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生》 第一章:生如蜉蝣陈先生 秋月坊坐落于大景南域,数十里间约莫有近三四百余户人家,虽说入户少了些,但却也尤为热闹。 坊市里人来人往,坐在街道旁的小贩喊着吆喝,酒肆里的老头正在给人打酒,脸上笑出了褶子,肉铺的屠夫正炖着骨头,企图以此来吸引来往的客人,来往的行人走在街上,时而驻足,时而又交谈几句。 “打酒。” 一双黑白皂靴踏入酒肆之中。 来者双手负背,着一袭青衣长衫,面容俊朗,有两缕发丝顺着脸颊垂下,腰间挂着一个葫芦。 “来嘞……” 酒肆的张老头答应了一声,接着便急匆匆的跑了过去。 见了来者之后,张老头却是顿了一下。 陈长生微微一笑,接着将腰间系着的葫芦递给了对方。 “你……” 张老头的话音戛然而止,他忽的僵住了,顿在原地。 陈长生看着面前的张老头,说道:“认不得我了?” “当然……” 张老头吧唧了一下嘴,有些呆滞道:“认得!” 陈长生道了一句:“秋月酿,先上一壶,葫芦打满。” “好…好。” 张老头答应了一声,接过陈长生的葫芦,接着便转身去打酒了,只不过相比起刚才他的神色中多了几分惧怕。 后来打酒的时候,他也有些颤颤巍巍的,似乎怕是有酒溅出去了,惹得这位‘陈先生’不高兴。 陈长生来到酒肆里坐下,张老头很快就将一壶秋月酿端了上来。 “先生您慢尝。” 张老头道了一声,眼里皆是敬意,还多了几分胆怯。 似乎是不愿意多跟这位先生说话,张老头转身就去给葫芦酒去了。 陈长生也不在意,接着便给自己倒酒。 酒水入喉,伴着阳春三月吹进酒肆里的风,他的神色之间也多了几分痛快。 他的目光扫向酒肆外面。 转眼又是三年,这几十年间,秋月坊也越发热闹了。 待张老头打好葫芦里的酒,坐在那酒肆里的先生已经喝了半壶下肚了,脸上也多了几分红晕。 “先生,酒打好了。” “放这吧。” “诶。” 张老头将葫芦放下之后就想走。 陈长生却是说道:“着急走做什么?坐下说话。” 张老头顿住了步子,尽管心里有几万个不愿意,此刻也不敢忤逆这位先生。 他小心的坐了下来,眼神里却是藏不住的胆怯。 陈长生笑了笑,说道:“有这么害怕我吗?” 张老头面露苦涩,说道:“我也一把年纪了,先生您就别吓唬我了。” 他的语气近乎哀求,更是有些无奈。 陈长生听后却是说道:“我一不是妖怪,二不是恶鬼,怎么又吓唬到你了?” 张老头看了他一眼,但却又很快挪开目光,他感觉浑身不自在,手砸在桌上,说道:“我十六岁初次见您,到如今有五十多年了,爹娘早已入土安生,我也六十有七,老的不成样子了……” 他抬起头,继续说道:“可陈先生你,却还是跟我十六岁时见你时一般模样。” “这叫我怎么不害怕?” 张老头低下头来,不敢看这位先生。 陈长生喝了口酒,说道:“瞧你那怂样。” 张老头吭哧吭哧的,好像是想反驳两句,不曾想,却是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来你这除了打酒还是打酒,你见我几时要害你了?”陈长生说道。 这话倒是没错,陈长生每三年来一次,每次都是如此,上一壶,再打满一葫芦酒,有时候坐下闲聊几句,有时候打完酒便走了。 张老头回忆起这些年的诸多事情,像是下定决心一般,咬牙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先生您跟我说句实在话,您到底…是什么?” 他的目光看着陈长生,那副神色,却好像有种视死如归的感觉。 陈长生倒是感到有些意外,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说道:“这回,你怎么又敢问了?” 张老头轻叹一声,说道:“我都老的不成样了,也没两年活头了,还有什么不敢问的。” 陈长生想了想,说道:“你我也见过不少次了,也算是老熟人了,你不妨先猜猜看,我会是什么?” 张老头张了张口,说道:“不敢猜。” “我不怪你,猜就是了。”陈长生说道。 张老头思索了一下,咬牙道:“先生是妖?” “不是。” “鬼?” “也不是。” 张老头吧唧了一下嘴,又问道:“那就是…神仙?” 陈长生还是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 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算不算。 张老头眼巴巴的看着他,不是妖怪,不是鬼怪,也不是神仙,那会是什么?他着实是想不到了。 陈长生抬起头看向他,说道:“是蜉蝣。” 张老头顿了一下,问道:“蜉蝣是什么?” 陈长生摇了摇头,说道:“什么都不是。” 实际上他并不是这里的人,只是一次意外将他送到了这里。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在于一个蜉蝣雕刻。 那次考古,在他接触到枚栩栩如生的蜉蝣雕刻之后,就发生了意外,眼前忽的黑了下来,整个人也晕了过来。 第二章:流云观道修观主 离开酒肆之后,陈长生提着那个酒葫芦去往了坊外。 在距离秋月坊十里地处,坐落着一座山峦,据传闻说,这山里面曾经来过神仙,神仙传下仙法,滴下三滴露水,化作了一处道观。 道观名为流云。 四十年前,流云观的老观主从山下收了三个孩子,各赐他们一个不得了的道号,玄天,玄地,玄黄。 老观主不懂道法,但口气却不小,天地玄黄,四个字,全都丢了出去,毫无规矩可言。 但就是这样一个口气极大的老头儿,却活了足足一百四十多年。 陈长生提着酒站在山门外。 三年没来,如今上山的路已经有了石阶,想来是三玄在这些年不断垒起来的。 他迈开步子,踏上了那台阶。 一步也没有漏过,直到来到那山上的道观门前。 三玄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转眼这么多年,他们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年了,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皱纹,身形伛偻,已至暮年。 “见过陈先生。” 三玄齐声道了一句,恭敬俯身。 陈长生抬手道:“不必客气。” 玄天上前来,说道:“陈先生,师父他……” 他话没说完,却已低下头来,眼中多了几分落寞。 一旁的两位师弟也是如此。 陈长生见他们三人这般神色,忽的反应了过来。 “他死了?” 玄天闭上了双眸,道了一声:“无量天尊。” 陈长生一时有些恍惚,他看了一眼手中提着的酒,本想着坐下与那老道士闲聊几句,再小酌两口。 如今看来,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陈长生叹了口气,说道:“带我去看看他吧。” “先生请。” 玄天带着陈长生朝着道观里走去。 顺着道观后面的一条小道,几人来到了后山上。 哪里矗立着一座孤坟,其碑上写道——流云观观主洪三才之墓。 陈长生站在墓碑前沉默许久。 洪三才应该是他如今见过最长寿的人了。 陈长生问道:“洪老观主仙逝前可有什么吩咐?” 玄天说道:“师父他让先生您来定夺。” 陈长生接着问道:“还有呢?” 玄地上前道:“师父还留下了一个疑问。” “问的什么?”陈长生问道。 “师父让我们问先生您……” 玄天迟疑了一下,说道:“可否求得长生?” 陈长生没有回答,又问道:“还有呢?” “没有了,师父问完这句便仙逝了。”玄天说道。 陈长生点头表示知晓,目光看向那座坟墓。 良久之后,他将手中提着的酒葫芦打开,倒在了墓碑前。 酒水流淌下来。 落在地上,再沁入地下。 没想到,这酒打来,却成了这般用途。书包阁 谁又想到转眼之间,就物是人非了呢,陈长生心里郁闷,对于缠在他身上的诅咒,也越发讨厌了起来。 葫芦里的秋月酿流干了,陈长生慢慢回过神来。 陈长生无奈摇头,对着那孤坟墓说道:“我还以为你能活再活个十几年呢。” “洪三才啊洪三才,亏你叫这个名字,天地人三才,你是一样都没求得,到死的时候还在执着于这样的问题,你又不是蠢,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后方的三玄左右看看,都有些不解。 先生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陈长生收回目光,他转过身来,看向了面前的三玄。 “你们师父修了一百四十七年的仙,到头来却不如常人活的逍遥自在,终究难过。” “我与你们师父也算故交,他虽交代下来让我来安排你们三人,但事情始终不该由一个外人来决定,这不合规矩。” 陈长生道:“所以,往后种种便由你们自己决定吧,要走要留,都随你们的遍。” 玄天听到这话仿佛有一块大石头落地。 他长舒一口气,拱手俯身道:“谢陈先生成全。” 陈长生摆了摆手,又看向玄地,问道:“你呢?” 玄地说道:“我与玄天师兄同路而行,去往人间。” 陈长生点了点头,接着看向玄黄。 “玄黄,你们三个之中,你年纪最小,你又作何打算?” 玄黄顶着一头白发,面容枯槁,却与那两位师兄不同。 “玄黄想留下来守着道观。” 陈长生看着面前恭敬的玄黄,半天没有说话。 其实,洪三才并没有修得仙道,只是单纯的长寿,活了一百四十多年罢了。 “为求长生?”陈长生问道。 玄黄摇了摇头,说道:“为了传承。” 他继续说道:“自我上山以来,已有四十八年岁月,想来我应当也能像师父那样,再有四十八个春秋,将传承留下,足够了。” 陈长生笑了一下,说道:“你最像你师父。” 玄黄笑道:“两位师兄也总这样说。” 陈长生却是道了一句:“你的两位师兄都是聪明人,只有你最蠢。” 第三章:来去无踪上仙也 陈长生走在那官道之上。 抬头所见,是即将坠落而下的黄昏,似要将这周围的山峦都给染红。 陈长生晃了晃葫芦,里面的酒一滴都没有剩下。 秋月酿原是打来想与那老道士共饮的,到头来却被那老道士一个人给‘喝’了个干净。 “害我没酒喝。” 陈长生轻声叹了一句,吐出心中不快。 虽然他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当知晓之际,还是会感到万分不快。 可生老病死本就是人间常态,他也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拦这一切。 这大概是他最不痛快的一天了。 陈长生索性找了棵树坐了下来,静静的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等那落入彻底淡去,他也该继续下一个三年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声音传来。 “陈先生怎会坐在这里?” 陈长生睁开双眸,看了过去。 来者身着官袍皂靴,面覆黑鸦面具,然而却没有双腿,犹如一缕魂魄一般飘在陈长生的眼前。 陈长生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他有些不解,为何这东西会找上他,而且还喊了他一声陈先生。 陈长生强装镇定,起身问道:“敢问巡游…寻我何事?” 来的不是人!但也不是鬼! 而是这秋月坊城隍庙的阴司巡游! 介于人鬼之间,称为鬼神。 陈长生前些年醒来的时候就在秋月坊见过几次,后来还去城隍庙拜会过,只不过并没有跟这些阴差巡游搭过话。 面具下的日巡游发出了笑声,接着却是伸出手来揭开了面具。 在那面具揭开的那一刻,陈长生却是忽的一愣。 巡游拿着面具,看着陈长生笑道:“先生莫非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陈长生身形微顿,眼中难以掩饰的惊愕。 “你你你……” 陈长生回过神来,他吧唧了一下嘴,问道:“你怎的成了阴差了?” 洪三才笑道:“生时功德有数,城隍大人便提拔贫道成了阴司巡游。” 陈长生听到这话神色一顿。 然而下一刻,他却是忽的大笑了起来。 洪三才疑惑道:“陈先生笑什么?” 陈长生笑着说道:“陈某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那秋月酿都洒在你坟前了,谁知你这时候却又忽的出现,还成了阴差,洪三才啊洪三才,陈某险些被你耍了一通啊。” 洪三才也笑了起来,接着解释道:“贫道也并非有意欺瞒先生,只是巡游也需日夜更替,贫道也只能趁着黄昏之时才能抽空前来面见先生,先生莫怪。” 陈长生的笑容收敛了一些,说道:“没死就好。” “死了。”洪三才说道。 陈长生道:“死了一半。” 洪三才无奈一笑,点头道:“先生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陈长生笑了笑,却是忽的看向了天边。 那黄昏落日,已然落下山一半了。 他不禁说道:“可惜了,你来的不是时候,若早些来,咱们还能坐下多聊几句。” “贫道倒是觉得时候正好。” 洪三才上前坐下,与陈长生对坐而谈。 陈长生问道:“正好?” 洪三才说道:“往年今日,贫道与先生坐于流云观前,一葫秋月,论长生仙道,可惜世事无常,如今贫道非人,但却还能与先生对坐而谈,还有什么不是正好的呢。” “是极是极。” 陈长生点头一笑,说道:“可惜今年没有秋月酿,要不然还能小酌两杯。” “时间还长,下次一样也能与先生痛饮。” “说话算话。” “那是自然。” 两人对视一笑,老友相见,总是有些说不完的话。 洪三才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会成为阴差,甚至还能再次见到陈长生,一切自有一个‘缘’字。 洪三才问道:“如今成为巡游,贫道反倒是想明白了许多事,原是贫道生前从未寻得那长生仙道,虽活了一百十四余载,但说到底也只是长寿罢了,只有先生你,才是真的寻得了长生仙道。” 陈长生听到这话问道:“何以见得?” “没有别的解释。” 洪三才说道:“贫道与先生相识五十余载,先生不老,不死,甚至连阴司簿册中都寻不到先生的名字,唯有上仙才会如此。” 陈长生摇了摇头,说道:“我看我像吗?” “不是像,而是就是。” 洪三才答道:“若非如此,先生又如何能看的到我呢。” “我生来便看的见鬼神。”陈长生说道。 洪三才却是说道:“独具慧眼,亦非常人。” 陈长生玩笑道:“说白了你就是不把我当人看呗。” “不是这个意思。” 洪三才哭笑不得,接着说道:“贫道是觉得可惜,生前明知仙人在前,却始终悟不到仙道,大概是没有仙缘吧。” “我可不是仙人。” 陈长生摇头否认,然后撇开话题道:“所以你这话的意思是,认命了?” 洪三才点了点头,说道:“认命了。” 陈长生微微点头,说道:“生时英杰,死后枯骨,人往往在最后一刻才会认命,此为常人之道。” “先生所言极是。” 说话之间,那落日又下去了一半。 天色也愈发阴沉了起来 第四章:匆匆三年再临酒肆 “最难熬的时候又要来了……” 算起来,这已经是他第十九次死了,对于这些,他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多死两次,也就习惯了。 陈长生再次失去了对外界的感知,接下来,就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了。 相比起来,这才是最难熬的。 这与做梦完全不同,因为意识是醒着的,就好像是深夜里的人们会不断的质问自己一般,内心诞生出来的恐惧,比外界来的,更加磨人。 陈长生第一次处于‘死’的状态的时候,险些就疯了,不过好在是熬过来了,后来再经历的时候,也就习惯了不少。 到如今,他也能平静面对了。 在意识存在的这段时间里,他时常会想一些哲学问题,要么就是回忆一下上辈子,或者是展望一下外面的事。bookAbc.Cc 有时候无聊,也会琢磨一下怎么摆脱这个诅咒,总之就是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如此,便又能熬过一个轮回。 …… 在那城隍庙门口。 城隍大人在门口辗转,是不是看着外面,心中有些焦急。 直到一位日巡游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中,城隍大人才抬起头来,快步迎了上去。 洪三才恭敬道:“城隍大人。” “那位先生怎么说?”城隍大人焦急问道。 洪三才起身答道:“回城隍大人,陈先生他答应了,不过……” “不过什么。” “先生他说,得等到三年后的今天,才能来赴宴。” 城隍大人听后心中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能来就好,能来就好。” 城隍大人脸上露出了笑意,他轻抚白胡,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 他将目光投向了洪三才,说道:“做的不错,上一任阴鬼使功德圆满,已入轮回,如今位置正好空缺,你接下来,便任阴鬼使吧。” 城隍之下分四司三使,而阴鬼使便是三使之一,掌管日巡游与夜巡游,职位就如同衙门里的捕头一般。 洪三才听后连忙跪地,“谢城隍大人提拔!” 城隍大人双手负背,说道:“起来吧,往后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另外,你再跟我聊一聊这位陈先生,如何?” 洪三才心中明白了过来,答应道:“遵令。” 他心道果真如此。 自己就是沾了陈先生的光。 如今看来,陈先生比他想想的还要厉害的多,甚至于城隍大人都要这般想方设法的去请。 想到这里,洪三才不禁想起了生前与陈先生对坐长谈的日子。 这般看来,只是自己没这仙缘罢了。 自己抓不住,怪不得别人。 …… 时光匆匆,岁月轮转。 张老头依旧开着他那酒肆,那一日见了陈先生,他问出了自己许久都不敢问出来的话,为此他还担心了好些日子,但当他慢慢回味过来的时候,却又感觉没那么害怕了。 他又想起了陈先生说的,想想的确该给自己这手艺找个传下去的人,可如今自己年老,子嗣是不可能了,只有慢慢找了。 而当初的流云观观主洪三才,则带着一众日夜巡游,游走在人鬼之间,维持着秋月坊的安宁。 说起来,这样也算是长生了,只是不再是人罢了。 而那流云观中留下的玄黄也成为了流云观新的观主。 在先生走后第一年。 秋月坊所属的安宁县遭了一场大雪。 这场大雪非同寻常,光是秋月坊,就有十余户人家的屋子被厚重的积雪压塌,更有不少人户一觉之下,就再也没有醒来,活生生被冻死在了梦里。 官府与坊间市民即刻组织起了抗灾,虽说好转了不少,但也有不少人因为这一场大雪流离失所。 也是在这一年,那流云观中的道长下了山,从山下带了五个孩子上了山,四男一女,都是孩童。 又是新的一个轮回。 而身为鬼神的洪三才也知晓了这件事,为此还亲自回山看了一眼。 见观内再次焕发生机,他心中也不免舒畅了不少。 冬去春来。 不少人死在了冬日里,而活下来的人,仍旧要面对新的生活。 安宁县各坊都出现了不少乞丐,这些人都是在那场大雪中无家可归的人,命好没被冻死饿死,就成了乞丐。 而秋月坊酒肆里的张老头也在开春的这一年收留了一个小乞丐。 代价则是半块糠饼。 张老头眼光不错,小乞丐很是能吃苦,才初春的时候天气阴冷,跟着他去坊外山涧挑水,没说过一个累字。 也算是捡到了一块宝。 大灾过后,民生逐渐恢复,安宁县也重回了往日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