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盒子通大宋》 第1章 第一章造景箱里的小人 二月十五,惊蛰卯月。 天色阴沉黯淡,积云成墨。 初春骤雨来势凶猛,雨中飞驰的车辆交错不息,汇成马路上的流光交织。 顾临之刚回到出租屋,看着窗外的暴雨,庆幸自己取快递那会走的早。要是在站点多耽误一分钟,就得被这场雨困在小区门口了。 “这粉丝寄来的是个什么东西,比想象的要大好多啊。” 幸好刚才在楼下遇到了邻居大叔,不然这么大个玩意,他一个人还真搬不回屋里。 顾临之憨憨挠头,摸索墙上的照明开关按下,室内瞬间敞亮。 角落里摆着的,是一个裹着纸皮的快递箱子,看着足足有个水族箱那般大小,几乎占据了狭小屋内的一大角空间。 贵重物品,轻拿轻放。 包装上的八字真言,让顾临之不敢造次松懈,一路上稳稳当当地带回家,毕竟这可是自己为数不多的粉丝送来的礼物。 作为一名混迹于哩站的杂谈小up,他多少有点受宠若惊。 原来世界这么大,真的会有人关注着渺小的自己。当初那次公司大裁员之后,也是这些小粉丝来给予的安慰。 顾临之翻出抽屉里的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割开缠布,打开纸箱。 皮纸落地,露出一个大规格的玻璃箱,里边盛着厚重的干燥黄土。 中心地带零散搭着些碎石群落,瓦砾台柱陈木牌匾,似乎是老村庄的废墟,毫无生机可言。 “这好像……是个造景箱?” 顾临之蹲在箱子旁眯着眼观察,靠着模糊的印象辨认,有些不确定。 在他看过的那些玩物区up的视频里,造景箱这玩意可不便宜,最少也得小几百才能拿下,做工好些的更甚于此,都是有山有水的风景画,充满诗意, 可怎么到他这就成了一个荒废的贫瘠之地? “算了,再怎么说也是粉丝送来的礼物心意,还是先看看放哪里比较安全好。” 南方空气潮湿,东西保存不好容易霉变,顾临之没有多想,正准备起身挪地。 忽然。 他眼角余光瞥见了些变化。 那些石堆群里的阴影,好像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是错觉么?” 顾临之太阳穴突跳,俯下身换了个角度,继续观测。 这时,他才注意到村庄废墟的阴影下,还躲着些胶皮的塑料小人。 布衣褴褛,男女老少幼皆有,个个都面黄肌瘦,身形枯槁,七躺八仰着好似在避暑。 “好精细的面部做工,鼻子眼睛嘴挑不出任何毛病!” 栩栩如生恍若真人,顾临之仿佛发现新天地的孩子般感叹。 “我懂了,这造景箱里的景,描绘的不是繁华盛世山河。而是在刻画着一幅大旱饥民逃荒的残酷景象,悲剧才是这个箱子的主题元素!” “这么精致的工艺,不会是纯手工的吧?小粉丝破大钱了啊!” 顾临之从口袋摸出手机,刚要解开锁屏私信感谢,却见底下有几个小人好像动了起来。 他揉了揉眼,像是见鬼了一样再看,还真动了。 小人们挪动了阴凉地,往屋檐底下的更深处隐没,灵性而自然。 “这是电池驱动的,还是太阳能自供应?” 顾临之微微皱眉,这一看就不便宜,他喜欢小粉丝送来的礼物,但也从不希望他们会因此破费花大钱。 打开手机哩站界面,顾临之查找着与那名粉丝的私信记录,正要询问价钱。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的账号竟然显示了已注销! “???” 顾临之愣了一下,合着这是跑路了? 他从地上找出刚才撕下的邮递信息码,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上面竟然也是没有寄件人名字电话,甚至连寄出邮件的地址都没有…… “小粉丝这是怎么寄过来的?”顾临之纳闷心想。 就在这时,造景箱里头传来窸窣的新动静。 顾临之靠近一看,箱子边缘不知道怎么冒出来个新的塑料男小人。 青年儒士的打扮,穿着群青色直掇袍服,头戴东坡巾,衣物陈旧破损也难掩身上那股浩然正气。 附近的饥民小人见到来者后,立刻围了上去,唧唧咋咋地说着什么。 顾临之在他们头顶上听着不是很真切。 像是频道受到干扰的电视,费了好一番功夫他才捕捉到重要的关键词。 祈雨! 大旱灾年,得雨以润万物! “这造景箱就跟个小世界一样,细节做得也太真实了吧?” 顾临之听着忍不住再次感慨,看向远处桌上的《民间历史杂事纪闻》。 那是之前他打算作些历史科普视频的素材,包涵一些各朝各代的琐事杂文。 要是顾临之没有记错的话,箱子里的那名中年儒士穿的应该是一件“直掇”。 这款服饰在宋元明都有存在,但不开衩的款式,只在两宋时期独有,多为僧侣所穿,有部分文人雅士也爱穿。 所以毫无疑问,这个箱子里所处的时代,恐怕是大宋里的某个灾年! 岁大饥,人相食。这就是那个残酷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顾临之继续观察箱子,注意到里头的中年儒士跪在地上,被人群簇拥着,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 物件太小了,顾临之看的不太清。 于是他打开手机摄像,直接聚焦放到最大来查看。 那是一条粘土做出的土龙,做工粗糙简陋,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祈雨祭祀物。 通常在求雨祷文念诵完毕后,将土龙投入水中,以得天上神明降雨解旱。 不一会的功夫,顾临之果然瞧见了一位老者来到儒士身旁,手捧碗水放下,肃穆庄重,满满都是仪式感。 接过碗水,儒士便开始念诵起祈雨祷文。 “天作山川,以镇四方。俾食以民,以雨以旸。惟公聪明,能率其职。民以旱告,应不逾……” 看到这里,顾临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祈雨仪式本就是封建迷信,最多取个心理安慰,数日到数月内能降一场雨,那都算是祈雨成功了,恐怕箱中儒士终将无功而返。 但这无情的天灾,难道又是无辜老百姓们的错么? 一想到那些饥民小人的脸庞,自己不知不觉竟然有点共情。 顾临之抬头望向桌上那瓶没开过的矿泉水: “如果箱子真的那么拟真,那我撒点水下去,小人会不会有新的反应?” 说干就干,顾临之走过去打开瓶盖,捧了点水到手心,又再次返回到造景箱旁。 窗外风雨飘摇,箱内土龙入水。 顾临之撒开双手,在箱子顶淋下泉水。 屋内凉风轻微拂动,桌上的《民间历史杂事纪闻》翻到崭新一页,有一行字如是写到—— “北宋年间,大旱赤行千里,饥谨见瑧。惟边疆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2章 第二章神明有感,落水了! 熙宁七年间,惊蛰卯月无雨,旱暵为虐。 “自春及夏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淮南诸路久旱;九月,诸路复旱。” 农稞作物皆颗粒无收,厚土龟裂干涸。 在这黄天烈阳下,是一大片弃置的废墟残骸。 牌匾断木横梁犹在,石垒稳固,依稀可见往日的农庄模样。 而在这建筑阴影之下的,又是一批逃灾的庶民百姓,如枯槁行尸般懒散,正横躺避暑。 荒地边缘,一身直掇的李世兴踏步而来,手捧求雨土龙。 满目苍夷的灾景,映入李世兴的眼帘,让他触目惊心。 “京都鼓乐升平,京畿白骨累累,这年头最苦的永远都是百姓!我辈儒士,又该何求可变?“ 李世兴满腔愤懑,却无可奈何。 虽然祖辈世代出儒官,可到了上一代家道中落,银钱亏空,至他这代考举又接连失败,续不了祖上门楣。 于此大旱灾年,也不过是个空读漫卷诗书的一介流民。 废墟影落间,一位赤膊的和蔼老者迎面走来。 亲切呼唤着李世兴的乳名,嘶哑问道:“满儿,土龙可做好?“ “做好了二叔。“李世兴赶紧点头,从袍袖里取出来祈雨龙。 打小他父母便早亡,亲戚冷眼嫌弃他如避瘟神,就是靠着二叔拉扯长大,现在长辈已老,在这荒年里自己也绝不会离弃。 “好,满儿你去准备一下,祈雨之时忌生杂念!“ 二叔颤颤巍巍地兜着碗水,递送到李世兴的手里,反复叮嘱道:“满儿切记,三尺头顶有神明,心诚则灵!” “我省得,二叔。” 李世兴庄重地点点头,一碗水握在他手里,仿佛手执千金般沉重。 远处屋檐下,一双双眼睛盯着水源,有人咕咚抽动咽喉,有人摩挲地面,但都不敢上前造次抢夺。 这是献给天神的祭物,故而无人敢玷污。 李世兴余光瞥见,心里却更加凄凉起来:“民间与朝堂,祈雨之法叠出不穷,若三尺之上真有神明,早就该响应……又何至于此,令万千百姓殍死田间?” 念及此处,李世兴一身群青袍袖厚重,更是让他闷得发瘟难受,可却不能脱下。 祈雨应典进行之时,必当衣冠郑重。朝堂求雨,往往都是一众官员入斋戒荤,执华服雍贵,以香酒币醢祭告神灵。 但在这荒民逃难之际,家畜早已被屠戮殆尽。一身破儒服,一捧清水,就已经是难民们所能找来的极致。 “如若这次祈雨不灵,他们日后会不会复归殷商,以人祭神?” 李世兴背后润透冷汗,不敢再胡思乱想下去,静思敛心。 骄阳之下,难民们众目睽睽,紧盯而视,他伏腰跪地。 口里念诵着晦涩祷文,抬头望天,心里却渐渐绝望。 天穹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哪有乌云汇聚的痕迹? 一些性子暴躁的流民忍不住,开始窃窃私语,怀疑是不是祭品不够丰盛,祭者不够心诚的原因。 李世兴不为所动,依旧在念念有词,但却已经阖上双眼,茫然地等待最终的结果。 诸如朝堂那般盛大祭祀,运气好些也不过五日内得雨,再次些则是次月得雨,甚至更久。 所谓祈雨,又岂是当日能够见效? 祷词念诵完毕,李世兴睁开眼仰望苍天,不禁摇头。 果然,天空澄澈无云,没有一点乌云的影子。 身后的流民见状已是躁动不安,李世兴苦闷一笑,正寻思怎么接着忽悠下去。 忽然…… 一抹湿润,毫无征兆地落在了他的脸上。 “?” 李世兴微愣,摸摸脸,手指间传来冰凉。 出神间,接着便是哗啦水声,涌入耳中。天地间雨丝连线,水光潋滟,雨落狂潮而至! 屋檐下的孩童最是聪慧机敏,雀跃着跑跳出屋,大声呼喊: “落水了!老天爷落水了!!” 庶民们久逢甘霖,刹那间,全都捡着碗捎起瓢,疯了似的往户外边跑接水。 “下雨了!终于下了啊!” “老天开眼!祈雨神明护佑!!!” “这可都是水,孩子他娘别愣着,把瓢盆都带出来!” 聒噪声交织雨里,有人喜极至深,甚至分不出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李世兴在原地错愕,瞪大双眼,嘴里喃喃自语:“真的下了……祈雨成了?!” 他抬头仰望天空,依然无云可见,但这雨水做不了假。 大旱年间,此刻天上是晴朗骄阳,却又有暴雨如注! 李世兴骇然大惊,他不理解,却大受震撼! 作为一个读贯百家经书,偏不信鬼神的人。这一刻,他所坚守的道心动摇了! “难道,这三尺头顶之上,真有那神明居住?” 正笼络着思绪,一名孩童忽然扯了扯李世兴的衣角,指着远处,奶声奶气地说道:“李叔,那边有人来了。” 李世兴循着所指望去,却见更多的流民往这头聚集。 都是些附近地段的散民,逐雨而来。 李世兴眉头微皱。 他不介意大家来取水,水本就是天地间的生命源泉,人人可以获取。 但雨水聚民众,民众携食财,而这些身外之物又定会引来响马山匪,趋之若鹜! “不好,快去通知大家……” 李世兴当即反应过来,但话音未落,却听马蹄嘶鸣声在雨中乍起。 一伙马队踏泥水而来,手执锐器,很快奔至庶民群中。 “哈哈,全是他娘嘞大肥羊,老天爽气!” 为首骑马者大笑,直接翻身下马,攥着一个瘦弱百姓,“有食粮的都交出来,可免死!” 饥民们没有出声,有的已经脚底抹油,准备离开,灾年里粮食比命都还要重要。不交粮是刀下魂,交上去到死怕都是个饿死鬼! “那里有人带粮想跑,大哥!” “找死!当老子说话放屁!” 说话间,几个匪贼冲了过去,乱刀砍死庶民,抽粮扒衣一气呵成。 粘稠血水稀释在雨中,大地见血分红,不知道谁嚎了一嗓子,众人如鸟雀惊散! “跑啊!” 李世兴手发软,在茫茫人群中找出二叔,就要领着趁乱离开。 一名独目草寇忽然拦住了前路,手里抽刀冷声道:“刚才就是你这老东西叫的,我耳朵灵得很!” “滚!”李世兴捡着地上的树枝,手抖如筛,护在二叔前边,“贼寇,我…我今天就跟你们拼了!” 却在这时,二叔攥在他的手边,劝阻道: “跑啊满儿,你还未成家……不要再管二叔了,快逃!” “呵,今天你们爷俩儿,他娘的是一个都别想走!”独目贼寇冷哼道,“今儿就算神明来了,也救不了你这书癫子!” 马匪抽出满是赤铁锈迹的朴刀,一刀劈下,忽地感觉头顶一凉。 就在即将落刀刹那,风雨飘摇中,云扉大开,一根百丈长的擎天木柱从天而降,直杵临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3章 第三章大如斗车的饼食! 马匪走得很安详。 造景箱顶上,顾临之收回刚杵下去的木筷,放在眼前端详。 筷子端头正在滴落红水,还黏着些糊糊的奇怪东西。 顾临之闻了闻,一股轻微的铁锈味扑鼻而来,心里顿时有点肉疼。 “……这可是我刚买的筷子啊!” 这波草率了,不该用吃饭的家伙去杵的,顾临之很嫌弃地从口袋里摸出张纸巾。 仔细擦拭去筷子上面的脏东西,又接着往箱子那边瞅了一眼。 造景箱里,皴裂的黄土地上寂静无声,那些舞刀弄枪的塑料小人都给吓得定住了。 过了好一会的功夫,小人们才围在刚才被碾碎的塑料小人旁边,咿咿呀呀地说起话。 流民装扮的小人在跪拜,骑马的则是惊得四下逃窜。 “好真实的反应!”顾临之有些惊讶,想起小时候拿木棍戳蚁窝,里头的小蚂蚁也是这种反应。 但造景箱里的“蚂蚁”明显更高级,塑料脸上的每个表情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还会动! 肢体活动无比真实,甚至有的小人跑得太急,还会触发踉跄摔倒的随机事件。 其中几个逃跑的马匪,眼见就要靠近边缘玻璃。 顾临之直接出手,用他的手指给轻松拿捏,屈指一弹,就给弹回了造景箱的中心地段。 但是没怎么控制好力道,有个小人弹飞之后,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鼻孔喷出红水,很快就没了动静。 “这也太脆弱了吧,不过我可不能让你们给跑咯。” 顾临之扫视全场,把骑马的一个接一个弹走,远离边缘的玻璃。 在刚才洒水的时候,他就注意到,小人一旦靠近玻璃就会凭空消失,有时候边缘也会走出来新的小人。 更让顾临之气愤的是,本来洒水时吸引来了不少新人,结果这些山匪突然从外面跑进来,肆意屠戮,把好不容易聚集来的小人吓跑了大半! 简直就是外来入侵物种! “卑鄙的山贼!”顾临之现在很生气,虽然说乱世之中,人各有志。 有的靠挖草食土来维生,但有的却选择落草为寇,拦路打劫妇孺孩童。 “生活本就已经很不容易,弱者们不团结一心就算了,却反而向更弱者挥刀!” 顾临之看向那些剩下的马匪,被他这么一吓后,全都畏畏缩缩地朝拜天空,仿佛在祈求原谅。 塑料脸上一把鼻涕一把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愣是在雨里哭成了个委屈小娘子。 顾临之摩挲着手里的筷子,心里边毫无波澜,刚擦好的筷子又忍不住碾了下去,带走一个独耳的马匪小人。 原谅马匪是死去受害者的事情,而他顾临之,只是负责送他们下地府相遇! 噔!噔! 筷子落地,不停戳碾着剩下的马匪,莫得任何的感情,全是蛮力。 很快就把造景箱里清了个干净。 倒进去的矿泉水混红,渗透进箱子里的颓败土地,尸骸遍地可见。 其他流民小人劫后余生,跪在死去的亲属旁恸哭,上演着生离死别的台戏。 顾临之看着这些可怕景象,忍不住感叹造景箱的主题元素,也太残酷了! 无情的天灾造就人祸,而人祸又带来无休无止的悲剧循环。 “古代的百姓们好可怜,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顾临之发现这神奇的百景箱越玩下去,自己就越对这些难民产生共鸣。 他看着刚开盖的矿泉水瓶,陷入沉思。 既然只用洒点水就能让小人得到大雨,如果我再往里面投放些别的东西。 能不能把这百景箱的焦土废墟,变成那大庇天下寒士的福泽宝地? 顾临之想着未来,仿佛已经看到灯火长明的街景,忽然听到肚子咕噜叫了起来。 饥饿感翻涌,这才意识到观察了百景箱那么久,自己还没吃晚饭。 “去附近超市买点方便面,简单对付一下吧。” 顾临之撑起身子,拿着钥匙刚要出门,又看了眼箱里的龟裂干土。 “顺便再买个花卉喷雾壶回来,改善这里面的土质!” …… 入夜,群星璀璨。 李世兴野外观望天象,北斗南移,紫微星始离本位。 测算朝代更迭之类的法子,他一个死读书的臭儒生肯定是不甚了解。 这观天象其实更多的,是在感觉温度气候,试着推断当下的节气变更,寻找一个合适的种地契机。 白天那场马匪袭击历历在目,李世兴这辈子都无法忘记那副天人景象。 天顶之上,降下梁木巨柱,精准地碾死那些作恶的匪人,却不伤害劳苦百姓半分。 此前祈雨之事尚且可说是机缘巧合。 那这天降木柱,若不是神灵显灵,那还能个怎么解释法? 所以,李世兴当场就光速皈依,成了第一个香火信徒。 冥冥之中,他当时恍惚间还看到高天之上,有人手晃动。 毫无疑问,正是神明! 蹒跚渡步声从身后传来,李世兴听出这是二叔的脚步。 “满儿,伤患都安顿好了。” 二叔驮着背,来到他的身旁,“大家都不愿意走,想留下来,以报神明之恩。” “您劳累了,二叔。” 李世兴点点头,预料之内的事情,百姓是去是留全凭他们的意志。 可见了那神迹景象后,乱世里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这庇护地更具吸引力。 地虽贫瘠,但有神则明! 李世兴开口又问道:“二叔,大伙的余粮还省多少?” 二叔听着却叹了口气,颤巍着张开五指:“如果算上马肉,还能勉强支撑五天。” 李世兴皱了皱眉,心沉谷底。 他起初的设想很美好,寻来些木材土块,把这片弃置的建筑加固,复兴农庄,就此久居。 但现实里的柴米油盐,着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聚集的饥民数量众多,没有粮田,只以草籽做粥,哪怕再去屠宰那些贼寇留下的马,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接下来又该如何是好?” 李世兴正聚精会神地思索着,远处忽然跑过来一名扎辫孩童。 孩童跑得太急,上气不接下气道:“李叔!快来!东边那头出事了!” 身旁的二叔慌神,急忙问道:“什么事?莫不是有马贼又杀过来了!” “不是……是神明…”孩童捋顺了气,才缓缓说道。 “神明刚在东头那块地,降下了大如斗车的饼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4章 第四章这是要祭天? “好大的汤饼!” 李世兴随着孩童引路,见到实物后,直接就脱口惊呼。 饶是他早已心有准备,但此刻还是免不了大受震撼! 所谓汤饼,也就是今天“面条”的古称。夏天常吃的“凉面”,又在古时被称为“冷淘”。 只见此时,星光照澈在荒野上,一根宽径大如斗车,长数十丈的长面条。 就那么被盘曲着放在空地,底料鲜美,飘香十里地。 如此朴实无华,且枯燥。 李世兴望向身后,破布衣的流民全躲在断壁残垣边上。 面面相觑,无人敢上前,男人们猛缩喉结咽下口水,干杵着等,那些被妇女攥住的孩童更是都馋哭了。 一个个正眼巴巴地看着李世兴,祈雨之后,已然把他当成了沟通天上神明的神官…… 神官有福先享,有事先上,没毛病。 “……” 李世兴一时无语,手底下局促无措。 看我有什么用,我也慌啊! 而且你们封的官那没用。 得上头神明准许才合乎祭礼! 但眼下没有别的办法,李世兴心里打鼓,只能硬着头皮上前。 硕大的面食近在眼前,飘香扑鼻,色泽微黄而诱人,摸着还很有韧度弹性。 “好香!” 李世兴垂涎欲滴。 这些天的逃荒日子里,观音土和青涩的草籽,他都不知道咽下了多少回。 现在别说是汤饼,哪怕只是底下泼着汤汁的泥土,李世兴都想嚼碎进肚里! 但如此粗暴取食,是不是有失礼仪,对神明大不敬? “咳咳咳……”正犹豫着,李世兴忽然听到了一阵咳嗽声,断断续续,似乎是从他头顶上方传下来。 “快吃啊,怎么不吃呢,吃面条多是一件美事。” “嗯?这声是……” 李世兴心里一惊,声自头顶三尺而下,不是那神明还能是何者? 他猛然抬头仰望夜幕,却见星云掩映间,有一年轻男子的面容,手里拿着形似农叉的陌生器具,进餐食饼,俯瞰底下的自己。 两人刹那间对视交接,彼此目光皆是错愕茫然。 …… …… 造景箱的边上。 从超市回来的顾临之靠在那里,日常观察底下小人活动。 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大食桶方便面,握塑料叉,嗦着Q弹的泡面。 “这些小人怎么不吃我丢下去的面呀,是太大了么?” 顾临之憨憨挠头,有些纳闷,现在他已经有把小人们包养的打算了。 一个个瘦得跟皮包骨一样,看的顾临之很是心疼,于是顺手投喂了一条泡面下去。 结果还没人敢动,全都畏缩在建筑废墟里,活像那受惊的林中小鹿。 “难道……” 顾临之盯了造景箱半天,又看了一眼泡面的口味,恍然道:“难道红烧牛肉经典款,不合他们的口味?”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换面包撕下去的时候,忽然看见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儒士。 顾临之眼神微眯,立刻认出了这名男儒士。 之前祈雨仪式上,就是对方主持的祷文,尊老孝顺,在马匪入侵的时候表现也突出,所以印象还挺深刻。 从那些小人蚊萦般的交谈里得知,好像是叫什么李世兴来着。 他把目光锁定在李世兴身上,继续嗦着泡面观察。 然而,这个穿着儒服的小人也只是在面条旁边徘徊,始终不肯咬一口。 顾临之喝着热汤,对小人的举动更加疑惑不解了。 接着,他的支气管就给汤水烫到,呛着了…… “咳咳咳咳……” “啧!” 被呛得岔气烦躁,顾临之嘟囔着,干脆直接去朝着造景箱催促:“快吃啊,怎么不吃呢,吃面条多是一件美事。” 话音刚落,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底下的小人惊恐地抬起头,满脸写着愕然…… “???” 顾临之微愣,同样懵圈。 难道这个小人能听到我? 他偏了偏脑袋,再看李世兴,果然发现对方的眼神聚焦随之移动。 “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看见我!” 顾临之大喜过望,这样一来,就方便他指挥了。 不然一直是自己的独角戏,没人去吃面那也不是个办法。 箱子顶上,顾临之清了清嗓子,俯下身子,温和地开始对话。 …… …… “你们为什么不吃呢?” 朗朗明星的夜空,有温柔地声音传了下来,被李世兴听入耳中。 李世兴在原地目瞪口呆,旁边的汤饼顿时不香了,心里震惊得如同翻江倒海。 说话了! 神明它在和我说话! “苍天在上!愚民李世兴,拜见神明大人!” 李世兴扑通跪在地上,虔诚地磕头,如履薄冰。 身为神官的他这带头一拜,立刻又引起废墟那头的流民百姓跪拜,刹那间,满造景箱里,飘荡着扣扣哒哒的磕头声。 突然,天空降下了不耐烦而愠怒的声音—— “站起来!不准跪!” “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不吃!” 顾临之在箱顶问道,直接打断所有人施法,要是不阻止李世兴磕头,待会自己怕不是还要多吃十几轮迂腐的儒礼套餐。 他最受不了这些又臭又长的形式规格了。 “回……回禀神明大人。” 李世兴起身仰望夜空,结巴地说道:“我们只是一介小……小民,不识礼数,怕不敬您降下的恩赐。” 听到这里,顾临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终于理解小人为什么不敢吃了。 古代山川风雷皆为神迹,而这神威如狱,神恩如海。 对于他们这些小人来说,自己就是这样与天同高的存在,所以更加不敢放肆。 “在小人视角里,我现在应该是在天空俯视的状态吧。” 想到这,顾临之叹了口气,用更加放缓的语气,柔声对着底下的李世兴说道:“放心吃吧,无须礼数!食物都是给你们的!” 天上神明降下命令,李世兴不敢犹豫,果断朝着远处的同伴招手。 “大伙快过来享用恩赐福泽,神明大人准允了!无须礼数!” 霎时间,等待许久的饥民们闻声而动,乌泱泱地汇集过来,枯槁面黄的脸上满是喜悦。 靠近鲜香的汤饼,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汤汁醇厚,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现代人常吃的味精重调料,对于那个贫苦年代来说,再怎么说也得是属于中上品次,甚至上上! 李世民咬着汤饼,差点连舌头也给囫囵吞下去,再抬头,才发现天空群星灿烂。 神明大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5章 第五章我能沟通神明! 神明大人不见了。 李世兴仰望广袤夜空,陷入了短暂的迷茫。 原来真的有煌煌神明存在,自己这般渺小,于对方眼中也不过那沧海一粟。 “满儿,神明大人可否还有别的旨意?” 二叔佝偻着身子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 其他饥民吃得满嘴狼藉,这时也竖起耳朵认真听起神官的吩咐,生怕有遗漏。 李世兴讶然状,反问道:“二叔,你们方才没听到神明之声?” “不曾。” 二叔微弓着腰,颇为自豪道:“我等都是一介愚民,不配与神明交流,惟世兴你能听闻。我李家之门楣复兴有望,世代儒官,今儿又出了个神官,总算出息了!” 附近饥民听着这些话,再看向李世兴时,眼神都变得炙热。 男子皆谦卑尊敬,老妇又看了看自家尚未出嫁的闺女,面黄肌瘦,心底已经在思量起如何打扮漂亮,借媒妁之言,找月老牵红搭线。 与神明沟通的神官,在民间完全可称的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李世兴自是知道这一点,他不禁哑然失笑,但现在儿女情长并非重点,生存更重要。 “神明大人既然留下汤饼,那便是让我等自行处理,可这般大的食物,绝非一日可食毕。” 李世兴看着巨大的泡面,稍作思量,朝着二叔吩咐道,“二叔,你速寻几个掌过厨的伙计,看看如何风干储粮,尽快处置,莫让那蚁虫啃咬了去。” 二叔欣然点头允诺,流民群里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接着,李世兴又去安排几个习武的练家子去轮流值夜,长夜未央,马匪随时可能经过。 神明大人的神通广大,但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帮助凡人。之前帮的那几次,就已经是莫大的救命之恩,恩如浩海。 “而且现在没了饥饿困扰,我等愚民,也是要尽早回馈神明大人才是了。” 李世兴看向身前积攒的人群,鼎沸错杂,随即高声问道:“有谁曾任修建屋舍的匠师,都随我来!一同收拾农庄废墟,加固垒墙!” 话音刚落,一时间流民队伍里群情激昂,接连抛出十几个精壮黝黑的汉子,瓦匠木匠泥匠,盛出不穷。 逃难的灾民里,本就是生活中劳苦的百姓,心灵手巧,个个都是顶好的人才! 二叔蹒跚着走来,沉声向李世兴问道:“满儿,接下来你又要做何打算?” 李世兴倏然回道:“二叔,我欲为神明奉祠建庙,尚飨香火。但在此前,仍需先划出一片大伙能过夜的居所。” 闻言,二叔看向远处狼藉的楼阁残骸,叹了口气:“这可不是个容易的活计啊。” 李世兴笑了笑,目光炯炯而坚定: “苏公曾自那《六国论》有云,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我等愚民在这荒灾乱世中,得神明相助而往,又岂惧不能建立丰功伟绩?所谓万丈高楼起,不过是始于今时之足下耳!” “好!不愧是我李家男儿!”二叔听后眼前一亮,欣慰笑道,“人生在世,当效秦王天可汗之盛名。” 话毕,爷俩儿便不再多言,各自领着人手,忙去处理手头上的活计。 …… …… 顾临之从梦中醒来,在床上伸了个懒腰。 昨晚半夜和李世兴说完话后,他实在是困得不行,本想躺会床小憩,结果就直接睡到了天亮…… 起床洗漱,随意叼了块面包。 顾临之揉着还有些惺忪的睡眼,翻出了手机,寻思着是不是该给造景箱录个像。 他的本职就是一个哩站杂谈up主,每天剪辑上传视频,就好些奇特的小玩意,名气勉强还能看过眼,有些核心粉丝群。 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接到点电动牙刷之类的商单小广告。属于那种虽然饿不死,但也赚不了大钱的状态。 要是把造景箱做成一个系列,能不能多涨点粉丝? 顾临之想到这逐渐兴奋起来,打开摄像,就开始往造景箱里拍。 “咦?” 顾临之突然惊奇道,又在箱子里有了新的发现。 昨天自己放在箱子东边的那条泡面,竟然消失了! 不仅面消失了,连下边的土都被刨得一干二净。 本来想拍下小人吃饭的场景,难道现在只能作罢? 顾临之有些不甘心,又抬眼往造景箱里查看。 突然瞧见几个晒得黝黑的小人,正往西边的空地走去,那块地上干燥整洁,排放着些面干曝晒。 而在屋檐底下,妇孺孩童们劳作,把沉重的面块分批切碎处置,秩序井然。 看到这里,顾临之释然了。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民以食为天。” 只要给些食物,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处理,大旱灾年因地制宜,借着暑气高温风干食物,只是其中一种最基础的储粮手段。 顾临之又看向造景箱里的农庄废墟。 流民里的青壮力男性已经在清除瓦砾堆,分工明确,似有重建文明的意思。 人群里叫李世兴的小人最是显眼,已经换下了直掇袍袖,身先士卒投入到了搭建梁木的行列里,干得是满头大汗。 “真不错。” 顾临之点了点头,生产带起劳动力,这片农庄底下说不定还有完好的地窖。 有信仰就是一种好事,终有一日,此地将万家灯火长明! 造景箱顶上,顾临之打开手机摄像,默默将文明起步的最宝贵一幕录下。 又观察了片刻后,窗外响起蝉鸣聒噪声,时间已经到了正午。 箱里的小人也开始避暑,来到屋檐底下歇息。 “接下来也该轮到我出手了!” 顾临之见状,屁颠屁颠地来到茶几前,拿出昨天刚买的水雾喷壶。 撕开包装,倒灌进矿泉水。 然后回到造景箱旁,开始挑选着合适的喷雾点。 …… …… 天光炎热,足蒸暑土气。 屋檐底下,李世兴擦着汗水,二叔站在身旁述说着上午的成果。 “粮货都处理完好了,满儿,但南岗那片地实在太过干涸,难垦。” 二叔撮起一小瓢水,润了下嗓子,接着道:“十几个丁壮汉子拿着锄头,垦了半天,愣是没出个三分地。” “要不,咱再做一场祈雨,唤神明相助?”二叔又担忧道,“就怕那雨势浩大,把刚晒的饼食给淹嘞。” “嘘……” 忽然,李世兴竖指在唇边,示意噤声,“二叔,您且仔细听听。” 二叔不明所以,年老的他有些耳背,不如年轻人灵敏,只能静下心来倾听。 万籁寂静中,虫鸣窸窣,南岗方向伴随着细密的水声落地,悠然入耳。 “这是……下雨了?” 二叔蓦然瞪大双眼,可附近晒粮的空地,却依旧是艳阳高照。 他又接着望向南岗方向。 朦胧烟雨飘渺如烟,轻快凉爽,仿若雨水独此一地! “是神明大人!”二叔惊骇道,正要行跪拜大礼于天,却突然被侄儿拉住了。 “切莫要跪拜行事,二叔。” 李世兴摇摇头,扶着老人诺然道,“神明大人不喜这套礼制,三尺顶上,我等埋恩于心,心诚则灵。” 此刻,南岗伴风雨吹息,黎民百姓聚屋檐下仰观天穹。 其中有人欢喜作歌,供万人传唱,以敬神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