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徐川龚日辉》 第一章:回国 “徐川,醒醒。” 迷茫中,徐川感觉有人在呼唤自己,他想睁开眼,却又感觉很费劲。整个人像是经历了一场很漫长的旅程,又像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很疲惫。 “你今天怎么了?午休结束了都还在睡。” 耳边的声音再度传来,徐川猛的睁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铺洒在木质的课桌上。 眼前是一面硕大的黑板,上面留着白色的粉笔字。 身边,一名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正奇怪的看着他。 徐川愣了一下,脑海中的记忆突然浮现,一股疾速下坠的失重感刺激的他紧紧抓住了眼前的课桌。 有些纤瘦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直到坠落感消散,脚下传来的坚实触感,他才稍稍平静下来。 做了几个深呼吸,徐川抬起头,环顾了一下四周,有些吵闹的教室中,一些熟悉又陌生的脸庞从记忆中浮现。 “这里是高三1401班?” “我是做了个梦?还是穿越了时间回到了二十年前?” “如果是梦,那些记忆怎会如此真实?” 望着熟悉且陌生的教室,一时间,徐川有些迷茫。 脑海中有关未来的记忆清晰无比,那坠机的画面,更是真实到令人恐惧。 “你怎么了?是不是感冒了?去医务室看看?” 耳边的声音传来,徐川抬起头,看了眼昔日的同桌,摇了摇头。 “我没事,我出去走走。” ...... 教学楼外,铺着灰色水泥地砖的操场平坦无比,徐川行走在上面,零零散散的一些同学活动着,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以往的记忆。 找了个台阶坐下,徐川望着不远处的两颗正在开花的铁树,嘴角勾出一抹苦笑和苦涩。 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回来的。 那架飞机上有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人,有陪同他一起回国的大shi馆官员,不仅仅有他祖国的,还有那个国家自己的,而且还不止一名,里面甚至包括了一名出访的重要议员! 除此之外,还有二百七十名普通乘客和机组人员。 本以为在这种多重保障下能安全回国,却没想到依旧没能回来。 可惜的是,上辈子临死前,他距离祖国仅仅一步之遥,却仍未踏入祖国的领土。 ...... 在台阶上静静的坐了一会,舒缓了一下情绪,徐川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转身进了教室。 熟悉的书桌,熟悉的课本,熟悉的同学,一切的一切,都和他记忆中十七岁那年的场景完全一致。 “我真的重生回来了吗?” 徐川摸着桌上用书立加起来的厚厚课本,手指感受着书籍的厚度与触感,很真实,但也很让他迷惘,还有一丝害怕,怕这只是坠机前的一场梦。 “就算是场梦,那也做久点吧。” 徐川抬起头,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脸上露出了个灿烂而坚毅的笑容。 命运能让他重来一次,真好。 ...... “铃铃铃铃......” 刺耳的铃声在校园中回响着。 1401班中,一名带着保温杯,胳膊下架着厚厚一点试卷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教室,原先有些嘈杂的教室迅速安静下来。 “马上期中了,这堂课先进行个摸底测试,班长来将试卷分一下,不要想着作弊,那没有任何意义。” 中年男子叫唐高远,是1401班的物理老师,也是1401班的班主任。 唐高远一脸肃穆的看了眼教室中的学生,将手中的试卷放在桌子上,接着补了一句。 “徐川和曹伟才先跟我来一下。” 徐川起身,跟着另外一名带着厚重眼睛的少年一同走了出去。 “唐老师。” “唐老师。” 走廊上,唐高远正小口的喝着保温杯中的茶水,徐川和曹伟才恭敬的打了个招呼,站在一旁。 对于徐川来说,唐高远是他的物理启蒙人,从高一开始教他物理,可以说没有他,后世就没有那个站在物理学顶峰的自己。 看到两人,唐高远温和笑了笑,和之前在教室中一脸严肃简直判若两人。 “今年的物竞选人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给你们报名,你们准备一下,过几天就要开始集训了,希望你们今年能拿到比去年更好的成绩。” 正常来说,高三的学生除非特别优秀,能有足够的把握进入国家集训队,否则很少参加物竞这样的比赛。 一般参加物竞、数竞之类比赛的学生主力都是高二。 毕竟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高考的,而参加竞赛是一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但如果能进国家集训队那就不一样了,每一个能进集训队代表国家出战的学生都有大学抢着要。 眼前这两个就是,无论是徐川还是曹伟才,在高二的时候就都杀入了集训队,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星城一中最辉煌的一年。 “物竞?” 徐川微微疑惑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ipho,与此同时,脑海中深藏的记忆也展露了出来。 ipho,指的是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参赛者的年龄在比赛当年的6月30日不得超过20岁。 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由组成ipho的各会员国轮流主办。 这个会员国,基本覆盖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 差不多就是全世界的国家每个国家派出最精锐的五名高中生,然后在物理战场上厮杀,竞争第一名。 这个竞赛他去年高二和前年高一都参加了,高一的时候因为知识储备的不足,只勉强杀进入了省队,进入了国决,但并没能代替国家出战。去年高二他顺利的杀入了国队,进入了最终的世界赛,可惜的是并没有拿到金牌。 现在是八月下旬,差不多正是国内开始ipho第一轮选人的时候,按照重生前的历史发展,他今年同样会参加ipho,并且顺利进入国队,去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厮杀。 只是可惜的是,明年的ipho他依旧没能拿到金牌,落后韩国选手实验分三分。 不过说起ipho,徐川想起了另外一门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之所以会想起这个,是他想起了重生前知道的一个消息。 一个有关信息安全的消息。 ...... 第二章:魂归故里 重生,带给徐川的不仅仅是未来二十年脑海中的各种科研知识,还有未来的大致国际走势,以及一些其他的消息。 现在是2014年,如果他脑海中的某部分记忆没有出现问题的话。 从过去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到2017年这些年的时间,西海岸对面的那个国家加大了对其他国家的渗透,各种信息活动也比以前更强更频繁。 而且这次的活动,西海岸那个国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安全方式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这种信息安全交流方式建立在一种数学规律上,只有找到这种数学规律,才能破译出里面的信息。 可关键是,每一个情报使用的数学规律中的逻辑和函数都不同,从截获对方的情报到人工破译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往往就是这一段时间差,对方就已经完成了信息传递。 更憋屈的是,在初始阶段,在没有大量获取这些信息样本前,你只能通过数学家数学教授来破译这些信息,而对方知道你在人工破译这些情报,会传递出大量的无用信息,恶心你。 一百条情报信息中,可能九十九条都是无用的假消息。 比如你今天喝的什么牌子的咖啡? 比如你今天除去遛狗了吗? 这类毫无用处的垃圾信息会大量的消耗华国数学家的精力,让人应接不暇。 据徐川所知道的消息,从明年开始,官方会开始寻求那些参加过i “可以的。” 唐高远点了点头,微微皱着眉头接着道:“但是时间方面会很紧凑,而且不是每一届都能同时参加两赛的,有些年份数竞和物竞的时间是一起的,这得看考试时间。”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只参加物竞,有去年的基础,相信你今年只要稳定发挥,一定能拿到一块奖牌。” 尽管星城一中每年都会有学生参加imo和ipho等赛事,杀入世界赛甚至拿到金牌的人也有。 但一枚国际物竞的奖牌依然是相当高的荣耀,如果能拿到金牌的话,这大抵是一名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能拿到的最高奖项了。 有imo或者ipho这两门竞赛的奖牌在手,哪怕不是金牌,只是银奖和铜奖,甚至是荣耀奖,国内任何一个大学也都会抢着要。 作为他的物理老师,唐高远自然不希望徐川错失这个荣耀。 在他看来,去年已经杀入过世界赛并取得一枚个人银牌的徐川今年再参加一次ipho绝对能拿到更好的成绩。 毕竟这一年的时间,徐川的进步他是看在眼里的,这是个天才,再加上勤奋,以后的成就他敢肯定不会低。 “唐老师,我想同时参加imo和ipho。” 徐川开口道,原本他以为要错失今年的ipho了,但没想到居然还有可以同时参加这个操作。 如果能同时参加,他自然是不会退出的。 虽然以他现在的学识去参加ipho有些欺负人,但前世三度参加ipho都没能拿到金牌的遗憾重生后肯定要弥补。 唐高远再度皱起了眉头,不过随即又放开了,笑道: “行,物竞我给你报了,数竞你去找宋开济那老东西,让他给你报名,去丰富一下自己也好。” 听到这话,徐川愣了一下,他以为唐老师会坚持劝他的,都做好了继续争取的准备的,没想到这就同意了。 其实唐高远根本就没有多想,徐川提出想参加imo的时候,他就当是他是想去数学那边试一下而已。 毕竟去数竞那边丰富一下高中生涯也不错,反正他参不参加高考都无所谓,早就有学校抢着要了。 如果他想,高三都不用读,国内的大学都可以任他挑,没有哪所学校会拒绝。 而且以这小子现在的数学水平来说,大概率会止步省队,参加一下国考就顶天了,国队都进不去,所以说去玩玩也差不多。 反正只要不进国队,不参加冬令营集训队,对他而言,并不怎么影响接下来参加ipho。 支持他去也是抱着这个想法的。 ...... 第三章:IMO与IPHO 愣了一下,徐川才想明白唐高远这话中的意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他去参加i 理论上来说,在拥有了超导材料后,应该能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磁约束效应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但他做过实验,在更换了超导材料制成的磁约束镜箍后,磁约束的效应相对比以前的确提升了不少,可却并没有提升到他预测的地步。 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磁镜,对于反应腔室内超高温等离子体的控制,无法达到完美。 后面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这应该和超高温等离子体的控制系统有关系。 而所谓的控制系统,是建立在一个超高温等离子体数学模型上的。 尽管可控核聚变反应腔室内超高温等离子体在理论上来说属于物理学的内容,但实际上你得找到一个对应的数学模型才能实现对其控制。 可为超高温等离子体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哪怕是在二十年后都没有人做到过。 因为这属于数学中最难的一部分,湍流模型。 湍流是数学中有名的混沌体系,为普通的湍流建立数学模型就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内数千万度高温的等离子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找过其他的数学家合作,比如同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菲尔兹奖得主,查尔斯·路易斯·费曼(费弗曼教授)。 但结果显然并不是那么的好。 很多时候,他能提出一些在物理上可行的理论,但或许是费弗曼教授的物理能力不够,有些理论或问题始终无法将其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毕竟能在数学物理这两门上同时做到顶尖的几乎聊聊无几,他的导师爱德华·威滕应该算一个,毕竟这是史上第一个以物理学家的身份拿到了菲尔兹奖的。 但很可惜,他的数学研究方向并不在湍流这一块。 徐川突然觉得,这辈子他的研究方向应该改变一下。 上辈子主修物理,这辈子主修的科目或许应该换成数学。 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 毕竟科学的性质是归纳与演绎,而数学就是归纳与演绎的工具。 如果某种学科能称为科学,那它一定是能够运用数学表达出来的。 只要你会运用数学来建立模型,进行归纳与演绎,那么最终就一定能找到一定的内在规律供人类使用。 它能成为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道理也就在此。 如果这辈子主修数学,哪怕达不到上辈子在物理上的成就,以他的天赋来说,也绝对不会太差。 当数学能力足够的时候,或许能带动重生前已经近乎停止的物理能力,再往前跨出一步。 至于辅修,材料依旧是个不错的选择。 哪怕上辈子他通过材料物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研发出了超导材料、生物纳米材料这类顶级材料,但相对比材料所能展现的未来来说,这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 ...... 第四章:规划未来 短暂的时间,徐川就已经在脑子里面将这辈子的未来重新规划了一遍。 物理是他的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他这辈子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数学上。 只是让他有些犹豫的是,这辈子是否还要继续选择出国学习。 在普林斯顿呆了十几年的时间,徐川很清楚普林斯顿的强大数学能力,那是世界最顶尖的数学校园。 相对比上辈子他学的物理来说,数学才是普林斯顿的根。 如果要深入学习数学,普林斯顿是最好的选择,那里常年都有多名菲尔兹奖得主教学,能几乎深入了解数学的绝大部分科目。 但徐川犹豫的是,普林斯顿在那个国家,那个阻拦了他二十年,甚至最后送他‘回家’国家。 一旦出去,能否回的来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 至于不出去单纯的在国内,说实话,以他的现在的数学能力,在国内都足够去任何一所大学任教了,已经学习不到太多的知识了。 在基础科学这一块和对方相比,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祖国无论是二十年前的今天,还是在二十年后的未来,都差的有些距离。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吧。” 摇了摇头,徐川将脑海中纠结抛了出去。 若是未来真有必要出去学习的话,以单纯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身份出去,那些涉及什么核能物理之类的研究申请别去参与,不展露太多的成就想必也不一定被关注。 对他来说,哪怕上辈子遭遇了那种事情,但这辈子出国依旧是免不了的,至少去欧洲那边是肯定要去的。 他上辈子很多的研究理论都是建立在欧洲那台大型强粒子对撞机上的。 尽管这些东西如今都在他脑子里,直接发表出来都可以,但这是不可能去做的事情,毕竟他现在连实验数据都没有。 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到线索和发现并去证明得到数据和理论那是天才。 但实验数据都没有就能得到数据理论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人会想将你送上手术台的。 当然,如果实在不想出国的话,徐川也可以选择自己或者让国家帮忙建一个大型强粒子对撞机。 但这玩意修建的费用太高,百亿米金级起步,修建时间太长,以年为单位计算。 他自己建造的话,钱倒不是问题,上辈子他研究的那些材料都可以重新研发出来用来换钱。但技术才是关键,这东西的复杂程度一个国家都不一定搞定。 欧洲原子能实验室的那台大型强粒子对撞机,可以说是几乎联合了全世界的力量才造出来的。 如果想要国家帮忙建一个的话,他得拿出足够的成绩才行,不说成为上达天听级别的学阀,但至少要在国内的高能物理领域成为最有话语权的。 ...... 安静的教室中,所有人都低着头做着自己的试卷,没人翻书作弊,也没人说话交谈。 星城一中是星城四大名校之一,每年从这里走出去的清北学生最少都有两位数,而985、211之类高校的学子更是不计其数。 能考入这座学校的学生,不说有多聪明,但努力是绝对的。 至少在1401这个班级中,所有人都清楚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 在大部分的时候,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身处这样的班级中,即便是你原先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学习的人,也会逐渐的跟着学起来。 对于徐川而言,身边的同学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脑海中那些原本被深埋的记忆逐渐复苏,还有年轻化的心态与活力。 重生前近四十岁的身心在这一刻仿佛重新回到了十七岁那一年一般。 桌上的洁白试卷让徐川脸上露出了个笑容,他已经很久都没有看到过这些东西了。 “在一个充有空气的橡皮膜做成的小气球下面,挂着一个小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时,恰能悬浮,若将它们稍微往下一拉松手后,金属块和气球将()” “A.静止不懂、B.向上动,再恢复原位、C.向下加速沉底、d.向上动最终漂浮。” “这题目,又是老唐自己出的吧。” 一道选择题,映入徐川眼中,他笑了笑,然后毫不犹豫的在括号中写上了一个字母‘C’。 这道题目其实很简单,但里面有个小陷阱,很多人一时半会的可能会转不过来去选B或者d。 它考的其实并不是重力,而是水对于气球的影响。 对于浮在水里的气球而言,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气球被压小,浮力反而减小,小于所受重力,产生向下的合力,所以反而会加速下沉,并不像是一般人所想象中的会向上漂浮。 上辈子老唐就喜欢搞这种把戏,所有的学堂测验、小测试、摸底测试之类的考试总是自己出题目。 严格来说题目其实并不难,但每一道题目里面都有着一些陷阱。 如果一眼扫过去单纯的就下判断的话,很容易出错,但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反应过来。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题目,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极大的锻炼了他的判断能力,并且培养了他细心的习惯,为他日后走向物理学的巅峰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 一张试卷,题目并不多,六道单选择题,四道多选题,三道填空题,两道证明题,比期末考试之类的试卷题数要少,但难度方面要高。 毕竟是摸底测试,不可能占用其他课堂的时间。 老唐的把握很高,他了解1401班所有学生的能力,大部分都完全可以在四十五分之内完成这套题目,但成绩如何,就看细心程度了。 做这种题目,徐川自然不可能耗用整堂课的时间,不到十五分钟,他就已经搞定了。 接下来半个多小时的他沉浸在书本,二十年的时间过去,高中教科书中的内容,除了数学物理外,其他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特别是语文和生物,这可不是他的强项,很多东西都是要背诵的。 现在让他背一篇完整的《岳阳楼记》出来,还真做不到。 imo和ipho的集训快要开始了,留给他的时间也不是很多,趁着现在还有点时间,抓紧将语文生物好好学一下。 总不可能高考的时候数学物理拿满分,语文生物不及格吧。 虽然参不参加高考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