崔珣心狠手辣,睚眦必报,这朝中谁不想食其肉啖其血?但奈何太后宠信于他,我等也无可奈何啊!” 卢司业也深知自己无法撼动崔珣地位,他只好长叹一声:“如此小人,却让其横行于我大周朝堂,真不知何时才有云开月明那日!” 刚开始引出这话题的王侍郎却小声说了句:“快了。” 众人目光都看向他,王侍郎忙道:“诸公,崔珣以色邀宠于太后,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崔珣虽颜色灼灼,有莲花郎之名,但那张脸再怎么美丽,太后也总有看腻的一天,到那时,便能天清地宁,海晏河清。” 众人暗自思忖了下,不由都点头称是,于是都在心中期盼太后早日厌倦崔珣,好让这酷吏早日得到报应,还朝堂一个安宁。 - 而此时正在众人议论中心的崔珣则在宫中荷花池旁独自饮酒,这荷花池早已废弃,水池四角长满绿藻,几株枯萎的荷花孤零零的矗在池中央,看起来分外凄清,月色下,崔珣正仰着脖子将一杯烧春酒一饮而下,清冷月光中,这位众人口中的佞臣败类脖颈修长洁白如鹤,他微微垂下眼睑,他眉眼极艳,甚至有种雌雄莫辨的美,就如王侍郎所说,颜色灼灼,不负莲花郎之名,若硬要找他容貌缺陷,或便是他皮肤失于血色,脸色苍白如雪,甚至比身上裹着的白狐狐裘上面的白狐毛更为苍白。 崔珣饮下烧春酒后,不由掩袖咳嗽了两声,他放下袍袖,望着天上的明月出神,他眼尾有些上挑,明明是一双勾魂摄魄的凤目,但眼中却淡的没有半点情绪,守岁宴的丝竹声喧嚣阵阵,麟德殿燃烧的沉香和檀木香味飘散到丹凤门之外,朱雀大街上跳着驱傩舞的队伍纷扰鼎沸,极致的喧闹与这荷花池诡异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 崔珣拿起地上的银酒注,倒入金杯中,又是一饮而尽,如此饮了数杯后,他已是有些醉意,再次倒酒之时,手上一个没拿稳,金杯竟然咕噜噜掉入了荷花池中。 崔珣醉眼朦胧,他伸手去捞金杯,只是手伸入荷花池中时,却没捞起金杯,而是触到了一个滑腻冰凉的物事。 这物事如丝绸一般柔软,不是金杯,却好像是人的皮肤,那物事触到崔珣的手掌,慢慢张开,抵住他的手掌,和他十指交缠,就似是女子柔弱无骨的纤手,与情郎的手指缠绵交叉一般。 崔珣还分明听到水下传来一声幽幽轻叹:“等到你了。” 若换做其他人,只怕早已吓的逃离,但崔珣只是微微皱了皱眉,神色无异,恰在此时,一个内侍提着宫灯沿路唤着“崔少卿”寻来,水下贴着崔珣的手掌慢慢离开,崔珣却一挑眉,伸手去捞那水下纤手,只是一捞之下,反而捞出了那只掉入荷花池的金杯。 那内侍见到崔珣后,他大喜过望,匆匆走了过来:“崔少卿,奴可算是找到少卿了,太后来了守岁宴,正问起少卿呢。” 崔珣则望着手中金杯出神,内侍又唤了两声“崔少卿”,他才回过神来,然后随手将手中金杯扔到一边,又裹了裹身上狐裘,狐裘上面的纯白狐毛更衬托的他脸色苍白到几近透明,他用手背遮住嘴轻咳了两声,然后放下清瘦的手腕,慢慢站了起来,眉色冷淡:“走吧。” 只是走了两步,他却回过头,看向那废弃的荷花池,荷花池的池水波澜无惊,连一丝波纹都没有,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崔珣眼神平静,他侧过头,继续随内侍前往麟德殿。 - 走到麟德殿外,崔珣本欲进殿,但内侍却有心讨好,于是提醒道:“崔少卿,若旁人问少卿适才去了哪里,莫要说去了荷花池。” “哦?为何?” 内侍神秘兮兮道:“少卿不知么?那荷花池,乃是永安公主的……” 内侍欲言又止,但是崔珣却听懂了其中之意。 这荷花池,乃是永安公主的殁地。 永安公主,名李楹,乃是先帝和太后的爱女,也是太后的第一个孩子,传说她生下来时肤色白皙,容颜秀丽,如明珠生晕,先帝与太后深爱之,并将佛经七宝中的“明月珠”赠予她为乳名,又赐公主封号“永安”,等到公主年岁渐长,先帝更是将大周最富庶的广陵郡赐给公主做封地,足以见先帝对公主的宠爱。 永安公主长到十六岁时,已是清丽绝尘,仙姿玉质,光彩动天下,更可贵的是公主性 2. 第 2 章 [] 麟德殿中,太后已经上座,太后虽年逾六旬,但仍然发黑如瀑,蛾眉皓齿,瞧上去如同四旬美妇一般,太后近日抱恙在身,说是不出席守岁宴,但宴席进行到一半还是强撑病体出席,群臣猜测她仍然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就算圣人已然亲政数年,也还是要受她拿捏。 崔珣也入了席,正襟危坐,四周大臣见他前来,都停止了交谈,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鄙夷之色,更有甚者,还将自己座位往旁边挪了挪,以示对崔珣不屑。 崔珣也不在意,只是夹了块鱼脍咀嚼了起来,他手指纤长漂亮,就餐姿势也是优雅至极,任谁瞧着,都觉的这不愧是天下高门之首的博陵崔氏之子,但谁能想到,这位沅茞澧兰般的年轻人,居然是炮制了无数冤狱的酷吏奸佞呢。 太后似乎往崔珣这边瞧了一眼,然后叮嘱随身内侍几句话,片刻后,内侍便端了碗羊肉黄芪汤前来,内侍恭恭敬敬将羊肉黄芪汤放在崔珣食案上,道:“太后言崔少卿畏寒,特赐羊肉黄芪汤,为崔少卿暖暖身子。” 内侍话音刚落,崔珣身边大臣便向他投来异样目光,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更多的是鄙视,众人心想,太后果然对崔珣不同寻常,崔珣今年不过二十有三,太后的年纪都可以当他祖母了,这崔珣可真是不知羞耻。 但太后势大,先帝于二十年前崩逝,当今天子年幼,太后垂帘听政,二十年苦心经营之后,朝中已遍是太后爪牙,否则崔珣投降突厥本该处死,却反而摇身一变成了察事厅四品少卿,思及此,众清流也不敢再在太后面前对崔珣显现鄙夷神色,而是一个个默不作声,低下头去。 - 守岁宴虽有小小插曲,但仍然彻夜狂欢,热闹非凡,守岁宴后,便是元日的大朝会,大明宫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圣人服衮冕,王公贵胄、文武百官、藩国使节向圣人朝贺,一派太平盛世、欣欣向荣的景象,等到大朝会结束,已是日下西山。 崔珣熬了一夜的守岁宴,又熬了一天的大朝会,已是疲惫不堪,他坐了马车回到地处宣阳坊的府邸,这府邸乃是太后所赐,府邸虽大,但只有一个哑巴老仆,崔珣也不喜旁人伺候,他下了马车,进了房间,便上榻睡去,不过崔珣向来浅眠,就算是如今倦极,也无法得以深眠,而是醒醒睡睡,如此反反复复,便到了寅时。 四更时分,崔珣似被噩梦惊醒,他起身,发现屋内窗户不知何时开了,凉风阵阵往里灌,崔珣披衣下榻,将窗户关了起来,只是关窗之时,他却隐隐约约,望见一个穿着窄袖间色裙的身影。 但崔珣再定睛望去的时候,那个身影又消失了,崔珣以为自己倦极看错,也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关了窗,回到榻上,只是这次就再已无法入眠,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噩梦的内容,就这般睁着眼直到天明。 等到三千下晨鼓响起,崔珣便知到了五更时分,长安城又是一阵鸡鸣犬吠,热闹非凡,崔珣披衣起身,这是正月初二,所有官员休假七日,长安城的百姓都在走街串巷拜年,居住在宣阳坊的贵人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学子小吏们手执飞帖在门前恭候,想给自己争一个锦绣前程,与这些熙熙攘攘相比,崔珣府邸格外冷清,就连门神和春联也没有张贴。 有两个寒族举子经过崔珣府邸,见到冷清情况,也不由多看了几眼,一个举子嘟囔道:“既然这家在宣阳坊,怎么一个客人也没有?” 另一个举子暧昧笑道:“你有所不知,这是那位莲花郎府邸。” “莲花郎?崔珣?” “除了他还有谁?清流不屑于和他结交,至于那些小人倒是想和他结交,他又瞧不上,谁来就将谁轰出去,久而久之,可不就是门可罗雀吗?其实崔公府邸离他也不远,但他早已被崔氏族谱除名,故而也没有亲戚可以走动,这元日的大喜日子,长安城内孤单成这般的,大概就他一人了。” “自作自受。” 那两举子鄙夷了会,也嫌恶的离开崔珣府邸,在他们前方,站着一个穿着窄袖襦裙的清丽少女正撑着伞,站在他们面前,但两人似乎没有看见一般,而是略过少女,径直走远了去,少女转过身,怔怔看着他们背影,然后轻声叹了口气,身影竟然直接穿过紧闭的大门,走进府中。 - 崔珣正穿好深绯色常服,系上蹀躞带,幞头还未及带上,铜镜内,他墨发玉冠,衣绛如霞,一双桃花眼潋滟漪澜,不过他脸色太过苍白,眼神又太过凛如霜雪,倒是将那桃花眼的旖旎绮丽冲淡了几分。 崔珣系好蹀躞带,不经意间抬头,却看到铜镜显现一个女子身影。 他不由回头,只见面前站着一个少女,少女上身穿着绿色半臂短襦,下身穿着红白间色裙,梳着双鬟望仙髻,头上插着金丝花簪,额上点着滴珠状花子,肩上披着薄纱披帛,少女相貌更是明眸皓齿,兰姿蕙质,明明是难得一见的倾国美人,崔珣却皱起眉来。 他皱眉,只因觉的奇怪。 这少女虽然打扮华贵,但处处透露着诡异,她梳的是双鬟望仙髻,穿的是红白间色裙,戴的是金丝花簪,点的是滴珠状花子,但是时下贵女流行的发髻是交心髻,穿的是圆领上衣和一色长裙,戴的是步摇,额上点的是满额花钿,这少女的打扮,倒像是三十年前的太昌时代风格。 崔珣攒眉冷声道:“你是何人?为何闯入我的府邸?” 那少女面对他的语带不善质询,却并不生气,也没有被吓到,而是面带喜色:“你能看到我?” 崔珣不悦,他虽身体不好,但还没有瞎,这么大一个活人在他面前,他如何能看不到? 他甚至觉的这美丽少女是不是脑子不太好,穿着过时的服饰不说,还问这么可笑的问题?他道:“我自然能看到你。” 少女菀然一笑:“那太好了。” 她落落大方,眉宇间自有一种高贵神态:“我是永安公主李楹,此次前来,是想请你帮我查一件案子。” 她顿了顿,道:“我想请你,帮我查一查,是谁杀了我。” - 这真是一副再怪奇不过的场景。 一个早已死去的公主,彬彬有礼地请求一个声名狼藉的酷吏,去查探她的死因,饶是崔珣见惯了大风大浪,也忍不住怔了一怔,但他很快平复了心绪,挑眉问道:“你是鬼魂?” 李楹颔首:“是。” 白日见鬼,崔珣并没有一般人的惊惧,他一点都不害怕鬼魂,他道:“你来请我,查案?” 李楹颔首:“是。” 崔珣道:“你的案子已有定论,乃是驸马郑筠所为。” 李楹却摇了摇头:“不是郑筠。” “为何?” 李楹道:“因为我这三十年,都无法投胎往生。” 李楹十六岁而亡,若是郑筠杀的她,那郑筠被先帝诛杀,她理应可以往生了,但她却一直被困在荷花池中,不得投胎转世,那便意味着,真正的凶手还没有得到惩罚,所以李楹怨气不散,这才无法往生。 可是,不是郑筠杀的她?那会是谁呢?李楹不知道,她只能来寻求崔珣帮助。 崔珣又问:“为何找我?” 李楹道:“因为是你从荷花池中救了我。” 李楹自从三十年前溺毙于荷花池,魂魄就一直被困在水中不得出,她这三十年便一直看着荷花池的满池荷花渐渐枯 3. 第 3 章 [] 这个回答,明显不在李楹的预料范围内,李楹愣了愣,她活着的十六年受尽宠爱,从未被一个臣子当面这般顶撞,她想了想,然后期期艾艾道:“我知道我的要求有些唐突,但是,我不想再做孤魂野鬼了,我想去投胎往生,所以我要找到杀害我的人,能不能请你帮帮我?” 但她的诚恳,却只换来崔珣的一句:“那与我何干?” 李楹有些难堪,她绞着手,道:“如果你帮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崔珣轻笑了一声:“你有什么可以报答我?” “我……”李楹语塞,她只是个孤魂野鬼,她的确没有什么能够报答崔珣。 她低下头,咬着唇,也不知如何能说服崔珣了,崔珣见状,也不欲理她,而是摆出送客的架势:“你走吧,我没有兴趣帮一个鬼魂。” 李楹不想走,崔珣是唯一能看见她的活人,更是察事厅的四品少卿,除了他,她想不到还能找谁,她只觉十分迷惘,于是低声道:“可是除了你,我不知道找谁了……” 崔珣如同听到十分好笑的事情一般,他道:“你来之前,莫非没有打听清楚我的为人么?” 李楹怔住,她当然知道崔珣是什么人,他名号莲花郎,人如其名,貌若莲花,靠着一张脸做了她阿娘的入幕之宾,人言他人品卑劣,睚眦必报,是个十足的小人。 但就算他是一个这般坏的恶人,她如今,还能求谁呢?她怕极了寂寞,她不想再呆在荷花池,不想再陷入永恒的黑暗了。 崔珣似乎已不想和她多费唇舌,而是道:“我要去察事厅审案,你想跟,便跟来吧,只是十有八九,你马上会改变主意。” - 李楹不太明白崔珣的话中之意,但还是亦步亦趋跟着崔珣,来到位于义宁坊的察事厅,崔珣径直去了狱房,李楹一直跟在他身后,除了崔珣,无人能看得到她。 一踏进狱房,李楹立刻被四面八方凄厉的哀嚎吓得顿住脚步,狱房燃着无数个火盆,火盆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刑具,热的如同四月天,狱房里狱卒都打着赤膊,只有崔珣踏进去的时候,还又冷的裹了裹身上厚重的黑色大氅,一张脸苍白的如同地狱爬上的恶鬼,狱卒们恭恭敬敬行着礼:“见过少卿。” 崔珣并未搭理他们,他裹着黑色大氅,一路走到最里面的狱房,李楹则回过神,她赶紧捂住耳朵,一路小跑跟着崔珣,走进里间狱房。 李楹一走进,立刻被浓重的血腥味刺激的掩鼻欲呕,然后又被挂在刑架上的血淋淋的人吓得倒退几步,不,刑架上那已经不能称为人了,他遍体刑伤,奄奄一息,肋上白骨都出来了,双腿似乎也被夹棍夹断了,以一种扭曲的角度被绑缚着,李楹自幼在宫廷长大,备受宠爱,何曾见过这种骇人场面,她吓得跌倒在地,双手捂住眼睛,根本不敢再看。 崔珣似乎早已预料到她这副表现,他并未理睬李楹,而是从黑色大氅中伸出瘦到嶙峋的手腕,用骨节分明的手指慢条斯理的拨动着火盆里的烙铁、钳子、长针等刑具,似乎在思考哪一个刑具更有用,狱房内狱卒大气都不敢出,片刻后,崔珣才从火盆里挑选出一根烧红的烙铁,他握着烙铁把手,面无表情瞧着烙铁冒着的白烟,然后走到那囚犯面前,慢慢道:“我再问你一次,汉阳王是不是要谋反?” 那囚犯被拷打至半死不活,仍费力睁开被血糊住的眼皮,他牙齿都被火钳拔掉了,一张嘴也血淋淋的:“崔珣……某乃太原王氏子孙,官至汉阳王府长史,你无诏抓某前来,意图屈打成招,不怕东窗事发……被圣人惩处吗?” 崔珣只淡淡道:“我最后问你一次,汉阳王是不是要谋反?” 王长史哈哈大笑:“汉阳王没有要谋反,倒是你,诬陷朝臣,酷刑逼供,一定会不得好死!” 崔珣再无耐心,那根烧红的烙铁也蓦的按在王长史被拷打至露出白骨的胸口,王长史发出一声惨痛凄厉到不似人的哀叫,然后昏了过去。 跌坐在地的李楹捂住耳朵,她浑身都在发抖,崔珣只是将那烙铁嫌恶的随手扔到一边,然后吩咐狱卒道:“盐水,泼醒。” 吩咐完狱卒后,他不经回头看了看李楹的方向,本跌坐在地捂住耳朵的李楹已经消失不见了,想必是被吓破了胆子离开了。 这也在崔珣的意料之中。 王长史被盐水泼醒,剧痛之下,他猛烈咳嗽起来,鲜血从他口鼻喷出,溅了崔珣一身,狱卒忙递上帕子,崔珣嫌恶的擦着被血溅到的手,狱卒慌道:“崔少卿,犯人快不行了……” 王长史连遭酷刑,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崔珣仔细用帕子擦着手,头也不抬:“死了便死了,他不还有儿子么?” 此话一出,濒死的王长史瞪大眼睛,嘴中含糊怒骂:“崔珣,你不得好死……” 崔珣轻笑一声:“我如何死,不劳王长史操心。” 他慢慢走到王长史面前,端详着他血肉模糊的脸,用只有他们两个人听到的声音在他耳边轻声道:“王良,六年前,你在裴观岳的帐下当差吧?落雁岭的事情,你定然清楚,只要你一五一十告诉我,我便不动你儿子。” 听到崔珣的话,王长史瞳孔却瞬间放大,他惊惧到牙齿开始颤抖起来:“落雁岭……落雁岭……原来你是为此而来……” 他语无伦次,话音模糊,崔珣皱眉,他靠近了些王长史,想去听清他喃喃的话语,但是王长史只是惊骇到连说了几句“落雁岭”,然后便垂下头,再无声息。 狱卒快步前来,抬起王长史的头,探了探他鼻息:“崔少卿,他……他吓死了……” 居然就这般吓死了……崔珣在绯红衣袖下的拳头慢慢攥紧,他漠然看了眼死不瞑目的王长史,道:“扔了,喂狗。” - 那日之后,李楹想必是被崔珣的颠倒黑白和酷刑逼供吓坏了,再也没来找过崔珣,只是没过两日,太后却宣崔珣入宫觐见。 蓬莱殿中,凤鸟首博山炉中燃着熏香,香气袅袅,珠帘之后,太后侧卧于榻上,她撑着头,闭着眼,太后素有头疾,想必如今头疾又发作了,才会用熏香缓解。 崔珣跪于乌木地板之上,他虽跪的笔挺,但额上已隐隐有汗珠沁出,太后却似乎故意为难他一般,久久没有喊他站起,良久,才说了句:“崔珣,你胆子愈发大了。” 崔珣垂首:“臣知罪。” 太后嗤笑一声:“知罪?你趁着王良回长安探亲,出动察事厅探子将他抓来,严刑拷打致死,其后更弃尸荒野,你可知王家人找回的,乃是一具残缺不全的身体,如今王家人嚷着要告御状,让皇帝给他们一个交代。” 崔珣默然不语,只道:“ 4. 第 4 章 [] 崔府的卧房内,崔珣裹着锦被,靠在榻上,屋内雕花火盆中烧着西凉国进贡的瑞炭,整个屋子温暖如春,但崔珣仍然冷到浑身发抖,他不断咳嗽着,向来苍白的脸上因为烧的滚烫也染上了云霞,极艳的眉眼因此更多了几分艳色,崔珣病恹恹的咳嗽着,他自从在紫宸殿跪到下朝后便高热不退,太后完全不闻不问,察事厅也不许他去,长安城都疯传他失了宠,政敌们琢磨此时是扳倒他的大好时机,雪花一样的折子飞入大明宫,条条数着他的罪状,假如大理寺明日就来将他锁拿定罪,崔珣也毫不意外。 太后应是彻底恼了他自作主张抓了王良,可如果时光倒流,他还是会这般做。 崔珣又是一阵剧烈咳嗽,胸腔被咳的生疼,他不喜人伺候,所以就算重病,屋内也空无一人,瞧起来孤单凄清的很,崔珣病的迷迷糊糊,恍惚间,他竟然看到了李楹。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所以没有去管,但是屋内忽响起李楹的轻叹声:“你好像病的很重。” 崔珣这才惊觉李楹又来了他府邸,他咳嗽两声,语气很是冷淡:“你又来做什么?” 李楹有些难为情的低下头:“我还是想请你帮我查明真相。” 她喃喃道:“朝臣中,只有你能看得见我,我不知道还能去找谁……” 崔珣不耐烦,他咳道:“我说了,我没有兴趣帮一个死了三十年的公主。” “如果我能报答你呢?” 崔珣冷笑一声:“一个鬼魂,能报答我什么?” 李楹咬唇,她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她说道:“我知道你惹了阿娘不高兴,但是,我有办法帮你让阿娘高兴起来。” 崔珣并不相信:“你能有什么办法?” 李楹道:“若我真的有办法,你必须答应我,帮我查案。” 崔珣想了想:“好,我答应你。” 李楹这才松了一口气:“西明寺的佛塔之中,供奉着一个香囊,香囊中的香料是我亲自所调,可以缓解阿娘的头疾,那香囊是当日我遣侍女送去西明寺供奉的,留的是侍女的名字,未让其他人知晓,我本想着开光后在阿娘生辰之日送给她,让她欢喜欢喜,却没想到……” 李楹没说下了,但是崔珣也知道接下来的发展了,李楹意外落水而亡,她侍女皆受挞责,哪来还想的起来这香囊,而太昌血案后,长安城人人自危,西明寺住持也换了好几轮,更加无人注意一个侍女送来供奉的香囊,所以香囊才一直留在西明寺。 李楹顿了顿,道:“当日我让侍女送去的香油钱颇丰,应该够这香囊在佛塔中留到三十年后,你去找住持,取一位名为兰香的女子供奉的香囊,你将这香囊送给阿娘,阿娘应会饶恕你的。” 李楹说完后,抿了抿唇:“这便是我的办法,你答应过我的,不能反悔。” 崔珣默了默,良久,他才缓缓道:“若太后真的气消,我自然不会反悔。” 李楹顿时面露喜色,只是心中雀跃的同时,又十分不安,她已死了三十年,她并不能确定阿娘是否还会想着她、念着她?所以阿娘真的会因为这只香囊就原谅犯下大错的崔珣吗?李楹不知道。 若发现连阿娘都忘了她,那她将真真正正,成为一只被彻底遗忘的,孤魂野鬼。 - 崔珣虽并不太相信李楹的法子,但还是动身去了西明寺,然后果然从住持那里取到了兰香所留的香囊,他将香囊托内侍送到了蓬莱殿,自己则拖着病体等在蓬莱殿门外,他站了一会,内侍前来通传,说太后请他进去。 崔珣如上次那般匍匐跪于殿中冰凉乌木地板上,但此次珠帘后的太后却很快让他起身了,内侍给崔珣送来一件叠的整整齐齐的白色貂裘袍,抖开为崔珣披上:“太后说崔少卿体弱畏寒,特赐少卿高句丽国进贡的貂裘袍。” 崔珣轻咳两声,恭敬道:“谢太后。” 他披着白色貂裘袍,静默站着,良久,珠帘后的太后开了口,太后声音有些嘶哑:“望舒,日前西凉国进贡的瑞炭,还够用么?” “回太后,够用。” “那便好。” 又是一阵静默,良久,太后轻轻抚摸着手中制作精巧的葡萄花鸟纹镂空金香囊,才张口问出早已想问的问题:“望舒,这香囊,你从何而来?” 崔珣老老实实道:“从西明寺中取来,住持说是一个叫兰香的女子所留。” “兰香……那是明月珠的侍女……”太后呢喃道:“这果然是明月珠亲手做的香囊……” 打开这只镂空金香囊,可以看到里面的香粒:“这香粒,是用了白芷、姜黄、蒿本、荆芥、细辛、羌活、苍术、茯苓八味药,又加上沉水、白檀、零陵、雀头、紫藤、苏合、棋楠、藿香八种香料,调制而成,可以缓解头疾,这应是明月珠准备送吾的生辰礼物……” 太后的声音愈发轻了,崔珣只是垂手沉默听着,良久,太后忽道:“望舒,你是如何找到这只香囊的?” 崔珣低声道:“臣惹怒了太后,自然要费尽心思,去想一些讨好太后的法子。” 太后听到,嗤笑了一声:“你倒实诚。” 她细细摩梭着圆形的镂空金香囊,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视的宝物一般:“但是,你这法子很不错,吾很欢喜。” 她将香囊拿到鼻尖,轻轻嗅着香囊的香味,似乎想到很久很久之前的往事,往事中,有她,还有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儿,她良久未语,崔珣也只是垂首,没有作声,忽然太后说道:“望舒,吾是不是从未和你提起过明月珠?” 崔珣垂首道:“太后并未说过。” 太后望着远方,似乎是在望那个她再也无法见到的小小身影:“明月珠这孩子,向来贴心,吾生她阿弟的时候,疼了三天三夜,差点难产而亡,但是生她的时候,却只疼了一个时辰,就顺遂生产,想必,是明月珠舍不得吾受苦啊……明月珠是吾一手带大,她自幼乖巧懂事,极少夜间哭闹,就这样,慢慢长到了十六岁,这十六年,她从不让吾操心,反而总是担心吾的头疾,为此,她遍寻医书,研习调香,只为了缓解吾的头疾,她是那般玲珑剔透,善良明理……吾曾与先帝语,言明月珠是慈氏菩萨赠予吾的无价之宝,可菩萨既然将这无价之宝赠予了吾,为何又要将她收回……” 太后说到最后,声音已有些哽咽,她哽住,不再往下说,珠帘外,崔珣静静听着,他垂着首,面上神色始终未变。 太后沉默了下,道:“望舒,你到底是如何找到这只香囊的,吾也不愿再问,吾只想让你知晓,明月珠,她是吾最心爱的女儿,三十年前是,三十年后,更是。” 崔珣开口,道:“臣明白。” 太后轻轻一笑,她抬眼望向珠帘外的崔珣,青年裹着白色的貂裘,身形颀长,清瘦如玉,太后望着他,神情有些许恍惚,她缓缓道:“望舒,你病还没好的话,就让宫里御医看看吧,察事厅的事宜,还仰仗着你呢。” 一句话,崔珣便知道自己已渡过此关,他跪下叩首:“谢太后。” - 蓬莱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裹着白色貂裘衣的崔珣徐徐踏出殿门,有眼尖的宫人一眼就认出这白貂裘衣是几日前大朝会上高句丽进贡的宝物,须知黑貂易求,白貂难见,而且这白貂裘衣通体纯白,毫无一丝杂色,更是难得的稀世 5. 第 5 章 [] 长安城,三更时分。 大周实行夜禁,暮鼓之后,禁人行,有违反者,笞二十,因此各坊市都静谧无声,大街上除了巡逻的金吾卫,空荡荡的看不到半个人影。 今夜雾气格外湿重,十步之外不见人影,穿着铠甲的金吾卫燃着火把,整齐划一的巡着逻,浓雾中,却慢慢出现了六个壮汉,六人脸白如纸,身轻如燕,抬着一个如亭阁样式的步辇,步辇四周罩着织着宝相花纹样的白色轻纱,顶部缀着璎珞和珍珠,看起来价值不菲,壮汉脚步很快,顷刻之间,就走到金吾卫们面前。 可奇怪的是,金吾卫们居然对这神秘的步辇视而不见,步辇就这般从他们身边掠过,一直抬到西市群贤坊一处气派大宅前。 大宅奢华靡丽,站在门外,都能闻到馥郁沉香香气,想必是主人将沉香末融入泥土之内,建成院墙,宅院才能有此种浓郁芬芳,沉香价格昂贵,且长安城寸土寸金,这般面积的宅院,买下至少要一千贯钱,而大周一品大员一年的俸钱,也不过才一百贯,足以见宅院主人身家之丰,只是这宅院虽建造华丽,但位于西边的群贤坊,长安城西富东贵,且大门只是在院墙上开了一个门洞,属于普普通通的随墙门,而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用的广亮大门,又可见主人只是一介商贾,地位并不高。 宅院内,有丝竹声传来,壮汉抬着步辇,身影径直穿过紧闭的大门,来到后宅庭院,只见庭院内,数名肤白貌美的胡姬穿着纱衣,酥/胸半露,正浅笑盈盈,跳着胡旋舞,胡姬身旁一个俊秀青年盘腿坐于地上,摇头晃脑击着大鼓,为她们伴奏。 胡姬们跳到兴起,一个腰肢柔软的胡姬旋转着脚尖舞到俊秀青年身边,她伸出纤纤玉手,媚眼如丝,似是邀请青年与她们共舞,青年哈哈大笑一声,伸手握住胡姬的柔荑,加入胡姬中间,与她们共舞起来。 场面一时间变的热闹轻佻,青年本挽着胡姬胳膊跳着胡旋舞,忽然他像是看到了什么,停下跳舞的脚步,胡姬不解:“郎主为何停下?” 青年望着前方:“买卖来了。” 胡姬们疑惑的左瞧右看,也没看到半个人影,一个胡姬不满嘟嘴:“郎主莫非是不想和奴等共舞,才编出这话来诓奴等。” 青年对她暧昧一笑,顺手拧了把胡姬丰满的臀部:“做买卖才能养你们,乖,下去吧。” 胡姬们不满,但也不敢违拗青年,只得怏怏下去,她们走的时候,还又回看了一下庭院。 明明就,什么都没有啊! 但青年却望着面前步辇顶部轻轻摇荡的硕大珍珠,啧了声:“看来还是笔大买卖。” 他瞧了瞧被轻纱覆盖的严严实实的步辇,然后,随意瞟了眼抬着步辇的六个脸色白的跟纸一样的壮汉,道:“既是求某办事,何必藏头露尾?” 壮汉们将轿子轻轻放到地上,他们腰似乎是直的,弯都弯不下来,侧面身子也薄的和纸一般,几人对轿内之人恭敬拱了拱手,然后便脚不沾地的飘走了。 青年嗤笑一声:“原来是纸人。” 他探究般的观察着步辇,忽然一阵风吹过,青年被风吹的迷了眼,他皱起眉头,举起衣袖遮挡,等到风变小了些才放下衣袖,他看到步辇四周的宝相花白色轻纱被微风吹的飘拂起来,轻纱纷飞轻扬,露出步辇内正襟端坐着的少女。 少女梳着双鬟望仙髻,蛾眉皓齿,清雅秀丽,端庄娴静,正如轻纱上绣着的宝相花,青年一时之间,竟有些失神,等回过神来,他才喃喃道:“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这笔买卖,值了,值了~” - 青年的话语,已经几近轻薄了,但李楹却并未生气,她从步辇起身,手中捧着一个锦盒,款款走到青年面前,客客气气道:“请问尊驾便是鱼扶危先生么?” “先生?”青年似乎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他嗤笑了一声:“某只是一介商贾,大周最不入流的人物,当不起先生二字。” 李楹真心实意道:“先生虽是商贾,但能穿梭人鬼两界,为人排忧,为鬼解困,靠自己攒下这偌大的家业,为众多无家可归的胡女提供容身之处,自然担得起这先生二字。” “别给某戴高帽了。”鱼扶危晒笑,他上下端详着李楹:“瞧小娘子这穿着打扮,也不像个穷鬼,说吧,你是何人?” 李楹微微一笑:“我是永安公主,李楹。” 李楹话音刚落,鱼扶危已经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他喃喃道:“永安公主?是那个三十年前,坠水而亡,导致长安城血流成河的永安公主?” 他这话更有些失礼,李楹眸中划过一丝困窘,但她仍旧未动怒,只是轻声道:“是。” “听闻太后在大周四万座佛寺都燃了长明灯,为何公主还未转世?” 李楹笑了笑,不轻不重的回了句:“先生不是只做买卖么,没有必要打听的如此清楚吧?” 鱼扶危这才觉察到自己的失礼,他敲了敲自己的头,陪笑道:“是某多言了,公主勿怪,勿怪。” 李楹道:“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将阿娘烧给我的钱帛换成阳间的钱财,这桩买卖,不知先生可否相接?” “某做的就是阴阳互市的生意。”鱼扶危道:“自然可以接。” - 这三十年,太后烧给李楹的钱财不计其数,李楹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十根金铤,鱼扶危接过锦盒,他掂了掂金铤,金铤每根重一斤,色泽明亮,成色十足,上面还雕刻着“太昌二十年铤”字样,富丽华贵,鱼扶危道:“公主虽然身份高贵,但是做买卖,还是要按照某的规矩来,某换十根阴铤,要收一成的费用,换言之,还给公主的,是九根阳铤,公主若能接受,这桩买卖便成交了。” 李楹颔首:“就按先生的规矩来吧。” 鱼扶危于是收下锦盒,他道:“不过,这几日生意不错,库房中阳铤已换完了,某须去筹措,不知公主可否等待些时日?” 李楹沉吟了下,道:“我虽有急事,但长安城能做阴阳互市的,只有先生一人,我也没有其他办法,却不知,要等多长时日?” 鱼扶危掰着手指算着:“在公主前面,还排着三十个阴司鬼魂,等着换阳财呢。” 这个数字,让李楹先是惊了一下,然后苦笑:“没想到这过节时分,先生生意还这般好。” “过节时分生意才好呢。”鱼扶危娓娓道来:“过节法会多,祭祀也多,阴间无法投胎的鬼魂想借十方僧众的威神之力超度,便要拿钱帛去贿赂鬼差,让鬼差放他们去听法会,而鬼差得了钱帛,在阴司又用不完,便来换阳间钱帛,送予其在阳间的子孙。” 李楹听的瞪大眼睛:“鬼差这般做,阎王不管么?” “世道如此,阴间不干净,难道阳间就乾坤朗朗,日月昭昭了?”鱼扶危嘲弄道:“若真这样,公主就不会来找我换钱帛了。” 李楹这才记起自己来找鱼扶危换阳铤,乃是为了去贿赂大理寺小吏,这样一看,阳间的确没有比阴间 6. 第 6 章 [] 元月初九。 尚在家中养病的崔珣一大早就收到了察事厅小吏送来的锦盒,小吏道:“这是鬼商鱼扶危派人送来的。” 崔珣打开一看,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九根金铤。 崔珣扬眉,没想到那娇滴滴的小公主,居然真能成功换到阳铤。 他从锦盒里取出一根金铤,掂了掂重量,然后递给小吏:“你将这金铤送给大理寺的曹坤,就说,我这次要太昌三十年,永安公主的卷宗。” 小吏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敢问,而是捧着金铤,恭恭敬敬答应了。 小吏走后,崔珣又唤来哑巴老仆,他指了指锦盒中余下的八根金铤,然后将锦盒关上:“这里面的钱财,还是老办法。” 哑仆点了点头,抱着锦盒就出了门,崔珣跪坐于案几前,他轻轻咳嗽着,案几上摆放着一卷竹简,竹简上,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崔珣手握狼豪,蘸上朱砂,在“王良”两字上画了个叉。 他合上竹简,沉思良久,此时小吏也回来了,还带来了李楹的卷宗。 小吏绘声绘色道:“那曹坤一看到金铤眼睛都亮了,马上就答应去取永安公主的卷宗,少卿说那曹坤贪财好利,果然不假。” 崔珣接过卷宗,他打开,细细看了起来,小吏又递上一壶葡萄酒,恭恭敬敬放在案几上:“少卿,这是卢司业所赠,他今日调任大理寺,特赠葡萄美酒与少卿,下官猜想,这是卢司业向少卿示好。” 崔珣瞟都没瞟葡萄酒一眼,而是随口道:“放着吧。” 小吏退下后,崔珣继续研读李楹的卷宗,不知不觉,天已金乌西沉,六百下暮鼓从承天门响起,坊市喧嚣渐退,崔珣合起卷宗,他轻咳两声,忽觉有些奇异。 那小公主不是急着想查出到底是何人杀的她么,她费尽心思去换了阳铤,为何整整一日都未出现? 他不由看向窗外,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不是李楹,是哑仆。 哑仆将盛着热气腾腾的药汁的青釉碗小心放在案几上,然后比手画脚,崔珣道:“让你去办的事,办好了?” 哑仆点点头,又比划了一阵,崔珣默然:“你说,曹五郎的母亲去世了?” 哑仆又点点头,从他的比划中,可以略微看出“不堪受辱”、“上吊而死”的字样,崔珣沉默无语,良久,才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 哑仆走后,崔珣静默良久,木窗没有关好,凛冽的凉风从窗缝中钻进来,冷的彻骨,崔珣喉咙腥甜,他剧烈咳嗽了几声,案几上盛着药汁的青釉碗放的都有些凉了,药汁散发着桂枝麻黄等药材混在一起的辛辣气味,崔珣端起青釉碗,准备饮下药汁的时候,那扑鼻的酸涩苦味令他作呕,崔珣未饮下去,而是将青釉碗丢弃一旁,转而随手提起案几上卢司业所赠的葡萄酒,摇摇晃晃起身,走到门前,推开了木门。 门外原来下起了大雪,雪花如柳絮一般漫天飘落,庭院内白雪皑皑,纯净无暇,厢房廊下挂着的六角灯笼中燃着的烛影投射在雪地上,为银雪渡上一层柔和光晕,一轮圆月挂在天际,与这寒夜白雪相互映衬,美景如斯,崔珣披着白貂裘衣,盘腿坐靠着廊柱,他望着飞舞的雪花,恍惚间,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少年爽朗的笑声: “十七郎,这雪这么大,咱们还是明日再比试吧!” “你怕了?” “笑话,谁怕了?比就比!” 雪花之中,少年如松,剑如游蛇,周围不断传来众人的喝彩声:“十七郎!曹五!好剑法!好!好!” 雪越下越大,雪花与银剑的颜色渐渐交织在一起,崔珣望着雪花,胸腔忽觉闷胀,这份闷胀让他瞬间无法呼吸,崔珣剧烈咳嗽起来,他咳的厉害,苍白脸上也染上一抹艳色,瘦到嶙峋的手腕不由去抓地上的莲花纹凤首酒注,但许是手腕无力,他抓了几下都没有抓起来,到最后,才勉强握住酒注提手,崔珣颤抖着手,也不再将葡萄酒倒入金杯中,而是直接用酒注将葡萄酒灌入口中,灌了几口后,却咳的更是厉害。 他咳了几声,却还想再灌,只是握住酒注时,却看到了酒注上的莲花纹。 崔珣顿住,他抿了抿唇,也不再灌酒,而是如触蛇蝎,嫌恶的将酒注远远扔到一边,身上披着的白貂裘衣因为沾上了酒注里洒落的葡萄酒,本来洁白无暇的貂毛已经染了血红杂色,崔珣索性又直接解开裘衣,奋力抛开。 白茫茫的大地,穿着绛红常服的崔珣坐靠在廊柱上,掩袖剧烈咳嗽着,他望着漫天的雪花,目光虚无,似乎在透过雪花,望向遥远的大漠黄沙。 雪花纷纷扬扬,月色下,忽然出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少女,少女身上披着白色狐裘披风,安安静静,脚步不快不慢,踏雪而来。 - 李楹徐徐走到崔珣身边,她收起油纸伞,抖落一伞的雪花,然后瞧了眼地上洒落的莲花纹凤首酒注,还有抛到一旁已经脏污的白貂裘衣,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坐到剧烈咳嗽的崔珣身边,道:“我这里也有酒,你敢喝吗?” 崔珣停住咳嗽,他平静道:“有什么不敢的?” 李楹的酒,是祭祀时的祭酒,李楹盘腿坐在崔珣身边,她倒了一杯绿蚁新醅酒,递给崔珣,崔珣一饮而下,李楹也端起金杯,饮了下去,一杯下去,她呛的咳了两声,崔珣扬眉看她,嗤道:“原来公主不会喝酒。” 李楹老老实实承认:“我确实不好酒。” 崔珣独酌一杯,他仰起脖颈,将一杯酒一饮而尽,他放下酒杯,对李楹淡淡道:“不好酒,又何必要喝?” 李楹瞥了眼饮完酒后低头轻咳的崔珣:“你有病在身,不喝药,却喝酒,与我又有什么分别呢?” 崔珣闻言,倒是难得轻笑了一声,李楹又倒了一杯酒,这次没有一口喝下,而是细细抿了抿,李楹喝的很慢,崔珣则喝的很快,两人没有再多言,而是拿着金杯,盘腿坐于廊下,安安静静看着清辉明月,看着如絮雪花,一壶酒很快见了底,李楹抿下最后一口酒,忽道:“我昨夜去见了鱼扶危。” 崔珣也开了口:“此人狂放不羁,愤世嫉俗,尤恨世家贵族,想必, 7. 第 7 章 [] 烧着瑞炭的房屋温暖如春,太昌二十年的卷宗缓缓铺开,那场引起长安城血流成河的大案全貌开始慢慢展现。 太昌二十年,十月初六,永安公主李楹落水而亡,由于宫中荷花池地处偏僻,而且公主不许仆婢随从,直到一个时辰后,李楹的尸身才被四处寻觅公主的宫人发现。 闻讯而来的太昌帝和贵妃姜氏匆匆赶来,两人在公主尸身前哭成泪人,肝肠寸断,此时的他们,不再是大周万人之上的帝妃,只是一对最普通的失去心爱女儿的父母。 皇后郑氏也赶了过来,郑皇后乃太昌帝结发之妻,出身荥阳郑氏,身份高贵,当她看到脸色惨白毫无声息湿漉漉的躺在地上的李楹时,郑皇后差点晕倒:“永安!怎会如此!” 郑皇后想去触碰李楹,但却被哀痛欲绝的姜贵妃一把推开,姜贵妃是宫女出身,父亲只是一个商人,因为貌美被太昌帝看中,纳为后妃,姜贵妃性情机敏,沉稳妥当,且一直谨小慎微,从未对皇后这般僭越过。 宫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贵妃狠狠将皇后推离公主尸身,然后声嘶力竭喊道:“你不用假惺惺!一定是你!是你害死了我的明月珠!是你!是你!” 皇后呆住,然后大怒:“贵妃,你在胡说些什么东西!” “我没有胡说,就是你,害死了我的明月珠!” 贵妃悲不自胜,她跪爬到太昌帝脚下,扯住他的衣角,恸哭道:“三郎,一定是皇后杀了明月珠!她向来不喜欢明月珠,一定是她!你要为明月珠报仇,你一定要为我们的明月珠,报仇啊!” 皇后吓到连连辩解:“不是的,三郎,不是我杀了明月珠!我没有!” 姜贵妃瞪着皇后,她一抛往日的沉静温柔,咬牙切齿大哭道:“你无需狡辩!你嫉妒我得到三郎宠爱,你嫉妒明月珠让我加固了这份宠爱,自明月珠出生以来,你明里暗里,对我们母女使了多少手段,我怕连累明月珠,一直忍气吞声,但是万万没想到,你居然杀了明月珠!你简直丧心病狂!” 郑皇后分辩着:“不,我没有杀明月珠,我若要杀她,为何又要撮合我娘家侄子与明月珠的婚事,我真的没有!” 姜贵妃哭道:“你不过是想利用明月珠的婚事,让自己重获三郎宠爱罢了,可三郎还是不喜欢你,所以你才一气之下,杀了明月珠!” 郑皇后也扑通跪下,膝行到太昌帝面前,她扯着太昌帝衣角,苦苦哀求:“三郎,我承认,我撮合郑筠和明月珠,的确是存了邀宠的心思,可是,我真的没有杀明月珠啊,我没有!” 姜贵妃已然哭到精疲力竭:“你自己生不出孩子就算了,为什么要夺走我的明月珠,为什么?为什么?” 她不愿再和郑皇后争吵,而是俯身将气息断绝的李楹抱入怀中,她亲着李楹冰冷的脸颊,就像李楹刚出生时她亲着她小小的脸庞一样,她喃喃自语:“明月珠,阿娘在这,没有人再能伤害你了,你回来吧,回来见见阿娘,阿娘不能没有你,不能……不能……” 那日夜里,姜贵妃搂着李楹的尸首,哭到嗓音嘶哑,任凭谁劝都不愿意松开。 在太昌帝和姜贵妃之间,一直是太昌帝这个父亲对李楹骄纵宠溺,无论李楹提出什么要求,太昌帝都有求必应,反而姜贵妃对李楹偏严厉些,姜贵妃一直教导李楹要藏锋敛锐,与人为善,这才养起李楹温柔不争的个性,谁都没想到,这般谨慎克己的姜贵妃,会因为爱女之死变的凶狠蛮横,甚至冒着被宫规处置的风险,和当朝皇后撕破了脸皮,只为给爱女讨一个公道。 - 而后,太昌帝悲痛到数日不饮不食,姜贵妃则坚称李楹之死并非意外,而是郑皇后所为,郑皇后则极力叫冤,后宫乱成了一锅粥,在姜贵妃的坚持下,太昌帝密令大理寺详查李楹死因,当时的大理寺卿徐冉查了十几日,发现李楹是因为接到未婚夫郑筠的书信,这才孤身一人去荷花池畔赴约的,而且池畔除了当时跳下池水去捞出公主尸身的几个内侍,并没有其余人的脚印,想必是公主在池畔等候未婚夫时,失足滑落,这才不幸溺毙。 所以,公主之死,实乃意外,和郑皇后与旁人没有分毫关系。 太昌帝和姜贵妃根本就不相信徐冉的禀报,徐冉是郑氏一族姻亲,太昌帝认为徐冉包庇郑皇后,于是让尚书右仆射崔颂清亲查此案,大周尚书仆射一职位列一品,实为宰相,足以见太昌帝对此案的重视。 崔颂清出自博陵崔氏,为人刚正不阿,是出了名的清廉能干,他接手李楹一案后,先是亲自查探荷花池畔,发现十月整个月都未曾下过一滴雨,池畔泥土干硬,不存在失足滑落的可能,于是崔颂清断定,李楹并非意外落水,而是被人推入水中溺亡。 而李楹为人蕙心纨质,宫婢都很喜欢她,故而也不存在她与人结仇导致被害,所以最大的嫌疑者,的确是和李楹之母姜贵妃有仇的郑皇后。 崔颂清以雷霆之势抓了郑皇后身边婢女,查问之后婢女却都齐声叫屈,言郑皇后并未杀害永安公主,崔颂清一一拷问,一个婢女受不得刑,倒是吐露出一些秘事。 原来郑皇后为了自己复宠,极力向太昌帝推荐郑筠为驸马,但其实,郑皇后的兄嫂,也就是郑筠的父母,根本不愿李楹为媳,只因李楹是姜贵妃之女,而姜贵妃出身商户,郑家则属五姓七望,簪缨之族,郑筠父母深鄙李楹,对于太昌帝选郑筠为婿,两人虽然嘴上不敢抗旨,但心里,其实嫌弃李楹嫌弃的很。 还有郑筠,他也不愿娶李楹,一方面还是因为公主母族出身低微,另一方面,则因为郑筠与王家表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所以这桩婚事,其实是郑皇后瞒着兄嫂一力撮合,等到尘埃落定,其兄嫂还入宫找郑皇后抱怨,这才让那婢女偷听了去。 太昌帝得知后,又悲又愤,李楹是他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而且还是大周公主,仅仅是因为母族出身,就被如此嫌弃,他震怒之下,当即就将郑皇后打入冷宫,并密令崔颂清,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出李楹死亡真相。 - 李楹看到卷宗此处,不由愣了愣神,她苦笑:“我没有想到,郑筠的父母,也这般讨厌我。” 崔珣淡淡道:“时人有言,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皇家公主都没有五姓女尊贵,他们自然不愿有一个母族是商户的儿媳。” 李楹怅然道:“我更没有想到,原来郑筠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 她回想和郑筠寥寥无几的几次见面,他都是温润如玉,彬彬有礼的模样,言语之间进退得体,她对郑筠没有什么感情,但觉的这是阿耶阿娘为她选的夫婿,那定然是天下最好的儿郎,所以她一直欢欢喜喜,期待着嫁给郑筠的那一日。 谁能想到,郑筠满家都那般厌恶她,郑筠自己更将她视为拆散他姻缘的恶人呢? 李楹迷惘至极,就如同她所说,她平生未做过一件坏事,仅仅因为阿娘的出身就被郑家如此厌恶,难道生在世家,就天生高贵吗?难道生于商户,就天生低贱吗?为何就算阿娘成了大周的贵妃,她的女儿,堂堂的大周公主 8. 第 8 章 [] 王氏女,名王燃犀,出自太原王氏一族,属大周五姓七望之一。 王燃犀自幼就貌美机敏,且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她母亲和郑筠之母是同胞姐妹,因此两人以表兄妹相称,在郑筠九族被诛后,王燃犀因为母亲早已出嫁王家躲过一劫,但长安城士族血流成河,王燃犀也吓破了胆,于是匆忙下嫁给时任七品亲勋翊卫队正的裴观岳,裴观岳出身寒门,因为娶了太原王氏女跻身门阀,之后裴观岳官运一路亨通,如今已是正三品兵部尚书,王燃犀也扬眉吐气,被册封为金城郡夫人。 而这样一个身份尊贵的贵妇人,崔珣自然也不能像对待王良一样,将她随意绑来酷刑拷打逼供。 李楹道:“若她真与我的案件有关,那我或许可以去裴府一探究竟。” 崔珣弯起嘴角:“你进不去。” “为何?” “裴府守卫森严,而且养了很多道士和尚,府中各处都贴了门神和镇宅符,只怕你还没进去,就被五雷镇宅符镇的魂飞魄散了。” 李楹先是气馁,后来又想到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裴府养道士和尚,贴镇宅符,难道是因为王燃犀做了什么亏心事吗?” 崔珣不置可否,他道:“五日后,便是上元灯会,届时长安城不论士庶,都会来观赏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想必王燃犀也不会错过这份热闹。” 李楹听后,道:“好,那我便等上元灯会,去见一见这位金城郡夫人。” - 五日后,正月十四夜,李楹依约而至。 上元灯会夜不宵禁,时人有诗形容灯会的景象: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高达百尺的灯楼挂满了花灯,将整个长安城映的如同白昼,今夜长安城燃灯五万盏,一盏盏做成龙、凤、虎、豹等模样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头戴花冠身穿霞披的教坊舞姬踏歌而舞,伎艺人吞刀吐火,更有郎君娘子借着猜灯谜眼波暗传,诸般热闹,让人目不暇接。 李楹仍穿着三十年前那早已过时的红白间色裙,她身旁是相伴她而行的崔珣,她不由道:“如今上元灯会已经这般热闹了吗?” 崔珣问:“三十年前,是如何?” 李楹想了想,道:“没这么热闹。” 她十二岁的时候,阿耶偷偷带她出宫看过一次上元灯会,那时灯会虽然也燃满了灯,但没这么大的规模,也没有这高达百尺挂满珍珠玉坠的灯楼,崔珣道:“大周国运昌隆,赋税收入比三十年前翻了十番,因此上元灯会一年比一年热闹。” 李楹抿了抿唇:“看来阿娘将大周治理的很成功。” 她说完之句话后,莫名有些怅然,崔珣也没再接话,李楹忽道:“崔少卿,你心里是不是在说,若非因为我的死,大周也不会开科举,推新政,天下,也没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崔珣诧异了下,然后既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道:“这是公主心中所想。” 李楹扯了扯嘴角:“我已经不介意了,我一死,可福泽万民,但这不代表我就不想弄明白我是怎么死的,所以,我还是要找王燃犀。” 她梳着双鬟望仙髻,额上点着滴珠状花子,仙姿玉色,和披着黑色大氅,容貌昳丽的崔珣并肩而行,倒真像一对壁人,只可惜,她是鬼魂之身,在来来往往的行人眼中,崔珣只是一人独自前行,他身侧并无旁人。 所以不断有小娘子暗自停下脚步,拿着团扇遮面,粉面含羞的偷偷用眼角余光去瞥长身修竹、美如珠玉的崔珣,但她们想去结识这俊俏郎君的心思无一不被崔珣身上欺霜赛雪的冷淡给吓退了,有一个胆大的绿衣小娘子终于忍不住上前,含羞带怯的拦住崔珣:“奴家萧雁,家住归义坊,敢问郎君,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崔珣未答,只是淡淡瞥向她,绿衣小娘子有点被他的冷漠吓到,但还是大着胆子,将自己手中花灯递给崔珣:“上元佳节,郎君孤零零一人,不如由奴家伴郎君赏灯,可好?” 她话音刚落,她兄长却匆匆而来,她兄长将她拉到一旁,李楹听到她兄长说出“崔珣”、“莲花郎”几个字,那绿衣小娘子顿时花容失色,眼神由倾慕变为嫌恶,然后与她兄长拂袖快步而去。 绿衣小娘子此举,无异于当面羞辱了,但崔珣眸中依旧是冷淡到没有一丝其他情绪,他只是依旧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独自前行。 身旁的李楹却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崔珣也没管她,而是继续向前走去,过了一会,李楹才小跑着过来,她气喘吁吁跑到崔珣身边,递给他一个绘彩兽首面具:“喏,戴上吧。” 崔珣皱眉:“戴这个做什么?” 李楹很诚恳的说:“你长得太好,戴上面具,可以在上元灯会省去很多麻烦。” 崔珣瞥了眼那面具,他接过,李楹欣喜,正想说什么的时候,崔珣却忽将那面具远远扔到一边,李楹瞬间愣住,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崔珣已经走远了。 李楹抿了抿唇,她去捡起面具,然后又追上崔珣,安安静静的和他一起走着,只是她却一言不发,再也不劝他戴面具了。 等到绿衣小娘子的戏码又重复了四五次之后,李楹还是一言不发,而是依旧安安静静的拿着面具,走在崔珣身侧,崔珣却忽开了口:“人人都对我避如蛇蝎,你为何反道而行?” 李楹想了一下,说道:“你能帮我查案。” 崔珣嘲弄道:“为了查案,去求一个臭名远扬的奸佞之徒,不怕脏了你的往生路吗?” 李楹小声道:“其实,那些传言也未必是真的。” “什么不是真的?”崔珣忽停住脚步,潋滟双眸直视着李楹,他眼尾微微上挑,是极漂亮的桃花眼,盯着女子的时候,眸中会倒映出女子清晰身影,水光微漾,如一树树桃花盛开于幽潭,望之深不见底,使人沉醉。 李楹张了张口,心脏突然跳的很快,她飞快的低下头去,嗫嚅道:“很多。” “比如?”崔珣咄咄逼人,他欺身上前,李楹不敢看他眼睛,只能狼狈后退,崔珣讥嘲:“比如说我上了你阿娘的床,做了你阿娘的男宠,也是假的?” 他这话说的粗鄙,李楹抬头,她愤然道:“这是假的!” “哦?为何?” 李 9. 第 9 章 [] 崔珣奋力游向溺水昏迷的琵琶姬,将她拖上岸来,还好琵琶姬溺水时间不长,她呕出几口水后,就悠悠醒转过来了。 这时岸上琵琶姬的同伴也闻讯赶了过来,那都是教坊的乐姬,众人心中焦急,但看着穿着绛红常服的崔珣,便知道他是朝廷四品官员,于是互相对视一眼,不敢上前。 崔珣幞头已掉,如墨的几缕乌发散在苍白到都能看到血管的颈部,他戴着狰狞兽首面具遮面,但从湿透衣服露出骨清如鹤的身段和面具露出的微微上挑的桃花眼中,还是能窥出面具之下主人的绝代风华。 崔珣眼见琵琶姬已经醒转,于是起身欲走,却被琵琶姬抓住手腕。 琵琶姬眼神之中似乎有一丝迟疑,还有一丝不可置信,她忽伸出手,颤巍巍去取崔珣的面具。 面具下,果然是那张面如桃花的脸。 琵琶姬却如遭雷击,她用尽全身力气,将崔珣推了个踉跄,她喉咙中挤出几个字:“滚!我不要你救!” 同伴焦急上前:“阿蛮,是这位郎君救了你!” “我不要他救!”琵琶姬道:“我嫌他恶心!” 说罢,她就再不愿看崔珣一眼,而是在同伴的搀扶下站起,蹒跚着走远,剩下的乐姬无奈,只好对崔珣道歉:“对不住,郎君,阿蛮平日不是这样的……” 崔珣只是道:“无妨……好生照料她……” 乐姬无奈行了一礼,然后便去追琵琶姬去了,崔珣这才在众人的不解眼光中拾起地上的黑色大氅,踉跄向前远去。 看完一切的李楹愣住了,她不懂,不懂为什么崔珣救了琵琶姬后为何琵琶姬还恶语相向?若说是崔珣名声太坏,但那他也救了琵琶姬的命啊,难道这还不值得一句道谢吗? 还有,为何琵琶姬恶语相向后,崔珣还说无妨,他居然愿意跳下曲江去救一个乐姬……这不像他平日为人,难道,他认识这琵琶姬么? 她满腹疑团,不由望向踉跄远去的崔珣,他绛色常服已经湿透了,单薄常服贴在身上,更显得他清如修竹,李楹抿了抿唇,追了上去,她想问清楚明白,可刚说了“崔少卿”三字,崔珣就指了指曲池中央一艘游船,游船上并肩站着一对中年夫妇,男的身穿紫色常服,国字脸,浓眉,身材魁梧,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女的则柳眉杏眼,风韵楚楚,崔珣平静道:“那便是裴观岳夫妇,他们极怕鬼神,你趁此机会,弄出些动静,他们一害怕,或许会说出你想知道的东西。” 李楹止住了步,她不由望向游船那个貌美妇人,那,便是郑筠喜欢的表妹,太原王氏女王燃犀吗? 郑筠便是为了她,恨极到想杀了自己的未婚妻吗? 李楹心乱如麻,但很快就被崔珣剧烈的咳嗽拉回神来。 崔珣咳的很厉害,他跳下寒冷曲江中救人,如今只觉浑身骨髓都冷到彻骨,苍白如雪的脸颊因为剧烈咳嗽也染上红霞,李楹见他身躯冻到微微发抖,脚步虚浮,不由担心道:“崔少卿,你没事吧?” 但崔珣没有理她,他仍一步步,踉跄,但坚定,往前走去,李楹望着他,又回头望向游船上言笑晏晏的王燃犀,她跺了跺脚,最终还是朝崔珣方向追去。 - 崔珣眼前愈发漆黑一片,身躯也愈发沉重,但竟然一步一步,硬是挪到一梅花林中,长安百姓中都去赏花灯中,因此梅林中空无一人,崔珣挨到一株腊梅下,他靠着腊梅树,只觉天在旋地在转,他再也支撑不住,身躯已晕倒在地。 李楹本一直亦步亦趋跟着崔珣,见崔珣晕倒,她不由疾步上前,她跪坐在地,焦急轻轻推着崔珣:“崔少卿,崔少卿,你没事吧?” 但是崔珣眉眼紧闭,长如鸦羽的睫毛垂在眼睑,湿漉漉的几缕墨发贴在苍白的脸上,连嘴唇也苍白到毫无血色,任凭李楹怎么叫,他都没有醒转。 李楹咬唇,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感受,此人一身恶名,没想到自尊心却是极强,连晕倒都要选无人之处去晕,而不是在那游人如织的曲江池畔晕。 她又望向悬灯结彩的曲江,王燃犀正在那里游船,错过这次机会,便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她才会出府了。 李楹目光又移回了腊梅树下的崔珣,一朵红色腊梅花从树上掉落,落在了他毫无血色的唇上,红梅花瓣层层叠叠,花若绯艳云霞,人却若晶莹寒玉,李楹轻轻伸出手,拾起崔珣唇上的红梅花瓣,她手指也碰到崔珣冰凉嘴唇,她瞬间缩回手指,但过了片刻,她又抬起置于间色裙上的手指,看了又看,良久,才幽幽叹出一口气。 腊梅林中,忽燃起一缕绿色鬼火,须臾,六个纸人轿夫抬着一顶宝相花白色轻纱笼罩的华丽步辇,脚不沾地飞驰入了腊梅林,步辇又在顷刻间抬出了梅花林,林中,只留下地上放置的一朵绯艳如云霞的落花。 - 纸人轿夫虽然抬的很稳,但步辇还是在轻轻摇晃,昏迷中的崔珣躺在步辇柔软温暖的白色虎皮上,步辇四周燃着凤鸟纹香炉,炉中燃着香炭,步辇中温暖如春,但昏迷中的崔珣仍觉得四肢百骸都冷到彻骨,他身躯发抖着,嘴中也不自觉咳了声,他皱着眉头,似乎很是难受的样子,跪坐在他面前的李楹俯下身,轻轻将他脸上黏着的几缕墨发整理到脸侧,她瞥了瞥崔珣水淋淋贴在身上的绯红常服,崔珣衣服湿成这样,再不换的话,只怕又是一场高热。 但除了她,阿娘给她烧的那些纸人都碰不了阳间之人,李楹咬了咬牙,最终还是颤抖着手,去解崔珣腰上系着的蹀躞带。 她解下他腰上蹀躞带后,又去颤抖着解开他绯色外袍,待解开他外袍后,李楹深呼吸一下,再去解崔珣余下的白色里衣。 只是当李楹解开崔珣里衣的那一刻,她瞬间呆住了。 崔珣的赤/裸上身,竟布满了横七竖八的伤痕,这些伤痕,有鞭伤,有刀伤,有烙伤,还有些,是她也不知道的刑具所伤,伤痕如巨大的蜈蚣一般,爬满了他清瘦如玉的身体,就如白玉染瑕,让人不忍再看。 李楹吓到扭过头去,但眼前都是那些狰狞残忍的伤痕,她甚至觉的喉咙有些欲呕,说到底,她只是大明宫一个金尊玉贵的小公主,没有见识过太多世间的血腥残酷,她忽想到刚瞥见崔珣锁骨前那如洞的伤痕是怎么来的,那应该是将铁荆棘制成的锁链穿过人的琵琶骨吊起,且吊起时日不短,才会造成那么深的伤痕。 她一想到,更觉得头皮发麻,害怕到欲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