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大爷有子易家宝易中海》 第1章 四合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彼时经历战乱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经济落后和社会贫困是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伟人等国家领导人意识到,想让中国实现繁荣富强,就必须通过工业化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于是之后,一个个工厂在全国轰轰烈烈的铺展开,工人最光荣是彼时时代的口号。 四九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国家首都,原北平,后更名北京。 作为首都的四九城,工厂开办的最为盛大,其中建国前有着娄半城之称的富商娄家开立的娄氏轧钢厂在四九城颇有名声。 四九城南锣鼓巷95号,这是一栋三进的四合院,据说曾经还是某王爷的一处住宅,不过大清早就亡了,建国后由国家收回,如今这里安排的多是轧钢厂的员工家属院。 临近中午,东城轧钢厂工人下班的喇叭声依稀可以听见,不一会,一波波人群从轧钢厂散入大街小巷,统一的蓝色工装,纯朴至极。 建国初粮食短缺,大多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大家脸上皮肤都带着饿出来的黄土色,但劳动最光荣,工人最光荣,他们精气神都不错,比起建国前,这会大家都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至于为什么工厂有食堂,而且价格比外面便宜,这会还有这么多工人出厂?书包阁 还不是粮食闹的,大家都拖家带口的,食堂虽然少有荤菜,但多少炒菜舍得放油,有点油水的菜,大家多会用饭盒打回去和家人一起就着窝窝头一起吃。 几个大妈在大门口聊着天,等着自己老爷们,她们没有工作,手上这会边聊天边糊着纸盒,每月也有一点收入。 这会一个看着四十左右的寸头男人提着饭盒走近,几个大妈里一个大妈连忙起身。 “姐妹们,不聊了,我家爷们回来了” “行,我家爷们估计也差不多” 几个女人分开,吴翠兰迎上前。 “当家的,今天怎么这么早” 男人,也就是易中海把饭盒递过去。 “何太清提前帮忙打饭了,前两天工厂产量不错,今天食堂弄了猪肉炖粉条” 何太清也是四合院住户,本来叫何大清,建国后避讳改成了何太清,他在轧钢厂食堂当大厨,易中海和他关系不错,有空也会提前帮他打份菜。 “有肉啊,正好上月的一点白面我给你做了两个白面馒头” 吴翠兰听着有肉目光一亮。 两人说着走进四合院,这三进的四合院,分为前院、正院、后院。 易家在中院,过去要经过前院,这会易中海经过前院便看到左边原来空置的房子这会传来磕磕碰碰的声音。 “这是有新住户搬进来了?” 易中海奇怪,因为分在这里的多是轧钢厂的工人,他在轧钢厂也没听到有谁搬过来了啊。 “听说是子弟学校的老师,他家男人和当家的你差不了几岁,带着婆娘和三个儿子,那肚子里还有一个” 吴翠兰解释着情况,想到对方几个孩子,语气低落下来。 她和易中海结婚这么多年了,如今男人都快四十了,她也没给生个一儿半女。 “我知道了,回屋吃饭吧” 易中海摇了摇头没说什么。他今年三十八,在这个多子多福的年代,这年龄没有儿女,他也着急,但两人去检查过身体,媳妇吴翠兰早年饥寒伤了身体,这几年一直在调养,大夫说不是没有机会,等着吧。 中院易家房子靠右,这院按以前的规矩是主院,房间偏大些,他家一间四十来平的房间旁边还有个十来平的小屋做厨房。 两人回到家,在厨房吴翠兰准备好的馒头窝窝头还温着,这会粮食珍贵,四九城平常人家多吃棒子面,二合面甚至白面也是偶尔才吃,这还是有条件的,差一点的能吃饱都是问题。 厨房放着一张桌子,两个白面馒头四个窝窝头,易中海工作也是个力气活,他饭量大,需要两个白面馒头两个窝窝头才差不多。 打开饭盒,猪肉炖粉条其实肉也没几块,但有油水的菜这年头香味十足。两人深吸一口,筷子夹着菜就着窝窝头就开动。 “婆娘,你也吃肉” “不用,当家的你工作累,你吃吧” 见此易中海也没推拒,不过把白面馒头递了一个过去,吴翠兰看着这温馨的场面也是感动,他们夫妻相互走过最艰难的时期,如今建国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温馨的场合再来一个孩子就好了。 “啪啪啪!!!” 温馨场合还没持续多久,重重的啪门声想起。 “易中海,关着门吃什么好东西,怎么还怕老嫂子抢你的不成” 中气十足有点尖锐的女声在门外响起,不得吴翠兰开门,女人直接闯了进来。 中年妇女体型有点微胖,在这年代也是难得,可以看出条件还是不错的。 不过那是之前,这是易中海对门的贾家媳妇,之前贾大哥在工厂工资可是比易中海还高。 哦,这里提一下,根据上面按劳分配的原则,技术越好的工人,付出越多,工资越高,易中海这会工资八十多万一月,在多数工人十来二十来万的工资面前已经很高了,可想而知当初贾家条件也不错。 可惜贾大哥前年在工厂出事,就留下贾张氏和儿子贾东旭。 “贾嫂子,你就这么闯进来是不是不太好” 吴翠兰皱眉,只见贾张氏进来后紧盯着那桌上的猪肉炖粉条,不过稀罕的今天竟然没有想吃几口。 这也是大院都知道,这贾张氏自从贾大哥走了后,没少借孤儿寡母在院里这吃那拿,可大家这会谁不困难,吴翠兰通过自家老爷们可是知道,贾大哥去了工厂赔偿款也不少,马上贾东旭成年也是要去工厂接工,进项就有了,怎么还这般没脸没皮,就这两年,贾张氏在院里名声可不太好。 “哪里哪里,都邻里邻居的” 贾张氏擦擦口水,她今天是有事来的。 “易中海,你看你贾哥在的时候,和你关系也不错吧…”贾张氏拉起旧情。 易中海看她反常举动,想到贾东旭今年18了吧,似乎猜到她想说什么,干脆直接问了“嫂子,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第2章 阎家搬来 “嘿嘿,中海啊,你看东旭这不今年接班吗,我就想着以前老贾就说你技术好,你看要不你收我家东旭作徒弟,东旭他孝顺,你看你家现在也没个孩子,说不定就绝户了,这你收东旭做徒弟以后东旭给你养老…” “贾张氏你怎么说话的!!” 吴翠兰听到她说绝户瞪着她,易中海也皱眉。 贾张氏意识到说错话,连忙假装打嘴。 “呸呸呸,我说错了,我农村来,没什么文化,不怎么会说话,是我的错,中海,东旭你是看着他长大的,这刚入场,人生地不熟的,你收我家东旭作徒弟,他一定会记你的恩的…” 贾张氏一张嘴叭叭叭,无非就是当初老贾和他关系好,照顾过他,他们孤儿寡母的,以后贾东旭会给他养老之类的。 易中海似乎思考了一会,然后开口“贾嫂子,你知道这厂里工种就好几个,东旭那孩子看着就聪明,要不先进厂看看他在哪里有天赋,再做打算不迟” “老贾刚入厂那会就是锻工,还是后面转了钳工才有了成就,东旭这孩子还是要选适合的” 贾张氏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她眼珠转了转“行,等东旭进场你带他看看他什么厉害” 她想到后院刘海中锻工技术也不错,也和他说声去,走之前,也不忘快速的抓走易中海吃一半的白面馒头。 “当家的,你看着!!” 吴翠兰再好的脾气也有点生气,本来就那么点白面馒头,抢走连声谢谢都不说。 “当家的,你不会真要收贾东旭做徒弟吧” 那家东旭虽然不像他妈那么没脸没皮,但这年头收徒可是什么严肃的事,师徒如父子,不是说的玩的,就贾张氏那样,扯上关系,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事。 “暂时没那想法” 易中海摇头,贾张氏那话说的他心里也不舒服,什么养老,他现在还不得四十,怎么会不期望自己亲儿子,老贾和他关系不错是不错,当年婆娘生病帮忙代了两天班,但贾家出事那会他忙前忙后,自认也不歉什么。 至于收徒,还是等贾东旭进厂后,再看看情况,毕竟这会看着挺听贾张氏话,是个听长辈的,就不知道工作后怎么样。 吴翠兰听他说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当家的,如果明年还没动静,你就考虑吧” 考虑什么,自然是养老人选。 “会有的,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不到最后一刻,谁不想要亲生的孩子养老。 “好很多了,就是有时有点小困” 两人继续吃饭 外面,贾张氏走出来,看着白面馒头吞了吞口水“就这么点,也不多做点,活该死绝户” “东旭,东旭,快趁热吃” 骂骂咧咧几句,扭着粗壮的腰回去。 院里工人在各家吃完饭没一会就去了工厂。等到下午下班众人回来,前院那家人已经搬好。 这会城里虽然有通电,但电费贵,大家也舍不得,晚上早早吃完晚饭,除了聊天没什么别的打发时间,知道来了新住户,一个个都来看热闹。 “傻柱,今天学几个菜啊,改天做个爷尝尝啊” “许大茂,你又找打不是” 两少年这会打闹过来,大点那个,十五六岁,就是看着有点显老,又不是个子还是未长成的少年,再说大点都有人信,这是正院何太清家的大儿子,何雨柱,今年十五快十六,跟着他爸在厂里学做菜。 不过比起何雨柱这个名字,大家都习惯叫他傻柱,至于为什么叫傻柱,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小点的那个,十二三岁,一张马脸般,十分有特色,看他又要被打,一个同样马脸的男人过来拦住傻柱,这一看就是父子了。 这是住后院的许家父子,那小子就是他儿子许大茂,今年十二岁,和傻柱跟死敌一般,从小打到大。 比起傻柱早早就没读了跟着他爸在学做菜,许大茂他爸可要他至少好好读完初中,来教他放映员的工作。这可是十分吃香的八大员工作之一。一句话,有钱途。 “老许,男孩子打打闹闹拦什么” 有些秃顶但富态的男人从中院走过来,这是傻柱他爸,何太清,他手上还牵着一七八岁的小丫头,傻柱的妹妹何雨水。 两人母亲去世早,何太清一个汉子带着儿女,好在是个厨子,什么年代,缺什么也不会少了厨子一口吃的,这小雨水也养的白净。 许大茂他爸许富贵白了一眼,那傻柱下手没个轻重他不知道!也就这臭小子,说不听,老是招惹这傻柱干嘛。 “哟,大家吃的都挺早啊,这院里来新人了,最为老资历可要欢迎一下” 看着就膀大腰粗的壮硕男人也跨过穿堂来到前院,在他后面两个小子快速躲过去。 同住后院的刘家,当家人刘海中,轧钢厂技术老练的锻工,他后面抱着个三四岁男娃娃的是他妻子和小儿子刘光福,刚刚跑过去的两个是大儿子刘光齐和二儿子刘光天。 “傻柱”刘光齐和傻柱差不多大,今年中考估计是考不上高中,他也要考虑以后工作的事了。 大家都一个院熟悉,这会聊到一起,等易中海夫妇跟着后院六十来岁小脚老太太过来,四合院大大小小十几户几十人挤到了前院,大家也进入正题。 被这么多人看着的新搬来的阎家有点压力。 不过阎埠贵当老师多年,也有点气势,当下上前一步,主动开口“各位邻居大家好,我们一家刚搬来,我是阎埠贵,今年35,在子弟小学教书,你们有小孩在那我也可以照顾一下,这是我家婆娘,老大……” 阎埠贵个子小,看见就是文化人的文弱,和他们这些工人不一样,不过这年代对文化人还是很尊重的,尤其听说他是老师,不由都高看他一眼。 他家媳妇怀着一个,后面还站着三个男孩,最大那个十二三岁,小的不过两三岁。 至于衣着简朴甚至有补丁,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没人在意。 “阎兄弟,欢迎来的我们四合院,我们四合院一直邻里有爱,这你放心,我是正院的易中海,轧钢厂工作,这是后院老太太…” 老住户们随易中海带头也开始自我介绍着,老爷们聊聊工作,老娘们闹闹家常,小孩玩闹在一起,阎家正式融入这个大院。 第3章 贾张氏上门逼收徒 转眼又是几天,这天四合院各家媳妇聚在一起,聊天语气里也透着欢快。 原来这天是轧钢厂发工资的时候,厂里这天除了工资一般还会发现粮面作福利,甚至运气好,还有机会遇到发猪肉的。对院里众人来说,一家基本就靠那一个工人的工资做下一个月的口粮。 正院贾张氏没有掺和进去,或者说自从老贾走后,贾张氏性子越来越泼辣又没脸没皮,大家都不想和她走太近。 之前穿堂旁的赵家媳妇不过从她家过,到正院打水,就被说拿了她家鞋垫,坑了1000元。 (穿堂指前院到正院这路有点像从堂屋里过,这是两个房子中间空出来的路,把上面连起来修出来的路) 贾张氏纳鞋手艺不错,这会坐在穿堂口纳鞋子,看着前院,目光棱棱,看着都可以吓哭小孩,她低声咒骂着,锥子挫的狠。 轧钢厂发工资她自然知道,关键贾东旭入厂没几天,工资有多少?现在还不是正式工,学徒工一个月才18万左右,这几天还不知道能有多少。(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大,和后面比例差不多10000:1) 她骂着易中海还和老贾关系好,也不知道早点把东旭搞入厂,这样就可以领一个月工资。 还有子承父业,东旭他爹在钳工做的好,所以这会贾东旭去的钳工,这几天回来儿子就说累,贾张氏骂易中海都不知道让儿子轻松会。 等晚上院里众人回来,兜里揣着工资,手上提着厂里发的福利,一个个面上带笑。 易中海后面跟着贾东旭一起进正院,贾张氏看着贾东旭手上粮袋顿时喜上眉梢。 “哎哟,我的乖儿子,竟然就赚钱粮回家了,我儿子可真行…” 贾东旭本来和易中海说话被打断,这会要应付他老妈,只好和易中海告辞“那易叔,我先回屋了” “去吧”易中海点头。 贾张氏看易中海粮袋和自家儿子差不多也就没理他,她现在只想回去问问儿子这次发工资发了多少。 易中海家 吴翠兰也没和院里媳妇大妈聚一起说话,一个是她最近身体又感觉沉重不舒服的原因,另外自从阎家那个老师一家搬来,似乎院里的孩子又多了起来,大家聚一起喜欢聊孩子的,她这么多年没给老易生个一儿半女,总觉得抬不起头,也不想过去。 她就坐在门里,打开门弯上帘子,借外面的光糊纸盒。 这会见自家男人回来也高兴。 “当家的,这个月厂里发的什么” “一斤白面两个白菜,还有一两白糖” 易中海说着把粮袋递过去,又从口袋抽出一下油纸包。 普通工人都是发一斤棒子面和两个白菜。 这白面可比棒子面贵不少,白面是小麦去核机器精细磨粉,细腻好吃,棒子面是用玉米晒干磨粉的,这会的棒子面制作是玉米棒也会磨进去,吃起来粗糙喇嗓子。 一斤白面差不多抵两斤棒子面,而一斤白面或者棒子面精细点吃够一人四五天的量,吃起来填肚子是差不多,也只有条件好点的人家才会吃白面。 易中海也是技术好,在厂里钳工如今也算数一数二,所以他得的是白面还有点白糖。 “这次多了白糖!那下次做当家的你喜欢的红烧肉试试” 吴翠兰高兴的收起白糖,又把白菜在房间里放好。 这会不兴锁门,讲究文明和谐大家庭,但粮食什么好东西她也会在房间里藏好。 吴翠兰又想到刚刚贾东旭跟在易中海身边,过问了一下“当家的,我看东旭那孩子回来时和你说什么了?” “还不是想拜师那事” 之前和贾张氏说什么看天赋确定学什么,但哪里有那么容易,这年头工人岗位有多稀罕谁不知道,还由的你挑三拣四,基本上入职是什么工种,后面就是什么工种,因为还和老贾那会工厂刚建工人还没满员一样啊。 自然贾东旭入厂从学徒工做起,都是十几个学徒工跟一个老师傅,这个师傅可和收徒的师徒关系不一样,不过是工厂指定的教导任务,一人带十几个,给你讲一两遍也就这样,能听懂就练,没听到也就那样,指望人家多尽心也别想。 毕竟这带徒弟工厂也没什么奖励,不过徒弟业绩好有点粮食提成,但学徒工再好有什么成绩,还不如自己被耽误的时间多做点赚的多。 贾东旭和易中海不在一个车间,但他也看过,贾东旭在钳工这并没有什么天赋,还不如他爹当年做钳工的天赋,就算他带撑死拿到四十来万工资的水平,所以这会刚入厂,可不就感到困难,想到他这个钳工老资历想拜师了。 易中海把贾东旭在工厂那批新入职的学徒工里学习靠后的事和自家婆娘说了一下。 “那贾张氏估计等会又会来找你” 吴翠兰话落,说曹操曹操就到。 “啪啪啪” 又是重重的拍门声,也不知道是上次说了她,还是贾东旭在身边,这次贾张氏到没直接闯进来。 “易中海,开门,我找你有事” 吴翠兰翻了个白眼,找人帮忙还真不客气,气势汹汹的,跟他们易家欠她家一样。 “贾嫂子,什么事” 易中海开门,贾张氏带着贾东旭唰的窜进来,看到面上没什么吃的有点失望。 “易中海,我是想问你之前说的收我家东旭为徒弟什么时候收啊,你是不知道东旭在厂里那师傅多可恶,竟然为难东旭不好好教他,他就是嫉妒东旭有天赋,怕东旭超过他勒,要我看还是你技术才能够教我家东旭…” 贾张氏说的理直气壮,吴翠兰不爽了“贾张氏,我家老易什么时候答应收徒了” 还只有当家的技术才能够教,说的跟他贾东旭是什么大人物一样,一般人还没资格教。 易中海拦下没让自己婆娘继续说,他看向贾东旭边道。 “贾嫂子,东旭刚入厂,那李师傅的技术教学徒工是足够的,厂里指定我手下也有几个徒弟,教都是一样教的,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东旭你说是不是” 看听到他话,贾东旭目光躲闪,易中海就知道这贾东旭没把自己在厂里的真实情况和贾张氏说。 不过就算说了估计贾张氏还是会认为她的好大儿是天才,学不好就是别人嫉妒他天赋,没好好教,毕竟她家东旭,打小就聪明。 “怎么会一样,他多少工资,你多少工资,易中海你答应我的,你是不是不想交,哎哟~老贾啊,我怎么这么命苦啊,这孤儿寡母的,如今儿子被欺负,你忘恩负义的兄弟都不帮忙啊~” “老贾啊~” 不用贾东旭说什么,意识到易中海是不想收徒,贾张氏眼珠咕噜一转,双手拍打着大腿,作势就假装哭了起来,边哭还召唤老贾,一嘴一个忘恩负义、白眼狼。 第4章 晕倒、怀孕 贾张氏嗓门大,这会晚上大院各家都在,听到声音端着碗就来看热闹。 易中海看着外面聚过来的人,目光一冷,任谁被一口一个忘恩负义、白眼狼都会不舒服,他家欠贾家什么恩情。 不过这个时代对名声看的很重,他们孤儿寡母在他家哭闹人家会怎么想,虽然贾张氏这两年什么秉性大家都多少了解,但架不住人言可畏。 于是他看向贾东旭“东旭,这晚上的,还不快带你妈回家吃饭” 贾东旭作势小声劝他老娘,可惜贾张氏大手一挥,哭嚎的更加大声了。 “老贾啊~有人说话不算话啊~忘恩负义白眼狼啊~” “易叔,我…” 贾东旭求助的看来,然后突然跪下“易叔,你收我为徒吧,我以后会好好孝敬你,给你养老的” “老易,这是闹什么呢,哦收徒啊,收呗,反正你也没有儿子,有个徒弟养老不也不错,东旭这孩子我看不错,这孩子打小就孝顺” 刘海中吃饱喝足,舔着肚子还带着酒气,知道前因后果后笑眯眯的一副为你好的模样说着。 至于贾家贾张氏那没脸没皮的,要是扒上易家就有好戏看了。刘海中想着许富贵和他说的,越来越觉得这易中海收贾东旭为徒是个好想法。 院里其他人了解情况叽叽咕咕的小声说着,贾张氏偷偷睁开一只眼,看了下易中海,这哭也哭了,东旭也跪了,只有再进行下一步,绝对会和老太太说的那样,收下东旭为徒,一个徒弟半个儿,那吴翠兰就是个不下蛋的母鸡,以后这易家还不是她好大儿的。 贾张氏深吸一口气,就要继续下一步,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吴翠兰听着什么忘恩负义白眼狼心里就堵得慌,在刘海中说什么没儿子的话更是气的热涌上头,这几天本就身体不舒服,一下眼睛一翻,晕倒过去。 “翠兰!!!” 易中海眼疾手快扶住妻子,把人气晕了,闹剧也好,作秀也罢,这场戏是继续不上去了。 “贾张氏,我们易家不欠你们什么,老贾走那会忙前忙后的也是我,我也没答应过一定会收徒,翠兰身体不好,下次再这样,别怪我不客气” 他说的冷漠,一直和和气气的人突然这般,不说贾张氏,连刘海中也被他冷眼看过来吓到了。 自己媳妇晕倒,易中海没心思和他们扯皮,让隔壁穿堂李家帮忙看下家,自己火急火燎的背着媳妇去看大夫。 夫妻快二十年,媳妇身体原因没有生个儿女,但他们感情还是很好的。 看着这般收场众人小声议论几句,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今天贾张氏的无赖更让他们长见识了,大院里谁不知道易家夫妻和善,也是少有平常会帮助贾家的,就这样还被贾家作去医院了,唉~ “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刘海中媳妇抱着小儿子来叫他回家。易中海比刘海中还大一岁,没有孩子一直是人家痛脚,刘海中还挂嘴上,这不明摆惹人记恨吗。 “你一娘们家懂什么” 刘海中皱眉,看到老二刘光天撒丫子跑回去呵斥几句,也回了家。 他易中海钳工技术好还插手的了他锻工。刘海中和他不对付,就是因为他觉得两人技术都差不多,凭什么易中海工资就比他高几万。 不过他有三个儿子,这点比易中海强他还是很得意的。 众人散去,贾家也败兴回了家。正院到后院的侧门处,小脚老太太看了几眼,拄拐杖慢慢回后院。 轧钢厂有厂卫生院,不过这么晚大夫都下班了,易中海便着急的背起了四九城医院。 这会国家处建,引入西方的西医,不过易中海还是感觉中医的大夫靠谱,找到会诊的老中医,易中海赶紧让人看看。 “大夫,我家婆娘被人气晕了,你赶紧看看是怎么回事” 大夫是个头发花白上了年纪的老中医,不过依旧行动矫健,身体硬朗。见人晕了过去,连忙人让易中海把人放病床上。 他把了把脉,抬头耷拉的眼皮看向易中海“你家媳妇没什么大问题,不过这媳妇怀孕,你这当男人的还是注意点,孕妇不易情绪过激,还有她年纪也算那什么高龄产妇…” 大夫交代着,易中海却是瞳孔一缩,只听进去了一句话。 “大夫,你说我媳妇怀孕了!我要当爸爸了!我易中海有后了!!” 易中海反应过来,三句惊呼足于见他的激动和兴奋。 老中医听了心想难怪,这看着四十左右才有的第一个孩子,能不激动吗。 “是,你媳妇已经怀孕快两个月了,她身体不好,又是高龄产妇,你们还是要注意下” 吴翠兰悠悠转醒,听到就是这会,瞬间惊醒“大夫,你说我怀孕了,我有孩子了~” “翠兰,你醒了,你要当妈妈了,我要当爸爸了” 易中海关切的扶她坐起,两人激动的和二十岁小年轻一样,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 结婚这么多年,孩子一直不来,易中海今天被逼也不是没想过确定要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但他没想到缘分就来的这样惊喜,有自己亲生的孩子,谁还考虑其他人啊。 至于这胎是男是女,易中海不多想,有自己孩子已经是多年的期盼了,如果是儿子更好,他会教他做个男子汉,会读书就好好读书,考大学,光宗耀祖,如果不会读书他把自己技术教给他,实在不行,他多给儿子攒点家产不就行了,如果是女儿也无妨,找个倒插门女婿,以他易家的条件想来也不是问题。 想太远了,这会两人平静下喜悦后,认真向大夫问一下安胎的方法,认真记下。 时间有点晚,易中海也现在回去,几万的住院费也不心疼,干脆在医院住一晚。 “当家的,这也太贵了,我们还是回家吧” 吴翠兰有点不舍,她想着有这几万块可以买好几只鸡养胎给孩子补补了。 “没事,我们省吃俭用这么多年,还不是为了孩子” 这会入秋,晚上外面风大,吴翠兰本来身体就不好,今天又晕倒,为了孩子,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