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四合院之碧霞元君》 第1章 初入四合院 2050年6月8日,齐鲁早报刊登了一篇简短的讣告: 我国工程院院士王胜文同志,于2050年6月7日(农历四月十八),在泰安市东岳疗养院逝世,终年101岁。 讣告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1962年7月4日,四九城南鼓锣巷95号,红星四合院后院的一间配房里,一位叫做王胜文的阳光大男孩儿,刚从睡梦中醒来,躺在床上伸伸胳膊揉揉眼睛工夫,一个慈祥无比的声音便在耳边响起: “王胜文居士,由于你长期信奉本元君宝诰,于2035年捐献了500万元功德金,让岱顶碧霞元君祠中本元君的金身得以重塑。自此以后,来泰山叩拜本尊的福主络绎不绝。所以本尊决定,今后三百年本尊就常驻泰山,不再云游,在泰山本邸接受福主和居士们的供奉,回报他们的公德。 你功德圆满,善事终得回报。 作为你的福报,本元君特许你本世的灵魂不再进入地府的“奈何轮回“,而是让你直接进入一个优质的年轻人的身体。 这个男孩儿的名字也叫王胜文,身体健康茁壮、思想阳光正义,头脑聪慧睿智,出身清白纯粹,并且内心也符合本仙的宝诰。 由于你们两个的名字一样,所以我把你们俩的学识、三观、体质都融合在一起,这样你就可以用你前世渊博的知识和今世年轻的身体,造福这个世界。 考虑到你到的这个世界还不够富裕,所以本元君给你提供一些物质上的福报,但是,由于时间法则的限制,本仙可以给你的并不太多: 从今以后福主和居士们每天供奉给本仙的功德金,按今世的货币形式只能给你百分之一;福主和居士们每天供奉的贡品可以全部给你,希望你能尽量分舍给这个世上的人,让供奉本仙的福主和居士们得到福报。 你前世学过的所有知识都给你保留在头脑中不会遗忘,包括读过的所有书籍、工作中使用过的所有工具、仪器、设备也给你一起带过来。 这些东西存在于你的神识仙境,只是本仙用神力清除了物品上的时间的痕迹。需要取用的时候,你只要动一下神识想一下就可以拿出来使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量天尊! 年轻人,万法从自然,万物归自然,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世,为了得到更大福报,你去努力吧!” 慈祥的声音飘渺而去,有一种让人陷入虚无的感觉…… 年轻人王胜文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来,连忙跑到屋外的水管前洗了一把脸,想让自己完全清醒过来。 难道是自己做了一个梦?为什么如此真实? 不对,肯定不是梦,因为那种如此慈祥的声音自己从来就没听到过。 年轻人尝试与神仙交流,发现并没有用。 那就试试其他的吧。 脑子一动,一本《机械原理》的书籍便出现在手中,翻开来一看,王胜文就知道这是自己在1998年给大学生授课时使用的版本。 脑子又一动,书本又不见了。 哦,原来拿出来的东西还可以收回去…… 拿毛巾擦了擦脸,脑子又动了一下,毛巾仍然在手中。 知道了,原来神识中的东西可以拿出来,也可以收回去,外界的东西不行。 于是又开始试验:螺丝刀、锤子、游标卡尺、千分尺、铅笔、钢笔、圆珠笔、便签、方便即时贴、手电钻、显微镜、试管、数码相机、打印机、平板电脑…… 拿出来又收回去,拿出来又收回去,年轻的王胜文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一拍脑门:这世的我还是年轻啊,玩这个干什么,这也太无聊了吧。 前世怎么也得见见本尊吧,照照镜子就行了。 不错!皮肤算是白的那种了,浓眉大眼的,气质有点像后世的演员靳东。记得自己是一米七八的身高,在这个时期在男人中也算是高的了。 摸摸耳垂,不错,够大? 捏捏肱二头肌,不错,够硬。 捶一下胸脯,不错,胸肌也够大。 再捏一下腹肌,很好,虽然没有八块腹肌,但六块是有了。 在屋里跳一下,试着去摸房顶,那怎么可能摸得到,现在的房顶能有四米半高,根本就够不到,但是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双腿细长而有力了,肯定是因为今世在学校经常打篮球打的。 身材嘛,还是黄金比例,没得说。 前世虽然只有一米七六高,但从学校开始就是运动健将,参加的体育项目可不少,打过篮球、打过乒乓球、踢过足球、游过泳、跑过步、登过山、钓过鱼…… 今世王胜文更是运动健将级别的人物,打过篮球,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篮球队校队的成员;练过摔跤,还在大学生运动会上拿过二等奖,连天桥上的老师傅都说是摔跤的好苗子,就是被上学给耽误了,甚至还跑过马拉松…… 王胜文坐到床上,边穿上衣边想: 我这下厉害了啊,自然条件真不错: 红星轧钢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安装新设备,从市局把自己借调到这里,直接给个助理工程师职称不说,局里还每月给二十块钱补助,钱够花了。 而且现在还有碧霞元君给的各种福利。 自己是局里二把手苏副局长派过来的,据他说和自己的父亲母亲,在八路军时期是一个部队里的战友。那时候王胜文还没出生,所以根本就不知道真假,抽时间写信问问父母吧。 苏副局长还是轧钢厂李主任的岳父,这李主任又是红星轧钢厂的实权派…… 让人浮想联翩。 我该算是李主任的人了吧? 想到这里,王胜文又是一个激灵: 不对!这是《情满四合院》! 记得原来看《情满四合院》电视剧的时候,李主任是个反面人物啊,那我现在会不会是剧情中反派人物的“小喽啰”? 我不会被派来是跟他一起干坏事儿的吧,难道跟原剧中的许大茂一样?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碧霞元君是助国裕民的好神仙,可以说是法力无边了,深受国民的尊崇,怎么可能让自己去做一个反派大佬的小喽啰? 今世的自己从小到大,只有好好听话,认真学习,努力进步,没做过什么坏事儿啊,甚至连恋爱都没谈过,绝对不是一个坏人。 还得要捋一捋他的成长经历: 生于一个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干部。王胜文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56年父母被从北京南下派往广州工作,当时弟弟妹妹还小,所以跟父母一起去了广州;因为上学的原因,哥哥和自己留在了北京。 1957年哥哥王胜武高中毕业直接选择了参军去了南海舰队,据说现在已经当上了舰上的大副,寄过来的照片一身海蓝军装,甭提多帅了。 1958年王胜文选择参加高考,考取了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 今年六月底,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四九城工业局工作,然后就是被轧钢厂借调过来。 王胜文自己家的老宅子也是一个四合院,不过是个二进的四合院,在复兴门外大街。 父母去了广州后,就租给了供销社做仓库,只留下前院儿的两间配房作为兄弟俩的卧室。 自打哥哥参军走了以后,王胜文算是有两间房可住了,不过也只是在周末或者学校放假的时候偶尔去住一下,这几年平时都是住学校宿舍。 红星轧钢厂在故宫的东北方向,往昌平去的路上,西直门外大街在故宫的西南方向,往石景山去的路上,两地相距大约25里,所以王胜文来红星轧钢厂工作只能申请宿舍住。 还好,管后勤的李主任把岳父安排来的人,当成自己人看待,所以才有了王胜文入住南鼓锣巷95号红星四合院这一故事情节。 分配给王胜文的是四合院后院的两间配房,在整个四合院的最西北角。 据说是原来红星轧钢厂老技术科宋科长住的地方,他是五几年从沈阳方面过来支援红星轧钢厂的技术干部,现在因为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需要回老家去照顾父母。 房子收拾得很干净,因为原房主要回沈阳,不方便带很多大体积的东西,所以屋子里的家具都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王胜文昨天算是拎着行李直接入住了。 别看是四合院的配房,两个房间的面积可都不小,都有二十多平方,每间房子又被隔成两部分,南边一间是卧室加客厅,北边一间是厨房加餐厅。 在学校里住六个人的宿舍住习惯了,王胜文对住的地方倒是没有太高的要求,能吃饭、能睡觉就可以了,孤身一人哪儿有那么多讲究。 昨天是星期六,王胜文为了留一天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新住所,所以选择了周末来轧钢厂报道。 现在看来已经不用做太多事情了,家具都在,炉灶也在,大的东西已经不需要特别去购买了,只需要购置锅碗瓢盆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小东西。 《情满四合院》的剧情,只能从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刷的购买开始…… 第2章 初入轧钢厂 周日那天,王胜文是到了天黑下来才偷偷回到四合院的。 无他,只是因为他不想让《情满四合院》中那些乌七八糟的剧情过早出现,昨天走在街上回想了一下整个故事情节。就没一个能让人感到舒心的,实实在在的是个“虐心剧”。 早上点起炉子准备烧一壶开水,用来冲一个昨天刚买的鸡蛋喝。 趁着烧水的工夫,拿起毛巾、牙缸牙刷去水管那里洗脸刷牙,一个穿着干部服、梳着小分头的男人走了过来: “嘿,小伙子,刚来的啊?认识一下,我叫许大茂,是轧钢厂的电影放映员,就住你南边这两间房里。” 王胜文赶紧搭话: “奥,是许大哥啊,我前天刚来的,昨天去买东西了,我叫王胜文,以后还得多关照啊。” “没问题,有事儿您说话,谁让咱们是挨着门的邻居呢。” 许大茂边往脸盆里加水边回答。 王胜文拿手巾擦了把脸然后把毛巾搭水管上才开口: “许大哥,就在这儿洗呗,端回去多麻烦?端屋里还得往外倒。” 许大茂嘿嘿一笑: “我这不媳妇在屋里呢,她不想出来洗,让我给她端屋里去。”说着话端起大半盆水走了。 王胜文挤上牙膏刷牙的功夫,许大茂又拿着牙膏牙刷出来了: “我也出来刷牙,陪你说几句,分轧钢厂哪个车间了?什么工种?” “还不知道呢,刚来还没给分配,等会儿上班才算正式报到。”王胜文吐出口中的泡沫才回答他。 “我跟你说啊,去哪儿也别去六车间,特别是别选一个叫易中海的人当师傅,他那人很不行。” “嗯?怎么回事儿?他挺坏吗?” 许大茂把牙刷送进嘴里,靠近了小声说: “他啊,就住咱们中院儿,七级老钳工了,技术不错但就是教徒弟不行。三月份的时候,他徒弟还死了一个,就是咱们前院儿的贾东旭,死得老惨了,人都给砸扁了,你去厂里一问就知道我说的没错儿。” “啊?做钳工还能死人啊?那我可不敢干,厂里让我去的话我死活不去就完了。”王胜文把嘴里的泡沫全部吐完然后漱口。 许大茂刷了几下停下来: “待会儿去厂里我带你去,厂里各部门我都倍儿熟,我跟你说啊,我是咱们厂宣传科的放映员,我就在办公楼的一楼办公。” 许大茂一句话里带了好几个“我”字,一下就把自己的本事说得好像非常强大。 “哎呦,许大哥,你这活儿好,全厂独一份儿,厉害啊! 后勤处的李主任让我过去找他,不知道你熟不熟?”王胜文漱完口连忙问道。 许大茂显然有些激动: “太熟了,李主任是我们后勤的总头,就是大领导,他在二楼办公,到时候我亲自送你过去。李主任喜欢抽烟,你那儿有好烟可以给他带一包过去。” “咳咳,我也不会抽烟,我还真没准备,待会儿我就去街上买。” “这个点儿供销社还没开门,你到哪儿去买啊,你看我自打结婚以后也不敢在家抽烟了,所以我那儿也没备货,要不就借给你了,不好意思啊。” 口惠而实不至就是说的许大茂。 “那我先谢谢了,没办法,到时候我随机应变吧。”王胜文收拾好毛巾,走了。 回到家里的王胜文一看水已经开了,拿碗打两个鸡蛋加点盐冲上,然后去找昨天买回来的一个烧饼。忽然想起还有后世福主们的供奉,神识一扫,功德金竟然分到了十三块八,供案上的贡品竟然有六个苹果,六个橘子,一大串葡萄,八个装在盒子里的桃酥,还有两板德芙巧克力。 看来各地福主和居士们供奉给泰山上碧霞元君祠的供奉还真不少。 这真的是神降福利啊,桃酥,特别符合王胜文前世山东人的口味。前世自己和老伴儿七十五岁以后,早餐基本上就是这个,而且看形状大小,还真是岱庙脑门西边那个东更道点心铺的产品。 东更道点心铺的老板有心了,真诚供奉,福报必来! 如今的他年少体壮所以能吃,早餐吃完一个烧饼,又泡了三个桃酥,最后还啃了一个大苹果,再加上半串葡萄,最后才去刷碗。 叫上许大茂一起出的院门,伸手从兜里掏出两个橘子: “许大哥,昨天逛街买了几个橘子,咱俩一人一个,路上尝尝味道。” 许大茂立刻就来精神了: “嘿!刚喝了一碗粥,嘴里正没味儿呢,这橘子就来了,你说这事儿巧的,谢谢了啊!” 王胜文摆摆手: “许大哥千万甭跟我客气,以后在厂里还指着你给我撑着呢,老话儿说得好,远亲还不如近邻呢。” “可不是嘛。” 许大茂吃了一瓣橘子,话又来了: “王老弟,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我得提醒你一下,咱们院里这些邻居,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你得小心点,特别是有个叫傻柱的,就一厨子,整天人五人六的,你可离他远点儿……” 最后一路上成了许大茂的“邻居评介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思想倒是很简单: 除了他两口子,四合院没一个好人。 王胜文是什么人,后世的他可是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妖精,什么事儿没经历过,什么人没见过?硬生生把许大茂的一场专题讲座给捧成了一路的相声段子。 可惜《情满四合院》原剧中没有把这段收进去,如果收进去,那原剧就应该改成“滑稽喜剧”了。 很快到了李主任的办公室,许大茂小心翼翼地敲门进去,一副奴才相地跟椅子上坐着的李主任说: “李主任,新来的一位同志,正好和我是邻居,我给您带过来了。” 李主任见到许大茂身后的王胜文,立马站起身跑过来,也不理许大茂,抓住王胜文的手: “天助我也,胜文你来得好!” 这时许大茂从兜里掏出一盒牡丹牌香烟放在桌子上: “李主任,我替胜文弟弟给您带了包烟,给您搁这儿了。” 李主任并没有把目光转向香烟,而是朝他摆摆手: “许大茂你快去工作吧,我跟胜文有事儿要谈。” “好好好,您忙,我去上班了。”说完一阵烟似的跑了出去。 李主任把王胜文按到另一把椅子上坐下,忙着给他沏茶,王胜文感觉有些尴尬,连忙起身说: “李主任,让我自己来,怎么能让领导给我沏茶呢。” 李主任又把他按下: “什么领导,以后没外人的时候叫哥就行,你这来的第一次啊,就该让我给你沏茶。” 王胜文无奈地坐下来,从带来的文件包里拿出几页信纸,放到李主任的桌子上: “李哥,根据苏局长的指示,我把近期的工作计划写出来了,你坐下来审查一下吧?” “奥?你连工作计划都写了?你才刚到轧钢厂啊。具体情况了解吗?”李主任边擦好手拿起纸边说。 “在局里苏局长千嘱咐万叮咛的,要抓紧行动。很多情况我已经了解了,这些情况也都是平时你跟苏局长汇报过的,苏局长又转述给我了。我这不是怕你心急吗,所以就大体写了一下,具体细节咱们再讨论呗。” 于是李主任低头专心看计划,王胜文则专心在那儿品茗,喝完一杯还续了一杯…… 一刻钟的时间过去,李主任抬起头来: “我觉得可以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你水平怎么样,这计划实行起来可是有难度的啊。” 王胜文有些不屑地白了他一眼: “你是不相信苏局长的眼光还是不相信我的水平?我可是按我自己的真实水平写出来的计划,安装、保养、维修这种设备,我是有把握的,除非你派几个傻子配合我,否则没任何难度。” 王胜文的前世也算是个“高位者”,对李主任这种级别的官员还不放在眼里,所以第一次见面就敢于用这种口气说话。 李主任也不生气,只把王胜文的这些话当做了年轻人的做事不圆滑,所以也只是点了点头: “我倒是相信你的水平,不过每个车间选两个人恐怕有困难,我也不了解车间里的情况啊。” “这个交给生产科去办,给他们发补贴,他们肯定愿意报名。不就是平时设备的保养吗,也就停机后半个小时的事儿,也不累,还有五块钱补贴,是个聪明人谁都愿意干。” “设备科科长的任命是局里下的,这个实验室主任是怎么回事儿?咱们轧钢厂这儿也没实验室啊。” “没实验室咱们可以建,也花不了几个钱,不是有刚建好的新车间吗,隔出半个车间来就行,试验仪器和设备我出了清单你再让供应科去买就是了。” “嗯,你这样说我就有些明白了,就是由你搭建一个试验平台对吧?” 李主任说着就把信纸折叠好,放进了抽屉里,然后又对王胜文说: “好了,胜文,你一来咱们就讨论工作,有些不太合适,这个话题就打住吧,我们聊聊你生活上的问题。” 王胜文向他投去了感谢的目光: “我这生活上也没多大问题,家里人都在广州那边,在四九城这里我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就是后面有时候可能需要去图书馆查资料,还有去局里汇报工作什么的,坐公交车又不方便,所以交通工具需要你给我解决一下。” 要说李主任这人坏归坏,但是对自己人绝对是没说的,王胜文话还没说完,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大信封来,直接扔给他: “早给你准备好了,装包里拿回去看吧,再缺什么随时跟我说。” “废话我就不说了,感激之情用工作回报。” 李主任把椅子往前挪了挪,靠近了耳语: “胜文,苏局长的意思你真明白?” 王胜文点点头: “明白,不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吗,这个很容易解决。” “老弟,怎么个容易法?给哥说说!” “李哥,一山不容二虎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直接打死一只,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其中的一只老虎发现一座猎物更多的山……” “你是说让他升上去?” “不光让他升,咱也得升,你想想,要是再发现几座猎物更多的山呢……” “那谁还在乎原来那座破山?对吧弟弟?” “所以就得建实验室,那可是能发现其他山的地方。” “我明白了弟弟,就是说……” 之后两个人的头几乎靠在了一起,办公室外再听不见任何声音。 怎么都感觉不像是好人在商量问题! 李主任给的大信封里,装满了各种票据,还有三百块钱,导致王胜文在入职红星轧钢厂以后不到半个月,就骑上了一辆“局里发的”凤凰牌自行车。 这是他自己说的,谁也没办法去验证。 第3章 初次收徒 要说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还真的是纯洁善良。 虽然红星轧钢厂的杨厂长知道王胜文是苏局长派来的援兵,但是看到他写的工作计划之后,仍然举双手赞成。 周一王胜文来轧钢厂报到的时候,杨厂长去局里开会一天,所以王胜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他。他们的初次见面是在周二下午的全厂中层干部会议上。 杨厂长当场宣读了局里的任命书,同时红星轧钢厂任命王胜文为技术科副科长(科长空缺)、实验室主任。 杨厂长作为职场老油条,自然闻到了王胜文这个实验室中的血腥味儿。 但是他有更加深刻的想法:既然我在位的时期研究出来的成果,领导的功劳首先就应该是我的,谁也争不去,李主任功劳再大,也只能排在第二位,最多他主任升个副厂长,那根本不算什么。 虽然李主任把王胜文的办公室安排在了自己的隔壁,但是技术科、设备科、实验室仍然归属于生产部门。 最高兴的是市工业局的赵局长: 难得一次红星轧钢厂的两头驴意见这么统一,看来这个市工业局产值最高的企业要向好的方向转变了。 剩下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了。 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生产科的孙业平科长,竟然每天上午亲自陪着王胜文去车间检修设备。 红星轧钢厂总共有十二条轧钢生产线:一条厚板生产线,两条中板生产线,四条薄板生产线,一条防滑板材生产线,一条棒料生产线,两条钢筋生产线,一条铁丝生产线。 另外还有一个铸造车间,一个机加工车间,一个钳工车间,一个锻压车间。 正好把原有的十六个车间塞满。 从去年开始,又加盖了一排共八个车间,计划引进一条厚板生产线,一条中板生产线,三条薄板生产线和一条钢筋生产线。 原有的十二条轧钢生产线中,除了一条中板生产线、一条薄板生产线和一条铁丝生产线是日伪时期的设备外,其余设备都是建国后引进的苏联设备。 早年中苏友好时期,各条生产线都是由苏联派专家来进行维修保养。 自从61年下半年,苏联专家撤走后,所有设备就没再进行过系统性的维护保养和维修。 虽然有几个聪明的工人在设备坏掉的时候,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但是不专业的维修又能起多大作用? 所以一到有了比较紧急的生产任务,不是这儿设备坏了,就是那儿设备出问题了,往往弄得是生产科、车间一片忙乱。 这就是生产科孙业平孙科长亲自参与设备维修的原因。 五六十年代的轧钢设备,对于一个前世的工程院院士根本就构不成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况且还有神识里各种工具的支持。 既然生产科长参加,也不能让他闲着,王胜文从神识里拿出一个手动维修用工具箱,其中的工具种类非常齐全,所以工具箱挺大挺重,有五六十公斤的样子。 王胜文说是从学校借来的。 于是生产科孙科长成了名副其实的“背锅侠”。 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整个红星轧钢厂的十二条生产线,满血复活,其中维修维护的复杂过程不再赘述。 有些小说里会说维修过后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等等,大家千万别信,那只是剧情需要。 真正的轧钢生产线,生产效率取决于原材料的加热炉,在没有使用电加热的年代,使用焦煤的加热炉加热钢坯,永远是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所以后世有“一个轧钢厂,半个城市的用电量”的说法,这话是从钢铁大牛唐山传出来的。 生产效率没怎么上去,但是工人们的感觉上来了,设备操作的顺滑让他们感到安心,特别是看到王胜文熟练的维修维护操作时,崇拜之心油然而生。 这是上级给我们派来的人?厉害! 这人得几级工啊?牛掰! 我这都三十几岁了,给他当徒弟是不是有点晚? 这小孩儿看着挺年轻,娶媳妇了吗? 嘿,老刘,你们家二闺女快十七了吧,赶紧点吧! 他那姑娘我估计够呛,太矮了… 工人们议论纷纷。 第4章 四合院禽兽大戏开场 王胜文后世在机床二厂干了近二十年,各种设备的实际操作技术肯定是有的,加上他本身有理论知识的支持,所以让这些技术显得特别精湛。 今世,他不想把这些技术仅仅保留在自己手里,而是想通过授徒的方式把这些技术传播出去,虽然这些徒弟的理论基础可能根本没有,但是具体到一个固定的岗位,肯定是没问题的。 况且,后期王胜文也不准备每次都由自己亲自出手,所以收了徒弟,把实际操作技术教给他们,然后由他们进行实际操作,这是个省时又省力的好办法。 孙科长爷俩的这通骚操作,正好满足了他的这个期待,考虑到这个时期人们大多直来直去的做事风格,所以王胜文也没矜持很久,就顺利答应下来。 很快,空地儿就收拾出来了。 孙科长立马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在正北的上位。 正在这时候小酒馆里走进来一个穿蓝色旗袍的女人,进门就说 “唉呀,慧珍姐,今儿你这里搞什么仪式呢,这么热闹?是不是我来的有点不是时候啊?不打搅你们吧?” 徐慧珍马上迎过去,拉住女人的手 “这不今儿轧钢厂孙科长的儿子,在这儿拜师吗,所以我们就收拾了一下,正好,这拜师礼还缺个师娘,你就来扮演一下吧,哈哈哈哈哈哈……”边说还真又搬过一把椅子并排放好,然后真要把女人往椅子上按。 女人看来也不是扭扭捏捏的人,随口就和徐慧珍互怼到 “我看应该你来演才对,你们都认识,演起来更自然些。再说,拜师是要给徒弟礼物的,你看今儿我可啥也没带,没法演啊。” 孙科长连忙阻止她们 “你俩可别乱说啊,人家王科长可是还没结婚呢,你俩这样说话人家该生气了。” 王胜文此时不愿意和她们啰嗦,直接过去坐到椅子上,朝孙伟招招手 “来吧,拜了师以后工作上可就得听我的了,希望你不要后悔!” 孙伟也是个硬朗人,应声回答 “徒弟绝不后悔!师傅在上,请受徒弟一拜!”说完,跪下邦邦邦就是三个响头。 王胜文向前扶起他,拍拍他的肩膀 “今后你好好学,我一定倾囊相授!” “是,听师傅的!”这时候孙伟的眼睛里竟然闪着泪花。 王胜文又拍拍他的肩膀 “好了,别激动,以后日子长着呢,好好学就是了。” 说完转过身对孙科长说 “拜完师了,你就让他先回家吧,他在这儿是个不安定因素,他走了,咱们俩边喝酒边说话多好。” 又转向两个女人一边 “徐老板,把椅子收了吧,今儿我第一次收了徒弟心里高兴,就请你俩一起喝酒。咱们把今天我拿来的酒全喝完,下次我再给你带些。” 俩女人都是“见过世面”的人,所以也不矫情,收拾完就一起坐下,徐慧珍指着女人介绍 “这位是东边雪茹服装店的陈雪茹陈老板,以前叫雪茹丝绸店。” 王胜文点头致意 “陈老板还真是风姿卓越啊,幸会幸会,小子我叫王胜文,和孙科长是红星轧钢厂的同事。” “幸会幸会,谢谢王弟弟夸奖!来,姐姐我借花献佛,先敬你一杯。” 陈雪茹一杯酒下去,小脸儿立马有点发红 “啊~真的是好酒啊,这味儿,香! 王兄弟从哪儿弄来的这么好的酒?” “朋友送的呗,陈老板如果觉着香,下次朋友再送了,也给你拿一些过来。”王胜文也喝了一杯,然后边吃小菜边应付着她。 “可以啊,我拿衣服和你换,别的本事我没有,做衣服我拿手。” “是啊,王老弟是该做几件衣服穿,你看你穿的这身衣服,都洗得发白了。”徐慧珍给她助力道。 王胜文点点头并没有跟她们继续聊下去,扭头对孙科长说到 “孙科长,你回家跟孙伟说,拜师这件事儿,你们就先保密几天吧,等他完全和那边脱离了师徒关系再公布也不迟,不然的话又会起争端。” “这事儿你放心,我明天就办这事儿,也就是跟他们车间主任和易中海说说而已,以后再把工时分开就完了,比较简单。”孙科长也喝了一杯酒,很有把握地回复着。 四个人推杯换盏地喝到接近八点钟才把两瓶酒喝完。 走的时候,陈雪茹都有些醉意了,走路摇摇晃晃的。 至于有人期待的“桃色事件”,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那时候人的性情只有两个字清纯! 正阳门离南鼓锣巷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王胜文骑着自行车走了二十多分钟,接近八点半才进了四合院的大门。 刚进门前院儿的阎老师就迎了过来,满脸的笑容 “王科长,你可回来了,我都等了你一个多小时了,本来今晚要开全院大会的,最后你没回来,也就没开成。” 王胜文从兜里掏出两个橘子递过去 “阎老师,不好意思啊,让您久等了,我这不是和朋友出去喝酒了吗,所以回来晚了,抱歉抱歉!” 阎老师拿到橘子就高兴了 “没事儿没事儿,说好了明晚再开,你可记得回来参加啊。” “知道了阎老师,回见了您哎~” 第二天一大早,王胜文在水池刷牙的工夫,许大茂媳妇娄晓娥走过来,低声地对他说 “昨晚院子里三位大爷要开全院儿大会对付你,你的注意啊。” 王胜文从口袋里掏出一大盒德芙巧克力,像往常一样塞到她手里 “我知道了,拿去吃吧,别一次吃太多,以后少靠近我,也别替我说话。” 娄晓娥粉脸一红,连忙跑回了屋里。 这个时期的娄晓娥还很单纯,只有保持点神秘感才更能吸引住她。王胜文这段时间收到的福主供奉里,所有的巧克力和士力架都让他偷偷塞给了娄晓娥,但是从来不多和她多说一句话。 她也从一开始的抗拒变成了如今的无条件接受,这种神秘的感觉让她非常舒适。 什么样的感觉不知道,只知道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她就会趴在窗户的玻璃后边偷偷看王胜文几眼。 到了晚上全院儿大会正常进行,院儿里共住着十六户人家,前院四户,中院和后院各六户,除了后院的聋老太和前院的阎老师,其他都是红星轧钢厂的职工和家属。 会议搞得还挺正式,一张八仙桌放在中院儿的正中间,三位大爷和聋老太每人一个凳子围坐在周围,桌上放着一大爷和二大爷喝茶的缸子。 院里的其他人要么站在院里,要么自己拿个小矮凳坐下,有人还直接坐在地上。 二大爷刘海中一看人都到齐了,拍了拍桌子,开始他的表演 “哦,今天这次全院儿大会呢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大家都知道,一个多月前,咱们四合院来了新成员,大家知道,咱们红星四合院呢是街道上的道德模范四合院,所有家庭和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咱们四合院的脸上抹黑,邻里之间有矛盾有争执,要靠我们三位大爷解决,最好不能让外人知道,你看就像上次孙二虎家和程三家……” 啰里啰嗦讲了将近五分钟,在王胜文看来,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 有些人脸上开始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易中海及时站了起来打断了刘海中已经扯到天边的话题 “好了,二大爷话就先讲到这儿,我来说几句,新来的,先介绍一下自己。” 王胜文一听,嚯,这就来了啊,先给自己个下马威是吧?看来得配合好把戏演下去啊。 “王胜文,设备科工作。”惜字如金。 易中海气势又涨了几分 “说说你什么来历!” “没什么来历。” “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已经说了,其他没必要。” 易中海有些无可奈何地坐下,一本正经地又开始了 “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呢,是想解决咱们四合院困难户贾东旭家住房紧张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贾东旭三月份因公殉职,咱们四合院当时还给他们家捐了款,贾东旭的母亲多次表示要感谢大家。 现在贾东旭的小女儿出生了,家里成了五口人,可是仍然住在三十多平方的房子里,住不开啊,孩子遭罪啊! 所以,经过我们三位大爷商量,决定给他们家换个大一点的房子,考虑到咱们四合院各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只有新来的小王符合换房子的条件。 你看他只有一个人,住着两间配房,根本用不了,所以我们决定,要么分一间给贾东旭家,要么就和东旭家把房子换了住。 大家同意的举手!” 王胜文不知道他们还能有这套路,但是他不准备直接去怼他们。 苍蝇在你耳边嗡嗡嗡,你还能也和它嗡嗡嗡? 疯狗朝着你狂吠,你还能也朝着它汪汪汪? 所以四合院同仁小说里,狂怼禽兽的,基本都属于智商不在线。 苍蝇嗡嗡嗡,不是应该动苍蝇拍吗? 疯狗乱咬人不是该用棍子打吗? 王胜文看到,除了三位大爷以外,第一个举手的就是傻柱,这个曹氏传人,这时间应该已经对秦淮茹展开“饭盒攻势”了吧? 说他“舔狗”是假。 狗对屎的执着,是基因里边带着的,和环境无关。小区里主人当儿子养的“富贵犬”,仍然会对屎“趋之若鹜”。 举手的人里,有贾张氏、聋老太、易中海媳妇、刘海中媳妇、阎埠贵媳妇,还有一个“群演”。 很奇怪的是,刘海中仨儿子并没有举手,阎埠贵孩子们也没举手。 这些王胜文都暗暗记在心里。 举手的人里,就数贾张氏的手举得最高,感觉灰机来了她都能抓住。 王胜文从兜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和一只钢笔,走到桌子前示意阎老师让一下座位,阎埠贵老老实实地顺从了。 王胜文就趴在那儿在笔记本上开始写东西,然后抬起头带着笑脸问贾张氏 “贾家婶子,你大名叫什么?” “我原来叫张翠花,嫁过来才叫贾张氏的。” “很好,你家几口人啊?怎么我只见到了你自己?” “五口人,他们都在家里呢,我去叫。” 说着转身跑进屋里牵出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后边跟着个抱着孩子的少妇,少妇的衣襟被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拽着。 王胜文朝小男孩儿招招手 “贾家婶子,这是你孙子吧?长得白白胖胖的,真可爱,过来,叔叔给你块糖吃。”说着便从兜里掏出一块糖放在掌心里。 男孩儿见到糖,眼睛一亮,扑过来一把抢到手里,然后又迅速跑回去躲到贾张氏身后剥开糖纸就开始吃。 抱孩子的少妇有些想阻止的意思,但瞥了一眼王胜文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王胜文又转头很平静地问易中海 “易师傅,这事儿是怎么引起的?” “是贾张氏多次跟我们要求的,我们三位大爷才一起给商量出这么个办法。” “刘师傅、阎老师,是这样吗?” “估计是这样吧,一大爷是这么说的。”刘海中一脸迷糊地回答,阎老师则选择了默不作声。 王胜文又低头写了一小会儿,然后抬起头看着易中海说 “这事儿可以操作一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