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钟翠花》 第1章 重生二十年混子一回头 月明星稀。 浪头村,一片安静,不时听到一两声的狗叫。 村前。 大海一片开阔。 小码头。 停着十来艘小渔船。 海面上不时响起鱼跳起重新砸回水里发出的“噼啪”声。 小码头边上是沙滩,沙白如雪,往东头延伸一两公里,接着是一块又一块礁石,小的只有拳头,大的如同小山高十数米,层层叠叠堆在一起,长满锋利如刀的蚝壳和又湿又滑的海菜。 浪头拍打,水花四溅,哗啦啦甚至轰隆隆声音传出老远。 礁石边上的沙滩,一个人趴着,一半身子泡在海水里。 赵大海猛一下坐起来,一股恶心直冲喉咙。 “哇!” 赵大海双手撑地跪着,先是一口一口的海水,接着是黄胆水,最后干呕,吐得昏天暗地,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停下。 夜空又高又远。 重生? 自己重生了? 赵大海躺在冰冷的沙滩上,瞪大着眼睛,胸膛剧烈起伏,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泪水一下涌出眼角。此时自己刚过十八岁生日。两年前,自己十六岁生日的那天,父母出海捕鱼,突遇大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遭逢巨变少了管教,偷鸡摸狗打架喝酒无一不做,成了一个混子。五十岁生日,老光棍一个人喝了两斤酒兑了水的劣酒,跑到海边,爬上礁石,一脚踩空摔下掉海里,喝了一肚子海水以为死了,没想到再一睁开眼睛,重回二十年前。筷書閣 老天爷这是瞎了眼吗? 为什么不早重生两年?这样才阻止父母出海捕鱼才能逆天改命。 现在这是几个意思? 这是要再受一次苦难么? 混子又一生? 娶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一个渔村的混子,哪有这样的本事? 这样的人生,纵使再活一遍又有什么意义呢? 干脆死了算了! 赵大海爬起来,向着礁石冲过去,重生? 老子不稀罕! 我的命我做主。我想死谁都挡不住。 赵大海咬了咬牙,手脚并用,爬上最高的礁石,刚想站起来纵身往下跳,猛地看到村子东头最高的地方孤零零的两间瓦屋亮着灯,如遭雷击。 “天啊!” “死了算了!?” “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 “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哇!” …… “我不是人啊!” “混子都还能每年给老爹老娘烧点纸倒两杯酒呢!” “自己死了是一了百了是痛快了!” “谁给奶奶送老送终啊!” …… 赵大海疯狂甩自己耳光,前尘往事后世经历涌上心头,放声痛哭,不知道过了多久,跌跌撞撞向村子走去。 村子最东头。 一大一小两座瓦房。 赵大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院子门没有锁,一推就开,走进去。一股熟悉同时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每一寸都熟悉无比,看向堂屋,门开着,一盏煤油搁桌子上,旁边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坐在矮凳上,面前拉着张破渔网,手里拿着网梭正在缝缝补补。 赵大海鼻子一酸。两年前,父母走了后,自己混帐王八蛋好吃懒做,年过七十的奶奶钟翠花靠着织渔网赚点钱,死死地支撑着家。 赵大海一阵阵后怕,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世界上最痛的事情,奶奶已经经历过一次,自己真的礁石上一跳,再来一遭,奶奶肯定受不了。 赵大海深深地吸了好几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大步走进屋。 “奶奶!” “这都几点了!” “别织网了!” “睡觉去!” 赵大海走到钟翠花面前。 “啊?” “你啥时候回来的?” 钟翠花抬起头,手里的网梭习惯性在自己的头发上顺了一下。 “刚回来的!” “走走走!” “睡觉睡觉!” 赵大海知道奶奶年纪大了有点耳背,自己刚推门进院子的时候没听见。 “哎!” “睡什么觉呢?” “这渔网得补好。明天人就得上门来拿了!” 钟翠花摇了摇头。 “这渔网我来补就行了!” “你去睡觉!” 赵大海一边说一边拉着钟翠花站起来。 “你这孩子干什么的呢?” “我一点都不累。年纪大了。睡得少。干完活再睡。” 钟翠花不想去睡觉。 赵大海半哄半拉,送钟翠花回屋子里,刚躺下一会,小小的呼噜声响起。 不累? 年纪大了睡得少? 这怎么可能? 不累的人年纪大的人睡得少的人,这一躺下就能睡着而且打呼噜? 赵大海拉了一下被子,转身回到堂屋,坐下,拿起网梭补渔网,一开始的时候有点生疏,几十年没干这活,不过这是渔村长大的小孩子不管男女都会的技能,十来分钟,越来越熟练,手指翻飞,渔网上的破洞一个个消失不见。 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 村子里的公鸡扯长脖子喊得一个比一个大声。 赵大海揉了下酸涩的眼睛,看了墙上挂着的老摆钟,不过两个小时左右,累得不行,真不知道过去这两年,七十多岁的奶奶到底是怎么撑下来。 赵大海整理好渔网,绳子扎好,摆一边,一会有人来取。走进厨房,放米烧火煮好粥,闷一下打开盖子放凉。 天色越来越亮。 太阳升起。 赵大海出了厨房,站在院子中,不算大,一百来平米,打了水泥地面,海边风大,积了厚厚一层沙子,抬头看了下屋顶,长了不少草,墙角的地方一棵一米高的榕树非常显眼,走进堂屋,各种各样的东西堆得乱七八糟灰尘半寸厚,屋顶破了几个洞,漏着光,一下雨肯定漏水。 赵大海苦笑,这都是自己的锅。十八岁的小伙,整天不干活,奶奶七十多岁,天天都得织缝渔网挣吃饭的钱,哪来时间整理屋子什么的,更加不用说屋顶漏水这事,爬不上去没钱请人,只能凉拌。 赵大海听到里屋有声音,快步走进去,一会,扶着钟翠花走出院子。 “奶奶。” “你喝点粥。” “我一会收拾一下屋子。” 赵大海摆了椅子凳子,煮好放凉的粥装了一碗,放在钟翠花面前,自己三下五除二,喝掉一碗粥,开始忙活。堂屋里屋和厨房,用不着的破旧的东西和垃圾清出去,剩下的东西摆放整齐,擦干净桌子椅子柜子和窗户上的灰,收拾完房子,开始打扫院子,拿起铲子,沙子全都铲走,扫把扫干净。架上梯子,爬上屋顶,拨掉长出来的野草,墙角砖缝的榕树,一刀两断,仔细拨干净细根,破漏的地方叠上建房子时留下来的老瓦片。最后拎水,一桶又一桶使劲冲刷房子和院子的地板。 钟翠花坐在矮凳子上,看着赵大海忙活,不停地抹着眼泪。 赵大海没说什么,奶奶这两年累得够呛,关键是自己不懂事,操碎了心,现在看到自己懂事起来,一下控制不住,这是开心的,不用管。 傍晚。 夕阳西下。 院子前头。 堆着小山一样的垃圾。 赵大海擦了火柴,点着,海风刮过,一股青烟升起,呼呼呼烧起来。 “爹!” “娘!” “不会再瞎混了!” “好好赚钱过日子。” “让奶奶过几天舒心日子。” 重生一回去死? 或者继续混吃等死? 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奶奶老年丧子,受尽苦难,自己是男人,得要撑起整个家,让她好好享几年福。 娶妻生娃。 好好过日子。 这才是老爹老娘最想看到的事情。 赵大海看着通红火,暗暗发誓。 第2章 月夜赶海和赚钱计较 “啊?” “这是怎么一回事?” …… “看着一整天都在打扫屋子。” …… “谁知道呢?” “没爹没娘的娃。可怜啊!” …… “哼!” “浪子回头?没几天又得偷鸡摸狗了!” …… 周围三三两两出现人,一天都在忙活收拾房子,都是一个村子的,不可能不引起注意,特别是火一烧,动静大,正是晚饭的时候,都走出来,指指点点。 赵大海没有理会,转身走回院子,关上了门,隔得远,听不清,但肯定没什么好话,过去这两年,听得太多。 谁叫自己是混子呢? 混子没人权! 指指点点说几句难听的正常。 赵大海走进厨房,点了把干草塞进灶里,架上劈小的木柴,锅里加水,开始煮饭。 “大海。” “来。” “这钱你拿着!” “明天到镇子上买点好玩好吃的!” 赵大海看到钟翠花一脸笑容走进来,手里拽着五块钱,递了过来,刚才院子外有人喊着收渔网,这肯定是补完的渔网工钱。 “哎!” “奶奶!” “你这是干啥呢?” “我都十八岁了。” “想花自己赚。” “这钱你拿着!” 赵大海摇了摇头,矮凳子放自己身边,拉着钟翠花坐下。 “好好好!” “那奶奶给你收着。舍时候要用和奶奶说,不用我就给你存着,娶媳妇用,或者给我大曾孙子买糖吃。” 钟翠花笑眯眯,双手扶着膝盖慢慢坐下,随手往灶里添了把柴。 赵大海有点哭笑不得。钱存着娶媳妇勉强说得过去,可是,这大曾孙子买糖吃远得很。 “行!” “奶奶。” “那你存着。过两年,娶了媳妇,生三五个,给您带着玩。” 赵大海笑着说,这是钟翠花最大的企盼。 钟翠花笑得眼睛都看不见。 赵大海煮好饭,家里没菜,拌点盐,填饱了肚子,想了想,告诉钟翠花自己一会出门,今天晚上九点退潮,弄点吃的。 钟翠花点了点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赶海是常事,渔村的人饭桌上没吃的菜,都是海里扒拉,自己年纪大,干不了这事,赵大海转一圈,弄点吃的不在话下。 赵大海洗完碗,收拾好厨房,回到堂屋,钟翠花已经准备好网袋、桶和手电筒,地上摆着双解放鞋。 “奶奶!” “潮水差不多了!” “我出门了!” 赵大海一边说一边换鞋子。钟翠花正在织一张新的渔网,渔村的人,没有退休的说话,只要能干得动都得一直干,没闲的时候,没阻止,阻止也没有用,自己看着点,不要太累就是。 “哎!” “好!” “小心点。” 钟翠花点了点,拿着网梭在头发上顺了一下,继续织渔网。 赵大海拎起桶,网袋放里面,拿着手电桶,走出院子,向着村子前的小码头大步走去,到的时候,海水已经退下去,露出大片大片海床滩涂。 天上挂着的月亮亮得很,用不着手电筒。 赵大海一边走一边左右打量,看到一个积了点水有几块不大的石头的小坑,快步走过去,退潮没了海水,来不及跑的小鱼小虾小螃蟹选择藏在这样的地方等待下一次涨潮。 赵大海借着月光,一下看到石头的周围有些横七竖八的爪子印,轻手轻脚搬开石头,水混了一下,很快变清,一只石头蟹趴着一动不动,海边有石头的地方常见的一种螃蟹,个头不大,一般都是两三个手指大,眼前的这只着拳头的样,已经相当大,是一只老蟹。 赵大海食指中指并一起按住蟹背,迅速压进泥沙里,触着硬底,大拇指往下,捏着蟹肚,抓起来,就着水坑里的海水洗掉泥巴,扯开网袋的口子,扔进去,这是今天晚上的第一只收获。渔村的菜市场没人买这样的玩意,但是,抓点自己吃,没毛病,味道不错。 赵大海继续往前走,专门找一样的有石头的小坑,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抓了大大小小二十几只石头蟹,捡了小半斤螺,运气不错,一个大一点的水坑困五六条两指大的小乌头鱼,费了不少功夫,全抓到手,看着潮水差不多涨起来,转身往岸上走。 赵大海走到岸边,找了个沙子底的地方,挖了个小坑,一会渗满海水,洗干净全是泥巴的腿和解放鞋,看了眼就在不远处的礁石区,摇了摇头,昨天晚上刚重生的时候爬了上去,差点跳下来。 赵大海上了岸,坐沙滩上,休息一下,看着海水慢慢涨起,眉头慢慢拧了起来。 海边混顿吃的不难,刚刚自己借着退潮,转了一圈,杂七杂八的海货够自己和奶奶两吃两顿,可是,过日子不能天天吃这些,更加不用说,得有钱买米面油盐酱醋——抓的这些玩意卖不了钱。 怎样才能赚点钱呢? 织渔网? 能赚点钱。但是,撑不起家。 小潮水退得不远,海水涨的速度非常快,用不了一会,海浪打上了沙滩。 赵大海看向村子小码头,黑暗中,星星点点亮着灯,隐隐约约传来说话声,这些是准备出海捕鱼的渔船。 海边渔村生活,手脚勤快点,不挑剔的话,弄点吃的填饱肚子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想要赚钱不容易。地不多,只能种点菜,米都得买。只有打些零工或者出海捕鱼。 零工? 自己这两年好吃懒做偷鸡摸狗,坏了名声,不太可能有人愿意请。 捕鱼? 十岁开始跟着自家老子出海,捕鱼的本事不缺,但是出海得要渔船。 渔船? 买一艘?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几代人辛苦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才有可能。 自己现在穷光蛋一个。 想都别想。 不过,自家有渔船。 老子赵大铁,方圆十几条村子有名的捕鱼好手,十几年打拼,村子里第一个建了瓦房,又是第一个买了渔船,别看着只是七八米的木渔船,这可是渔村捕鱼人最重要的资产,赚钱的工具,不比这个时候买一辆桑塔纳差。渔村出海,一般都是夫妻船。自家老娘自从嫁进门就和老子一起出海捕鱼,夫唱妇随,风雨里来风雨里去。自己五六岁就上渔船,一直想着再长大一点,父子两人一起捕鱼,老娘可以在家歇着,谁知道天不从人愿,十六岁那年生日,老爹老娘出海再没回来。过了半年,村子里的人趁着大退潮,费了老大的功夫拖了回来。 渔船出事后沉海里泡了半年,再加沙滩上风吹日晒两年时间,肯定不少地方坏了,现在肯定出不海,但可以修,买船得大笔的钱,修船可就省钱多了。有了渔船就可以出海捕鱼就能赚钱。 赵大海一下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