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暮点灯人》 第1章 少年照萤烛 秋末寒初,枯黄连天。 半月山内,在日暮升起的时候,这避世的小城之中早已亮起了点点烛光,似要接替日霞洒向人间的光芒。 小城一侧的半月山外有一道被世人称之为‘凤鸣江’的辽阔江河。既不知道来自何处,又不知通往何方...... “唳~” 惊天凤鸣响起! 一只千丈身躯的玄凤之影从凤鸣江底冲出,裹挟着七彩流霞划过天际。 那日暮之下庞大的玄凤身影不是实像,只似一道玄凤异象而已。流光溢彩的玄凤异象自江底冲出,而后又重新落回江中,消失不见。 随着玄凤身影的落下,整个日暮急转而下。江畔和小城瞬间便陷入了漆黑的而骇人的夜幕之中...... ...... 叩叩叩! 叩叩叩...... 城中的一个小院门口,传来了一段急促的敲门声。 如同千万火急一般! 院门外一个身影佝偻的老人不断的拍打着院门,可是院中久久没有人前来开门。 犹豫再三,老人一咬牙推门而入。 那小院之中,一个少年倒在地上,似陷入了昏睡之中。 老人脸色猛的一变,冲到了少年的身旁,将少年扶起,口中不断的呼唤:“如意,如意!” 少年幽幽醒来,像是有些疲惫的睁开双眼,见到面前的老人微微一愣,随即想要撑起身子爬起来,却又一个趔趄又倒了下去。 “王爷爷......你怎么来了?” 少年在老人的搀扶下四下环顾,似见到漆黑的夜色,似乎有些恍惚。 老人看着少年虚弱的样子,神色复杂,可是想了想,他还是对着少年有些惶恐的开口。 “如意,剑暮来了!” 少年一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虚弱的身躯,呢喃自语。 “剑暮来了吗?我又昏睡了多久......”摇了摇头,少年看向老人开口道,“没事的!剑暮之中的那些妖物不会进城的,王爷爷不用担心。” 只是老人脸上的忧愁并未散去,依旧忧心忡忡地看着少年,犹豫许久道:“可是小苑苑还在城外!” “她今日说是出城去采花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小苑苑是老人的孙女,也是少年的街坊,一有空便喜欢跟在少年的身旁,一口一个‘如意哥哥’! 听到老人的话语,少年的脸上闪过了担忧,他再次强行撑起了身子,站了起来。 “爷爷别担心,我现在立刻出城去寻她!” 少年强撑着自己摇摇欲坠的身躯,一步一晃朝着小院之外走去...... “如意!”老人看着少年那摇摇晃晃的身躯,心中不忍,开口叫了一声。 少年回过头,让自己的脸上挂上了笑容。 “我没事!” 说完,便走入了夜幕之中。 老人坐在小院之中,双目有些发红,对着少年的背影深深一拜,口中低声呢喃。 “爷爷只能拜托你了!” 少年名为李如意,是这半月山一段凤鸣江的点灯人! 凤鸣江畔,每过三个月,便会迎来一次剑暮。所谓剑暮,也不知何人起的名字,只知每当剑暮降临之时,那剑暮之中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妖物。 那些妖物极为凶残,杀人吃人。 可在这小城之中的人知道,唯有一人可以在剑暮之中行走,那便是身为‘点灯人’的李如意。 李如意每当剑暮降临,都会走出城外,去往江畔点起一盏盏烛灯,驱散妖邪...... 点灯人是一个官职,可是这小城之中,却只有李如意一人。 所以,王爷爷在孙女迷失在城外的剑暮之中,只能前来求助李如意,因为只有李如意能走进剑暮! 只是今日的李如意却并未出城,而是倒在了自己的院子中...... ...... 夜幕之中,李如意点起了手中一盏微弱的荧烛,疲惫不堪的走出了城外。 半月山外是横跨一方天地的凤鸣江。那一凤鸣江隔开这片天地成两岸,江水如澜,道不尽这世间郁郁难终的遗憾。江畔竖立着无边的残兵断剑,如同剑冢一般的将整个江畔铺上了萧肃之意。 漆黑的夜幕之中,一道道妖邪的身影在江畔四溢的发出声声嘶吼。 那嘶吼之音传入城内,让人大门紧闭又点亮了一盏盏烛灯。 微弱的荧烛在城外的江畔亮起,那黑夜之中的一只只妖邪红着双眼,却又似乎极为惧怕那李如意手中的荧烛,纷纷绕开。 而李如意也似乎早已习惯了与密密麻麻的妖邪为伍,并没有太多的恐惧。 他只是从身上的包裹之中取出了一盏盏灯烛,将其在江畔的残兵断剑之上,点亮! “小苑苑!” “小苑苑......” 李如意一边在江畔行走点灯,一边呼唤着那个迷失在剑暮之中的邻家小女孩。 只是夜幕起来,妖物太多。荧烛光芒之外的漆黑一片之中似乎早就已经,没有了任何人...... 李如意深吸了一口气,面色不甘,想了想从怀中取出了一枚丹药服下,立刻感觉自己的虚弱褪去了不少。 想了想,似乎想起一个地方,小苑苑极有可能会躲在那里。 于是,李如意调头又朝着那个地方而去。 一个半月山外的山洞之中,一点微弱的荧烛照出洞外,在江畔的风中遥遥晃晃。 洞外围着密密麻麻的各种恐怖妖物,双目血红的盯着洞中,却又不敢上前! 李如意见到那山洞之中的火光,立刻松了一口气。 他驱散了妖邪走到洞外,便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捧着一截即将熄灭的灯烛,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如意哥哥......”小女孩见到李如意,双眼立刻有些发红。 她丢下了手中的灯烛,猛地扑入了李如意的怀中,“如意哥哥!” 这个山洞是李如意留下的,以防万一有人在剑暮降临时来不及回到城中,便可以在这里点亮荧烛,驱散妖邪。 李如意此刻有些庆幸当初将这个地方告诉了小苑苑。 “你怎么这么不乖?明知今天是剑暮,还要走出城外?”李如意佯装生气,对着小苑苑指责道。 小苑苑伸出小手,拉着李如意蹲下。然后从身后取出了一个花环,踮起脚尖,将其套在了李如意的脖子上...... “苑苑听人说,剑暮之前的花有灵性,可以做成花环祈愿。只是现在是秋天,花并不多...” “我祈愿让如意哥哥能够...” “事事如意......” 第2章 短谣送魂归 李如意双眼刹那间双眼变得有些发红,指责的话语却再也说不出口。 他深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牵起苑苑的小手。 “以后不许做这样的事情了,知道吗?” 小苑苑低着头,轻轻的点了点,“苑苑知道了。” 李如意深深的叹了口气,见小苑苑那委屈的至极的模样,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谢谢。” “我很喜欢!” 小苑苑抬起头来,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满怀期待,“那如意哥哥感受到苑苑的祈愿有用吗?” 李如意点了点头:“有用,哥哥感觉舒服多了。” 小苑苑天真的笑了起来,似也不再惧怕洞外的无数妖邪。 “走吧......”李如意抬手将小苑苑背了起来,“哥哥送你回家!” 趴在李如意背上的小苑苑点了点头。 “回家咯!” 洞外的妖邪很多,却在每一盏李如意留下的荧烛之畔都没有妖物靠近。 见到李如意背着小女孩出来,那些妖邪对着李如意嘶吼了一声,而后不甘的调头离开。 在剑暮之中,莫说是普通人,就连神仙也不敢流露出任何的气息。因为剑暮之中不止有无数的妖兽,还有着一道道隐匿在妖兽之中的诡异...... 那是一双双恐怖的幽瞳,仿佛嵌在黑夜之中一般。 那些可以翻江倒海的神仙不惧怕妖兽,但是却惧怕那种诡异的东西。 “如意哥哥,那些黑暗里的眼睛是什么东西?”小苑苑有些胆小的伏在李如意的后背,害怕的问道。 方才的那个山洞里,不只有驱散妖兽的蜡烛。还有一件李如意留下的衣服,正是那件衣服让那些诡异没有进入洞中。 李如意转头看向夜色之中的一双双恐怖至极的眼睛,他也不知道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只是知道那些东西从来不会伤害他。 “或许是曾经迷失在剑暮之中的前辈们吧......”李如意摇了摇头。 小苑苑轻轻的点了点头,“如意哥哥是不是还要在江边点灯?” “要不我们先把灯点完再回去吧!” 小城之中的人都知道,李如意每次在剑暮之中都要点上三千盏灯烛。 李如意想了想,点头道:“也好!” 说着,李如意便背着小苑苑进入了漆黑的夜幕之中,开始一盏盏的点亮灯烛。 一盏又一盏...... 微弱的盏盏烛光渐渐的连绵成片,将那江畔的三千残剑照得如同遗落在星辰长河之中的战场一般。 当三千余柄立于江畔的长剑之上皆亮起灯烛之时,那些夜幕之中的幽森双目忽然褪去了凄厉之色,竟露出了一丝清明,呆呆看着满地残剑。 “抱紧!”李如意对着小苑苑说了一声。 小苑苑立刻抱紧了李如意的脖子,而李如意也放开了托着小苑苑的那只手,他转头看向那些黑暗之中的幽瞳,神色也变得有些低沉。 双手作捧花姿势,向上轻轻抬起......开口默念起来。 “残兵归弥处,剑暮惊不眠。清明同碧落,萤烛照归途。” 话音落地,一道波澜起。 三千灯烛火光飘起,似万家灯火朝着天幕而去。 而那些无尽的幽影似猛的一颤,目中似露出了思索,而后转头看向了剑丛之中那点灯的少年,就这么看了许久。 少年也回望着那些幽影,缓缓的低下头去,似自言自语的呢喃了一声。 “人间......没什么好的。”新笔趣阁 终于,那些幽瞳露出了身影,似一道道人影的模样。它们对着那点灯少年......深深一拜。 而后纷纷转身朝着那点点飘向天穹的萤烛之火追逐而去...... 诡异散去,只剩下了无数的妖兽。 “它们去哪了...” 小苑苑仰头,对着李如意问道。 李如意摇了摇头,“或许,去往生了吧。” ...... 走了一夜,剑暮还不曾褪去。 李如意背着小苑苑走至半月山下的一道洼谷之中,那洼谷之内横断着一道高大的城墙。 那隔壁的王爷爷与守城的将士早就等在了那里。 见到李如意背着小苑苑回来,年迈的王爷爷喜极而泣,冲出城外。 小苑苑也从李如意的背上爬了下来,扑到了老人的怀中。 “爷爷!” 老人抱起小苑苑,看向面色苍白的李如意,张了张嘴:“如意......” 李如意轻轻的笑了笑,“我没事,快回去了。” “苑苑吹了一夜的风,别着凉了!” 老人点了点头,抱起小苑苑便朝着城内走去。 小苑苑在老人的怀中探出头,对着李如意挥了挥手,“如意哥哥,一定要平安!” 李如意轻轻的笑了笑,“好!” 老人和小女孩一过城门,‘剑暮’便消失不见,城内已经升起了日霞,可城外却依旧漆黑一片...... 待两人入城之后,城楼之上的一位年轻守将走到了李如意的面前,拍了拍李如意的肩膀:“如意,你还好吧?” 李如意轻轻的笑了笑,像是隐藏了什么。 “还好......” 这位年轻的守将名为温实,是朝廷派遣来半月山镇守城门,也是李如意为数不多的好友。 守将温实脸上闪过一抹担忧之色,正欲开口之时,却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笑意褪去。 那头顶的手缓缓的放了下来,沉闷许久才缓缓开口。 “是了,有一事忘了与你说......” 李如意闻言一愣,“什么事?” 温实仰头看了看李如意平和的脸庞,一时间变得有些低沉,犹豫良久,转过身去背对着李如意,望向城外漆黑的一片。 “古道长为你求来的神医,昨日已到了城中......” 李如意没有开口,只是看着温实背影,发现温实的双肩似乎有些微微的颤动。 沉默良久。 李如意平静的问道:“是神医说我没救了吗?” 温实摇了摇头没有回应,只是岔开了话题,像是喃喃自语,“来这凤鸣渡好些年了,就交了你这么个朋友。或许等些时日,我便要离开了。” 等什么?李如意并没有问,只是点了点头,“到时候送你。” 城外夜幕之中的阴风徐来,似乎带着一些感伤,吹动着两人的长发。 温实转过头来,神色如常。 “莫要食言!” 李如意摆了摆手,转身走入了城内。那身后是一片无尽的‘剑暮’,只是身前那城内的白昼也不尽是明媚。 少年身影被城内白昼照出城门的霞光印在地上,拖得冗长...... 第3章 命签道波澜 细缕尘风摇青潋,步履长阶承少年。 半月山承半月之势环抱着这凤鸣小城,山内白昼如常,山外那‘剑暮’笼罩着凤鸣江,披着漆黑的夜色。 那半月山上有一间道观,名为福星观。听名字像是一个大道观,可实际不过只是一个有着三两道士的小破观罢了。城内去往道观的小路是一条长长的台阶,上面满是青苔,显然极少有人去道观朝拜。 李如意走在石阶之上,一步一步的朝着道观而去,却被一位道士拦住了去路。 那人与李如意一样,却白发苍苍,那道袍也同样褴褛不堪,却洗的极为干净。盘膝坐在石阶中央,身前摆放着一桶命签。 “如意见过道执道长。”李如意十分恭敬的走到老道士面前作揖行礼。 “如意回来啦。”名为道执的老道士笑了笑,抬手指了指面前的命签,“今日还是与往常一样,算上一卦?” 李如意仰头看了看山顶的道观,又看了看面前的老道士,点了点头。 “好。” 李如意跪在了老道士的面前,双手捧起命签竹筒,用力的摇晃着,直至桶内的一支命签跌落了出来。 老道士习惯性的捡起那支命签,却并未看,只是将那支命签握在手中,笑盈盈的面对着李如意问道:“这两日可曾日行一善?” 李如意改跪为坐,质朴的脸上流露出了天真的笑颜,“昨夜我在点灯时,应该是在剑暮中帮了好多人。今日又带他们入城了。” 李如意话语之中似乎有着自己的小小心思,明明是一件事,他却非得分开说。 分开说,就成了两件! 老道士听出了李如意的小心思,笑着摇了摇头,“行善布德,终能改命。莫当是师兄给你的任务,而要行诸于心!” 李如意点头遵命。 老道士笑了笑,也并未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小如意本就心地纯良,所谓的日行一善,也是出于其自己的本心罢了。虽是‘日行一善’,却从未止于‘一善’。 对于李如意,他还是放心的。 至于‘改命’一说......老道士只是叹了口气,却并未多言。 李如意见老道士不说话,抬手指了指老道士手中的那枚命签,“道长,今日命签所抽还是下下签吗?” “往常每日一签,至今已三千六百签,签签皆大凶。今日亦是如此。”老道士点了点头,将那支他并未看过的命签翻了出来,露出了签文,“......离宫签!”https:/ 说着便将那签递到了李如意的面前,那签面所刻正是: 离宫蒙变焕! 李如意看那签头,神色如常,只是眼底却不免闪过一丝失落。 这一签同样是下下的大凶之签!离宫蒙变焕的签文为:乘病马,上危坡,防失跌,见磋跎。 “屋漏又遭连夜雨,船破偏遇当头风。动不如静,进不如退。” “果然还是下下签。”李如意小脸上堆起了哀伤,抬头看向山上的道观。他知道,山上的道观之中有一位师尊请来的神医。 可是未曾见那神医,却已然有了结果。 这小城之中的人皆知,福星观上有一‘小衰星’。自幼命途多坎,灾病不断,起初都对其避之不及。可唯独这个小衰星生性纯良,喜助人行善,城中百姓由最初的唱衰也都变成了惋惜。 如意之所以还活着,全靠道观中的两人为之吊命。 上一次小如意病发,为了续命,道执道长一夜白头。而道执道长就是今日拦住小如意上山这位道长。 见李如意神色失落,道执道士却神秘的摇头道:“离宫虽为下下签,可其中却有静变之故。或许我们等上两刻钟,再抽一次能有变数也说不定......” 李如意一愣,“不从来都是,每日一签吗?” 道执道长摇头笑而不语,李如意疑惑不解,却还是静等了起来。 长风徐来,吹着半月山上半腰石阶上的两人,一个老道士一个小道士,还有山巅道观之上那白须白发的紫袍老人。 “好了,再抽一签吧。”过了良久,道执道长终于对着李如意又开口道。 李如意改坐为跪,再次双手捧起签筒,摇出了一支签。 道执捡起那支签,仔细看了看,缓缓的笑了起来,“果然,离宫有变。离遇静成乾,这一签为乾宫-遁变否。”说着,将那支签又递到了李如意的面前。 第4章 如意如意难 李如意一路奔袭着上了道观,狭长的石阶两畔青松古木退至身后,一到山顶,便见到了那人站在观门之前。 那袭残破的旧黄色长衣裹在身上,一手持着剑,一手轻放于身前,银发白须,长摆拖于地上。银须白发之上依旧带着那淡淡的笑颜,似乎在面对小如意时,他总是这般的开心。 “先生。”李如意走到了老道士的面前,躬身抱拳行礼,轻轻的喊了一声。 老道士点了点头,叹道:“如何?看到你道执为你卜的卦了?” 李如意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是。” “既已知命数,为何还要上来?”老道士问。 那卦中命数分明便是让他再等等,等到时机一到,自有活命之机。可是李如意却还是上来了...... 李如意仰头望着老道士,老道士的眼角似堆起了皱纹,仿若早至暮年一般。 老道士姓古,道号道文,就连他自己似乎也早已忘了本名是什么,便一直以‘古道文’存活于世间。 这小城中人皆知,李如意是道文道长亲手从小带到大的。 做人做事之礼,也尽是道文道长亲传。小如意虽命不好,却懂事乖巧,古道文的亦是传了毕生道学给李如意,唯独不允李如意学剑。 原本这小小的福星观上只有‘道文’‘道执’两位道长,后来又不知何时多出了一个‘衰星’小道士李如意。 李如意低下了头去,低声道:“我怕害了别人。” 老道士望着李如意的模样叹了口气,抬手轻轻的抚摸着李如意的脑袋,“世间自有命数,你学不来心狠,如何能改得命。” 李如意摇头,目光之中露出了坚持。https:/ “可也是先生教我,道法自然,生死如常。” 老道士望着面前的小如意,摇头不语,转身推开观门,带着李如意朝里走去。 小破道观之中寥寥几间屋舍,中心一尊道像,道像面前是一个身姿容颜皆姣好的少女。少女盘膝而坐,双目紧闭,身前悬着一柄飞剑,飞剑之上的流苏随风轻舞。 李如意缓缓的走到少女面前,赫然发现少女的似乎状态有异。 “先生,这位便是神医吗?”李如意转身看向自己的师尊。 第5章 卦签皆不愿 日上三尺,晓风吹澜。 小道士的道袍之上似破了两个洞,漏风吹入了心海,惊起徐徐波澜。李如意默默转身,朝着观门之外走去。 观中那道像,手中剑立在身前。它一直睁着眼,无神的眼中皆是那生死之择下的似在望着离去的李如意,又似在看眼角颤动的沉睡少女...... 道执师叔一身紫袍,白发苍苍。道文师尊银须雪发,一身旧黄的长袍随风而舞。两位道长站在道馆之外,苍茫的头上束起的白发飘如雪。只是在见到李如意出来之时,两人脸上又挂起了笑意。 “先生,道长。”李如意走到两位道长面前,呼出了一口气,展颜一笑。 古道文负手而立,背后的长剑之上的流苏轻摆。 “好孩子。” 李如意摇了摇头,看着两位长辈的神色,犹豫了一番开口问道,“若是我方才选择自己活命,先生和道长是否会失望?” 道执道长默然,并未开口。 而道文老道士却深吸了一口气,负手平和的望着李如意点了点头,“若你选自己活命,我自然会失望,说明为吾对你的教导还是失败了。不过却也会为你能活命而高兴。” “只是你如今的选择,虽然吾自豪欣慰,却也痛惜......” “苦了你自己!” 李如意低头搓了搓自己道袍的衣摆,将一处褶皱掸平,而后走至廊角,望向山下的小城,“那是我自己的命,与他人又有什么干系呢?” “先生不是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吗?既无可奈何,便欣之若命。这人间...也没什么好的。” 两位道长相视一眼,摇头苦笑不已。古道文白发长抖,走到李如意的身旁,抬手拍了拍拍其瘦弱的肩膀,“可吾也曾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若安天命,与蜉蝣何异。” 李如意望着远处的漆黑一片的江畔,久久未语。 “又想你娘了?” 李如意轻轻的点了点头,望向半月山外被笼罩在剑暮之中的漆黑一片,抬手搓了搓眼角,话语稚嫩而弱,“先生,你说我娘死在剑暮,可我已超度了那么多的残魂,还是不曾在其中见到她。” “亦是不知江畔的三千剑,哪一柄是我娘所留。” 李如意双目露出了深深的眷恋,“我娘应该很漂亮吧,可惜已经忘了她的模样。好想能有机会再见她一面......” 紫袍道长道执着头又拿出了那命签竹筒,递到了李如意的面前,“这世间苍生,万事万物皆有遗憾,却依旧生生不息。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何不再卜一卦?” 李如意回过头来,看向两位长辈,想了想笑着点头,“也行。” 接过命签桶摇曳了起来,哗哗哗的声音响了半天,却不曾掉落出一支卦签。李如意‘大怒’,使劲摇晃了起来,可这一用力,甩出了两根签。 李如意拾起一根签,脸色一黯,却故作轻松般一脸不满的看向道执道长,“道长,你的桶里不会压根就没有好签吧?” 这又是一支下下签! 那签头上刻着:巽宫,巽变井。 “这一签的签文为:一月缺,一镜缺,不团圆,无可说。”李如意神色忧伤,“月缺镜破,种种不宜!三千多签,这一签比之前的所有签数都不吉!” 身为一个小道士,李如意自然也懂得解签之术。这支签差不多已经将他方才思亲的结果都说出来了。 道执无奈抬手拾起了另一支同时掉落的卦签,举起一看,双眼一亮,立刻斥驳道:“胡说,这支签不就好了吗?” 李如意双眼一亮,“上签?” “下签!” 道执摇了摇头,将这卦签又递给李如意,有些尴尬的安慰道:“但是总好过下下签不是?” 李如意接过这支卦签一看,沉默。 艮宫,损变中孚! 签文为:莫言荆棘恶,终为鸾凤栖,目前应有诗,何用早踌躇。 这一签虽是下签,却与下下签没什么太大差别...... 李如意丢下卦签,满脸的无奈。 扶摇徐来,吹了落叶满山舞动。 一枚落叶落在李如意的手中,又被风一吹去向了远处。 李如意望着那枚远去的落叶,目光飘至师尊身后的长剑流苏之上,目露遗憾,犹豫了片刻,转头看向观内那少女的身前的悬剑,还是开口道:“先生,我还想学剑!” 古道文看了看自己身后的长剑,又看了看目光期冀的李如意,白眉一皱,“为何?” 李如意低下头去,沉闷开口,“这辈子怕是难体会那剑仙江湖的肆意洒脱了,却还是想摸摸剑。” 这已不知是李如意第几次对古道文提起想要学剑的想法了,可每一次古道文问他为何,他也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或许是想在剑中找到娘亲生前凌剑的风姿... 亦或是羡慕那些御剑而行的仙人,可以活的洒脱...... 只是,古道文却从不曾允他学剑,今日依旧还是如此! “剑,从来不是洒脱之意,而是承重之物!承其心,承其志。剑有双刃,若无剑心,只会伤己及旁人。” 古道文摇头,将自己背手在身后的剑举到面前,望着手中剑,目色之中流转出了无边的思绪,似乎并非只是在看着一柄剑,更是一位故人。https:/ 古道文拉着李如意靠着廊桥坐在地上,望着李如意的双目,“你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兵医术道,琴棋书画,这些东西你尽可学,它们能固你心怀,拓你眼目,你也学的不错。可唯独......剑不一样.......” 古道文仰头望向遥远的天际,继续呢语:“剑之初始,只为杀伐。可渐渐的,世人在剑上倾注的东西多了,便也忘了剑锋所指向的生死!” “忘了生死之重,人命便也不值钱了。” “如此.....在剑上倾注的东西,便似乎又变得不重要了。” “就像剑之宿命一样矛盾,伤人又伤己。”古道文叹了口气,将手中的剑伸至李如意的面前,“我可允你执剑,但你尚无剑心,不明剑锋之重,又如何能真正的御剑呢?” 李如意听着古道文的教导,双目落在古道文递过来的长剑之上,神色迷茫,想要伸手去触碰,却还是收回了手。 古道文话语中含义极重,剑锋所指...皆是他人的生死! 他还不曾有执剑之心,只是想感受剑之风采,便难掌剑之锋芒...... 李如意神色黯淡的收回了双手,不再说想要学剑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