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赵骏赵祯》 第一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 大宋景祐三年夏四月,紫宸殿后阁。 阁中很宽敞,大门左右两侧摆着龟鹤延年宫灯,两个宫女在另外一侧提着灯笼,满室蜡烛都散发着柔和晕黄的光芒。 厅正中间位置摆放着青釉弦纹三足炉,袅袅青烟从炉中升起,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一个穿着浅蓝色丝绸锦缎长袍的青年坐在一把梨花木太师椅上,他大概二十七八岁,面容青涩又俊朗,体态清瘦似濯濯青柳,右手撑着下颌脸颊,目光略微有些出神地看着面前香炉升起的青烟。 青年身前还站着几名年逾五六十岁以上的长者,皆须发发白,或灰鹤相间,肃穆而立。 “官家,按照这《历史趣味小故事》上的册子记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其中一个长者面容宽阔,刚毅肃然,站在青年面前沉声说道:“上面还有同州知府司马池之子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臣差人问过了,这是真事。” “若真是这么说,朕的大宋会亡,而且取代大宋的,是一个叫做元朝的朝代?” 年轻人握紧了手中的拳头。 “是的。” 长者说道。 老人名叫吕夷简,是大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申国公。 另外五人分别叫王随、王曾、蔡齐、盛度、宋绶,乃是宋朝仁宗景祐年间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及参知政事,三相三参,俗称的宰相和副宰相。 而坐在上面的年轻人,自然就是历史上第一位被上庙号为“仁”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他今年才二十七岁,刚刚亲政四年。 “那人的身份查清楚了吗?” 赵祯问。 “没办法查明来历,昨夜暴雨忽然出现在后苑,随身带的东西里倒有一个古怪的物件,上面有此人画像,说叫赵骏,出生2000年2月15日,背面还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除了这些,还有其它东西呢?” “有个支教录取通知书,还有支教实训证、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证,以及一些衣物,一块小铁盒和一块大铁盒,一堆瓶瓶罐罐,一些黑白色的线,其它的书......” “怎么?” “看不懂,什么《物理有趣小实验》《化学基础反应》《小学古诗词必背一百首》《中国地理》《自然与科学》......不仅有些字让人看不明白,还有大食字。” “大食字?莫非他是大食人?” “这倒是不知,里面的数字是大食字,一些佛家经典里面有的,唐末的时候就随着佛家书籍传入我国,只是大宋并未将其纳入。另外,那《中国地理》里有一份地图,好像是大宋的地图,却又不是,里面的行省与我们截然不同,地名、位置却又一模一样。” 吕夷简一五一十地说道。 赵祯犹豫了一下,问道:“你们说.....他会不会是来自于很多年以后?” “官家,勿以草莽贱言,庸流浅论而妄谈日体行之。” 吕夷简立即劝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用令人奇谈怪论去妄自猜测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 “那这些东西又作何解释呢?” 赵祯问。 “莫须有别的原因,但先不要妄自猜测,而应该想办法证实。” 吕夷简说道。 “应该怎么证实?” “问问晏殊。” “晏殊?” 赵祯皱起眉头。 他不太喜欢晏殊,原因在于晏殊曾受命撰写仁宗生母李宸妃墓志文,里面说李宸妃只生了一个早夭的女儿。 后来赵祯得知生母真相,非常不高兴,打算追究晏殊的责任,是吕夷简劝说才没有被贬到崖州去,只是外放做了江宁知府,今年才重新被召入朝,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 “晏殊聪慧,兴许有办法。” 吕夷简极力推荐,晏殊是他的人,自然要找机会帮他重新上位。 赵祯想了想,最终还是点头道:“召晏殊。” 过了一会儿,晏殊进来了,向赵祯行礼道:“官家。” 吕夷简就把事情经过说了,末了又道:“你看这事有办法证实吗?” 晏殊想了想就说:“那人情况如何?” “昏迷着,太医说是瘀血症,脑中血脉凝涩,曾经苏醒过一会儿,但他醒来后发现双目失明了,惊恐下又很快就晕过去,想来是血脉凝涩所致。” “那这事好办,臣以为,待他苏醒之后,我们可以过去,观察其言行,尽量少说,多听。” “为什么不直接问他?” “若他真的来自于后世,知晓自己在前朝,他说出来的话还会完全是真话吗?若抛出一些言论证实,让我们确信之后,岂不是想诋毁谁就诋毁谁?到时候决定权在他手里,我们信还是不信?” “同叔公之言甚是有理。” “因而决不能让他知道自己在哪里,如此才能说真话。” “嗯。” 赵祯微微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宦官匆匆进来,拜道:“官家,那人又醒了。” “去看看。” 众人对视一眼,便立即起身过去。 后苑一间屋内,赵骏悠悠醒转过来,然后让他感觉到惊恐的是,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了。 身上、头上还有眼睛上都蒙着纱布,他能够感觉到身上的剧烈疼痛,不由惊惧地缩在床上大喊大叫着:“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好痛,这里是哪里,是尼尼村吗?有人吗?” 嘎吱,门开了。 听到开门的声音,赵骏喊道:“支书,村长,是你们吗?” 幽燕官话? 赵祯看向晏殊,晏殊便摇摇头示意赵祯不要说话,他则是顺着赵骏的话应了一声:“是,你要喝水吗?” “您是支书还是村长?哦,肯定是村长,之前上山的时候用驴车送我来的那个大叔说支书摔了一跤扭到了腰,咱们这是尼尼村吗?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村长,麻烦您能带我下山去医院,让医生帮我看看吗?” “医生看过了,说会好的。”晏殊顺着他的话说。 “医生?咱们村有医生吗?村长......我不是不相信咱们村里的医生啊,只是眼睛看不见可不是小事,还是要去大医院看看吧,至少也得去县医院。” “医生给你做过针灸了。” 晏殊尽量用幽燕官话回应,但因为他是南方人,所以口音比较生硬,加上苍老的音调较为令人信服,让赵骏并没有听出破绽来。 而且这个时候他也没有任何怀疑,毕竟谁能想到自己会穿越呢? “针灸?” “是的,医生说你是淤血症,不过不用担心,他说你的淤血很少,只要坚持做针灸,很快就能看见。” “我得脑淤血了?” 赵骏震惊不已,随后又尽量让自己恢复冷静,只觉得头有点晕,还有想呕吐的感觉,便强忍着缩在床上瑟瑟发抖道:“我......我想起来了,外伤会导致脑部淤血造成视力障碍和视野障碍,基本上是很难恢复的,我会变成瞎子吗?” 晏殊看着他脸上惊恐的表情,便安抚说道:“放心,不会的,医生是很好的医生,他说不会就不会。你肯定能治好,要相信医生。” “真的吗?” 赵骏还是惊恐不安,嘴里只是嘟囔着:“我是信中医的,我是信中医的......就是咱这病,还是应该下山去大医院,再不济也要照个Ct吧。” 晏殊想了想说:“你身上都是伤,下不了山。” “我没事的......我就想去医院看看,医院有专业设备,给我检查一下我也好安心。” 赵骏坚持着,他可不想当瞎子。 这下晏殊也没办法了,找不到什么理由,忽然听到一声雷鸣,外面的滂沱大雨提醒了他,于是他轻声说道:“外面在下雨。” “下雨?额,那......是了,我想起来了,泥石流,我进山的时候,突然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我掉下悬崖了,难道是泥石流把道路堵住了?这可怎么办啊。” 赵骏急得快哭了出来。 晏殊只好安慰他道:“别急,先让医生给你继续针灸看看效果,等道路修好了,咱们再下山去。” “好好好,都听村长的。” 赵骏强忍着头晕目眩和想呕吐的感觉,慢慢地让自己平静下来。 谁也不想当瞎子。 双目失明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 要是先天性失明,从未看过光,心理也许能承受得住。 可曾经见过光明,却又陷入无边的黑暗,那种感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恐怕会想死。 “咱们先说说你进村的事吧。” 晏殊看了眼身后的众人,用引导的方式与赵骏说话。 “我是来支教的呀,村里小学不是没有老师吗?我是国家派来给孩子们上课的。” 赵骏没有想太多,立即说道:“对了,我还得找您报道呢,上面应该给村委通知过了,就是我的行李不见了,录取通知书和支教证丢了,我是不是还得去县教育局补办啊?” “没事,东西给你找到了。” “那就好那就好,那东西先放在村委,对了我的手机呢?村长,能帮我把手机给我吗?我想给我爸妈打个电话,给他们报个平安。” 手机??? 晏殊懵了,这是什么? 他回头看向赵祯他们,赵祯他们也是摇摇头。 “村长?” 见村长不说话,赵骏纳闷道:“你没看见我的手机吗?就是巴掌大那个,宽屏的,华为的。智能机......村里应该有座机电话吧。” 他还以为老人用智能机或者手机比较少,所以想用座机电话提醒晏殊。 吕夷简顿时想起来了,在翻找赵骏行礼的时候,确实发现一个巴掌大小的小铁盒,便向晏殊使了个眼色。 晏殊马上就说:“我去帮你拿。” “谢谢村长。” 赵骏有些不安地坐在墙角,他现在其实也能看一点东西,但只有一点透过纱布的光,其余东西什么都看不清楚。 看不见才让人难安,而且头部受伤让他已经很难去冷静思考。 现在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恢复视力。 可惜昨天暴雨让山体泥石流,冲毁了下山的道路,不然就算村长反对,他也一定要下山,爬都要爬去医院检查一下。 不是不相信中医,主要是大凉山不仅教育资源匮乏,医疗资源也很差,山里的村大夫,恐怕也就跟赤脚郎中水平差不多,就算找中医,还是得去找省中医院的老教授更让人放心一点。 “这场雨来得也太突然了,我怎么这么倒霉?下山的路也没了,不过相信政府,以咱们国家的实力,应该很快就能修好道路,一定要相信组织,相信国家。” 赵骏蜷缩在角落里,脸上依旧惶恐不安,但内心不断为自己打气,让自己从不安的情绪里尽快恢复过来。 。 第二章 嫌弃大宋 “从刚才的试探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 出了门,去了稍微远点的地方让房间里的人听不到后,晏殊就说道:“一,他是他的国家派去给山里孩子教书的先生。二,手机这个东西,好像可以传送消息。” “看样子他确实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以为自己是被要去教书的村子人救上来的。” 吕夷简抚须说道。 “嗯。” 晏殊就道:“所以我们必须要瞒下去,尽量继续从他嘴里多套出一些有用的消息出来。” 赵祯想了想说:“太医说他脑部淤血很少,每日针灸散淤,很快就能恢复光明,到时候他能够看见东西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处境了,会不会?” 王随出了个馊主意,说道:“官家,那不如不让太医给他针灸,持续这样失明,就能一直不知道他在哪里了。” 晏殊瞪了他一眼道:“不行,他现在已经因失明的缘故而快疯了,如果不是借口说下山的道路没了,恐怕爬都要爬下山去。要是让他迟迟不能见到光明,他还会继续留在这里吗?而且也根本不能控制他,否则会猜到这里并非他所说的尼尼村。” “那该怎么办?” 赵祯皱起眉头,现在好像也试探不出个所以然来。 晏殊就说道:“太医说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两三月他就能恢复了,那就在这段时间里,以照顾他的名义,每天套他的话便是,尽量把我们想要得到的消息问出来。” “嗯。” 赵祯和吕夷简都觉得有道理,就应下了。 很快去拿手机的宦官就匆匆忙忙跑了回来,晏殊就拿着手机端详了一下,然后和赵祯他们又回到了房间外,推门进去。 听到门开的声音,赵骏应激反应一样问道:“村长,是你吗?” “是。” 晏殊言简意赅,走过去把手机放在赵骏手里。 赵骏摸索着,华为手机传来的质感让他稍稍安心,随后把音量调到最大,尝试着亮屏,边操作边问晏殊道:“村长,屏幕亮了吗?” 晏殊凑过来看了一眼,屏幕还是黑的,于是说道:“没。” 他的话都言简意赅。 尽量少说话,少说才会少错。 “啊?” 赵骏就去摁开机键,嘴里还嘟囔着:“不会进水了吧.....等会,应该是没电了,我想起来了,前天和昨天一直赶路,路上我就玩手机,进山的时候手机就快没电了,村长,您能帮我充一下电吗?充电器在我背包里。” 充电? 晏殊又懵了,回过头看了眼赵祯他们,他们又摇摇头。 “村长?” 赵骏问道:“就是那个放支教证的包,那个包你们不是找到了吗?咱们房间应该有电线连进来吧,有插座板没有吗?” 晏殊憋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直到赵骏问第三次,他才憋出一句:“没有。” “没有电???” 赵骏震惊道:“这不对吧,咱们国家电网和邮政快递那是最值得信赖的了,别说咱们这,就算是珠穆朗玛峰上他们都敢去,咱们国家怎么可能会没有地方通电呢?” “砰!” 外面又是一道惊雷。 晏殊被问得很难回答,听到这雷声,只好又说:“外面下雨。” “额......停电了呀?” 赵骏明白了,唉声叹气道:“唉,下暴雨的时候就算大城市也可能会停电,更别说这村里了。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电。不过没关系,咱们要相信国家的力量,村长您放心,路很快就能通的,电也很快会来的。” 他反倒开始安慰起晏殊了。 晏殊有些哭笑不得,就坐在床边上,拍了拍他的手,问道:“对了,你打算给孩子们上些什么课?” “小学课程主要是语数外,然后是品德课,自然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这类。” 赵骏听到这话,就说道:“咱们先按照教育局那边发的教材正常上课,我还带了一些课外书过来,到时候再给孩子们扩展一些历史有趣小故事,还有化学物理的一些基础实验,培养孩子们的文理兴趣,为他们上初中打打铺垫。” “你打算教孩子们哪些历史?” 晏殊立即抓住机会询问。 “正经的历史肯定不能教,孩子们也听不懂,就是教些小故事嘛,讲讲古人的智慧。” “你能跟我讲讲历史吗?” “讲历史?” 赵骏纳闷道:“这有什么好讲的,村长您感兴趣?村委那边应该有座机啊,您不应该忙着联系乡镇领导,让他们尽快通报到县里,派人来抢修道路和电线线路吗?” 晏殊只好祭出百试百灵的办法道:“外面下雨。” “座机线也被搞断了?” “是的。” “额......” 赵骏抚着额头道:“这暴雨真是害人啊,现在下山下不去,电又没电了,座机线都断了,联系不了外面,头痛。” 晏殊继续追问道:“既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就刚好听你讲讲历史嘛。” “害.....” 赵骏就盘膝坐在床上,说道:“村长您怕是看我毕业证上写的人大历史系,想考考我是吧。好吧,您说说,想听哪朝历史,是想听王朝昌盛的原因,还是想听王朝灭亡的根源?” 晏殊向赵祯他们几个人看了一眼,露了个得逞的笑容,于是说道:“那你说说宋朝吧。” “宋朝啊?这有啥好说的,虽然我也姓赵,按dnA检测,老赵家还是我们村一千年前的祖宗,但我最喜欢的是汉唐,然后是明朝,宋朝的话......” “为什么不喜欢宋朝?” “有宋一朝都没有完成大一统,还被北方游牧民族吊起来打,缺乏武德,很多人都觉得是个太监王朝。我虽然是研究历史的,但个人来说也不太喜欢宋朝,您能听听别的朝代吗?” 赵骏的话里话外都对宋朝透露着嫌弃,因为他确实不怎么喜欢宋代。 作为热血男儿,汉唐风采才是他这样历史系大学生喜欢的时代。而有宋一朝过于憋屈,特别是像狄青、岳飞这样的名将受到的侮辱,每次看都觉得咬碎银牙。 所以学习历史归学习历史,但在个人喜好上,有哪个男生会拒绝封狼居胥、马踏漠北的大汉,以及万国来朝、世界之巅的大唐,去喜欢一个常年被北方游牧民族吊着打,武德匮乏,皇帝跟一群智障似的大怂呢?新笔趣阁 只是这话一说,几个人脸色顿时变了。 缺乏武德? 太监王朝? 吕夷简王曾蔡齐宋绶等人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不满。 什么意思? 难道我堂堂大宋不配屹立在华夏大地的历代王朝之中吗? 赵祯更是握紧了拳头,脸上的青筋暴跳,血压拉满,既然是皇赵后裔,居然还厌恶自己的祖宗? 简直是数典忘祖,无法无天! 他张嘴想问,看到晏殊向他摇摇头,这才忍了下来。 晏殊稍微思索了一下,就说道:“既然你不喜欢,那说明你不太了解。” “老村长,您这话我可不爱听。” 质疑他的专业,赵骏当时就急了,说道:“我可是人大历史系毕业的,不喜欢归不喜欢,但课还是认真听了的,您不能质疑我的专业性。” “那我考考你,你知道赵祯是谁吗?” 晏殊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话很大胆。 当着皇帝的面前直接说皇帝的名字。 但宋朝的文人向来都很大胆,何况这也是特殊时期,没有办法,连赵祯脸上都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 赵骏笑了起来:“宋仁宗啊,他算是宋朝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了,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在他手里,宋朝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巅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个出于他朝,人才济济,苏轼曾经说过,仁宗一朝出的人才够子孙三代用了。” 宋仁宗? 原来朕将来的庙号是仁宗? 赵祯心里想着。 晏殊好奇问道:“唐宋八大家是?” “明朝初期的时候选的,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赵骏侃侃而谈道:“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被评为唐宋八大家。” “哦。” 晏殊点点头。 赵祯他们则默默地将名字记在心里。 欧阳修他们自然知道,天圣八年甲科进士及第第十四名,如今的学士院宣德郎,目前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说起来晏殊还是欧阳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时评价欧阳修说不给他夺魁,是因为他的文风过于锋芒毕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所以才把他的排名压了压。 现在看来他果然不负众望,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名字。 至于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他们却是不知道,也许是以后才会出现的人物,不过并不妨碍赵祯把他们的名字记住,将来兴许能够见一见。 “三苏王安石曾巩这些人都是宋仁宗中后期比较出名的文人,是宋仁宗晚期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非常活跃的知名人物。” 赵骏觉得现在眼瞎的时候能有人陪自己聊聊天也很好,因而知无不言地说道:“特别是苏轼和王安石,苏轼的诗词是北宋一绝,堪称豪放派第一。王安石则是继承了范仲淹改革之志,在宋神宗时期进行了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改革? 王安石变法? 众人一头雾水,范仲淹他们自然知道,现在的开封府尹,他将来会进行改革吗?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宋仁宗一朝,到宋神宗时期,文风非常昌盛,诞生了很多大文豪,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能与唐朝并列的时代。” 赵骏继续说道:“当然,也只是文化和经济还可以,军事上就差很多。” 晏殊自动忽略了那句军事上就差很多,回头看了眼赵祯他们,满意地说道:“那看来宋仁宗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啊。” “差不多吧,算个明君。” 赵骏又补了一句:“不过我很想打他。” “额。” 晏殊和赵祯他们给听懵了,既然是好皇帝,为什么想打他呢? “为什么想打他?” 晏殊问。 赵骏就说:“他那一朝都出了一堆写宋词的高手,什么晏殊、苏轼、柳永、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离大谱的,上学那会背词背得我想死。现在我当了老师,还得给学生们讲宋词,绕不开他啊。” 晏殊有些尴尬地看了赵祯一眼,赵祯脸色无奈,后面几个大臣捂嘴偷笑。 看来官家治理的盛世文风太烈,令人后世子孙遭殃啊。 “当然,皇帝确实是好皇帝,宋仁宗除了倒霉点,生不出儿子以外,其它地方还是没得挑的,据野史记载死的时候敌国皇帝辽道宗为他哭丧,不过我们老师说应该是假的,反正不见宋辽两国的正史。” “另外就是冗兵、冗官、冗费也在他手里加剧,虽然当时宋朝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因为三冗问题,也是最贫穷的国家。军队吃空饷问题严重,武将腐败无能,文官领着极高的俸禄,官员数量又特别多,还每天不干事净给朝廷拖后腿。” “加上每年还要给辽国岁币,造成宋朝财政严重亏缺。然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百姓的土地被权贵给弄走,使得内部叛乱严重。对外和西夏的战争又没打赢,帮李元昊立国之战建立起威望,造成了之后辽夏宋三国鼎立的局面。” “仁宗说起来是个好皇帝,但那是指宋朝,跟其他朝代的明君比起来,也就是个平庸之主而已。” “他有想法改变这种积贫积弱局面,可面对巨大的阻力,又不敢对庆历新政支持到底。做事瞻前顾后,用了范仲淹又不信任他,没有像汉武帝、唐玄宗那样力挽狂澜的能力,从宏观角度看,最多是个裱糊匠。” “当然了,他的性格确实好。历史学界公认,宋朝皇帝昏庸君王多而明君少,仁宗在宋朝皇帝里属于矮个里勉强挑的高个,跟他后面那群废物智障皇帝比起来,算是个有作为的了。” 赵骏一咕噜又说了一大堆,即便末了又补充了一句性格好,有作为,也还是直接给赵祯他们脸色吓得骤变,一个个都寂静无声,气息都变得粗了起来。 虽然因为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掩盖了他们的声音,可就连晏殊都没有说话,让房间内的气氛变得凝固到了极点。 这让赵骏很是纳闷,问道:“老村长,你不是要听宋朝历史吗?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当然不对了。” 晏殊几乎本能想为赵祯掩饰,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因为今年才景祐三年,赵骏说的事情他们一不太清楚具体情况,二是很多事情都没发生,只有三冗问题他们是清楚的,那该怎么反驳呢? 赵骏笑道:“那老村长说说哪里不对了?” “我......” 晏殊急中生智道:“你说仁宗是个好皇帝,可又说了那么多缺点问题,他怎么能算是个好皇帝呢?” “诶。” 赵骏说道:“这就是老村长的不对了,缺点问题是有的,但又不是在他手里产生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那俩兄弟不干人事儿,宋仁宗只是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而已。他确实爱民如子,性情宽厚,包拯那人老喜欢喷人,喷了仁宗一脸口水他都没说什么,这难道不是个好皇帝?” 晏殊看了眼外面,说道:“天色晚了,你先好好休息吧,明天我带医生过来再给你针灸。” “好的,谢谢老村长。” 赵骏感叹道:“幸好老村长你们救了我,不然我就死定了。对了,咱们村里有花露水吗?今天起来身上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我身上穿的这衣服怎么也怪怪的,是咱们彝族的民族服饰吗?” “没有。” 晏殊生硬地回了一句,然后急急忙出了门。 赵骏听到关门声有点重,一头雾水,不知道哪惹老头不高兴了。 但说了那么多话,头晕晕的,肚子饿,嘴也渴,躺在床上,很快迷迷糊糊又睡着了。 。 第三章 大宋笑话 观稼殿是后苑的一处殿宇,后苑作为北宋皇宫的后花园,地方宽敞,殿宇却是不多,只有观稼殿、亲蚕宫以及几处小院屋落。 赵骏于昨日在后苑被人发现,禀报给宋仁宗,仁宗就把他安排在了观稼殿旁边的一处小院里居住。 此刻大宋最高级的几名君臣也没心思回垂拱殿议事,而是就地去了观稼殿。 这是栋三层高的殿宇,殿前有数亩农田,北宋皇帝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每年都要在殿前春天播种,秋天收割。 正是初夏傍晚时分,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殿前的水稻农田郁郁葱葱,稻苗在清风中飘摇摆动,田间蛙声一片。 赵祯站在二楼,俯瞰着下方稻田,观稼殿满殿都点上了烛火,大内侍卫们将整个殿宇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了起来,大宋皇帝此时的心情有些不太好。 晏殊其实不知道赵祯现在因为什么原因而生气,因为赵骏之前说了好几个很冒犯人的话,比如宋朝要亡了,把赵祯的庙号说出来,直呼赵祯的名字,还有说赵祯平庸之主,没有儿子之类的话。 所以他上前先打个预防针,拱手说道:“官家,赵骏既然来自后世,显然他对于我们就像我们看待千年前的古人一样,并没有敬畏之心,若是他有冒犯之处,还请官家宽恕......并非我偏袒赵骏,只是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从他嘴里了解到后世的消息,官家还请忍耐。” “这些朕知道......但朕......生不出儿子!” 皇帝握紧了拳头,脸色几乎铁青。冗兵、冗官、冗费三冗问题不算什么,这是老弊病了,短时间内想解决也确实困难。 李元昊自立为帝也不算什么,因为这几年他想称帝之心昭然若揭,之前工部郎中杨告,礼宾副使朱允中出使西夏的时候,李元昊就已经有了反意,这些也都是大臣们知道的事情。 唯独赵骏那句,除了倒霉了点,生不出儿子以外,却是像针一样刺进了赵祯的心里,令他忍不住开始担忧起自己是否能有子孙后代接替皇位的问题。 “官家正当壮年,怎么能生不出儿子呢?何况消息也并未有全部探实,也许其中有些纰漏,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吕夷简听到赵祯是在担心后代的问题,便上前劝道。 赵祯扭过头,双目赤红地看着他,咬牙说道:“你没听到他说吗?朕无后!” 吕夷简摇摇头:“官家,他是否真的来自后世,犹未可知。即便是来自后世,也许官家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无后,如果能从他嘴里得到官家身上发生了什么,或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赵祯顿时精神一振,但随即又向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萎靡不振道:“可是他说有宋一朝都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统天下,而且朕的大宋要亡了.......” “官家。” 吕夷简上前沉声说道:“事在人为,赵骏也许就是上天赐给我们,帮助我们解决弊端之人,何况他也姓赵,他说自己是赵氏后裔,兴许是太祖太宗在天有灵,令后世子孙后代来襄助大宋的呢?” “这......” 赵祯想了想,觉得吕夷简说得好像有点道理,但随即又颓然道:“朕,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朕现在只觉得,好像有一座大山压在朕的身上。” 他毕竟现在只是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即便十三岁登基,可终究也不过才亲政短短四年不到,结果忽然出现一个后世之人,告诉他将来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终究是令他觉得沮丧。 唯有吕夷简继续不耐烦地劝慰道:“不管如何,大宋不是亡在官家手里。官家如今既然知道了大宋将来会亡,那就自该振奋起来,为子孙后代永固好江山不是吗?” 后世有部电视剧叫《清平乐》,里面的剧情说晏殊是宋仁宗最为信赖的臣子,在许多重大人生路口,晏殊都坚定地站在他身后,授他课业,为他解惑,是相知的君臣,更是情谊深厚的师徒。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让宋仁宗如此信赖,超出一般君臣礼遇的人,却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口中的“奸臣”吕夷简。 只因吕夷简不仅在太后刘娥与仁宗争权这件事上坚定不移地站在仁宗这边,同时还屡次挺身而出,为稳固仁宗的帝位而冒着风险与太后据理力争。 如刘娥曾经想立荆王为皇太叔,对宋仁宗的帝位形成威胁。吕夷简竭力反对,才迫使刘娥作罢。但之后刘娥又将荆王之子接到了宫中养育,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满朝心知肚明。 可鉴于刘娥的权势,无人敢直言进谏。 这时,吕夷简再次据理力争,提出放荆王之子出宫。初时刘娥还不同意,但吕夷简一次又一次上书,坚持不懈,最终逼得刘娥把荆王之子遣出宫去,稳固了仁宗的帝位。 而且吕夷简还密切关注仁宗的学业,对他谆谆教导,苦心孤诣的栽培。可以说在与仁宗的关系上,他不仅是为了维护仁宗利益的忠贞臣子,同时还是他学业上的恩师,真正情谊深厚的师徒。 现在赵祯已经在赵骏口中得到了很多信息,他的性格本就偏向于仁厚,也可以说是多愁善感,一时有些悲观的情绪,令他心中难安。 唯有吕夷简上前鼓励着赵祯,让他坚强起来。 吕夷简的话很快起了作用,赵祯慢慢振作起了精神,过了好一会儿,他说道:“吕许公之言甚为有理,为了子孙后代江山永固,朕也该振奋,诸公,对于赵骏所言之事,尔等以为如何?” 众人互相对视。 如今吕夷简权倾朝野,三相三参里宋绶是他的人,王随盛度则基本上附和吕党。王曾和蔡齐虽然和他不对付,可也避其锋芒。连晏殊也是他的人,吕夷简不说话,其余人自然不好说话。 “官家。” 吕夷简拱手说道:“无子的事情明日尚可继续试探,至于赵骏所言的三冗问题确实是陈年积弊,短时间内想解决很难,当务之急,还是党项人叛乱之事。” “是。” 晏殊也马上说道:“赵元昊叛乱立国,这对于大宋的威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可是赵元昊兵马强大,何况赵骏也说我们在与其交战之中大败,反倒为赵元昊建国之战立威,若是冒然出兵的话......” 赵祯不由得犹豫。 他称呼李元昊为赵元昊是因为当时李元昊还未恢复李姓,他祖父李继迁被赵匡胤赐姓为赵,叫赵保吉,所以宋朝官方称呼里是叫赵元昊。 “既然失败肯定有失败的原因,若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或许可以反败为胜。” 晏殊非常聪明,马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晏公的意思是?” 赵祯指了指隔壁,说道:“这种事情,他能说得清楚吗?” “能不能说得清楚,一问便知。” “嗯......” 赵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还有朕的子嗣问题。”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问吧。” 吕夷简说道。 赵祯就只好带着一点疲惫和对未知的彷徨苦笑着摇摇头:“那就回福宁宫吧。” 说着他摆摆手,宣布散会,自己摆驾回寝宫。 几名大臣就各自散去,吕夷简叮嘱他们此事一定要保密,若是外面传出风声,则必严惩不贷,令几名宰相亦是心中肃然。 这边赵祯回了福宁宫之后,就召了几个得宠的嫔妃,如俞御侍、苗御侍、张美人一起搂搂抱抱。 老赵忒不是东西。 几个妃子年龄最小的苗御侍才十三岁,最大的也才二十一岁,他也好意思搞些有的没的。 但要是往常赵祯早就扑了上去,可今天却抱着怀里的姑娘们总觉得不是滋味,想搞点事儿又搞不起来,没太大兴致,脑子里全是赵骏说的那些话。 左思右想实在是睡不着,就遣散了三名妃子让她们各回自己宫去,干脆披着睡衣又想去后苑,却又忽然想起吕夷简再三叮嘱,不要让赵骏知道他现在在大宋的事情,害怕他将来不会真话。 所以最终赵祯还是强忍下来想去找赵骏问个究竟的冲动,又回到寝宫里躺着,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直到半夜三更辗转反复了两三个小时,才迷迷糊糊地睡着,睡着后还说着梦话,令在门外守着的宦官王守忠担忧不已。 “朕无子......朕无子......” 在这一声声几乎听不清楚的呢喃中,赵祯还是沉沉睡去。 而那边的赵骏则一样辗转反复。 门外暴雨如注。 他不知道门口现在有大内侍卫在守着他,但他却感觉到深深的不安。 一个人在异乡,身边没一个朋友和认识的人。 最关键的是眼睛还瞎了。 虽然村长安慰他说以后会好起来,可失明这种东西,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所以现在的赵骏同样惶恐不已,既害怕自己会永远失明,又恐惧于自己的内心的孤独与谁去说? 但现在很是无能为力,他也只能将这份害怕藏在心里,默默抱着被子忍受着。 就是这被子......好像还是丝绸被,咱尼尼村这么有钱吗? 迷迷糊糊中,赵骏同样睡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门嘎吱一声开了,他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激动地大喊了一句:“村长!” 在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有个人陪他说说话也好啊。 晏殊走了进来,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有几个馒头,一碗稀粥;倒不是御厨没好菜,而是去年汴梁洪水,赵祯怜悯百姓,因此节衣缩食,自己也吃这些东西。 “赵老师,吃早饭了。” 晏殊说道。 “不急!” 赵骏摆摆手,盘膝坐在床上,对着门口的方向说道:“我知道您昨天为什么想听宋朝历史了,肯定跟我一样不喜欢宋朝是吧。所以我准备了一个宋朝笑话,是这样的,您听好了。” “公元976年的某一天早上上朝,赵匡胤从龙袍中掏出一张纸在朝堂上念:”先帝昨夜不幸驾崩......”他摸了摸衣服,说道:“不好意思,今早上穿了我弟弟赵光义的衣服。”怎么样?这个笑话好不好笑?” 晏殊与刚刚跨进门,正准备听赵骏今天讲宋朝历史的赵祯吕夷简等君臣脚步一滞,脸色僵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