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修真录》 第一章 金国宗家 金国,先皇雄才大略,东征西讨,攻取河山万里,当今皇帝励精图治,如今天下初定,刀枪入库,民生渐足。 金国南部屏州,元安城宗家,老爷子一生戎马,战功赫赫,因军功从步足军士升为统军将领。 后先皇骤崩,止戈散马,当今陛下方一登基他便致符归田,受封功武侯。 “离家之时老爷子还身体清健,才一年多怎么就身体危殆了。” 数日之前收到家书的宗立武心中嘀咕,他马不停蹄赶回家中。 方一到门口已见丧幡,看来爷爷还是走了啊。 “立武,许久不见了。” 刚进家门,他便遇到了大哥宗立文,竟和自己主动打起了招呼。 宗立武和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哥从小就不对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们家的矛盾显得颇多。 和大哥不和的起因还是在很小一次同堂念书之时,先生责骂他读书不用心。 大哥宗立文读诗是一遍就明其意,三遍就可背诵,而宗立武与其相比完全是个榆木疙瘩,半个字都读不进去。 再加上大哥还在一边言语嘲讽,煽风点火。 宗立武气得当即就把书撕的稀烂。 “宗立武,你怎敢如此对待圣贤之书!”宗立文一拍桌子怒斥,可话音未落就被宗立武一拳揍在脸上。 宗立文也是少年心性,还管什么斯文,当场便和宗立武扭打起来。 别看宗立武年纪比大哥小三岁,个头矮小但一身蛮劲,没两下就骑在大哥身上揍。 自那以后兄弟二人便少有话语,就连吃饭两房都是分开吃的。 如今对方竟主动与自己说话,宗立武倒不好端着,过去应付了几句,这在外人看来还以为兄弟情深呢。 “祖父三天前就已经走了,好了,你刚到家,以后再聊,父亲在书房练字,先去见过吧。”宗立文说完,本想拍拍宗立武的肩膀,手刚提起又尴尬的放下。 宗立武也本想再说几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点一点头便不好意思的转头走开。 宗老爷子常年征战在外,对独子疏于教育,以致其文不成武不就,这一直是他老人家的心头遗憾,便将希望都放在孙辈上。 孙辈还没出生,他便将宗立文,宗立武的名字取好了。 倒也巧了,两房各产一子,长子抓周抓了毛笔,得名宗立文,那剩下的就是宗立武了。 宗立武一路小跑便到书房,父亲做文章不行,却酷爱书法,一手字写的已经颇有格局,初显大家风范。 他一进书房,看到父亲果然在练字。 “儿见过父亲,敬叩福安。”宗立武上前行礼道。 “啊,立武啊,长高了,在玉阳宗一切安好吧…” 父亲一向寡言少语,今天倒是反常,和自己聊了许久。 “去见过你爷爷吧,为等你回来看你最后一眼可熬了两天不肯咽气,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最后还是…唉,去上炷香吧。” 说完又提起了笔,宗立武在旁瞥了一眼,与其说父亲在练字,不如说在抄录,不过所抄的字帖书法稚嫩,一看就是刚学写字的人所写,再一看署名——宗报国。 “这不是父亲自己的字吗,没事抄自己的字干嘛?” 宗立武有些疑惑却没有太上心,拜别了父亲便去了灵堂。 许是宗立武年纪不大,对老爷子去世并无多少情绪波动,只记得这老爷子对自己颇为严苛,可能是大哥太过优秀吧,故而不管寒霜酷暑,自己练功时老爷子总在一边盯着,一刻都不许他偷懒。 上过了香磕过了头聊表心意,宗立武便去看望母亲。 问过下人,他到了水榭花园。 “嗯?这么多人,不好!” 一见母亲和如此多贵妇人聊天,他大感不妙就想掉头就跑。 “那不是武儿吗,过来,让大娘看看。”长房李夫人眼神真好使,一眼就看到想跑的宗立武。 尽管私下斗得厉害,可在外人面前两房夫人却亲如姐妹一般。 “这下可烦了,又是那老生常谈的几个话题。” 宗立武直翻白眼,脸上却堆满微笑,“娘,大娘,婶婶们好…” “唉,这下可跑不掉了。”宗立武暗叹一口气。 果然如其所料,他在亭子里坐了一下午,老娘她们也聊了一下午,把他打小做下的各种糗事如数家珍般的说了一遍,逗得这些贵妇们呵呵直笑。 老爷子丧事在这儿倒看不到一点悲伤的氛围,也难怪,母亲和爷爷早有嫌隙。 当年自己还没出生,大夫判断多半是个男孩,爷爷就给定下练武的路子了,对此母亲可是很有意见的。 只是那时还以姐妹相称的长房李夫人每天都过来串门。 什么“你儿子以后成了大将军,光耀门楣啊…” “现今金国兵强马壮,哪有什么危险,让我这妇人上阵随便指挥都能打胜仗,武儿肯定要做大将军的…” “我家文儿命苦,听人家说官场艰险,你家武儿远离是非,在外当个大将军自由自在的…” 母亲听着也觉得有理,对儿子练武倒不怎么排斥了。 等到后来他出生后,抓周摸了个砚台。 长房李夫人还说,“哟,武儿这么小就抓砚台,长大了还不把门口的一对儿石狮子提起来玩儿啊。” 本来还在犹豫的老爷子听后哈哈大笑,大觉有理,就此给自己取名宗立武,娘那时还觉得十分欢喜。 只是后来一到寒霜酷暑,长房的宗立文还可以在火炉旁,凉亭内念书,自己儿子只能在校场练功就后悔了。 她多次和爷爷协商此事,老爷子都铁了心的不允,或许他看出来宗立武练武还真是个好苗子,而读书根本是一塌糊涂。 自那以后,母亲就再也没去老爷子那问过安了… “我家武儿性子野,打小就喜欢爬上屋顶坐在上边看,一看就是老半天,真该找个媳妇管管…” 在宗立武还在托着下巴发呆的时候,母亲顺口就提起了她最关心的事。 “唉,娘,我想起来了,爹找我还有事,我先走了。”宗立武一听老娘之言立马回过神来,赶紧找个借口开溜。 对于婚娶之事, 第二章 修行之路 宗立武所在的玉阳宗是一个修真门派,修真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多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特殊资质才行,这种被称为灵根的资质,每人都有只是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金木水火土五种灵根中拥有三种以内之人,被认为有修真资质。 而拥有四种乃至五种灵根之人则被认为不具备修真资质,而像这样的人反而是最多的,足足占据了总人数的八成! 说起来老天相对也是挺公平的,五行灵根属性混杂的人固然可以施展多种属性的法术,但是各个灵根的天赋一分配下来,就都差了不少。 而灵根属性专一的修士虽然只可以施展所拥有的灵根属性的法术,但灵根天赋相比要好上不少。 灵根天赋好就意味着修炼速度更快,施法的强度也更高。 尤其是单一属性灵根之人更是各派抢夺的香饽饽,极容易培养。 比如单一火属性之人,只需要将他送到火灵力充沛的地方修炼,那修炼起来事半功倍,修为一日千里。 所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宗立武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单一属性灵根的,它的优势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其实宗立武的这个看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修为到了化神的阶段后,就必须感悟天地之力,灵根属性单一的人在感悟天地之力上比灵根混杂的人要难了太多,化神期也就成了灵根属性单一之人的巨大门槛。 能跨过去就一步登天,跨不过去就只能一辈子在化神初期境界止步不前了。 当然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结丹都难如登天了,何谈化神呢。 说来说去,最终还真如宗立武所想,老天还挺公平的。 在宗立武快成年之时,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上山修行这条路子,便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和老爷子商量让他上山修习法术。 老爷子却不同意,别人不懂修真他还能不清楚?当年他帐下就有不少修士,连筑基期的都不止一个。 而且宗立武的灵根资质从一出生就找人测好了,单缺木的四属性灵根,即便是送去修行也至多修炼到炼气七八层,根本不堪大用,哪有当个将军手握军权痛快? 虽然过了很多年,老爷子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的,安排个军职并不难。 退一步讲,就是想修习法术也完全可以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去学,有那么多资源堆积说不定真能修炼到筑基期的。 可母亲总觉着战场刀枪箭雨的太危险,儿子是否能有所成就她根本不关心,宁愿他一辈子没什么“出息”,平平安安过一生就很好了。 最后还是父亲见不得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拍板定下了让宗立武上山修行的决定,唯唯诺诺半生的父亲和老爷子吵了半天,最后老爷子低着头坐着想了许久。 “唉,我是老啦,儿孙自有儿孙福,罢了罢了,年轻人的事你们年轻人自己决定吧。” 叱咤风云一生的老爷子似乎一下子就老了,背也一下子佝偻了。 从那之后,家里便忙活开了,修行功法倒是不难弄,老爷子虽然不去修炼,但是这些修行功法还是有搜罗一些的。 比较之下,宗立武挑了一本金属性功法——金鼎诀,他想着自己修炼资质不好,想要走得远只能尽可能利用自身优势,而他唯一的优势就是这身不弱的武艺了。 他五行缺木,其他属性里面也就金属性与之最为契合的,而且此法诀共十二层,即便修炼到筑基期也绰绰有余了。 之后三年在他日夜苦修并在大量补药的滋补之下,将修为堪堪炼到了炼气第三层,十六岁的年纪炼气三层的境界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以他的资质后面再想要突破第三层光靠补药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借助修真宗门之力了。 而以他的修为境界肯定进不了大金第一修真门派——道灵门。 虽然有些背景,可道灵门毕竟是金国国宗,招收条件是皇帝陛下亲自定的,核查亦是极严。 再说宗立武当时觉得靠关系终非正途,还是另投其他门派吧。 本来放手不管的老爷子,最后还是厚着脸皮找了以前的老友帮忙,可毕竟离开官场多年,人走茶凉,最后广撒钱财、四处打点之下总算结识了玉阳宗的修士。 好吃好喝的招待,送钱送药的巴结,可那几人收礼时信誓旦旦的保证到了宗门会好好照顾宗立武的,结果将他带到山门就人间蒸发了一般对他不管不问了。 说起来这玉阳宗在金国也是势力庞大,只比国宗道灵门略逊一筹,金国东部馥州方圆数百里皆是玉阳宗的势力范围。 招收条件也颇为苛刻,除非是单灵根或者双灵根,其他人年纪不足二十的修为要达到炼气第三层,超过此年龄的便需炼气五层才可收录。 若不是门内租借的飞星马可日行千里,五天时间还真难赶回的。 来到一处湖边,宗立武从怀里摸出一个玉瓶,倒出一枚养力丸给马服下。 说起来此马可是货真价实的一级灵兽,实力比自己都差不了多少的,不过费用也是吓人,租借半月连同养力丸花了十余枚低阶灵石。 宗立武将马牵至水边给其刷洗了一番,飞星马拱了拱他的脸显得极为亲昵。 “好马,好马,到下个小镇给你加餐,老吃丹丸也不好啊。” 宗立武摸着飞星马的鬃毛说道。 刷洗完毕,他找了块绿荫席地而坐,从怀里取出一张十分详尽的地图。 “嗯,这该是颛吾湖了,过了此处便进入建州地界,再取道汇州,便到馥州了,这条路虽然路途长了一些,但道路平坦,很适合飞星马这种快马的。”他点了点头将地图收起。 接着,他双手一掐诀再单手一抬,一股绿蒙蒙的雾气自上而下逐渐包裹全身。 这是除了金鼎诀之外他所习得的两种初阶法术之一——回复术,有缓慢恢复体力、加速伤口愈合和疗伤之效,算是颇为实用的法术了。 不过它也有不少缺陷。 其一,此术只能给自己使用,无法用在他人身上 第三章 符阵丹器 飞星马在一旁欢快踏水让得他心情欢快起来,回想这一年多的宗门修行时光,初来乍到,心旷神怡,豪情万丈,发愤忘食,敝鼓丧豚,心灰意懒,重整旗鼓。 从中他明白了很多道理,有的时候光努力是没有用的,还得注意方式方法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他的资质埋头苦修一辈子也别想筑基,这刚到的大半年时间也只不过从炼气三层初期修炼到了中期罢了,痛定思痛之下他决定换个方法。 挣到的灵石都用来交友,他本就是侯门子弟,学起溜须拍马、阿谀奉承那一套是简单之极,毕竟以前在侯府可是天天听人拍马屁的。 近半年时间下来,他和几个炼气期管事打的火热。 一般来说,宗门内的管事基本都由筑基期修士担任,可总有一些修士资质低劣却身份特殊,以炼气期的境界破例提升为管事,和他们处理好关系对自己好处颇多的。 别的不说,就酒桌上大家无话不谈,这使得他对宗内各个小道消息及内情都十分了解,在各堂各部办事也是轻车熟路,还得了个百事通的外号。 不过在接下来的时间也要专心修炼了,他发现修真界与世俗界还是有些不同,世俗界即便大字不识,只要有关系背景也能吃得开,而修真界还是得看实力的。 没有实力很多事情你连知情的资格都没有,就是再有能力谁会给你机会施展呢,别看这些管事和自己混的很熟,可他们内心里对自己的轻视,宗立武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故作不知罢了。 站起身,拍了拍尘土,调整了一下腰间的炙阳剑,他上马继续赶路。 如今他在宗内的千机殿铸灵堂做事,一边骑马宗立武还一边想着修炼之道,这千机殿是负责铸造法器的处所,众所周知,炼制法器极为复杂,共需要铸胚、刻符、融丹、附灵四个步骤。 所谓铸胚便是要将各种矿石铸造成所需法器的外形,不同法器的铸造之法都是不同的。 对于升温,降温,锻打,精炼皆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部件要求硬度高,有的要求韧性好,有的要耐磨,有的要防腐… 没有什么完美的锻造之法可以满足所有条件,比如要求硬度高的,往往材料就会更脆,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度,部件能合用就行。 好在他所在的铸灵堂只负责宗内制式武器——炙阳剑剑胚的铸造。 负责铸胚的堂口共有六个,铸灵堂是专门负责铸造炙阳剑剑胚的。 它的任务在所有铸胚堂口中最重,不过因为炼制物品单一,炼制手法虽繁复,但宗立武已然是轻车熟路了。 第二步刻符便是在器胚之上刻下符文,如此一来,修士无需结印便可借用法器施展法术,而这一步都是由千机殿的其他堂口负责完成的。 第三步融丹则是将妖兽内丹或其他替代之物嵌入法器,不过妖丹难得,这一步一般只有结丹后的修士炼制法宝之时才会进行的。 融丹后的法宝无需修士时时注入法力也可行动,配合修士炼化由心之后,法宝可以离体祭出随心而动,万军从中取人头颅亦如探囊取物一般。 高阶修士的宝物有的还会进行第四步附灵,使用特殊法术将妖兽之魂融入法宝使其灵性大增,即便不去刻意指使,宝物也可自主行动,这时的法宝已经是属于灵宝的范畴了。 这四个步骤中,铸胚必不可少,其他的步骤倒并非不可或缺的,未刻符便需要修士自行结印才可通过宝物施放法术,未融丹则需要提前蓄势将灵力注入宝物才可祭出。 但一般来说只有将铸胚、刻符两个步骤都完成,宝物才可被称为法器。 所谓符阵丹器,这器便指的是炼器,其余的分别是制符,阵法,炼丹。 制符之道和炼器有些相似,需要制符纸,画符,点符胆,附兽魂这四个步骤,不同在于在这大宗之中,符纸都可以批量制作了,只需要直接购买就可以了,而且价格十分便宜。 宗立武就曾经看管过一段时间的药园,其药园之中的一种名为粘油麻的灵草就是制作上乘符纸的原料之一。 符纸除了可以使用灵草、灵木制造,通常也可使用妖兽皮,而且工序比起灵草灵木简单的多,是散修们常用的符纸之一。 只需修习一种名为鞣革术的法术便可自行制作符纸了,而此术也可用于制造皮革护甲。 除了这两类符箓之外还有石符、骨符、玉符,不过比起前两者很是少见,宗立武曾经在一本《涉国行游见闻》的书籍中看到过,涉国的玄汀门养了一池灵龟,此宗修士会用蜕下的龟壳制作骨符,颇为新奇。 第二步画符就类似炼器中的刻符,需要用到符笔和丹砂,符笔通常使用灵木或兽骨制作笔杆,兽毫制作笔头,丹砂可用灵兽血,也可用灵木汁液混合朱砂石粉制作。 第三步点符胆类似炼器中的融丹,需要使用特殊手法将妖兽内丹或其他代替之物融入符纸形成符胆,附兽魂则与炼器中的附灵相似。 对于炼丹和阵法宗立武了解的不多,只知炼丹需要借助丹炉等器具,将各种灵药、妖兽内丹等都处理一番再熔炼而成。 而阵法据说都是成套炼制的,阵旗与阵盘不可分割,阵旗也可用其他器物或者修士本身代替。 符阵丹器四道说易行难,每一道想要有所成就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宗立武对每一个都兴趣颇浓,也思考过该选择哪一道进行钻研。 最近也算想明白了,他一个都不想花时间研究。 想要知道自己走哪条路,只要看一下这条路尽头的前辈什么样就知道了。 不错,门内符阵丹器无论哪一道的大师无不受人敬仰,可看他们一副老态龙钟的德行,空有那么多资源修为却无法寸进,一个个只能混吃等死的样子,宗立武就不想走他们的老路了。 倒不是说老了修炼资质就变差了,而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一上了年纪便事事求稳、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