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和反派他爹一起养崽的日子》 第1章 新鲜事 最近上河溪出了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新鲜事。 村西头华婶子家的女儿姜瑶从后山上摔下来,眼瞧着都快没气了,谁知道人又活了。 这种奇迹成为村头阿婶阿婆饭后好长一段时间的谈资。 “这瑶姐儿好了之后身体就不太行了。”张翠兰拿着蒲扇坐在树荫底下,跟旁边的人八卦道。 张翠兰家跟华婶子家挨着,土屋子不隔音,她说的话很有信服力。 “嚯,那瑶姐儿以前身体也不咋样啊,这摔了一下肯定更不行。”旁边人信誓旦旦的说道。 “那可不,华婶子着急把她嫁出去呢,再拖下去真成赔钱货了。”张翠兰说道。 “噫,谁家能要这样的啊,看着都不能生,那长得再好看能当饭吃啊。” “是啊是啊,要是我家剩子娶个这样的,我恨不得打断他的腿。” “这华婶子也是命苦,老伴走得早,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这儿子也没了。” “哎不对不对,那恒哥儿还有个娃呢。” “这瑶姐儿是不是克父克兄啊,真吓人。” “就是就是,我可得跟我姑娘说回头离她远一点儿。” “话也不能这么说,不是还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有人反驳道。 “那就难讲喽。”张翠兰撇了撇嘴。 别人不知道,她家跟姜瑶家挨着,她还能不知道?那华婶子是黑心肠的,不止是姜瑶,就连恒哥儿留下来的娃她也不想要。 被人议论的姜瑶正坐在灶屋里拿着柴火烧锅,身边的小跟屁虫时不时捡起一根树枝递给她。 她看了看身边瘦的皮包骨头的姜狗蛋儿叹了一口气,造孽啊。 按照常理她早该死了的,一场车祸把她带到了这个世界,一本她看过的小说里,穿成了小说里男主小时候的恶毒姑妈。 开局就是困难模式,爹死的早,哥哥也没了,嫂子跟人跑了,留下一个拖油瓶,而亲娘是个卖女儿的。 按照剧情,她应该随意打骂虐待男主,经常饿着他,和白向华狼狈为奸把男主再卖给人贩子,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虽然最后被救了出来,但也给男主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但她是个有良心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五讲青年,对着一个四岁的小孩子干不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 看书时,男主只是一个美强惨的化影,小时候的悲惨遭遇是为了再给他的人设增添一分惹人心疼的魅力。但在现实中,谁忍心这样对一个小孩子,尤其还是在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活下来已经很艰难了。 “磨磨唧唧的,怎么还没做好?我养你有什么用?早知道我在你生下来的时候就该掐死你,没用的赔钱货!” 白向华回来了,一进门看见饭还没做好就恶毒的喊道。 狗蛋儿吓得往姜瑶怀里缩了缩,他很害怕白向华,他虽然年纪小但也明白自己的爸爸死了,死了就是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妈妈也不要他了。 他被送到奶奶家,奶奶不喜欢他,骂他是个拖油瓶。小姑一开始也不喜欢他,但这段时间小姑好像变了,不打他了也不骂他了,还对他很好。 姜瑶带着安抚意味的轻轻拍了拍狗蛋儿硌手的后背。 “砰”的一声,白向华把堂屋门带上,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着。隔着墙姜瑶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她垂眸看着灶台生起的袅袅炊烟不语,穿过来两个月,她就摸清了白向华的性子。 雷声大雨点小,极其爱财,现在这情况真要和她对着干对她们没一点好处。 索性装作听不见,反正白向华也不敢打她,倒不是因为心疼她,是因为指望着这个女儿卖钱呢。打坏了就更没人要了 。 姜瑶本来身体就弱,从山上摔下来之后身体就更差了,风吹不得人打不得,更是没法干体力活,浑身上下唯一值钱的就是她那格外出挑的样貌了。 白向华一个人干庄稼活心里自然有怨气,巴不得早点把她卖出去换点钱。但姜瑶身体差,临近的村庄都知道,即使家里的适龄的年轻男性一个个巴巴的望着姜瑶,也会被家里的长辈一巴掌拍回来。 这年头解放口号虽然喊着婚嫁自由,但在村庄里哪个不是由父母做主。 饭煮熟了,姜瑶拿出几个豁口的小瓷碗盛饭,说是饭也就是一些糙米混着野菜叶子煮成的粥,还有蒸熟的几个小红薯。 她掰开一个红薯递给狗蛋儿,吹了吹手说:“小心烫。” 狗蛋儿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次哈次哈的吸溜着软糯香甜的红薯肉。 姜瑶等着他吃完一个红薯才将饭端给白向华。 “赔钱玩意儿,你怎么不替你哥去死啊。我白白生了你这个讨债的玩意儿,我是欠你的吗?一天到晚给我摆着个脸色不出声,哑巴吗?!!”白向华恨恨的瞪着姜瑶。 她觉得自己如今这个地步都是姜瑶害的,生了姜瑶没多久她丈夫去城里就被车撞死了,撞人的车主赔了不少钱,这她才能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好不容易姜恒成家了也能赚钱了,她还没想享两天福儿子就没了,还留下一个拖油瓶。 这让她怎么能不怨恨?怨气总得找个人发,姜瑶就成了这个人选。 每天不骂她两句,白向华就睡不着觉。 “吃饭吧。”姜瑶不理会她的辱骂,将饭放在桌子上就走。 身后的白向华破口大骂,姜瑶视若未闻回了灶房。 一进门狗蛋儿就吓得挤进她怀里,她摸摸狗蛋儿脑袋说:“我给你起个大名。” 大概谁也想不到长大之后在商场大杀四方的美强惨男主小时候会有狗蛋儿这个乳名。 农村人讲究贱名好养活,幸好在这个年代小孩子很少上户口,不然男主要是叫姜狗蛋,这书恐怕是没法看了。 “姑姑,我还有点饿。”狗蛋儿现在并不在意名字问题,他只关注能不能吃饱。 “还有一点糙米饼子,等会儿我给你掰碎放汤里。”姜瑶低声道。 小红薯还没半个手掌大,吃了不顶饿。相处了这么久,姜瑶清楚狗蛋的饭量,还私藏了一点饼子。 “从今往后,你叫姜余阳。以后有人再问你的名字,你就说你叫姜余阳,知道了吗?” “知道了,姑姑。”姜余阳眼巴巴的盯着饼子一点一点被掰碎融到汤里,直到姜瑶让他吃,他才吃。 第2章 想法子 姜余阳乖的令人心疼。 这一世姜瑶既然过来了就不可能再让那些事发生在姜余阳身上。她得想办法在这个年代生存下去。 干农活是不可能了,她现在这身体太弱了。 这个世界很像现实世界中80年代,经济落后但在蓬勃发展。书中的剧情是从姜玉阳长大之后开始的,小时候的生活一笔带过,没什么可参考性。 做生意的话,她没有本钱,得挣。 而且在这个法治普及不全面的世界,她还得找个依靠。在这个年代白手起家对一个女人来说太难了,更何况她还有个时时刻刻想把她卖出去的妈。 姜瑶按了按额头,把姜余阳喊了过来。 “你明天跟我上山一趟。” “不要。” 出乎姜瑶意料的一向对百依百顺的姜余阳拒绝了他。 “为什么不要?” 姜余阳低头不说话。 她不懂姜余阳拒绝的原因,想了想说道:“只有我们两个人。” “不要。” 姜瑶见他是真的不想去,叹了一口气,他自己一个人在家,她不放心。想着快去快回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姜余阳平时都很乖。 “明天你乖乖的,我去山上一趟很快就会回来。” “不要去。”姜余阳抓着姜瑶的衣角带着哭腔喊道。 姜瑶讶异的看着他,因为家庭变故姜余阳很少有这样耍小性的时候,于是摸摸他的头问道:“为什么你自己不去也不让姑姑去呢?” “姑姑会摔下来。”姜余阳哭的眼泪哇哇的流。 在他的认知里,爸爸妈妈都没了,只有小姑一个人对他好。小姑上山会摔下来,差点就跟他爸爸一样死了,所以小姑不能上山。 “姑姑…嗝儿…姑姑别死,。”姜余阳哭得打了个嗝。 姜瑶总算摸清了姜余阳的脑回路,原来是怕她上山再摔下来摔死了。不由得有些好笑,转念一想鼻头又有点酸。 对于姜余阳来说,她是姜余阳的依靠。对她来说,姜余阳又何尝不是她的牵挂呢。刚来到异世孤身一人,是姜余阳让她继续有勇气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俯身抱了抱姜余阳,安抚道:“没事的,这次没事的。我会很小心很小心。” 姜瑶说了很久,姜余阳才同意她上山,并表示他也要跟着去。 一大早姜瑶就把姜余阳喊醒,两人收拾了一番,背上背了个小竹筐就往山上去。 这山不高,山路也不陡,走起路来还算平坦。 夏季雨水比较多,前两天刚下过雨,山路有点打滑。姜瑶捡了一根不粗不细的树枝当拐杖,左手牵着姜余阳,右手拄着树枝。 她走的很慢,留心着路过的各种草木,直到看到一种形状奇怪的草停了下来。 这草很像现实世界的一种药材,她蹲下来指着这草对姜余阳说道:“小阳,记住这种草,帮姑姑找找。” “好。”姜余阳很开心能帮姑姑干点活,虽然他并不懂那草有什么用。 或许是姜余阳的男主光环在发挥作用,有了姜余阳的帮忙,没过多久姜瑶的竹筐就满了。 姜瑶又摘了点野果子放在竹筐上面作为遮掩,顺带塞给姜余阳几个,让他先垫垫肚子。 然后她就一边牵着嘴里塞的满满当当的姜余阳一边拄着拐杖慢悠悠的下山了。 她暗自思忖着过两天得去一趟城里 ,看看中药铺收不收这种草药。 第3章 进城 一连几天上山,有姜余阳在,姜瑶收集了很多这种草药。 每天白向华走后,她就将草药铺平晾晒。在她回来之前再收起来。 姜余阳看姑姑这样做,就天天给她打掩护,或者提前帮姑姑收起来放房间里。 家里除去灶房只有两间房,白向华住一间,她和姜余阳住一间。在她过来之前,姜余阳都是睡灶房。 白向华一般也不会来他们房间。 这样一来,姜瑶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家务活。喂鸡打扫院子,给后面的菜园子浇水除草,这些对从没干过活的她来说并不轻松。 好在这两个月多干得多了,动作麻利了不少。 “姑姑,草干了。”姜余阳蹲在地上戳了戳因水分蒸发而变得硬邦邦的草药。 “我看看。” 夏天阳光好,药草晾晒的快。姜瑶用手捻了捻药草,确实已经差不多了。 她安排好姜余阳,拿了几个鸡蛋,敲响隔壁家的门。 张翠兰正在淘菜,听见有人拍门,把菜放一边,起身将门打开。 “婶子,我们家这两天鸡下蛋下多了,给您拿了几个,给小宝吃。” 小宝是张翠兰家的孙子,两岁半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 张翠兰一听这话脸上的褶子笑开了,说道:“这哪能啊,还是留着给狗蛋儿吃吧。” “婶子你收下吧。”姜瑶将鸡蛋往张翠兰怀里一塞。 这年头鸡蛋就没有嫌多的,逢年过节的才能吃一次肉,谁家不养几只鸡?平日里下的蛋都是紧着小孩子吃,吃不完拿到城里还能换些钱。 姜瑶拿着鸡蛋上门肯定是有事要求,张翠兰心里门清,笑着开口说道:“小瑶你直接说吧,要是有什么事婶子能帮上忙的,婶子一定帮。” “婶子,你看我明天能不能坐新华哥的牛车一起去趟城里。”姜瑶也不跟她客套,直接提出自己的请求。 这年头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都可不得了了,更说轿车,估计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过。 张翠兰的儿子承包了一大片地种菜,给城里的饭店供货。每天一大早都会赶着牛车进城送货。 姜瑶要想进城,只能蹭他们家的牛车。不然单靠脚程的话,来回都要大半天的时间。 “嗨这不顺带的事嘛,明天你起早点,让你新华哥走的时候喊着你。” “那行,谢谢婶子了。”姜瑶说着就要走。 张翠兰拉着她,又要把鸡蛋给她,“把鸡蛋拿回去吧,这点小事犯不着这么客气。” “这哪是客气,婶子,我说了这是给小宝吃的。”姜瑶再次把鸡蛋塞给她,转身就走,不顾张翠兰后面的喊声。 留张翠兰一个人看着手里的鸡蛋。要说这蹭车也不是什么大事,村里都知道他们家给城里供货,天天都会进城,谁家有事去城里没车的都会蹭他们家的牛车。但姜瑶这为人办事,她蹭张翠兰也觉得舒心。 这闺女啊跟老娘还真不一样。 晚上,姜瑶给白向华递碗的时候破天荒的主动开口说道:“明天我带小宝去城里一趟。” “去城里干什么。”白向华眼神瞬间变了,锐利的盯着她。 “去大哥工作的地方看看能不能要点补偿金,顺带看看有没有我能干的活。”姜瑶垂眸说道。 “你?”白向华听到这话有点狐疑,不屑的撇了撇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你还是去有钱人多的地方多待一会儿实在。” “我会的。”姜瑶顺从的说道。 “还有你哥那事儿,你带着狗蛋儿去大老板那闹一闹,他们要是不给,你就哭就喊。”白向华可能是觉得要补偿金这事儿更靠谱点,接着说道。 “我知道了。”姜瑶说完就想转身回灶房。 白向华又喊住她,“明天你怎么去?” “坐兰婶家的车。” 白向华听到张翠兰满脸的厌恶,但也没说什么。 第4章 卖钱 第二天一大早姜瑶就把姜余阳喊起来了,她要进城,也不放心让姜余阳自己一个人在家,打算带着姜余阳一起。 把草药装在篮子下面,上面放了昨天姜余阳摘的莓果。 姜瑶收拾好,就带着姜余阳去兰婶家等着了。 走的时候白向华还没醒。 “来这么早,等会儿啊,马上。”正在装货的江新华说道。 姜瑶连忙表示不急。 “你们去城里干什么?”坐在牛车上赶车的姜新华问道。 姜瑶说去卖点东西,挣点零用钱。 “我大哥走后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姜新华劝慰了两句,看了一眼江瑶篮子里装的野果,没再闲聊。 牛车是由木板子搭成的,姜瑶跟姜余阳坐在后面很咯。去城里的路都是土路,路面崎岖不平,牛车走晃晃悠悠的晃的姜瑶头昏头胀。 夏季的清晨还是有点凉意。 “你冷不冷?” 姜余阳摇了摇头。姜瑶摸了摸他的胳膊,将他搂进自己的怀里。 等到了城里,姜新华跟姜瑶约好会合地点,然后就急忙忙送货去了。 姜瑶看着姜新华离开的背影,在附近逛了逛,没找到药铺。 找人问了路。然后姜瑶带着姜玉阳七拐八拐的终于来到了一家药铺前。 这药铺看起来有年代了。门匾破旧,时不时的还有人进出。姜瑶牵着姜余阳走了进去。 外面看起来很小的店面,进去却发现意外的宽敞。店里只有一个看起来像学徒的小伙子跟一旁碾药的小男孩。 正逢有人来抓药。 “你们这里收药材吗?”姜瑶等人忙完,对那个小伙子问道。 “收的。”低头忙碌的小伙子抬头看了她一眼,然后冲里间大喊:“师傅,有人来卖药材。” 过了没一会儿,一位文人模样的老先生从里间出来问道:“谁卖药材?” “我。” 姜瑶将篮子上面的野果拿开,推到老先生的面前。 老爷子低头闻了闻,又用手捻了捻。 “怎么样,收吗?” “收。小潘,拿过去称一称。” 正在姜瑶跟老先生说话之际,站在姜瑶身边的姜余阳被门外的几个小孩子吸引住了目光。 几个半大的孩子拿着糖葫芦蹲在药铺旁玩弹珠。姜余阳看的入迷,不由得往外走了走,站在药铺门口看他们玩。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从那几个小孩子身后路过,身上掉了什么东西。那几个孩子玩的正起劲儿没太注意,但姜余阳看到了。 他跑过去将男人掉的东西捡起来,是一个钱包,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好多钱。 姜余阳眼睛亮了亮,姑姑需要钱。但下一秒小脸又纠结的皱了起来,姑姑说过他要做个好孩子,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但最终他还是决定追上去。 店里的学徒称完药草,然后将结算好的钱给了姜瑶。 姜瑶接过钱正想牵着姜云阳离开时,才发现姜余阳不见了,吓得脸色发白喊道:“姜余阳!!” 她出了门焦急得四处张望,慌忙中看到了药铺门口有几个小孩子在玩游戏。 “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孩子,大概这么高,穿着灰蓝色背心,上面有个补丁。” 姜瑶走向几个小孩子问道,语速飞快的描述姜余阳的特征。 其中一个稍大的男孩努力回忆了一下,摸了摸头说道:“他好像跟着一个男人走了。” “往哪走了?”姜瑶着急的问道。 难不成这一次还是会和书中剧情一样的发展,即使她来了也无事于补吗? 姜余阳……姜瑶一想到姜余阳遭遇人贩子所发生的那些事,急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那男孩指了一个方向,姜瑶顺着那个方向追了过去。 “叔叔。” 姜余阳追上男人,扯了扯他的衣角喊道。 宋城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这个拽住他衣服的小男孩。 “有事吗?” 姜余阳伸着小手将钱包递到宋城面前,奶声奶气的说道:“叔叔,你的钱包掉了。” 宋城看到钱包神情惊讶,摸了摸衣兜,里面果然空空如也。 “确实是我钱包,叔叔谢谢你。” 他接过钱包,也没数里面的钱够不够数,直接抽出一张十元的票子给姜余阳。 “拾金不昧是有奖励的。喏,拿去买糖吃。” 姜余阳看见钱票,眼睛瞬间亮了亮,正准备接过那张票子时。 “姜余阳!!” 姜瑶气喘吁吁的一把拽过江阳警惕的盯着眼前的男人。 宋城拿着钱票的手愣在了半空中,看着姜瑶的眼睛里闪过一抹惊艳。 姜瑶是典型的江南女子长相,皮肤白皙,形状姣好的鹅蛋脸。一对柳叶眉如烟波袅袅,水汪汪的杏眼正怒气冲冲的盯着他,翘鼻樱唇。 相比于出众的皮相,更令人难忘的是对方身上那柔弱的书香气质。若不是身上的打着补丁的衣服,宋城觉得自己仿佛真的见到了古人所说的大家闺秀。 但目前对方好像误会了什么。 “我不是什么坏人,这孩子刚刚捡了我的钱包,我是想谢谢他。”宋城三言两语的解释道。 姜瑶狐疑的看着他,然后低头问姜余阳。 “是这样吗?” 姜云阳点点头。 姜瑶舒了一口气,然后不好意思的看向宋城。 “不好意思,刚刚孩子丢了,我太着急了,以为是他遇见了什么坏人。真是抱歉。” “没事,人之常情。我家也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如果我是你,也好不到哪去。”宋城表示理解,然后将钱票递给姜瑶。 “这个你们收下吧,就当是谢礼。” “这怎么能成?”姜瑶摇头。 姜余阳拽了拽姜瑶的衣角,眼睛盯着那张钱小声说道:“收下吧姑姑,这样我们就有钱了。” 宋城也笑道:“拿着吧,给孩子买点吃的。” “不行。”姜瑶斩钉截铁道,将钱推了回去。 低头看着姜余阳清亮的眼神,她知道姜余阳是想帮她,说真的,姜余阳捡到钱包主动归还挺令她惊讶的,原著里姜余阳虽然是男主但并不是什么善茬,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姜瑶蹲下来和姜余阳平视,认真的说道:“小阳,你帮助了叔叔,这是一件好事,姑姑为你感到骄傲。但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要求回报的。况且你只是帮叔叔把钱包捡起来,怎么能收这么重的谢礼?” “姑姑需要钱。” 姜余阳低下了头嗫喏道。 姜瑶摸了摸他的头,继续说道:“姑姑是需要钱,但这钱得是咱们自己劳动挣来的才行。”说完又开玩笑道,“难道你还要天天蹲着这里帮人捡钱包吗?” 姜余阳想了想,仿佛真的在思考这个玩笑的可行性。 “你可不一定每次都有运气捡到钱包。”姜瑶赶紧打消他这个念头。 “我知道了姑姑。”姜余阳奶声奶气的认真回应道。 宋城一旁边听着这一番教育言论,不免对姜瑶又多了几分好感。如果他以后娶的老婆也会这样教育孩子就好了,想起家里那个混世魔王,宋城脑子就疼。 看到旁边有卖糖葫芦的,宋城过去买了一串糖葫芦。 然后回来拿着糖葫芦对姜余阳说道:“这样吧,叔叔不给你钱了,给你一串糖葫芦作为奖励。”然后又看着姜瑶笑着说,“这一次不能再拒绝了。” 男人身材修长,五官端正,轮廓分明,放到现代也是难得一见的大帅哥,笑起来更是杀伤力倍增。 姜瑶被他笑得脸色微红,先前她还误会他是坏人,心里多少有点愧疚。 姜余阳眼巴巴的看着姜瑶,即使他很想吃也会等姜瑶同意,他才会接下这串糖葫芦。 “收下吧。”姜瑶点头道。 姜余阳开心地将糖葫芦接了过来但他没有吃,而是把糖葫芦递到姜瑶嘴边。 “姑姑先吃。” 姜瑶心都软了。 “姑姑不吃,你留着自己吃。” 姜余阳这才咬了一口糖葫芦,舔到山楂外面裹得糖衣,幸福得眯起眼睛。姜瑶看着他这么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宋城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啧啧称奇 。 “谢谢,我叫姜瑶。”姜瑶笑着跟宋城道谢,主动介绍自己。 “我叫宋城。” “不用这么客气,应该是我要谢谢余阳,不然我今天损失就大了。”说着指了指衣兜里的钱包。 他看着姜余阳眼眸微动,说道:“你侄子真懂事,平时都是你教他的吗?” “没有,这段时间家里出了点事才跟着我,而且小阳本身就比较懂事。”姜瑶闻言不敢居功,连忙解释道。 她觉得如果没有童年的悲惨经历,姜余阳长大后一定是个正直善良的人,而不是像原著里那样冷血重利。 接下来姜瑶又跟宋城简单聊了几句育儿经验,眼看着快到跟姜新华的约定时间,便跟宋城告别。 在姜瑶走之前,宋城给她说了一个地址,“以后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来找我,我一般都会在那。” 姜瑶闻言心里流过一股暖流,发自内心的笑道:“我记下了。” 来这个世界这么久,她带着姜余阳小心谨慎的活着,生怕白向华看出她的异常。第一次有人说有事可以找他帮忙,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尽管她跟宋城还算不上熟悉。 感慨只有一瞬间。告别宋城,姜瑶赶紧带着姜余阳赶去跟姜新华约好的地方。 到了约定地点,姜新华还没有来。 姜瑶拉着姜余阳在角落里蹲下,斜对面有个文具店。 她想了想,牵着姜余阳去对面买了纸跟笔,还要了一本儿童喜欢的连环画小人书。 回到角落里,她拿着小人书对姜余阳说道:“小阳今天做的很棒,这是姑姑给你的奖励。” “给我的?”正低头啃着糖葫芦的姜余阳惊讶的抬起了头。 他看那本连环画,眼睛里满是喜悦,以前爸爸也会给他买这种书,他很喜欢。他以为以后再也没有人会给他买了。 “喜欢吗?” “喜欢。”姜余阳孺慕的看着姜瑶,“谢谢姑姑。” 姜瑶看他爱不释手的摸着那本小人书就知道他是喜欢的。 “生意不错啊。” 送完货的姜新华看到姜瑶篮子里还剩下的一点果子。 “还好。”姜瑶笑了笑。 两个人没多说就抓紧时间开始赶路。 尽管紧赶慢赶,等回到村里也都已经是半下午了。 回到家里,白向华下地还没回来。 姜瑶给姜余阳热了几个红薯,中午都在赶路没吃饭,下次去的时候一定得带着干粮。 姜瑶数了数今天卖草药的钱。这种草药一般长在山上,平日里并不多见,因而价格还算贵一些。今天的这一篮总共卖了10块钱。 这年头猪肉才七八毛一斤,那一篮子干草药卖了十块钱已经很不错了。这半个月的晾晒还是很值得的。 刨去买连环画和纸笔的钱,姜瑶还剩八块多,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总算是有了一些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