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道韵生》 第1章 重生 2022年12月20日 这一天,一个东北地区的小山村,有一个孤寡老人即将离世。 他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杨军。 83岁的他,这一辈子尝遍了人世间的所有苦楚,故事还要从12岁时开始。 杨军的家族出身河北,两百年来都是地主家庭,积年累月的运作,坐拥上千亩的良田。 在抗战那会,家族为了保存自身,投了伪军,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那些年,好事没干多少,坏事也没咋干,反正都是应付差事。 但是,抗战胜利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他们家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打地主的日子犹如暴风雨来临。 老杨家尤其严重,因为他们是汉奸家庭出身,由于没有太多作恶,倒是不至于吃花生米。 可每天的批斗,批判那是少不了的。 那时候,早上一起来,所有的地主就要面临全村人,甚至全县人民的压力。 手一指,直接开骂。 那时候,地主们再也不复往日的嚣张气焰,他们在所有人的批判下通通低着头,神情落寞的呆在原地。 旧时期的中国,这些地主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5%,但他们却拥有全国5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农民却只拥有20%-30%的土地。 他们中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却得不到温饱。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地主一直扮演着最大的土皇帝,他们控制着绝大部分土地,而生活在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由于无土可耕,为此他们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将收成的一半甚至七成用于缴租,剩下的部分甚至连糊口都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地主越来越富,而农民却只能重复着每日的劳作,在温饱与饥饿中夹缝生存。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他们领导农民把地主打倒,而后将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在土改运动中,所有的贫苦农民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将此前与地主签订的卖身契或是租赁合同当着地主的面烧毁,在熊熊火焰中,地主彻底被消灭。 而在土改过程中,获得土地的农民也分到了免费的农具。 那一年,杨军12岁。 他的父母和爷爷都是要强的人,也吃不了苦,一时间接受不了这种难熬的日子,就一起商量着,共同下地府算了。 好在他年龄还小,爷爷实在舍不得他跟着下去,就把他留了下来。 从此以后,世间杨家就剩他一个了。 从那一年,杨军就开始了苦难的日子,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衣食住行都是最差的,很多时候,差点都活不下去。 尤其是三年灾荒,黑色十年,那真是难熬。 好在从小的经历让他有了更大的承受能力,所以勉强活了下来。 但是,到改革开放,他都是孤家寡人,在村里都是有名的人嫌狗厌。 结婚那是不可能的,哪个姑娘都不愿意跟他过日子,更别说,他连自己的养不活。 好在80年代,日子好歹算是能看到点希望,便想着出去找点活干。 从那开始,他便到各地去打工挣钱,学过很多技能知识。 泥瓦工,烧砖瓦,建筑工程,小饭馆,养殖种植,等等。 这么多年下来,林林总总十几种技能,可以算是标准的农民工了。 不管在苦,他都没有去做端盘子洗碗,因为他们老杨家有祖训,穷死不伺候人,宁愿搬砖劈柴。 那些年来,他也没少给自己寻思活路,他还想出了一条捷径,做买卖。 但是最后却被骗的滚回村里苟延残喘。 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杨军浑浑噩噩的过完了这悲剧的一生,最终也是含恨而终,在他死后,他留给村民的只有两身破旧衣服,所有的东西都被他烧掉,摔碎。 他没有什么亲戚朋友。 可以说,这个世界对他来说,都是仇人,却又没有办法改变命运,怪谁呢,好像谁都怪不着。 ……………………… 1951年2月15日 寒冷的冬季还没有散去,空气的温度依旧那么让人窒息。 一个瘦小的身躯窝在一个破旧的柴房里,浑身上下只有一件单衣,还全是补丁。 他全身都在颤抖,突然间,他一个起身,醒了过来。 看向四周,茫然的不知所措。 “这是,回到了从前吗,那个对他来说,悲剧的开始。” 杨军搜索这记忆,发现,这个时间段,他的家人已经都齐齐下了地府。 苦瓜着脸抽了一抽,双手捂住脸,想哭,但是,眼泪早就流干了,身体也没有多余的能量来给他产生眼泪。 "这一切的痛苦和灾祸,都是我杨家人的报应吧!" 他心中暗道。 但是,这个报应,对他来说,太残忍了。 不过,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不管怎么样,至少还有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 想到此处,他起身,走出了破败的柴房。 刚打开门,一阵凉风吹来,杨军感觉自己像是坠落到冰窖之中。 他的脸上满是泪痕,但是他的嘴角,却露出了微笑。 他抬头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一次,我一定能够好好活下去!" 杨军在心里坚定的对自己说道。 .................................... (新开的书,之前的老书会继续写,最近特别喜欢看年代文,可惜现在都是四合院的天下,就自己动笔写了。文笔一般,大家主要看剧情,本人不擅长写感情戏,女人很多,所以有不足的地方大家指正。更新慢,随缘写作,成绩不强求,别催,别骂,不喜欢就撤,好聚好散。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第2章 系统出现 杨军生活的这个地方叫曹庄,地属邯郸市,离石家庄也不到120公里。 因为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一直以来,曹庄都是大村,人口数千,明年,还会成为乡政府的驻地。 而这个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畜牧业,全村耕地超过两万亩,家家都养着鸡鸭,猪养等牲畜,牛也不少见,尤其是解放后,政策影响,地主们的资产全部分给了村民。 杨军今年刚12岁,由于从小不缺食物,加上基因好,所以身高不矮,足有一米五,而且长得非常俊秀,按照后世来评价,足有80分以上。 他从小就聪颖过人,读书识字,会写会画,别说在曹庄,就是在全县都算是个非常出挑的孩子。 看着天色,应该是7点左右。 迎面而来的刺骨寒风让他脑子清醒了很多,重生而来的那种陌生感逐渐消退。 过了差不多五分钟,杨军才感觉有了熟悉感,就是这个意思。 双臂拥抱着胸口,貌似在保护着自己仅存的那点热量。 身上穿着的只是单衣,这个天气,是有可能冻死人的。 本来他们一家被批斗,被劳改,在村里不受待见,这都可以理解,毕竟,这就是做错事的代价嘛。 但是,他却不至于连个御寒保暖的衣服都没有。 究其原因,还要从他们家的仇人说起。 在民国那会,县里下乡招兵买马拉壮丁,都有数量要求,完不成就派人来强制性。 杨家为了打发他们,只能开大会,把村里的适龄青年都给召集起来,然后把情况说明一下。 为了能公平公正,就选择了抓纸条的方式。 谁抓到了写字的纸条,就去当兵吃粮。 后来,有15个小伙子不走运,最后都哭着喊着死活不肯,没办法,只能绑起来送到了县里。 后来谁也没想到,其中有一个叫王大宝的,跟着国军当了败兵,后来被解放军收编,在后面就打了两场顺风仗,被不知道哪来的子弹打中了胳膊,于是,就成了功臣。 新中国成立后,他退伍回乡,成了曹庄的民兵队长,主持土改工作。 可想而知,对待杨家,他可劲折腾,全家都差点死绝了。火山文学 杨军深吸一口气,这个仇不共戴天。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御寒,食物,否则,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跟上一世一样坚持到最后。 就在他思考接下来怎么办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虚拟画面,这是? 杨军上一世,死的时候是2022年,虽然已经80多岁了,却一点也不闭塞,该知道的都知道,智能手机每天都会刷抖音,看新闻。 所以,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金手指。 这个虚拟画面看起来非常简单,上面就是一个搜索框,下面一片空白。 他下意识的点了一下搜索框,瞬间,一股记忆涌入脑海。 原来,这个金手指的功能就是搜索,每天可以搜索一次,每一次可以输入不超过10个字的词条。 杨军琢磨的半天,大概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打算试一试。 在第一次使用这个金手指之前,他首先要想好,重生后,要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这种出身,是绝对没有任何出路的,而且,他上一辈子没有太大的学问,12岁以后就没有在学习过了,只有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捡起一些书籍,或者看看新闻等等。 想想以后的日子,缺衣少食都不算什么,可怕的是人性的扭曲和残酷无情。 所以,他决定要找个地方隐居生活,到时候,就苟在深山老林里,等到改革开放再出来。 想通了,杨军整个人精神一震,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实现它。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要找到合适的隐居地,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足够隐秘,人类是无法找到,或者是无法前往的地方。 2,有足够的生活空间,比如土地,水源,树木等等,没有这些,是无法长期生存的。 3,足够安全,不能三天两头有野兽毒虫跑来跑去。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其他的条件,杨军还没想好。 想来想去,也就这几个条件比较合适。 杨军想的差不多了,就开始使用金手指。 第一次,所以有点激动,在斟酌了半天后,定下了基调。 “国内隐居地,无人烟,肥沃。”就这样吧,点击搜索。 瞬间,虚拟画面一变。 列出十个选项。 1,地点,大兴安岭北部,山谷,土地600亩。肥沃度指数100星,舒适度指数92星,隐秘度指数99星。 2,地点,湖南山区,溶洞,土地260亩。肥沃度指数91星,舒适度指数86星,隐秘度指数100星。 3,地点,云南山区,山谷,土地310亩,肥沃度指数99星,舒适度指数99星,隐秘度指数88星。 4,………………………………… 5,……………………… ………………………… 杨军看着十条信息,心里狂喜,琢磨了一下其中的意义。 首先,这些星级是按照搜索词条的标准来定义的。 比如,他搜索了肥沃,隐居,就会出现他们对应的评价标准。 这样看来,肥沃100的土地,应该算得上是地球的天花板了吧。 毫无疑问,排行第一的隐居地就是他的最终目标。 点开第一个选项,瞬间,就出现了这个地点的详细路线和各项资料,它的地点位于黑龙江省的边疆。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北区,在往北就是毛熊的西伯利亚。 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33万平方公里被称作浩瀚林海。 几百里连成一片,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 大兴安岭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大兴安岭中的兴译为极寒处岭,即满语阿林奇义为山,因气候寒冷而得名。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从北向南地跨黑龙江和内蒙古两个省级行政区,东隅小兴安岭毗邻,南部濒临广阔的松嫩平原,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大兴安岭山脉东北起自黑龙江漠河市北部黑龙江主河道南岸,南芷于赤峰市境内希腊穆伦河上游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 全长一千四百千米,均宽约二百千米,海拔在1100至1400米,总面积32.772万平方。 这几乎与我国广东省相当。 几亿年之前,造山运动使得海陆相遇,而后海水东陷而出,板块之间的碰撞与拼合造就了大兴安岭的雏形。 频繁且复杂的地壳运动在山脊附近施展威力,自北向南依次形成了浑圆又壮观的糯米河火山群、柴河火山群、阿尔山火山群与达里诺尔火山群。 这些火山群也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活火山。这些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火山群为中国塑造了最适宜观测与欣赏的火山遗迹。 其中位于大兴安岭中部的阿尔山火山群独占鳌头,以辽阔且宏伟的火山一迹称霸亚洲。 西安盟境内桃儿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大兴安岭山脉,最终汇入嫩江。 因此,以这条河流为界,大兴安岭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的大兴安岭宽广无垠,长约七百七十千米,最宽处约四百二十千米,仅北段山西分布就达到24万平方千米。 北段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1528.7米的大白山是大兴安岭北段最高峰。 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森林覆备率达80%以上。 欧亚寒温带针叶林布角落林海是对大兴安岭对海的形容。 然而,大兴安岭达的绿色极为短暂,大兴安岭北段一年之中有九个月的时间都银装素裹。 大兴安岭南段又称苏克斜鲁山,长约六百千米,平均宽度约100多千米,因东南坡较陡,西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经过长期侵蚀,山顶浑圆,以海拔2029米的黄岗梁为最高。 南段降水较少,多为高山草甸与落叶阔叶林交错,分布在大阪林东、鲁北、乌兰哈达一线以东的低山地。 带铺环谷宽,宽阔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错,是优良草木场。 巨大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决定了大兴安岭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碳汇领域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3章 隐居计划 有了目标,就要开始执行。 杨军看着虚拟影像,把地图路线扩大仔细端详,发现从邯郸出发,前往目的地的直线距离就超过2300公里。 可按照他现在的情况,肯定要绕路很多,那就按照4000公里算。 这个距离,如果是50年代的火车,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坐汽车,需要15天以上,走路的话,最少150天。 杨军不打算坐火车跟汽车,因为不可能,这个时代的火车运力很珍贵,基本被官方满负荷使用,没有一定级别和公干是上不去的。 如果想偷偷上去,首先不论操作的可行性,就算真的成功了,十几天的时间,吃喝拉撒都是问题,如果被发现,那可不会有好结果。 因为他没有身份证明,就算有他也不敢拿出来,以他的成份,到时候给他来个敌特罪名,可是九死一生。 汽车更不用想,都是官方的,私人很少,更不可能跑这么远还带上它,到时候怎么解释。 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走过去。 想到这里,杨军走到院子里,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看着路线图。 如果走路前往,途经67个城镇,不能走大路,风险太大,被人谋财害命都有可能,要知道,这几年虽然治安好了很多,但是依旧留存很多隐患。 所以,只能昼伏夜出,走小路,走山路。 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利用金手指来搜索安全路线。 计划已定,杨军扔了木棍,直起身来,看向村外。 今天的晚饭还没有着落,现在家家户户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条件好点的就晚上加点餐,总的来说,曹庄生活不算困苦。 可是,吃饭却成了他的大难题,土改后,他们杨家虽然被打倒,但是官方起码还分给了他们家两亩地。 可是就他一个12岁的孩子,种地是不可能的,只能交给村里的人来种,收获了就给他点粮食,很少,肯定是不够养活他自己的。 所以,每天晚上,他还会帮助村里养殖看护牛羊。 目前村里的集体财产有26头牛,178头羊,6匹马,5头驴,11头骡子。 鸡鸭鹅,猪,也有,但是不在这里,分开养的。 杨军只负责晚上看护这些大牲口。 时间差不多了,来到村的最南头,这是一个很大的养殖场,之前是杨家的,现在已经充公了。 这个养殖场按照这个时代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十年前,他爷爷在省城找的专家,花了一条小黄鱼,才拿到图纸建设的。 最多可以同时养殖800头大牲畜,在被土改前,他们家就有180多头牛,骡马之类的也有近百头,后来都被分了。 养殖场的八个建筑呈现拱形结构,长80米,宽24米,高4米。 大门口就是一个院子,一圈篱笆围着,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苹果大树,一棵是枣红大树,大树下摆放了1张石桌,4个石凳子,石桌上放了一套茶具。 杨军唏嘘感叹,在以前,这个地方是爷爷的最爱,他喜欢看着自己家的牲畜越来越多,用他的话来说,农民最重要的就是牛马,因为有了它们,才能种出粮食,要伺候好。 越过院子,就是一个砖瓦房,足有80平米,里面有三间房,是这个养殖场的人员住房。 杨军来到门口,走了进去,发现没有人,找了一圈,看来都已经走了。 都不愿意值夜班,每天晚上都是他自己,天气太冷,这里的屋子只有秸秆,烧起来没啥大用,不保暖,还呛人,所以晚上没人愿意在这。 第4章 牛马骡子·驯兽术 杨军先是把屋内的土炉点着,用的是秸秆,加了两根木头,稍微能多坚持一会,温度上来后,感觉身体稍微舒服一点。 过了一会,就起身前往场里,看着一头头牛马骡子,心里不好受,这些曾经都是他家的。 里面还有两头非常特别的奶牛,比普通的黄牛高了一个头,浑身都是黑白相间,一看就是非常的牛逼。 这是四年前,从国军战利品那里弄到的,据说是日军的一位中将,为了给自己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补充营养,特地从欧洲引进过来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品种,用有限的记忆来看,没有一个能对得上。 现在才不到六岁,刚成年没多久,正好是一公一母,已经生育过两胎,但是因为技术问题,一头都没保住。 他在考虑,开启隐居计划,这么远的路途,光靠自己走,那就是扯淡,必须要借用蓄力,牛马骡子,是必不可少的。 那就出现另一个问题,他虽然在前世有养殖经验,驯兽经验,还是跟一位老人学得,据说家族几代都是驯兽卖艺的角色。 但是,这一世才12岁,想要把牲畜,尤其是这种大型牛马,训练的听指挥,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很多人不知道,牛马这种大型牲畜,智商其实不低,如果只是牵着走,只要有吃有喝,问题不大。 但是想要控制多头大型牲畜,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前进,那就需要从小培养感情,或者花费时间来训练。 杨军现在有了一个想法,按照他的设想,出发前,需要准备好大部分物资和工具。 其中,最少需要6头大型牲畜,用来帮他运输。 初步计划是,4头牛,4头骡子。 两头奶牛要带上,这是好东西,现在母奶牛还在产奶,每天都有十几升左右的产量,只要饲料足够。 而且,奶牛的运力也不低,驮上300斤以上的物资轻轻松松。 接下来就是两头大黄牛,他选择了爷爷从陕西买过来的那两头,别看只比本地黄牛大半个头,但是运力比黄牛大一倍,驮500斤的物资都不算啥。 接下来就是四头骡子,这种牲畜是最好的运输牲畜之一,如果不是因为牛的其他用途,杨军甚至想全部使用骡子,因为它们的优点太多了,除了不能繁殖,不管是从哪个方面看,都完爆其他的牲口。 吃的少,吃的差,路边野草野菜随便吃点就能恢复过来,体力强,驮500多斤的物资可以走一天都不带停的。 这样算下来,一共可以驮运4000斤不到的物资,这是按照牲畜最低限度来安排的,就是为了能适应长途跋涉,否则,再驮一倍都是没问题的。 想好这些,杨军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这八头大牲口听话,4000公里的路程,让它们紧紧跟随自己,那是很有难度的。 用绳子绑住,这是一个办法,但是一路上不可能都顺利,如果出现一点变故,走失了,那就完了。 想了半天,还是觉得,金手指最靠谱。 琢磨来琢磨去,12点过后,就可以再使用一次金手指,这一次搜索什么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呢。 想起之前学过的驯兽术,原理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想要精通,那是不容易的,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做不到随心所欲。 教他驯兽术的那个人,他的家族曾经出过一位天才,三十岁不到,就能训练虎狼,四十岁就能训练极品的海东青,金雕,猎犬。 到了五十岁,甚至可以训练鳄鱼蟒蛇等等。 可惜不到六十就死了,不然,可能还有新的突破。 杨军不禁想到,要是有这样的能力,控制这些牛马骡子应该不是问题吧。 不知道,金手指能不能做到这样的效果呢,心里千转百思,坐立不安,拿出工具,开始打扫卫生,运输饲料,晚上有的牲畜需要加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