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虫豸》 第一章 转世贪官(上). 当赵刚从昏迷中渐渐清醒,只觉得脑袋好像要裂开一般,又好像被什么东西包裹着,又疼又闷;周围左右,似乎有无数人在窃窃私语,声音不大,却直入耳膜,让他更加烦躁难耐。 想要查探一下周围的情景,但浑身乏力,无论如何也睁不开双眼,迷迷糊糊间,赵刚只能在心中自问:“怎么回事?我现在是在哪里?” ……对了,下班后陪同事去吃饭,过马路时,一辆明显超速的轿车就这么冲着自己撞了过来,想要躲避,但在突然而来的惊吓之下,反应慢了半拍,然后…… 自己出车祸了!! 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赵刚只觉得脑中思绪愈加混乱,诸般念头,纷沓而来。 自己现在是在医院吗? 那肇事司机可抓到了? 周围究竟都是什么人?医生和护士吗?为何会如此喧闹? 最重要的是,这次车祸,自己没有被撞出什么毛病吧? 想到可能出现的种种灾难性后果,赵刚心中大急,想要睁眼起身,检查自己的身体,但仿佛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一般,依旧睁不开双眼,更动弹不得身体,只是隐约间可以听到周围有不少人在轻声说话,但具体说些什么,却听不清楚。 终于,也不知过了多久,身体渐渐的恢复了些许力气,诸般感官也渐渐恢复知觉,虽然依旧起不了身,也睁不开双眼,但赵刚已是能感觉到自己手臂腿脚的存在,而周围的那些窃窃私语,也终于可以听得清楚。 “谢天谢地,知觉还在,我没有变成植物人……” 然而,感官恢复后,赵刚还没来得及幸喜,周围的那些窃窃低语声传入耳中,却让他又不由的愣住了。 ………… “这群刁民,实在可恶,竟敢袭击赵大人,致使赵大人昏迷,不能放过,必须严惩!!必须严惩……” “不过,这次赵大人竟欲将朝廷拨下的赈灾粮款全部挪用,动静太大,确是不妥,值此天灾人祸之际,一旦激起民变……” “你懂什么?赵大人年纪轻轻,就已是陛下身边的近臣,当朝三品大员,身份尊贵,前途无量,今日亲自巡视灾区,是那些刁民多大的荣幸?可是他们不仅不知感恩,反而掷石袭击大人,简直是不知好歹……” “哼,赵大人这次受袭,那些清流倒是高兴了,那张家后生甚至还胆敢当街放鞭庆贺,还有几个迂腐儒生,竟然敢为袭击赵大人的那些刁民辩护,待此间事了,本官非好好收拾他们不可……” “佛祖保佑,赵大人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否则,圣上一旦怪罪下来,咱们可担待不起啊……” “诸位同僚,赵大人受袭,这般大事,我等终究还是无法遮掩啊,赵大人一旦有事,皇上定然会怪罪我等不说,即使赵大人最终无事,我等治民不力、防护不周的罪名,也是无法善了啊……” “其实这些都还罢了,我担心的是,如若赵大人醒来之后,思及被袭之事,迁怒于我等,又该如何是好?哎……” “刘大人,如今那群袭击赵大人的刁民已被全部抓入大牢,我等该如何处置?因为赵大人遇袭一事,眼下各个衙门都乱成了一团,您是一府之首,可一定要拿个主意呀……” ………… 隐约听了几句后,赵刚心中愈加的奇怪,这些人究竟再说些什么?谁是“赵大人”?又哪里来的“灾区”和“刁民”?难道是在讨论某部古装电视剧吗?这般兴致勃勃,仿佛亲身经历,未免入戏太深了吧? 又不知过了多久,赵刚好不容易积蓄了一些力气,终于可以睁开双眼。 然后,赵刚就被映入眼中的一切惊呆了。 只见在他眼前,此刻正站着二三十人,密密麻麻,老少皆有,近乎将整间屋子占满了,每个人神色或焦急、或愤怒,或慌乱,或无所适从……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现在身处之地,根本不是料想之中的医院,而是一间卧室——卧室之内没有任何一件现代器具,遍目皆是明清时代的装潢风格,古色古香,却又显得别样奢华雅致。 而出现在他眼前的这群人,也不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而是一群古人装扮、穿着类似于明代官袍的……戏子?演员?疯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古典雅致的卧室、一群古时官吏装扮的陌生人,以及那些半古不白的对话——赵刚有种时空错乱、恍若回到古时的错觉。但隐隐间,脑海深处,却仿佛又带着些许熟悉。 就在赵刚为眼前的情景而困惑不已的时侯,终于有人发现赵刚醒来,此刻正睁着双眼看着他们,顿时大喜,竟是失了风度,向周围众人大声唤道:“诸、诸位同僚,赵大人、赵大人他醒过来了!!大夫!!大夫!!快叫大夫!!” 呼喊间,这人已是快步奔到赵刚床前,神色间满是讨好与谄媚,弯着腰连声说道:“赵大人,您终于醒了,下官早就知道,您福大命大,自有佛祖神明庇护,绝对不会有事的。” 于此同时,房间内的所有人,皆是同这人一般,抢着到赵刚面前,抢着说吉祥话,抢着表达自己的关切,唯恐落后于他人。 “赵大人您可算是醒了,今天的事情实在是让下官担心不已,刚才下官一直在向佛祖祈祷,为大人您祈福,如今大人无恙醒来,正是说明老天有眼,天理昭显,小灾小难,绝对无碍大人丝毫!!” “赵大人您现在可还有什么不适之处?但有需要,只要您提,再贵重的药材物件,就算下官倾家荡产,也定要为大人您找来。” “赵大人,那些刁民实在太可恶了,现已被卑职全部拿下,只要您一声令下,卑职马上将他们斩首示众!!” ………… 看着这一群古时官吏装扮的陌生人,围在自己左右,无一例外皆是讨好谄媚的神情与话语,明明无比陌生,却又隐隐熟悉,赵刚正不知该如何应付,脑中突然响起一声轰鸣,接着仿佛开闸放水一般,无数莫名出现的记忆碎片,就这么突然而然的涌入赵刚脑中。 幼时丧母的悲痛与无助、寒窗岁月的苦读与奋斗、一朝登科的得意与期待、忽得圣宠的无措与幸喜、平步青云的踌躇与猖狂、初次贪污后的忐忑与满足,以及在最得意之时,忽受袭击的惊慌与愤怒…… 就这样,不过短短片刻间,如同播放电影一般,一名古时候的青年官员,其人生前二十余年的岁月,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进入了赵刚的脑海,与赵刚本身的记忆融合于一处。 而这些记忆碎片的主人,名叫“赵俊臣”!! 一位年纪不过二十有三,就已经凭借着无边圣眷与诸般手段,成为了户部侍郎、内承运库总管、当朝正三品大员的“赵俊臣”!!! 这些突然涌现的记忆碎片,琐碎、繁杂、而且很不完整,仿佛只是那“赵俊臣”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赵刚甚至就连这个“赵俊臣”究竟身处于哪个朝代也无从知晓——但却又是如此的清晰,熟悉莫名,仿佛是赵刚本人亲身经历过一般。 面对这般不可思议的变故,眼前又有一群古代官员装扮的陌生人在自己面前争先恐后的讨好问安,赵刚感到荒谬之余,又有些不知所措,想要说些什么、问些什么,但在这喧闹杂乱的环境下,却根本插不上嘴。 就在这时,一名同样是古时官员装扮的老者,大声叱喝道:“胡闹!!赵大人刚刚醒来,身体尚有些虚弱,你们这般大声喧哗,乱作一团,坏了赵大人的病情恢复,一旦赵大人再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们担待得起吗?” 房中众人这才恍然发现自己做的有些过火,又是一阵慌乱与道歉声,不过房中总算安静了许多。 接着,那老者拨开身前众人,来到赵刚的身前,轻声说道:“赵大人,您遇袭之后,下官心急如焚,不敢耽搁,遍招城中名医为大人诊治,还好那些大夫诊断后称,大人您虽然脑袋受了重击,一时昏迷,但并无大碍,只需要多加修养即可恢复,还请大人安心。不过虽然如此,下官和众同僚却依然放心不下,不敢轻离,就在这里守候着大人,谢天谢地,大人您终于醒来了。赵大人,您现在感觉如何?可否需要下官为您召唤大夫?他们就在外面候着,马上就能为大人您复诊。” 这名老者显然是房中众人之首,在他说话时,旁人皆不敢插嘴。面对赵俊臣之时,老者的神色虽然同其他人一般,带着显而易见的谦恭与讨好,却要矜持稳重许多,也更显精明世故。 只是,此时的赵刚,遇到这般突然而来的莫名变故,心中满是混乱,无法平静,想要询问,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根本顾不上回答。 然而,那老者见赵刚对自己的问安不仅毫不搭理,反而眉头紧皱,眼神波动,似乎情绪激动,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不由的心中一慌。 想到以眼前之人的尊贵身份,此次竟会在自己的治下遇袭受伤,肇事之人虽然已被抓获,然而一旦眼前之人心中愤怒依旧难平,转而迁怒于自己这些地方官员,那么…… 想到这里,老者原本还尚存的些许稳重,顿时丢了大半,不敢再心存侥幸,急忙跪在赵刚床前,叩首道:“赵大人您身为钦差,这次遇袭,实乃是下官防护不周,失职失察之罪,还请大人责罚,下官绝无怨言。不过,大人您的大计如今尚未实施,还请给下官等人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https:/ 随着老者跪下,房中其他人皆是面露慌色,也纷纷跟着跪下,齐声请罪。 看到这里,经历了最初的茫然与慌乱,赵刚总算明白了过来——眼前这群古时官员装扮的陌生人,明显把自己当成了他们口中所谓的“赵大人”,而那位“赵大人”,在巡视灾区的时候,被他们口中的“刁民”掷石袭击,然后昏迷…… 再联想到,在自己脑海中突然涌现的那些属于“赵俊臣”的记忆碎片…… 这所有的一切,让赵刚不由得在心中产生了一个荒谬无比的推断。 难道,自己出了车祸后,竟然回到了古时某个朝代,借尸还魂,夺舍重生,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另一个人? 而这个人,还是一名地位不低的古代官员? 赵刚虽然一向自诩冷静,遇乱不乱,但在此时,面对这个近乎荒谬的推断,也是不由的心中大乱。 与此同时,在赵刚床前,一众古时官员依旧跪着,诚惶诚恐,却又不敢辩解什么,只是等待着赵刚发落。 沉默良久后,赵刚终于压下了心中的无措与慌乱,以尽量平静的声音,缓缓说道:“镜子。” 见众官员面露疑惑之色,赵刚又补充道:“给我一面镜子。” 第二章 转世贪官(中). 听到赵刚的吩咐,卧室房门附近,马上有机灵的官员站起身来,跑出房间,自是寻镜子去了。 另一边,赵刚因为尚未搞清楚状况,不想露出什么破绽,所以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等待着——虽然一群人就这么跪在他的面前,让他很不适应。 感到身上的力气又恢复了一些,赵刚不想再这么躺着,所以聚力于手臂,尝试着将自己的身体支撑起来。 看到赵刚的动作,众人之中,那名为首的老者连忙起身相扶。 “没事,只是身体一时间使不上力气罢了,不碍什么大事。” 在老者的帮助下,赵刚终于坐起身来,依靠在床头,轻声说道。 而那老者,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再次跪在赵刚面前。 看着眼前这一众古时官员,年纪小的也有三十多了,年纪大的更是白发苍苍,就让他们这么跪着,赵刚终是心中不忍,叹息道:“算了,不要跪着了,都起来吧。” 为首的老者却不敢起身,只是迟疑道:“多谢大人,只是……我等防护不周之罪……” “先起来,那些事情以后再说。” 见赵刚语气肯定,众官员终于起身,一些官员面露喜色,以为眼前这位“赵大人”不再有怪罪之意,唯有那名为首的老者依然面露担心之色。 他自认为很了解眼前这位“赵大人”,虽年纪轻轻,淡已是身居高位,深受圣眷,年轻气盛,行事无忌,有仇必报,这件事,恐怕不能善了。 而就在这沉默压抑的气氛之下,没过多久,那前去寻镜子的官员,已是快步返回,手中拿着一面巴掌大小的水银镜,也不经他人之手传递,只是挤开身前众人,来到赵刚床前,讨好似的用双手将镜子捧到赵刚面前。 看着递来的水晶镜子,赵刚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接过了镜子,摆在自己眼前。 然后,他终于见到了自己如今的样子。 镜子当中,是一位年约二十三四的青年,眉清朗目,模样俊俏,一副翩翩美少年的样子,只是此刻脸色惨白,神色恍惚,头上缠着纱布,仿佛在不久前才遭受过重击,却是破坏了整体的形象。 但这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这绝不是他原先的模样。 这是那些记忆碎片的主人——“赵俊臣”的模样!! 赵刚总算知道那些涌入脑海的记忆碎片,究竟来自何处了——这些记忆碎片,正是这具身体本身的记忆!! 但赵刚宁愿不知道。 他真的穿越了!!真的回到了古时!!真的成为了另外一个人!! 原先,赵刚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眼前的变故,可能会是某个电视节目的恶作剧,在这个房间某个角落,正隐藏着一架摄像机,而节目策划人们正在偷偷窃笑着。 虽然这种猜想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但赵刚就是这么期望着。 但很可惜,事实与赵刚的期望截然相反,镜子中映出的模样是骗不了人的。 在这一刻,赵刚很想理智的推断事情的缘由、冷静的分析今后的计划,但事实是,当发现了这一切之后,虽然已是有了心理准备,但赵刚的脑中,依然变成了一片空白。 看到赵俊臣一言不发,只是愣愣的看着手中的水晶镜,周围众官员又开始担心起来,以为赵俊臣受了袭击之后,脑袋出了什么毛病。 如若真是那样,以赵俊臣在当朝皇帝心中的地位,在场众官员全都前景不妙,贬官为民只是从轻发落,抄家问斩也不是不可能。 终于,众官员中,为首的老那名者在迟疑片刻后,小心翼翼的问道:“赵大人,您可是还有什么不适?要不要下官为您传唤大夫?” 听到这老者的询问,赵刚终于从震惊与无措中恢复了过来,不想露出破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模仿着记忆中赵俊臣的语气,缓缓说道:“不用,我、嗯,本官没什么事,只是脑子有些昏沉,想要独自呆一会,你们先下去吧,有事的话,本官自会传唤你们。” 老者听到赵刚的吩咐后,虽然不敢违背,却又放心不下,有些迟疑,说道:“这个……大人您刚刚受了袭击,身边不能没人照顾,况且大人您身为钦差,下官尚有许多事情想要向大人您请示,还有,那些闹事的一众刁民,如何发落,也需要大人您来决断……” “下去!!” 赵刚此刻脑子正乱,不想与他们纠缠,通过那些记忆碎片,以及眼前众官员的表现,知道如今的“自己”虽然年纪轻轻,但无论官位还是权势,皆是比眼前众官员更高更重,所以直接将不耐烦的表情显在脸上,不再客套,冷声说道。 听到赵刚语气冷淡,房中众官员皆是一惊,不敢再耽搁纠缠,躬身行礼后,皆是快步离开,那名为首的老者虽不愿就这么离开,但更不敢再违背赵刚的意思,于是也随众人离去了。 只是,虽然被迫离开,但众官员却不敢走远,依然在房外候着。 但赵刚现在已经不想管这些了。 待房中只剩下他一个人之后,赵刚突然苦笑,叹息一声,自嘲道:“这算是什么?庄生梦蝶?前生今世?又或是夺舍重生?赵刚啊赵刚,枉你平日里常常自诩处事淡然,遇乱不乱,但如今遇到这般变故,却也失了方寸,不知所措了。” 赵刚原本只是政府里的一位不起眼的公务员,没什么突出的能力,却也没什么明显的缺点,既不懂得勾心斗角,也不愿意花费心思去谋权夺利,生平唯一的爱好只是读书罢了,原想着自己会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却没想到竟会遇到这般不可思议的变故。 一时间的无措,也是可以想象的。 沉默良久之后,赵刚终于平息了心中的慌乱与不安,摇了摇头,再次自言自语道:“罢了罢了,虽然换了身体、穿越了时空,但我毕竟早已没了牵挂,这般变故虽然离奇,但对我而言,却也没有真正损失什么。” 在穿越之前,赵刚父母早逝,也没有恋爱结婚,在这个时候,反倒比常人看得开,毕竟少了几分牵挂。 自言自语后,赵刚不再说话,只是暗暗想道:“反倒是我自己,不管是夺舍重生,还是借尸还魂,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也就只能认命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查明如今身处的朝代与环境,以及这具身体原先的主人赵俊臣又是怎样的人物,不能露了马脚……” “虽然接收了这个赵俊臣的一部分记忆,但接收的时候毕竟只是走马观花,不甚深入,而且这些记忆不仅凌乱,更不完整,只是这赵俊臣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大都只是他自己的事情和经历,却让我连自己如今究竟身处于哪个朝代都无从知晓。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万一不小心触犯了禁忌,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日后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能大意啊。” 想到这里,赵刚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镜子中的自己,不由的又是暗暗自嘲:“不管怎样,虽然穿越了,但老天还算待我不薄,我如今的模样可要比原先俊俏多了……虽然不符合后世的审美观。而且在这个时代还算得上是权高位重……恩,户部侍郎、内承运库总管、正三品官员,也不知这赵俊臣年纪轻轻,如何能爬到如此高位,不过,我倒宁愿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穿越到古代之后,别说赵刚只是一位正三品官员,即使成了皇帝,又能如何?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食粮,比之现代,都差得太远。 但如今的赵刚,却不愿多想这些让人沮丧的事情,所以只是闭上双眼,将赵俊臣留下的那些记忆碎片认真吸收、细加整理、深入分析。 赵俊臣的记忆碎片,虽然有许多地方都不完整,但整理分析之后,还是能发现许多有用的线索,得出许多有用的结论。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刚缓缓睁开双眼,终于将赵俊臣留下的记忆碎片整理完毕,许多原本不明白不清楚的事情,此刻也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甚至根据种种细节,赵刚还推断出了他如今所处的朝代与大致年份。 然而,此刻赵刚的眼中,却满是震惊与无奈之色。 按理说,刚刚经历了“夺舍重生”、“回到过去”等等诸般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赵刚感到震惊了。 但现在,赵刚确实再次震惊了。 如果说,有一件比穿越到古代、夺舍重生更离奇的事情,那就是穿越到了一个与自己所熟知的历史完全不同的时空当中。 中国还是中国,华夏还是华夏,只是历史不一样了,一个本应该灭亡的王朝,如今竟依然存在着。 不过,赵刚却不愿轻易下定结论,皱眉思索片刻后,赵刚突然向门外扬声唤道:“来人。” 只是瞬间,众官员之首的那位老者已是推门而入,显然一直在门外等候着赵刚的召唤。 “大人,您有何吩咐?” “把本地的府志取来,让本官过目。” 赵刚吩咐道。 赵刚知道,在中国古时候,每府每州每县,皆有府志、州志、县志,记录本地历年来所发生的大事,包括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甚至还有父母官的更迁。 而在其中,关于年份的称呼,比如说正德三年、康熙十年等等,都可判断出皇位与朝代的更替。 听到赵刚的吩咐,那老者虽然奇怪,但也不敢耽搁,片刻之后,已是将该地的府志奉到赵刚面前,并在赵刚挥手间退下。 翻阅之间,赵刚知道了许多事情,比如说,他现在正身处于山西省潞安府境内,而此时这个地方正经历着百年难遇的蝗灾,灾民遍野,此外,他还知道了房外众官之中为首的那名老者的身份姓名——潞安府知府刘长安。 但对于这些,赵刚并不关心,他只是紧紧的盯着最前方的年份表不放。 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崇祯二十年、崇祯二十二年……崇祯二十三年!! 赵刚终于证明了自己的猜测!! 他现在身处于明朝。 其实关于这一点,赵刚早就已经猜到,他此时身处的房间,装饰风格与明清时候完全一致,而一众潞安府的官员,包括赵刚自己,脑袋后面都没有挂着辫子。 但是,崇祯二十三年!! 赵刚虽然对中国历史掌握的不甚深入,但也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十六年后吊死于煤山!! 但在这个时空中,崇祯皇帝至少在位了二十三年!! 而且,在崇祯皇帝之后,还有一位皇帝,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德庆皇帝。 “德庆三十三年,潞安府遇百年蝗灾,蝗虫漫山遍野,百姓颗粒无收……” 这是潞安府府志的最后一页。 也就是说,现在是明朝德庆三十三年!! 这不是赵刚所熟知的明朝,这个明朝比赵刚所熟知的那个明朝,至少延长了四十年的时间。 很显然,在崇祯皇帝之前,依然有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在那时,明朝依然是赵刚所熟悉的明朝,但本应该是亡国之君的崇祯却将大明朝延续了下去,而这个时空,历史也是自他那里发生了转折。 “这算什么?平行空间吗?本来还想着,虽然穿越了,但凭借着自己熟悉历史的优势,趋吉避凶,哪怕最终无法大富大贵,但也以可平安一生,哪想到,我竟然重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当中,最大的依仗,竟是没了……” 想到这里,赵刚苦笑,神色间满是无奈。 崇祯皇帝究竟是如何将明朝从濒临灭亡的边缘救回来的?建州女真、也就是日后的大清朝如今又如何了?而现如今的大明朝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这些东西,赵刚无法从府志中了解,赵俊臣的记忆碎片中也少有提及,毕竟赵刚所继承的,只是赵俊臣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而在这部分记忆当中,只有他自己、他自己、他自己,很显然,原先的赵俊臣,是一个很自我的人。 “算了,反正是穿越了,不管是穿越到自己所熟悉的历史,还是这个完全陌生的时空,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先不说我对明朝历史本就不甚了解,就算了解详细,所了解的历史也是后人书写的历史,到处都是春秋笔法,或美化或丑化,又怎会是真正的历史?所谓熟知历史的优势,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现在最让我头疼的,反倒是我如今的身份……” 将所有的记忆碎片整理分析之后,赵刚对于赵俊臣——也就是如今的他自己——的身份经历,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简单的说,赵俊臣这个人,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一个朝野皆知、天下闻名、声名狼藉的……大贪官!! 这么说吧,他虽然没有欺男霸女、欺压百姓——至少没有明着来——但贪污受贿、权钱交易、阿上治下,所有贪官会做的事情,这个赵俊臣都做了,而且做的无所顾忌,世人皆知,旦有恶举,全然不知道掩饰。 所以,在他视察灾情的时候,不管他究竟有没有想过贪污赈灾粮款,但毕竟是带给灾民们希望之人,竟会被愤怒的百姓掷石砸昏,可见民间百姓对赵俊臣的所怨恨之深!! 这样一个贪官,即使在贪官之中,也是完全不合格的。 明白了这个事实之后,赵刚脸上的苦笑之色愈浓。虽然赵俊臣之前的所作所为,皆与他无关,但赵刚毕竟继承了赵俊臣的一切,身体与记忆继承了,官位与财产继承了,骂名臭名,以及这些臭名骂名将会带来的后果,自然也逃不掉。 本以为在穿越后成为了一名古代官员,虽然心有不甘,但运气却也不算是坏的彻底,却没想到,穿越之后,官是大官,臣是重臣,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奸臣,而且还是恶名满天下注定不得善终的那种!!https:/ 不过,将赵俊臣的记忆吸收整理之后,赵刚发现,这个赵俊臣虽然是一个受万人唾骂的大贪官,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事实上,这赵俊臣在如此年纪就能身居高位,自有一番本事,其经历甚至可称得上是传奇。 第三章 转世贪官(下). 赵俊臣没有父亲,而他的母亲赵氏,则是一个被赶出宗族的“荡妇”。 简单地说,就是赵氏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就已经怀上了赵俊臣,不仅如此,无论宗族长老如何逼问,赵氏就是不肯说出赵俊臣的父亲为何人,更不肯打掉肚子里的赵俊臣。 在当时,这完全是一个惊世骇俗不容于世的行为。 于是,自然而然的,赵氏被赶出了宗族。 被赶出家族之后,赵氏无依无靠,时时受人欺辱却无言还口,亦无力还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生下了赵俊臣,之后就靠着替人做针线活养家,但同样的活计,因为名声不佳,拿到的工钱只有别人的一半,就靠着这般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她与赵俊臣的生活,相依为命。 不管赵氏犯过怎样的错误,她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收入如此微薄的情况下,她竟然还毫无犹豫的送赵俊臣去私塾读书识字,以期赵俊臣将来能有出息!! 然而,在赵俊臣十一岁的时候,赵氏不堪重负,竟是累死!!赵俊臣也因此而伤心若死,大病了一场,最后,还是当时教赵俊臣读书识字的许老夫子,见赵俊臣可怜,收留了赵俊臣,不仅继续教授赵俊臣诗书六艺,后来更是自己出钱,让赵俊臣进了县学,成为了科举生员。 而赵俊臣也完全没有辜负他那死去的母亲以及恩同再造的许老夫子对他的期望,乡试、会试连连中榜,虽然每次都只是刚刚合格,总在最后几名徘徊,但考虑到赵俊臣那时的年纪不过十七八岁,也算是难能可贵。 如若就这样发展下去,赵俊臣的前途大概就是勉强进入殿试,得到一个三甲后段的名次,钻营数年之后,成为县令之类的小官,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成为知府之类的明朝中层官员。 可是,任谁都没想到的是,由于殿试时只考时务策,而赵俊臣所参加的那次殿试,所考的时务策主要涉及到国家理财方面,而赵俊臣竟是对理财之术有着一种生而知之的天赋,一鸣惊人,最后更是被亲自主持殿试的德庆皇帝钦点为状元,不知羡煞了多少读书人。 科举之后,赵俊臣直接进入户部任职,先从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做起,一年三迁,青云直上,短短三五年间,已是成为了正三品户部侍郎,不久后德庆皇帝更是把内承运库交给赵俊臣管理。 这般的平步青云,是与赵俊臣所擅长的理财之术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这些年来,赵俊臣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在赵俊臣入朝之前,明朝财政周转困难,入不支出,但经过赵俊臣的诸般建议与整顿之后,竟是大有好转,近年来已是渐有结余! 但更重要的,却还是当朝的德庆皇帝对赵俊臣超乎异常的宠信。 基本上,赵俊臣自入朝为官之后,就已是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时时伴驾,多有赏赐,一旦出现可让赵俊臣表现的机会,德庆皇帝就绝不会放过,尽可能的让赵俊臣表现。而赵俊臣旦有所表现,德庆皇帝就一定会抓住机会提升赵俊臣的官职,封赏之厚,朝野上下,皆是眼红不已。 就这样,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赵俊臣年纪不过二十有三,就已是成为了当朝三品重臣!! 正因为圣宠太重,朝野之间多有传言,称赵俊臣很有可能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 理由有很多,比如说,赵俊臣的模样和德庆皇帝年轻时候有六七分相似,而赵俊臣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除了死去的赵氏,无人清楚; 比如说,在赵氏生下赵俊臣之前的那一年,正好德庆皇帝南巡,曾路过赵俊臣的老家扬州府,期间还神秘的微服私访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德庆皇帝究竟去了哪里,却是谁也不知道,但与赵氏怀孕的时间地点,却正好吻合; 再比如说,赵俊臣与当朝陛下第一次相见之时,得知赵俊臣的身份来历之后,皇帝对赵俊臣的身世以及他那死去的母亲赵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在得知赵氏被活活累死之后,还面露伤感之色,沉默良久……biquiu 总之,无论朝野,关于“赵俊臣是当朝陛下的私生子”这样的传言,已是人人皆知,言之凿凿了。 对于这般传闻,赵俊臣虽有听闻,也曾暗暗得意,却不敢肯定,而皇帝本人,也是不可置否。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无边圣眷之下,赵俊臣在理财方面的才华展现无遗之余,多有建树之余,他的缺陷也明白无误的表现了出来。 或许是年少时穷怕了,对于钱财一物,赵俊臣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狂热,简单的说,就是贪财,只要看到有利可图,不管是否合法,不管是否该他得到,他都会想方设法的为己谋利,而当今皇帝的宠信甚至溺爱,更是让他有些肆无忌惮,尤其是近两年来,已经渐渐演化成贪得无厌了。 思及赵俊臣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赵刚无奈的叹息一声。 二百三十万两白银!! 在赵俊臣的诸多记忆碎片当中,连他自己所处的朝代与环境都不甚清晰,但这个数字,却是无比清楚。 这是他五年来的贪墨所得——要知道,他升为户部侍郎、得以位列朝班,还仅仅只是一年前的事情,五年来大部分时间,他只是在为原先的户部侍郎打下手,就算是这样,在那段时间里,他也能贪墨四十万两白银之巨。 而升任户部侍郎之后,短短半年间,他又贪墨了八十万两白!!兼任内承运库总管后,又是仅仅半年时间,他再次贪墨了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是的,在赵刚接收地那些记忆碎片当中,这些数字都很清楚,非常清楚!! 这是一种怎样的贪婪与疯狂啊。 赵刚见过贪官,但从未见过贪墨的如此疯狂地贪官。 权钱交易,明取豪夺,贪污受贿,诸般手段,只要能让他获得巨利,他就绝不会拒绝放弃。 再加上,赵俊臣年少得志,多有人眼红嫉妒,仗着德庆皇帝的宠信,做事肆无忌惮,更是得罪了不少人。满朝上下,嫉妒与怨恨赵俊臣的大臣,恐怕不下于半数。 只不过,赵俊臣实在太受德庆皇帝的宠信,而且赵俊臣贪污之余,在国家理财方面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算得上是功勋卓著,所以那些眼红、怨恨赵俊臣的大臣们,一时之间还奈何不了他,但在暗中,已是开始处处针对于他。 官场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秘密,赵俊臣是否贪污、贪污了多少,那些同殿为官的大臣们皆是知晓。为了败坏赵俊臣的名声,为日后收网埋下伏笔,他们自是添油加醋的把赵俊臣贪污受贿的事情满天下宣传,搞得路人皆知。 以至于到了今日,赵俊臣虽然不会是满朝文武中贪墨最多的——毕竟他为官时间尚短——但绝对已是满天下最著名的贪官。 当然,在诸般宣传材料中,他还是皇帝身边的弄臣,至于他的诸般功劳,满朝大臣们皆是选择性的忽略掉了,而那些整日里唾骂诅咒赵俊臣的平民百姓,更是丝毫不知。 以上这些情况,有些是赵刚从赵俊臣的记忆碎片中得到的,有些只是从现有情报中得到的推断与猜测,但与实际情况也八九不离十。 而这,就是原来的赵俊臣!! 但让赵刚无奈的是,现在他就是赵俊臣,赵俊臣所作的一切,所有可能会导致的后果,都需要他来背负。 想到这里,赵刚不由苦笑,摇了摇头,无奈道:“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我怎么觉得,这个赵俊臣,已是到了灭亡的边缘了?本以为虽然穿越了,但作为一名古代官员,至少安全无忧,不愁温饱,没想到竟会是这般情景,不过到了现在,我就是赵俊臣,赵俊臣就是我。将来如何作为,却要好好谋划一番,否则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下去,恐怕不得善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