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迎光》 第001章 李静被要求改名字 “早上喊了你半天,磨磨唧唧的赖在床上不肯动弹。吃快点!时间要到了。”陈锁娣把一碗粥端到女儿李静的面前数落地说。 “一会去上学过马路时看着点车辆。一定要注意安全。还有,媛媛,我让你跟你们贺老师说下,你改名字了,大名不叫李静,叫陈静,你可跟老师说了?” “没有!”李静边喝着粥边回答着母亲陈锁娣的回话。 “为什么?”陈锁娣端着碗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老师要是问起我改名字的缘由,就会知道我爸妈离婚了。再说我不想叫陈静这个名字。” “那让你顺着你大舅、二舅家的陈文君、陈文龙的名字叫陈文静,你又不干。”陈锁娣听完女儿的解释,喝完手里的粥放下了碗筷。 “妈,那是爷爷给他孙子孙女起的名字,我是他外孙女,怎么能顺着叫? 况且我比陈文君大3岁、比陈文龙大6岁,我是姐姐,名字却要跟在他们后面。”李静噘着嘴,一副不满地样子。 “你个丫头片子就是事多,我现在离婚带着你,我们孤儿寡母的不顺着点娘家,后面要是遇到点什么事,能去找谁帮忙?” “从我会说话起你就让我喊爷爷奶奶,明明就是外公外婆,却偏要喊爷爷奶奶,你这么顺着得到什么好处了吗?” 李静翻了个白眼,狠咬了一口手上的馒头,用力地嚼着。 “你大姨家的4个姐姐不也是这样喊的吗?也没看她们有什么意见?” “你怎么知道我大姨夫没意见的?他会跟你说吗?” 李静抬眼看了看陈锁娣已经变色的脸,端起碗一口喝完碗里的稀饭就去拿书包。 “嘿!死丫头,嘴硬了啊,一早上就惹我生气,你回来,你别跑!” “妈,我上学要迟到了,中午放学去你那啊。”背着书包趁陈锁娣去找扫床把子时,一溜烟得跑出了家门。 改名字,改名字,怎么能说呢?说了同学和老师就都知道我爸妈离婚了,多丢人啊。班里没一个同学的父母离婚的,我这是要开先河啊。 “李静,你怎么低着头走路,也不怕撞人。” “啊!周迎秋啊,你今天怎么走这条路呀?” “我妈说现在粮票没什么用了,家里还剩不少,昨天下午有个换鸡蛋的,她还要粮票。我妈就都换给她了,今早让我顺路给我奶奶家送点鸡蛋,所以走这边了。 正好看着你低着头走路,还以为你在找什么东西呢。” “粮票不能用了吗回头我也跟我妈说一声,不知道我家可还有。” “周迎秋,你是秋天出生的吧?你名字是谁给你起的?你想过改名字吗?”李静接着问。 “是快要立秋时出生的,所以我爸才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为什么要改名字?迎秋不好听吗?”周迎秋不解地看着李静。 “好听!好听!我就是随便问问。呵呵,快走吧,要迟到了。” 李静尴尬地敷衍着,拉了一下周迎秋,快步往前走。 “嗯!” 第002章 李静的身世(一) 现在是1987年,李静7岁。母亲叫做陈锁娣,1951年出生。 陈父陈母来自南方,战乱时逃难到中部的z城后落脚安定下来。遇到工厂招工就都进厂做了工人。 前期逃难途中没了2个孩子,后来陈母在火车站路边救下一个快要饿死的女婴,取名陈赛娣,两年后生了陈锁娣。两个女儿的名字也许真的起了作用,后面接着生了三个儿子。 1966年,街道上通知每家每户要有一个人下放到农村。这时陈锁娣15岁,17岁的陈赛娣已经订亲,3个弟弟大的11岁,二的7岁,最小的3岁。所以只能是陈锁娣下放。 好在陈锁娣争气,在下放知青返程考核中成绩优异,两年后回城被分配到加油站做学徒会计。一年后调到银行坐在柜台里当了一名收款员。 18岁的陈锁娣长相端庄大方,明眸皓齿,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走起路来两条乌黑的大辫子在身后荡着,不知荡进了多少人的心里。 又有着稳定的工作,更是让媒人三天两头往陈家跑,而陈母则以女儿还小为由回绝了所有的介绍。 陈锁娣从开始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185元就全额上缴给陈母,陈母每月给其5毛钱零用,到后期陈锁娣的工资一级级调升到36元时,还是每月只有5毛钱的零用,这种情况持续了10年。 眼看陈锁娣即将30岁,大女儿第4个女儿都已经3岁了,陈母才答应一个媒人的介绍,让陈锁娣去见了比她大2岁,从部队转业回来分到派出所工作的李国强。 李国强高中毕业后去当了兵,转业回到户籍所在地后,被分配到派出所做了一名户籍员。 他是家中长子,父亲已经不在了,下面有5个已经成年的弟妹。大妹妹的二胎即将出生,大弟二弟也都到了可以成家的年龄,作为家中老大再不结婚,让下面的3个弟弟都不好结婚。 于是经人介绍见了陈锁娣,相处没多久,就于1979年结婚,次年生下一女,取名李静。 李静出生后一直由外婆外公照顾,能走路时开始跟着妈妈去单位托儿所。 她3、4岁时就已经记事了,印象里妈妈每天抱着她赶9路车上班,遇到车上人多挤不上去时,好心的司机师傅就会下来让陈锁娣从驾驶位上去,坐在驾驶位旁边的发动机盖子上抱着孩子。 一来二去,9路车的几位司机就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妇女每天独自一人抱着孩子赶早班车。有时候从后视镜里看到陈锁娣抱着孩子追赶刚开出去的车时,也会停下来行个方便。 9路车开到终点站时,娘俩还要再换乘2路车坐上5站才能到单位。陈锁娣把孩子放到单位托儿所里后,再去上班。而这所谓的托儿所是单位为了照顾双职工,请了2个老人照看着10个左右的3岁前的孩子。 午休时陈锁娣会把早上带的饭热热,送到托儿所里喂孩子吃点,孩子吃剩下的她扒完再去上班。晚上再坐车从城市的西边回到东边的家,早出晚归。 到李静4岁时,结束了2年多的赶车生活。脖子上却多了一把用毛线绳子拴着的钥匙。 每天陈锁娣一早去赶早班车上班,爸爸李国强去派出所时把她带上,送到片区幼儿园去上中班,下午放学时自己回家。有的时候早上李国强有事,李静就自己去幼儿园。 他们住的地方叫大板楼,是一栋栋用混凝土钢筋板封顶的楼房。80时年代初,绝大多数居民还一家好几口住在巷子里的平房时,大板楼在这个五线小城市z城,算得上高档住宅了。 能住到这片的居民要不就是效益好的工厂里的员工,要不是学校、医院、派出所这样事业单位的。 总之,z城的人都知道大板楼,虽然位于城市的东边,远离市区,但却是一排排楼房,都是好单位在那建的单位宿舍。 第003章 李静的身世(二) 李静家住在一楼,一层6户,全是父亲李国强的同事。 李静放学后会跟着周边的小伙伴们四处疯跑玩耍,久而久之很多人就都知道了李静是大板楼派出所户籍员李国强家的女儿。 有些好心的人在去幼儿园接自己孩子时,就会把李静捎带上,顺路送她回家。 李静5岁时没上大班,去上了9路车终点站那的一所小学的学前班。 陈锁娣又开始带着李静赶早班9路车,到站后先送她去学校,然后再去转车上班。 中午放学时其他孩子一出校门都有人来接,李静却要自己背着书包过上两个马路,去离得不算远的外婆家吃中饭。 时间到了再自己去上学,下午放学在外婆家等陈锁娣下班来接她后再一起回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陈锁娣工作地点变动到市区,才有所缓解。 这时李静的一年学前班生活也已经结束。李国强把她的出生年月改大了几个月,提前让李静开始了小学生活。 陈锁娣本想着如今李静在市区上小学,而她的工作也已调到市区,琢磨着跟李国强商量商量,看可有人愿意换房子的,把自家房子换到市区来。还没开口,却等来了李国强要离婚的消息。 李国强说他从79年和陈锁娣结婚到现在7年时间了,平时陈锁娣就贴娘家,买把青菜都要从娘家拐一趟,放下一半才行,更不要说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了,也没看她给婆家送点。 更过分的是每年初一都要去丈母娘家过。他是家里长子,上有老母下有5个成年的弟妹,每年初一都不能吃顿团圆饭,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陈锁娣说结婚7年每年都吵,每次都是这样的借口。从生下女儿开始,婆婆就来看一眼就走了,嫌弃是个女孩。整个月子都是娘家妈照顾的,这几年孩子也多是娘家帮扶,贴点娘家怎么了? 近两年初一中午是回娘家过年了,但下午不是去婆家了吗?不是也说好了一年在娘家一年在婆家吗? 两个人大吵一架后开始了冷战。后来好心的邻居告诉陈锁娣,她每天带着孩子早出晚归的,李国强跟自家隔了几排住的一女的搞到了一起。 那女的叫做刘英,是个工人还有2个女儿,丈夫是上海下放在这的知青,刚跟她丈夫闹完离婚,所以李国强才这么拼命要离婚的。 李国强是铁了心的要离婚。每隔几天就找事借机吵架提出离婚。僵持了大半年的时间,闹得是整个大板楼几乎人人皆知,居委会的大妈上门来调解了几次也没用。 李国强虽然也被派出所所长找去谈过话,让他注意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但也架不住那女的已经为他离了婚的事实。 最后,李国强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起诉离婚。 法院判决夫妻感情已经破碎准予离婚。女儿李静由女方抚养,男方每月支付抚养费20元,直到李静有独立生活能力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