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战国当国君》 第1章 郑骏 郑骏,男,时年二十四,毕业于北大,所学专业为历史学,目前在河南某博物馆做研究工作。 郑骏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和影视剧。 后来穿越小说盛行,郑骏对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穿越小说更是热衷。 这天郑骏下班后便回到了宿舍,吃过饭后早早的便钻进了被窝,拿起手机看起了小说。 郑骏正在看的是一部穿越小说,小说写的是一名大学生穿越到了战国初期,统一战国的故事。 谁知郑骏看小说看的正起劲时,手机突然弹出电量不足百分之二十的提示。 郑骏娴熟的从枕头边抓起数据线插进了手机充电孔,接着看起了小说。 当郑骏看到小说中描写郑国因为郑繻公杀相国驷子阳导致被韩国所灭的情节后不由想到:郑繻公怎么会如此愚蠢,如果我是郑国国君,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怎么会让郑国被区区韩国所灭,就是让郑国统一列国也不是问题。 郑骏因为姓郑,而且他所在的博物院刚抢救性发掘了一座春秋郑国诸侯墓,他正在对郑伯墓出土文物进行研究,所以此时他对于郑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时郑骏突然全身抽搐了起来,瞬间便失去了知觉。 郑骏挣开眼后坐起身一边揉着脑袋一边想到:啊,头好疼,我是不是触电了?应该是吧,看来以后不能充着电玩手机了。 郑骏下意识的伸手在旁边摸手机,摸了两下没摸到他便突然停住了手,想到:还好没摸到,我这不是在找死吗。还好手机没爆炸,不然我肯定不死也残。对啊,是要爆炸的,不行,我得快点把充电器拔了,万一待会儿爆炸了。 郑骏看着眼前漆黑一片,赶紧伸手去摸电灯开关。 “咦?怎么回事?墙呢?”郑骏大惊失色的说道。 郑骏卧室床头紧挨着墙,电灯开关就在床头墙上,此时郑骏伸手却什么也没摸到,连墙都没有。 这时郑骏又想到:是不是我睡横着了? 第2章 回到战国当国君 郑骏正打算换个方向去摸摸,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了“吱呀”声,很像开木门的声音。 郑骏一下愣住了,赶紧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依稀只见一个人影出现在远处,人影手中还提着一个类似灯笼的东西。 郑骏见状以为自己是在梦中见鬼了,心中极其害怕,想要叫醒自己,于是不断地在心中默念:这是梦,快点醒,不能再睡了,快点醒。 “君上。”提着灯笼的人影发出了甜美的女声。 郑骏听到如此甜美的声音既害怕,又有一点小期待。 当人影走近后,郑骏借着着灯笼的光将来人看了个清楚,人影是一名清纯可爱,身穿影视剧中秦汉时期深衣样式的女子。 郑骏此时不禁想到:看来不是噩梦,那会不会是春梦呢?那现在不能醒了,千万不能醒,这个梦一定要继续下去。 “君上做何也?”可爱女子一脸担忧的向郑骏问道。 郑骏这时注意到了可爱女子对他的称呼,不禁又想到:看来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小说看多了,连做梦都在当国君。 “君上?”可爱女子见郑骏没有答话,便更加紧张的喊道。 郑骏这时一脸坏笑的说道:“寡人在想汝。” “君上想妾做甚?”可爱女子不解的问道。 郑骏正准备说话,突然,他感觉脑袋一胀一胀的,紧接着他的脑袋里突然“嗡”的一声,他便昏了过去。 当郑骏再次醒来时,他的脑海里竟然多出了一个人的记忆。 在记忆中,他姓姬,氏郑,名骀,为郑共公之子,郑幽公之弟,生于郑共公十六年,是郑国第二十三代、第二十七任君主,前不久他才刚即位。 郑骏此时已经有点分不清自己到底是郑骏还是郑骀,不过以郑骏的认知,郑骏觉得他应该是灵魂穿越了。元宝小说 此时已经天亮,那名可爱女子见郑骏醒了,欣喜的说道:“君上可算醒了。” 郑骏看着可爱女子,脑海里一下便闪现出一个名字,便脱口喊道:“莲儿。” 莲儿姓姚,名莲,是郑骀的侍女。 “君上有何命?”莲儿恭敬的问道。 第3章 郑国大致情况(一) 郑骏此时突然想到:郑骀不就是郑繻公,一定是因为我说过若我是郑国国君就不会让郑国被韩国所灭,甚至还能统一列国,所以老天让我来试试。 “君上?”莲儿见郑骏一个人在那里傻笑,于是又担忧的喊道。 郑骏现在想独处一会儿,于是对莲儿挥手说道:“汝且退下。” “诺。”莲儿行了个揖礼便退去了。 莲儿走后,郑骏陷入了沉思,他想到:郑繻公是郑国的倒数第二位国君,在位27年,因于公元前398年杀相邦驷子阳,而在两年后被驷子阳党羽所弑。 今年我才刚继位,也就是郑幽公元年,周威烈王三年,公元前423年。 我既然成了郑繻公,那么我就要改写郑国历史,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什么秦始皇都要靠边站。 。。。切割。。。 郑国自春秋时期便开始衰落,进入战国时期后可以说是在苟延残喘。 就在今年,晋国韩氏伐郑,郑幽公为晋国韩氏所杀,郑繻公才得以继位。 郑骏又想到:从现在起,我就是郑骀,虽然前路艰难,但我相信我凭借二十一世纪所学知识是一定能够做到的。元宝小说 郑国自春秋时期郑襄公在位七穆掌权起,此后七穆世代把持郑国卿权,交替执政,形成卿族。 郑襄公之父郑穆公之子公子去疾字子良,其后为良氏;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公子騑字子驷,其后为驷氏;公子发字子国,其后为国氏;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为游氏;公子舒字子印,其后为印氏;公子平字子丰,其后为丰氏。 驷氏、罕氏、国氏、良氏、游氏、印氏和丰氏七族从郑襄公时期至郑声公时期一直轮流控制着郑国的军政大权。 起初罕氏最强,后驷氏崛起,罕氏、国氏、良氏、游氏、印氏和丰氏六家皆弱于驷氏。 郑国六卿分别为:当国(上卿)、为政(次卿)、司马、司徒、司空、令正。 不设为政之时司马为次卿,少正为第六卿。 郑国现任当国名叫驷迅,字子疾,乃驷氏家主。 驷氏领地在京邑一带,京邑为驷氏都邑。 第4章 郑国大致情况(二) 罕氏现任家主名叫罕巍,字子高,任为政。 罕氏领地在新密邑一带,新密邑为罕氏都邑。 国氏现任家主名叫国暹,字子升,任司马。 国氏领地在管邑一带,管邑为国氏都邑。 良氏现任家主名叫良友,字子好,任司徒。 良氏领地在清邑一带,清邑为良氏都邑。 游氏现任家主名叫游褚,字子藏,任少正。 游氏领地在雍梁邑一带,雍梁邑为游氏都邑。 印氏现任家主名叫印良,字子诚,任司空。 印氏领地在祭邑一带,祭邑为印氏都邑。 丰氏现任家主名叫丰霖,字子雨,任令正。 丰氏领地在鄢陵邑一带,鄢陵邑为丰氏都邑。 郑骀现在虽有国君之名,但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驷迅等七穆手中,郑骀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他即位之前的封邑棐林邑。 此时郑骀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就是以两世所看过的东西,哪怕他没有用心记过,那些东西都会清晰的出现在他脑海中。 郑骀为自己的这项特殊能力欣喜若狂,不过他还没高兴多久便又想到:唉!我现在就只有一个棐林邑在手,而且棐林邑中肯定有驷迅等人的奸细,基本上来说我还是一个光杆司令,傀儡国君,我想要有所作为,那么我就必须夺回军政大权才行。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郑骀首先想的便是如何收回军权。 此时列国还是以征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 征兵制是战时才临时征民入伍,募兵制是通过严格的考选来选拔士兵作为常备军。 募兵制选拔的士兵多充为军队的骨干和国君的卫队,主要驻扎在都城和边境要塞。 郑国如今有四万常备军,其中两万驻扎在都城郑邑内外,其余两万分别驻扎在边境要塞。 郑国如今还可临时征集六万左右的兵力,郑邑一带可征集两万左右,郑邑以外各地可征集四万左右。 郑国的四万常备军有两万兵力掌握在驷氏手中,其余两万兵力分别掌握在罕氏、国氏、良氏、游氏、印氏和丰氏手中。 驻扎在郑邑内外的两万常备军中,有六千兵力被驷氏掌握;有四千兵力被罕氏掌握;有两千兵力被国氏掌握; 有两千兵力被良氏掌握;有两千兵力被游氏掌握;有两千兵力被印氏掌握;还有两千兵力被丰氏掌握。 郑骀思考着如何从七穆手中收回兵权,他突然想到:要不我学齐景公来一个二桃杀三士吧。 第5章 二桃杀三士? 春秋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员猛将: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元宝小说 田开疆曾领兵征服徐国,有开疆拓土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公孙接有打虎救主之功。 齐景公为奖三将之功,封三将为“五乘之宾”。 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人相互勾结,自号为“齐邦三杰”。 他们三人挟功自傲,不仅简慢公卿,甚至在齐景公面前也全无礼数。 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人党羽众多,齐相晏婴担心他们会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 于是晏婴面见齐景公进言道:“臣听说明君蓄养勇士,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 今君蓄养勇士,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这是危害国家的祸根啊!不如将他们铲除。” 齐景公闻言皱眉说道:“那三个人,抓他们恐怕抓不到,刺杀恐怕也无法行刺成功啊!” 晏婴胸有成竹的说道:“他们都勇猛过人,没有长幼之礼,臣自有办法。” 齐景公相信晏婴的能力,于是便同意晏婴用计铲除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人。 晏婴请齐景公派使者带着两颗桃子前去赏赐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并让使者宣诏道:“你们三人何不根据功劳而分桃吃。” 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建议,当即派使者带着两颗桃子前去赏赐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 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宣诏后,公孙接便抢先说道:“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按照接的功劳,可以吃桃而不与人同享。” 公孙接说完便拿了一颗桃。 田开疆紧接着又说道:“开疆多次领兵击退敌军,按照开疆的功劳,可以吃桃而不与人同享。” 田开疆随即也拿了一颗桃子。 古冶子顿时不服气的对公孙接和田开疆说道:“冶曾经跟随国君渡河,鼋将国君的左骖衔入了急流之中。 当时冶年少不会游泳,于是便潜入水中逆行百步,顺流九里,才得以杀掉鼋。 冶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渡口的人都惊呼道:‘是河伯啊!’,他们再一看,原来是鼋头。 按照冶的功劳也可以吃桃而不与人同享,你们两个何不将桃子还回来。” 古冶子说完便抽剑而起。 公孙接见状大惊,随即说道:“我勇武不如你,功劳不如你,如果取桃不让便是贪。然而如果我不死,那便是无勇之辈。” 公孙接说完便将桃子还了回去,然后提起衣领便挥剑自杀了。 田开疆随即也将桃子还了回去,紧接着也提起衣领挥剑自杀了。 第6章 杯酒释兵权? 古冶子见状悲愤的说道:“你们二人都死了,冶独活便是不仁;用话语羞辱别人而夸耀自己的名声是不义;懊悔自己的行为而不死,便是无勇。” 古冶子随即也提起衣领挥剑自杀了。 郑骀很快便自我否决了二桃杀三士的这个想法,因为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就发生在几十年前的齐国,已然是天下皆知之事,而且郑国现在的情况和当年齐国的情况大为不同。 郑骀随后又想到:要不我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武将起兵造反,在酒宴上威逼利诱,迫使武将交出了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想法很快也被郑骀自我否决了,因为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当时宋朝的军队都是由朝廷供养。 而且赵匡胤手中也有兵权,还是精锐之师,那些个武将自然会就范。 然而现在郑骀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而且现在郑国的军队可以说就是七穆的私兵。 郑骀随即又想到:要不我学学康熙铲除鳌拜的方法? 康熙八岁即位,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位辅政大臣手中。元宝小说 康熙十二岁举行亲政大典后,政权仍然掌握在鳌拜手中。 鳌拜十分专横,朝廷所有的政事,均由其决断,就连康熙的一些诏令,他也敢公然违抗。 鳌拜势力庞大,而且亲信党羽遍布朝野,康熙不能正面与鳌拜相抗,于是康熙便想出了一个计策。 康熙挑选了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练习扑击之术,表面上康熙是贪图玩乐,实则是在为铲除鳌拜做准备。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决定对鳌拜采取行动。 康熙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京师,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命已经熟练扑击之术的少年将鳌拜擒获,随后又派人将鳌拜的党羽全部抓捕入狱。 康熙铲除鳌拜的计策对于郑骀来说也不适用,因为就算郑骀将驷迅抓了也没用,驷氏的其他族人立刻便能取代驷迅。 而且还有罕氏、国氏等家族,郑骀不可能同时将他们一网打尽。 郑骀突然想到七穆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成了两个阵营。 以驷氏为首的驷氏、国氏、印氏、丰氏四大家族为一党,他们的实力稍强。 第7章 列国大致情况(一) 以罕氏为首的罕氏、良氏、游氏三大家族为一党,他们的实力稍弱。 郑骀思虑一番后,准备先联合罕氏一党除掉驷氏一党,然后再对付罕氏一党。 郑骀知道如果他没有实力,即使罕氏一党除掉了驷氏一党,那么他的处境反而会更差。 如果他有一定的实力,罕氏一党便不会轻易和他联手对付驷氏一党,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够明白。 所以郑骀要先在暗中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那样才能让罕氏一党与他联手,同时也有能力自保。 郑骀想要暗中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殊为不易,一旦被七穆发现他就会有生命危险。 郑骀又想到:我首先要让七穆对我放下戒心,然后再秘密行事,历史上扮猪吃老虎的例子太多了,这事虽然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元宝小说 郑骀想好如何秘密培养军事力量的办法后,又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罕氏一党与他联手对付驷氏一党。 郑骀想到如果罕氏一党被驷氏一党逼入了绝境,那么罕氏一党便不得不与他联手,想到此处郑骀心中便有了一个大概的计划。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郑骀打算走一步想一步。 郑骀随即又想到了列国形势,周初虽然诸侯林立,但经过西周、春秋和战国初期诸侯兼并,此时只剩下: 郑、楚、晋、越、齐、秦、燕、鲁、宋、卫、邾、薛、小邾、滕、任、郯、鄪、邳、颛臾、中山、巴、蜀、朝鲜等国。 周王畿在郑国以西,如今周天子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普天之下皆是周土,但周天子实际管辖的就只有雒邑成周一带的弹丸之地。 周成王时期,在雒水以北,瀍水东、西两岸修筑了两座城邑,总称雒邑。 瀍水西岸被称为王城,是宫寝之所在。 东岸被称为成周,是周王室宗庙之所在,也是安置殷人之地。 涧水、瀍水之间是周人聚居区,瀍水以东是殷人聚居区。 东周时期,周平王迁都雒邑,居于王城。 至周敬王时发生“王子朝之乱”,周敬王迁成周,王城改称河南。 第8章 列国的大致情况(二) 因成周在东,河南在西,故成周被称为东周,河南被称为西周。 周考王时期,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以续周公之爵位。 现任周天子名午,乃周考王之子,于公元前425年即位。 郑国以南是楚国,楚国如今是疆域最大的诸侯国,也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之一。 楚国本为子爵,楚武王始称王,国君为芈姓,熊氏。 现任楚王名中,于公元前431年即位。 楚王中元年(公元前431年),楚王中出兵北伐,灭亡莒国,以莒为邑。 楚国以东是越国,越国民风彪悍,实力与楚国不相上下。 越国本为子爵,越王允常始称王,国君为姒姓。 现任越王名为朱勾,于公元前447年即位。 越国以北是齐国,齐国实力也不容小觑。 齐国为侯爵,国君为姜姓,吕氏。 现任齐侯名积,于公元前455年即位。 齐侯积如今也是有名无实的傀儡国君,齐国的军政大权皆掌握在齐相田白手中。 田白为妫姓,田氏,乃陈厉公之后,为齐国田氏家主。 春秋时期,田完避祸奔齐,被齐桓公封为大夫。 后田氏以大斗贷出粮食于民,以小斗收回粮食,施惠于民,笼络民心,因而强大。 现在田氏除掉了齐国的其他执政氏族,独揽齐国大权。 齐国以西是晋国,晋国疆域仅次于楚国。 晋国为侯爵,国君为姬姓,晋氏。 现任晋侯名柳,于公元前434年即位。 晋国大权也已经旁落,晋侯柳独有绛和曲沃两邑,余地皆入三晋。 三晋是晋国赵氏、魏氏和韩氏三大家族的合称。 晋献公时期,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晋献公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后晋成公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元宝小说 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完全没有了制约的力量。 晋文公、晋襄公时期,狐氏、赵氏、先氏、郤氏、胥氏颇有权势,后又有韩氏、魏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崛起。 第9章 列国的大致情况(三)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政权被狐氏、赵氏、先氏、郤氏、胥氏、韩氏、魏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十一家把持。元宝小说 经过激烈的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了赵氏、魏氏、韩氏、范氏、智氏和中行氏六家。 春秋末期,智氏与赵氏、魏氏、韩氏灭范氏、中行氏而共分其地。 后赵氏家主赵襄子又联合魏氏和韩氏灭智氏而瓜分其地,赵氏获利最多,成为了三晋中实力最强的势力,魏氏次之,韩氏最弱。 韩氏的实力与郑国旗鼓相当,只是稍强于郑国。 晋侯柳即位后,晋公室已毫无权威,他非但不能号令赵、魏、韩三家,反而自己还得去朝见三家。 赵氏为嬴姓,现任家主名浣,于公元前423年继任赵氏家主,同时继任晋国介卿之职。 魏氏为姬姓,现任家主名斯,于公元前445继任魏氏家主。 晋侯柳九年(公元前425年),晋国正卿赵襄子去世。 由于晋国政权在被狐氏、赵氏、先氏、郤氏、胥氏、韩氏、魏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十一家把持之时,他们约定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故由魏斯继任正卿。 韩氏为姬姓,现任家主名启章,于公元前424年继任韩氏家主,同时继任晋国介卿之职。 晋侯柳十一年(公元前423年),韩启章伐郑,杀死了郑幽公。 晋国东北是中山国,国君为姬姓,现任中山君于公元前432年被立为君。 中山国是由鲜虞人于公元前506年所建立,后为晋国所灭。 赵氏和魏氏争夺中山之地,结果谁也无法占上风,于是他们一同复立中山国,魏斯将女儿姬倾嫁给了中山君。 中山君只是一个傀儡国君,中山国尽在赵氏和魏氏的掌控下。 中山国东北是燕国,燕国为侯爵,国君为姬姓,燕氏,现任燕侯于公元前434年即位。 燕国东南是朝鲜国,朝鲜国为侯爵,国君为子姓,现任朝鲜侯名澄,于公元前432年即位。 朝鲜以北是濊貊,濊貊是由濊人和貊人融合而成,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属于农耕文明。 朝鲜以南有真番、临屯和辰国。 第10章 列国的大致情况(四) 濊貊以东是肃慎,肃慎主要以渔猎和狩猎生活为主。 燕国和濊貊以北是东胡,东胡为部落联盟,由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组成。 晋国以北有娄烦、林胡、匈奴等部落、国家。 晋国西南是秦国,秦国为伯爵,国君为嬴姓,赵氏。 现任秦伯名肃,于公元前424年即位。 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秦国庶长鼌联合大臣逼死怀公。 秦怀公大子叫昭子,早死,庶长鼌乃立昭子之子肃为君。 秦伯肃即位后,庶长鼌把持朝政,秦伯肃犹如傀儡。 秦国以南有巴国和蜀国,巴国为子爵;蜀国初自为王号,蜀王杜宇始称帝。 郑国、楚国、越国、齐国和晋国之间的泗水流域还有鲁国、宋国、卫国、邾国、薛国、小邾国、滕国、任国、郯国、鄪国、邳国和颛臾国。 鲁国为侯爵,国君为姬姓,鲁氏,现任鲁侯名嘉,于公元前437年即位。 如今鲁国可分为四股势力,鲁国公室、孟氏、叔氏和季氏。 孟氏、叔氏和季氏三大家族,因皆出自鲁桓公,故世称三桓。 春秋中期之后,鲁国政权便逐渐掌握在了三桓手中。 至鲁悼公时期,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鲁侯嘉即位后虽然得到了一些卿大夫的支持,但公室势力仍然不及三桓。 宋国为公爵,国君为子姓,宋氏,现任宋公名德,于公元前453年即位。 宋国如今有戴氏和皇氏两大豪族,两大豪族皆为宋戴公之后。 戴氏和皇氏近年来一直在明争暗斗,皆想吞并对方独霸宋国。 卫国为侯爵,国君为姬姓,卫氏,现任卫侯名亹,于公元前425年即位。 薛国为侯爵,国君为任姓,薛氏。 滕国为侯爵,国君姬姓,滕氏。 邳国为伯爵,国君为任姓,邳氏。 邾国为子爵,国君为曹姓,邾氏。 小邾国首任君主为邾武公夷父颜次子肥,小邾国初时未有国名,邾肥子孙仍自称为邾人,但时人及后世史家认为此邾已非旧邾,故加小以为别,称小邾。 小邾国为子爵,国君为曹姓,郳氏。 郯国为子爵,国君郯子鸪,嬴姓,郯氏。 第11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任国国君为风姓,任氏。 鄪国为伯爵,国君为姒姓,鄪氏。 颛臾国国君为风姓,颛臾氏。 周王朝周围还有义渠等诸戎、氐羌等诸种羌、月氏、车师、康居、浑邪、折兰、白羊、匈奴、猃狁、浑瘐、屈射、鬲昆、薪犁、百濮诸部、百越诸部、东胡、林胡、娄烦、丁零、匈奴、濊貊、肃慎、辰国等部落、国家。 郑骀想罢便朝着门外喊道:“来人。” “吱~~~”随着一阵响动,莲儿推门而入。 “君上。”莲儿恭敬的向郑骀行礼道。 “召少府监入见。”郑骀向莲儿吩咐道。 “诺。”莲儿拱手应道,然后便行礼退去,出门找内竖传旨去了。 莲儿很快便又带着一名宫女回到了郑骀的寝宫玉堂殿,她们手里都拿着洗漱用具,准备服侍郑骀洗漱。 郑骀在莲儿和另一名宫女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后,莲儿又开始为郑骀化妆。 莲儿在为郑骀化妆之时,郑骀不禁笑着想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随后又有几名宫女为郑骀送上了早膳,郑骀刚才还没有怎么感到饿,可当他看到早膳后肚子便立刻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郑骀随即在莲儿的服侍下沃盥,然后坐到了几案前,准备开始用早膳。 郑骀看了看早膳,发现还是肉糜粥、鱼脍、炙肉等食物。 郑骀的记忆中有这些食物的味道,若是在这个时代,这些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美食。 不过郑骀的记忆中还有后世所吃过所有美食的味道,这一比较,这个时代的食物瞬间就成了猪食。元宝小说 当郑骀的肚子再次发出叫声后,郑骀便不再去想后世美食的味道,端起肉糜粥便开始往嘴里灌。 郑骀用过早膳后又在莲儿的服侍下进行了漱口和沃盥,随后莲儿又为郑骀系上了佩剑,郑骀便走出了寝宫。 郑骀一出门便看到一名年幼的宦者恭敬的站在门口,那名宦者的信息一下就在郑骀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宦者名叫范季,任寺人。 “臣季拜见君上。”范季顿首说道。 郑骀直接便朝着台阶走去,此时郑骀的御辇已经候在了寝宫台阶下。 第12章 郑骀欲造西圃 郑骀在范季的服侍下穿上鞋袜,然后走下台阶,御辇前的几名宦者便向郑骀行天揖礼。 随后一名宦者俯身趴在了御辇旁,郑骀踩着宦者的后背便登坐上了御辇。 郑骀坐稳后,范季便唱喏道:“起驾!” 驭者闻声便扯动缰绳,使御辇缓缓的启动了。 御辇出发后,宦者皆徒步跟在后面。 郑骀坐在御辇上感到非常的享受,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感慨道:“万恶的旧社会,不过做国君确实是太爽了。” 御辇驶出了内廷,在外朝的一座最为宏伟高大的宫殿旁停了下来,一名宦者赶紧趴在了御辇旁,郑骀又踩着宦者的后背下了御辇。 郑伯宫外朝这座最宏伟高大的宫殿名为彰德殿,是郑伯宫的路寝,也就是国君听政、处理事务和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 彰德殿分为前殿、后殿和偏殿,郑骀来到了偏殿的台阶下,脱掉鞋袜后便自阼阶而上。 郑骀走进彰德殿偏殿后,跪坐在了正北的国君之位上。 郑骀刚坐下,谒者便向他禀报道:“启禀君上,少府监至。” “宣。”郑骀开口说道。 谒者闻言便走出了偏殿,于楹间唱喏道:“宣少府监。” 少府监驷阙便于西阶下在宦者的服侍下脱下了鞋袜,然后自西阶而上。 驷阙进入偏殿后,范季便设席于殿中。 驷阙跪于席上向郑骀稽首说道:“臣阙拜见君上。” 郑骀回了驷阙一个土揖礼,驷阙便站了起来。 范季又将殿中的坐席撤到了殿右,驷阙便又端正的跪坐在了殿右的坐席上。 郑骀随即对驷阙说道:“吾欲于西郊造西圃,一岁可成?” 驷阙眼珠一转,说道:“禀君上,造圃所需时日要看钱粮是否充足,臣阙需与大司农丰稷讨论后方可答复。” “汝即刻前往,吾今日便要汝之答复。”郑骀急不可耐的说道。 “诺。”驷阙拱手应道。 驷阙随即出宫去了,而他出宫后并未前去找大司农丰稷,而是径直去了当国府。 驷阙进入当国府后便向驷迅请示道:“当国,国君想在西郊造西圃,不知是否应允?” 第13章 郑骀准备改善伙食 驷迅闻言高兴的说道:“当然得应允,不仅要为国君造西圃,而且一定要将西圃造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矣!” 驷阙会意的说道:“阙明白了。” 驷阙离开当国府后便直接进宫去了,郑骀又在彰德殿偏殿接见了他。 驷阙与郑骀互礼过后,郑骀便急切的问道:“西圃一岁可否造成?”元宝小说 驷阙恭敬的答道:“禀君上,可。” “善。”郑骀高兴的说道:“君明日便派人前往西郊选址,一定要尽快动工,西圃造好后吾将重赏于汝。” “诺。”驷阙面露笑意,心中却在腹议:呵呵,重赏?汝能重赏我何? 驷阙离开后,郑骀便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 郑骀随即又想到:接下来我就可以开始吃喝玩乐了,不过这个度得把握好,如果太过,以后我收回权利后便很难重塑威望; 如果做的不够,必定不能完全消除驷迅等人的戒心。 郑骀想罢便起身朝殿外走去,侍立在郑骀左右的宦者也跟着走了出去。 郑骀坐上御辇后便对侍立在御辇旁的宦者吩咐道:“去庖厨。” 宦者称诺后便唱喏道:“起驾,去庖厨。” 郑骀在前往庖厨的路上便在想如何改善伙食,这个时代的食材其实也挺丰富的,主要还是烹饪方法和调味品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烹、炙、烝、炰、燔、脍等,烹即煮;炙即烤;烝即蒸;炰即炮;燔即直接焚烧;脍即切细的生肉。 后世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炖、蒸、汆、煮、烩、炝、拌、腌、烤、卤、冻、拔丝、蜜汁、熏、卷、滑、焗等。 郑骀准备先丰富这个时代的烹饪方法,烹饪方法多了,哪怕食物的味道无法和后世相比,天天换着花样吃也好受点。 更重要的是好吃美食也是一种麻痹敌人的方法。 后世的美食大多依赖于丰富的调味品,而许多调味品都是舶来品或者化工产品。 郑骀目前是没有办法弄到或者弄出来的,不过一些本土的、工艺简单的调味品郑骀还是能够弄出来。 不一会儿御辇便来到了庖厨外,郑骀下车后便问道:“雍人何在?” 第14章 四雍人 很快所有雍人便来到了郑骀面前,他们在向郑骀行拜礼后便原地疑立。 郑骀想找几名厨艺好的雍人,于是便说道:“卿曹各自准备一道拿手佳肴,吾待会儿逐一品尝。” “诺。”众雍人齐齐应道。 众雍人明白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都表现的异常兴奋。 众雍人回到庖厨后各施所能,皆非常用心的烹饪自己的拿手好菜。 半个时辰后,所有雍人都各自做好了一道菜。 郑骀坐在了几案前,让雍人依次上菜。 当雍人将菜品端到郑骀面前后,郑骀不仅品尝了菜品,还询问了雍人烹饪的方法、构思等问题。 郑骀要找的不是按部就班做出美食的雍人,他需要的是有自己想法,能够创新的雍人。 最终郑骀选出了四名厨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雍人,他们分别叫黄耆、列当、巴戟天和白芨。 随后郑骀在庖厨内转了一圈,然后对范季吩咐道:“取笔椟来。” “诺。”范季领命而去,很快便取来了笔、墨、砚、椟、削等。 郑骀随即用毛笔在木椟上画了宋代才出现的炒菜用的铁锅样式,然后对范季吩咐道:“命人尽快造几口这样的铁锅出来。” “铁锅?”范季疑惑的问道。 范季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一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锅”这个叫法,这个时代的炊具叫鼎、鬲、甗、釜等; 二是因为郑国的冶铁技术还不够发达,还没有普及铁器。 “此乃铁锅,需用铁打造。”郑骀便拿起木椟指着他画的铁锅对宦者说道。 不过他怕宦者给工匠转达不明白,于是便又说道:“罢,汝即刻前往少府,召一名会冶铁的匠人前来。” “诺。”范季领命而去。 郑骀这时看着在一旁候着的四名雍人想到:我要做的事需要大量钱财,我这个傀儡国君就是穷b一个,要钱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赚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开酒楼就是一个不错的赚钱方法。 这四个人以后将是酒楼的核心力量,我要将这四人收为心腹才行。 第15章 少府监 收买人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利诱,虽然我是穷b一个,但好歹也是国君,收买几个厨子的钱还是拿的出来的。 。。。切割。。。 郑骀想到这里便大声的对侍立在一旁的宦者说道:“赐黄耆、列当、巴戟天、白芨,缣各十匹。” “诺。”宦者领命而去。 黄耆、列当、巴戟天、白芨闻言皆大喜,当即向郑骀稽首拜谢。元宝小说 “卿曹且先各司其职,过几日吾有重任相委。”郑骀对四名雍人说道。 黄耆等人闻言更是激动,称诺后便忙去了。 郑骀随后便离开了庖厨,坐着御辇去了御书房兰台阁。 郑骀一边在兰台阁回忆各种调味品的制作,一边等待铁匠的到来。 范季来到了少府门外,对少府属吏说道:“吾乃范季,奉国君之命前来,请少府监速速来见。” 少府属吏闻言赶紧向少府监驷阙禀报道:“启禀少府监,有一宦者自称范季,乃奉国君之命前来,请少府监速速出见。” 驷阙闻言当即和属吏一同出迎于外,驷阙向范季再拜,范季未答拜。 随后驷阙又对范季行了一个揖礼,范季便先入门,驷阙随入。 范季和驷阙来到次门后,驷阙又对范季行了一个揖礼,范季仍先入,驷阙随入。 入门后,驷阙又对范季行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 至阶,范季在侍者的服侍下脱下了鞋袜,然后范季先自阼阶升。 驷阙也在侍者的服侍下脱下了鞋袜,然后自西阶升。 范季和驷阙进入厅堂后,少府属吏便在厅堂内设了两个席位。 驷阙再次对范季行了一个揖礼,范季报揖后便即席而坐,驷阙随后也即席而坐。 这时驷阙对厅堂内的属吏吩咐道:“尔等且退下。” “诺”。众属吏便退出了厅堂。 众属吏退下后,驷阙便一改恭敬模样,向范季问道:“国君又有何事啊?” 范季这时恭敬的答道:“少府监,国君命我前来召一名会冶铁的匠人入宫。” 驷阙疑惑的问道:“国君召见会冶铁的匠人作何?” “国君好像是要造什么铁锅。”范季答道。 “何为铁锅?”驷阙疑惑的问道。 第16章 烛力 范季左右看了看,看到厅堂一旁的漆几上摆放着笔、墨,于是便起身走过去拿起毛笔蘸了点墨,然后走到了驷阙面前。 范季用毛笔在手心中画出了铁锅的样式,然后一边展示给驷阙看,一边说道:“此乃铁锅。” 驷阙仔细观察了会儿范季画在手心的铁锅,实在是看不明白铁锅是做什么用的,于是便又问道:“此铁锅有何用处?” 范季具体也不知道铁锅有什么用,不过他猜测铁锅应该与庖厨有关,于是他便将自己的猜想说了出来。 驷阙不太相信郑骀堂堂一国之君会去管庖厨之事,他担心郑骀会在暗中耍什么花样,便怀疑的说道:“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那还为国君召见会冶铁的匠人吗?”范季问道。 驷阙笑着说道:“当然,不然我等如何知晓国君意欲何为?” “我明白了。”范季会意的说道。 郑国少府中并没有专职的铁匠,但可能会有匠人接触过冶铁,所以驷阙便召来一名属吏。 “国君召见会冶铁的匠人,汝下去挨个问问,若有会冶铁的匠人便带来见我。”驷阙对属吏吩咐道。 属吏称诺后便去挨个询问少府下辖的匠人,结果还真找到一名接触过冶铁的匠人,于是属吏便将人带到了驷阙面前。 工匠恭敬的向驷阙行礼道:“烛力拜见少府监。” “汝会冶铁?”驷阙向烛力询问道。 烛力恭敬的答道:“禀少府监,力年少时尝游于晋国,在武遂学习过一段时间冶铁。” 武遂是韩氏领地,韩氏善冶铁,驷阙点头说道:“嗯,汝随范内官前去面见国君吧。” “诺。”烛力拱手应道。 郑邑郑伯宫兰台阁内。 郑骀首先想到的是提炼精盐,因为食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 食盐不仅是调味品,而且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之一。 人如果长期不摄入食盐,便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第17章 郑骀命烛力铸铁锅 上古炎帝时期便有宿沙氏以海水煮盐; 到了商朝时期,海水煮盐工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周朝初年,湖水煮盐工艺得到了发展; 到了春秋时期,池水晒盐工艺和井卤制盐工艺又得到了发展。 但华夏大地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生产精盐,在此之前只有苦涩难吃的粗盐。 郑骀虽然两世都没有接触过制盐,但后世的他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且还看过许多穿越文,所以对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郑骀结合多部穿越文提到的粗盐提纯工艺以及现有的条件制定了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的粗盐提纯工艺,然后将其用简体字记录在了竹简上。 郑骀之所以使用简体字记录,是因为他清楚的明白精盐会创造多大的利益,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工艺泄露。 郑骀刚在竹简上写完粗盐提纯工艺,范季便带着烛力来到了兰台阁外。 “启禀君上,臣季已将冶铁匠人带到。”谒者来到郑骀面前禀报道。 “宣。”郑骀说道。 谒者便来到阁外楹间唱喏道:“宣烛力。” 烛力便于西阶下脱掉鞋袜拾阶而上,来到了郑骀面前稽首道:“烛力拜见国君。” “汝可铸造过铁器?”郑骀向烛力询问道。 “禀君上,力铸造过铁器。”烛力恭敬的答道。 “善。”郑骀高兴的向烛力招手说道:“汝上前来。” 烛力称诺后便起身疑立,一名宦者将烛力的坐席搬到了郑骀面前,烛力便唯唯诺诺的走到了郑骀面前跪坐了下来。 郑骀从铜几上将画着铁锅的木椟拿了起来,一边将铁锅图样展示给烛力看,一边说道:“此物名叫铁锅,汝先铸几口出来。” “敢问君上,这铁锅尺寸几何?”烛力小心翼翼的问道。 郑骀想了想后说道:“最大口径长四尺,厚五分,两面均要打磨光滑。” “诺。”烛力拱手应道。 “几日可铸成?”郑骀知道铸造铁锅要专门制作泥范,而泥范烘干需要时间,故有此一问。 “三日即可。”烛力自信的答道。 元宝小说 第18章 灶台 “善。”郑骀点头说道:“汝若能造出吾满意之铁锅,吾定重重有赏。” “力定不负国君所托。”烛力欣喜的拱手说道。 “汝现在便去准备吧。”郑骀挥手说道。 “诺。”烛力随即便退辞而去。 烛力离开后郑骀便去用午膳去了,虽然这个时代的饭菜味道不怎么样,但郑骀的御膳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还是值得一吃的。 郑邑当国府内,驷阙向驷迅禀报了郑骀召见烛力之事,驷迅听后夸赞道:“此事办的不错,若发现国君有何异动立即来报。” “诺。”驷阙欣喜的应道。 郑骀用过午膳后又坐着御辇去了庖厨,铁锅的事情有了眉目,接下来就该准备配套设施了。 郑骀来到庖厨后,立刻便让范季召来了几名修筑灶台的匠人。 郑骀穿越前的外公生活在农村,他对于后世农村的灶台非常熟悉。 郑骀在木牍上将后世农村那种有两个灶膛并配有烟囱的灶台图样画了出来,然后命匠人按图样修筑灶台。元宝小说 虽然郑骀画出了灶台的图样,但他还是担心匠人修筑出错,于是他便坐在一旁看着匠人施工。 郑伯宫内青砖、黄土等建筑材料都有现成的,匠人很快便备齐了材料。 只见匠人们先在一个灶台上熬起了江米,同时在准备修筑灶台的房间内挖地基。 地基挖好后,江米也熬的差不多了,匠人便将熬好的江米汁与黄土、砂石等混合在了一起。 随后匠人们便开始用江米汁、黄土、砂石等混合而成的材料粘合青砖修筑灶台,几个时辰便将郑骀要求的灶台砌好了。 郑骀仔细检查了一遍匠人们砌好的灶台,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 接下来还要等灶台自然风干,郑骀便坐上御辇回寝宫去了。 郑骀回到玉堂殿外后,其他宦者都退去了,只有范季还跟在郑骀身后。 郑骀进入寝宫后,莲儿便迎了上来,服侍着郑骀沃盥更衣,范季则候在殿门外。 郑骀沃盥更衣的时候便在心中想到:这个范季整天形影不离的跟着我,必定是驷迅派来监视我的,正好我可以利用利用他。 第19章 博戏 郑骀更衣后便跪坐在了铜几后,对莲儿吩咐道:“莲儿,取博戏来。” 莲儿很快便捧着一个漆盒走到了铜几前,跪坐在了郑骀的对面,然后将漆盒放置在了铜几上。 漆盒整体为红色,盖面为长方形,上面还阴刻着图案。 郑骀知道漆盒盖面即博局,漆盒内装的是碁、箸、筹等博具。 郑骀将漆盒往旁边挪了挪,然后揭开盒盖,将盒盖摆放在了铜几正中。 “莲儿,与我博戏几局何如?”郑骀饶有兴致的问道。 莲儿从郑骀还只是公子的时候便开始服侍郑骀,至今已有数年,以前郑骀无聊时常和莲儿博戏。 “诺。”莲儿高兴的应道。 郑骀摸着下巴说道:“若无赏罚,博之无趣,不如加些赏罚。” “君上欲加何赏罚?”莲儿疑惑的问道。 郑骀嘿嘿一笑,然后一脸坏笑的说道:“汝若胜一局,我便赏汝金十镒;我若胜一局,汝便脱服一领。” “啊!”莲儿闻言既惊又臊,脸一下变的通红。 “莲儿,如何?”郑骀满脸期待的看着莲儿追问道。 莲儿早有被郑骀临幸的心理准备,只是郑骀现在提的要求令她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于是她便低着头娇羞的说道:“君若要妾侍寝,妾自不敢违。” 郑骀看着莲儿娇羞的模样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唾沫后说道:“天色尚早,博戏几局再就寝不迟。” “敢问君上,还加以赏罚否?”莲儿娇羞的问道。元宝小说 “当然要加以赏罚,不然多无趣啊!”郑骀肯定的说道。 “可是。”莲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郑骀便劝说道:“莲儿,此处只有我与汝,汝便应允了吧。” “君上当真要如此?”莲儿轻咬嘴唇低头问道。 “当真。”郑骀非常肯定的说道。 莲儿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那君上要答应妾,不可让他人知晓此事。” “诺。”郑骀非常爽快的应承了莲儿的条件,然后兴奋的说道:“莲儿,开始吧。” 郑骀随即便和莲儿开始了博戏,莲儿非常用心的走着每一步碁,因为她实在不想脱衣服。 第20章 君上还起床了 本来这个时代原来的郑骀博技一般,以往与莲儿博戏都是有胜有负,可惜后世的郑骀是位下棋高手,不管是围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都有一定的造诣。 博戏类似于大富翁和跳棋的结合,郑骀结合两世记忆很快便掌握了博戏的诀窍,莲儿很快便输了一局。 “莲儿,汝为何发愣?速速脱服一领。”郑骀兴奋的催促道。 莲儿在郑骀的催促下缓缓的脱下了深衣,只穿着露骨的中衣跪坐在了郑骀面前。 郑骀看着莲儿若隐若现的身体不由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于是便说道:“莲儿,设衽席吧!” “诺。”莲儿娇羞的应道。 莲儿随即为郑骀铺设了衽席,然后准备服侍郑骀脱衣,郑骀一把抓住莲儿的手,说道:“我自己脱即可,汝亦自己脱吧。” 莲儿娇羞的点了点头,郑骀便放开了莲儿的手,开始自己脱衣服。 莲儿这时快速的走到了一座人俑灯前将烛火熄灭了,然后又迅速走到另一座人俑灯前熄灭了烛火,接着才缓缓回到了郑骀身旁。。。。。。 郑幽公元年(公元前423年),夏,六月,丙申,卯初,郑骀还在熟睡,莲儿便已经起床了。 莲儿穿好衣服梳洗过后便来到衽席边,一边轻轻的推郑骀,一边喊道:“君上,君上,鸡既鸣矣!” 郑骀很快便被莲儿叫醒了,莲儿见郑骀醒了,于是又说道:“君上,鸡既鸣矣!” 郑骀还感觉困的不行,一听莲儿只是说鸡鸣了,于是便又闭上了眼睛,说道:“鸡鸣就鸣了吧,时辰尚早,我再睡会儿。” 莲儿一听急了,赶紧说道:“君上,今日乃望日。” 郑骀闻言一下子便想起了他朔望日要临朝,于是一下便坐了起来。 不过郑骀并没有急着起床,反而还若无其事的对莲儿说道:“莲儿不用着急,我再躺会儿也无妨。” 莲儿不希望郑骀因为她而临朝迟到,于是着急的说道:“君上不可,朝既昌矣!” 郑骀笑着说道:“我等的是朝盈,朝昌还不够,再等等。” 莲儿心中疑惑的想到:朝盈岂不是更晚了?君上这是何意? 第21章 莲儿,我饿了 郑骀见莲儿还是一副着急的模样,于是便摸着肚子对莲儿说道:“莲儿,我饿了!汝去准备早膳吧。” “诺。”莲儿随即去庖厨为郑骀取早膳去了。 莲儿离开后郑骀便又躺下了。 与此同时,彰德殿外。 范季正在向驷迅汇报郑骀昨日去过何处,见过何人,做过何事,就连郑骀谓过何言也一一做了汇报。 当驷迅听说昨日郑骀在庖厨指挥匠人修筑灶台之事,以及郑骀与莲儿博戏脱衣服之事,还有郑骀临幸莲儿之事后。 驷迅嘴角不觉的露出了一丝微笑,不过驷迅还未完全放下戒心,又对范季叮嘱道:“汝再盯紧点,切勿有何遗漏。” “诺。”范季恭敬的应道。 “汝先回去吧。”驷迅挥手说道。 范季便退辞而去,回玉堂殿去了。 玉堂殿内。 莲儿已经为郑骀准备好了早膳。 郑骀一边用早膳一边有些愧疚的对莲儿低声说道:“莲儿,眼下我身边之人必须是我之心腹,所以我暂时还不能给汝名分,不过汝放心,等到时机成熟,我定册封汝为嫔。” 莲儿虽然不明白郑骀说的时机不成熟是什么意思,但她听到郑骀把她当做心腹便心满意足了。 莲儿丝毫不在意的笑道:“妾能够一直在君上身边侍奉君上便心满意足了。” 郑骀闻言更加愧疚,于是暗暗发誓要善待莲儿。 郑骀又说道:“莲儿,若有人询问汝为何没有得到册封,汝便说是因为我被汝服侍惯了,若换个人我便会不习惯,切勿将我方才之言泄露。” “诺。”莲儿认真的点头应道。 郑骀用过早膳后便换上了冕服,戴上了旒冠,准备前往彰德殿临朝。元宝小说 郑骀刚坐上御辇,范季便赶到了,于是范季便跟在了御辇后面。 彰德殿前殿内。 众臣已经等候郑骀多时,个别大臣开始议论纷纷。 司马国暹低声向驷迅询问道:“子疾,国君为何还未临朝?” 驷迅笑了笑,然后低声说道:“国君此时恐怕还在温柔乡。” 国暹闻言气愤的说道:“岂有此理!我等东方未明便在此等候,他倒好,此时还与女同梦。” 第22章 驷迅提议盟楚 令正丰霖听到了驷迅和国暹的对话,于是对驷迅和国暹说道:“国君该不是故意为之,有意刁难我等吧?” “尚且不知,我等先静观其变。”驷迅认真思考了一下后摇头说道,接着又冷冷的说道:“若他真有此意,吾便废了他。” 就在这时,谒者唱喏道:“国君临朝。” 众臣闻言皆疑立不言,恭候着郑骀的到来。 郑骀走到了众臣面前,与众臣互礼过后,便先就坐于君位上。 众臣也各自按照爵位、官职高低就坐于殿内两侧,范季则侍立于郑骀身后。 众臣坐定后,驷迅又出列向郑骀行天揖礼后说道:“启禀君上,臣有事奏。” “当国请言。”郑骀客气的抬手说道。 驷迅便说道:“晋国韩氏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臣请君上正卒伍、修甲兵,以备不虞。” “诺。”郑骀打了个哈欠,然后说道:“此事由卿着手即可。” “诺。”驷迅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恭敬的应道。 郑骀有些不耐烦的向驷迅问道:“当国可还有事奏,若无事便罢朝。” “禀君上,臣还有要事要奏。”驷迅赶紧说道。 “当国请讲。”郑骀无奈的说道。 驷迅便又开口说道:“禀君上,若独有韩氏,郑国只需正卒伍、修甲兵便足矣。然三晋攻守同盟,若韩氏联合赵、魏两氏,郑国危矣!” 郑骀闻言大惊,紧张的向驷迅问道:“怎么办?君有何策?勿使先公血祀绝于寡人。” 驷迅对郑骀的反应非常满意,不觉露出了一丝笑意,不过笑意转瞬即逝。 驷迅郑重的说道:“君上勿忧,臣有一策,定保先公血祀不绝。” “善。”郑骀高兴的说道:“当国请言。” 殿内驷迅一党见郑骀这番模样,不禁窃喜。 而忠于公室之臣却不禁暗暗摇头,对郑骀失望不已。 “君上,郑可与强国结盟。今能与三晋相抗衡,又可与郑结盟者,非楚国莫属。”驷迅对郑骀拱手说道。 为政罕巍闻言大惊,赶紧出列向郑骀行天揖,然后说道:“君上、驷子,楚人觊觎中原之心天下皆知,岂可与楚同谋?臣以为,当联齐、越而抗楚、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