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崇祯,千古一帝!》 001:家父崇祯,七年后将自挂煤山歪脖树 朱慈炤有位亲爹。 姓朱,名由检,字德约。 嗯。 就是将在七年后自溢于北平城郊、煤山歪脖子树的那位大明悲情皇帝,崇祯! 不过。 自挂东南枝这等脑残之事,与我四皇子朱慈炤何干? 作为穿越至明末的朱慈炤,即便是没有系统加持,也能利用数百年后现代人的知识积累,当个逍遥富翁。 国破山河碎? 满清建奴入侵? 社稷染血、生灵涂炭? 对顶着四皇子头衔的朱慈炤而言,他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而言……只不过,这次对历史的观察更真切、真实而已。 可惜。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只想做个乱世逍遥翁,享受人生的朱慈炤,出宫巡游,潇洒人间…… 品尝世间珍馐,调戏良家美女。 这才是个脱离了996苦逼生活的现代有为青年在穿越后的正确生活方式。 然后,他就被第二次入关劫掠袭扰的建奴骑兵撵成了丧家犬。 更过分的是这帮该死的建奴在听说追杀的贵气车辇中乘坐的是崇祯帝四皇子后,更是派出百余骑兵,如疯狗般死咬不放。 …… “殿下,这次我们怕是挨不过去了。” “百户长陈小乙,率所部步卒一百一十七人,与贼寇决死一战。” “请殿下速速骑马离去。” 速速骑马离去? 且不说作为从现代穿越到明末的朱慈炤压根不会骑马……就算是精通骑术,这养尊处优的宫廷御马压根跑不过建奴的百战军马! 单枪匹马逃离,那是嫌自己命太长。 “草泥马的满清建奴。” “小爷不招惹你们,你们却跟小爷过不去,还惦记小爷头上这大好头颅!” “若是此番能逃脱生天,定要将我那便宜废材老爹崇祯帝朱由检扶成千古一帝,兵出山海关、荡平辽东建州、掘光你们建奴的祖坟!” 朱慈炤内心狂怒。 一路奔逃。 沿途所见,不仅伏尸百里、满目尸骨、十室九空。 而且,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商人巨贾或是皇宫贵族的坟茔都被建奴贼兵掘开,将枯骨泼洒在野,取尽坟坟中的陪葬冥器。 原本打算做个旁观历史的朱慈炤,即便再冷血,也被建奴贼兵的暴行给气的浑身发抖。 甚至,不知不觉间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个明末乱世中,对满清建奴的憎恨厌恶之情,越发膨胀。 无论是穿越前的华夏现代人,还是如今的崇祯四皇子朱慈炤。 他都是汉人,是炎黄子孙,经脉中流淌血那是一脉相承。 算起来,这些被建奴骑兵屠杀殆尽的汉人,乃是穿越前的朱慈炤的祖宗。 祖宗惨死、祖坟被掘。 这仇,大过天。 再加上脑中历史书上所记载的满清鞑子,种种屠戮汉民、卖国求荣、阿谀洋人、令华夏家国沦丧,忍受百年屈辱的记忆被唤醒。 血淋淋的景象与深埋在内心的屈辱记忆重叠。 早已令朱慈炤,怒火中烧。 而现在。 这帮建奴贼兵,甚至要将自己追杀至死,砍下头颅,羞辱大明皇室,向皇太极表功,更是给了朱慈炤必须灭杀满清、绞尽建奴的理由。 国仇家恨,新仇旧恨,若是不报,有何面目存活在这世间! 既然你崇祯百无一用,救不下这大明,那就容我朱慈炤出手—— 诛尽建奴,荣耀大明,延续国祚万万年。 再现华夏皇朝盛世,令八方来贺,万国来朝。 嗯。 人家是望子成龙。 到了朱慈炤这儿,倒成了望父成龙! 既然盼着崇祯帝朱由检这个便宜父皇能做出点功绩。 那何不助崇祯这个自挂东南枝的废物点心,称为千古一帝?! 要玩。 就玩大些。 只要近日能侥幸逃脱。 那这大明的国运,他朱慈炤背了! 念头未尽。 朱慈炤眼帘前的视网膜上浮现出熟悉的后世华夏文字。 【检测到宿主已符合系统开启条件。】 【帝国风云系统开启,宿主朱慈炤与大明国运绑定。】 【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国祚将尽,作为被选召的宿主,身系大明国运的朱慈炤你获得一次随机召唤的奖励……是否开启召唤!】 嗯? 有点意思! 看来若是自己心中未生出拯救大明,挽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绞杀建奴,重现华夏荣光,助崇祯朱由检的话,这破逼系统还没打算启动?! 随即召唤? 是个什么鬼? 还询问是否启动? 特么的建奴骑兵的弯刀都快切到脖子了,还等啥子泡泡茶壶? 召唤召唤,赶紧召唤。 只要让小爷活着离开这儿,小爷要让狗日的满清建奴知道,啥叫亡国灭种、啥叫掘地三尺、刨你祖坟、扬你先人骨灰。 人与人的情绪并不相同……更别说这冷冰冰的、毫无情感的系统。 丝毫没有同理心、同情心的系统,压根不鸟朱慈炤那急切的心情,依旧按部就班、一字一顿地在视网膜前对话面板上跳动着信息文字。 【初始任务,杀出重围,返回京师北平!】 【任务完成后,宿主朱慈炤将获得大明国运*3;民心*3300。】 【国运点数到达阈值后可升级系统时代等级;民心可兑换资源、升级兵种等!】 【随机召唤……启动!】 堂堂大明朝的国运居然就只剩下了区区3点? 自家这废物点心、便宜老爹崇祯帝朱由检真特么有够垃圾的。 还有,而能兑换资源、升级兵种的民心又是啥玩意? 不过,现在大兵压境,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 眼看步卒随从不断被当成菜瓜被满清建奴乱砍的朱慈炤,双目通红,强忍怒意,等待着…… 【召唤成功。】 【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附带3级兵种弓骑兵*20。】 李广? 谁啊? 大明朝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呐! 完了完了。 管他呢,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等等…哎? 不是大明朝的将领? 召唤出的是汉代名将? 而且还是飞将军李广? 就是诗句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 还附赠20名弓骑兵? 要知道,远可射杀,近能搏杀,机动性还极强的飞将军李广与麾下弓骑大军,在历史上可是匈奴铁骑的克星。 满清建奴的骑兵再强,跟匈奴骑兵也压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系统呐,良心啊! 杀光建奴鞑子,重现华夏荣光,望父成龙,助废物点心崇祯朱由检称为千古一帝的伟大征程,总算迈下了坚实的第一步…… …… 距离朱慈炤不足一里地外的某处占地极小的枯树林。 二十一骑若风驰电掣而来。 为首者,身披锁子甲,肩挎强弓,腰负长刀,背着的箭壶内塞满白羽箭。 那杀气腾腾的模样,一看就是百战沙场、犹胜归来的悍将。 “末将来迟。” “殿下请上车前行。” “外族贼寇竟又赶犯我华夏国境?” “炎黄儿郎,随我征杀,砍敌头颅,以作酒壶……战后,我负责为各位斟酒!” 奔马来势极快。 且杀气腾腾。 这是龙城飞将对外族贼寇的碾压绞杀! 二十一骑搭弓射箭,游走疾射。 顿时间,二三十个建奴骑兵便被射杀在地。 惊的其余骑兵,赶紧暂时后撤,不敢直面李广锋芒。 眼看李广领着手下下马,割掉那些骑兵的左耳,跪倒在自己面前,。 一路而来,朱慈炤那颗被怒火中烧的心脏,总算微微舒坦了些! 区区建奴。 胆敢犯境? 杀我同胞! 屠我血肉! 掘我祖坟! 辱我华夏! 此役,将是朱慈炤反杀建奴贼寇,荡平辽东建州的第一战!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龙城飞将猛且勇。 华夏儿郎无孬汉。 朱慈炤赶紧扶起李广,满心欢喜,眼中尽是火热。 “李将军不必行此大礼。” “此地距京师北平尚有数十里路,待我们折返京师后,再从长计议,绞杀贼寇” “将军可有什么建议?” 朱慈炤挽着李广的手臂,热血澎湃。 这位汉代飞将军李广,叫塞外匈奴闻风丧胆,不敢放马入关的龙城飞将将会是朱慈炤灭杀建奴的第一位肱股助手。 从今之后。 当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建奴血。 “回禀殿下。” “末将方才游走杀敌时,瞥见周围有不少小股敌寇骑兵。” “不过,殿下可安心上车前行,末将率本部兵马游走射杀,绝对可保证殿下的安全。” 朱慈炤连连点头,毫不迟疑地上了马车,领着步卒随从向京师北平而去。 李广的战术,翻译成现代人类能够理解的话,那就是“放风筝”。 以朱慈炤的车队为诱饵,胆敢有前来袭扰的后金骑兵,一概射杀。 002:大明天军威武 一路奔逃。 京都北平的城墙已近在咫尺。 跟在身后,不断啃咬朱慈炤车队随从的后金骑兵也识趣的退了个了无踪影。 毫无疑问,朱慈炤的损失极其惨痛。 两百余名随从死伤殆尽,只剩下名与自己同车而行的贴身侍女,张小蝶。 百余名步卒,也只剩下可怜的31人。 而飞将军李广与麾下弓骑兵倒是毫发无伤,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然。 李广的威名可不是浪得虚名。 后金骑兵在给朱慈炤造成极大伤亡的同时,也是损兵折将,临进城时,李广给朱慈炤奉上了代表功勋的敌军左耳五百多个。 随着朱慈炤的马车轮毂接触到城门的刹那,他视网膜前的系统提示瞬间再次出现。 【初始任务完成,系统正式开启。】 【宿主:朱慈炤,大明国运持有者。】 【身份:大明皇子,崇祯帝第四子。】 【年龄:十三周岁。】 【帝国气运:3。】 【民心:3300。】 【财富:7000金。】 【主基地:无/分基地:无。】 【帝国时代:黑暗时代。】 【仓库:普通战马*21;稻米*320斤;肉*30斤;布甲*50套;铁*0;木*0……】 【名将皓臣(1/10):飞将军李广】 【官员侍从(1/50):百夫长张小乙;侍女张小蝶。】 【军队:(71/500)弓骑兵*20(帝国3级兵种);长戟兵(帝国2级兵种)。】 【子民:(0/10000)。】 【可招募帝国兵种:无(注:在拥有主基地/分基地后开启)。】 【可招募贵族兵种:无(注:在拥有主基地/分基地后开启)。】 【可雇佣兵种:请查看雇佣兵营(点击查看)。】 作为穿越前酷爱各式电子游戏的朱慈炤瞧着这些系统面板感觉有些眼熟。 呃。 似乎。 系统的设定,类似于《帝国时代》、《全面战争:中世纪》以及《文明6》的结合体。 印象中。 帝国时代三代和文明6的中后期是有火器文明、工业文明、电气文明、信息文明以及诸多未来文明的。 不知道发展到后期,系统是否也会提供相关文明的升级。 似乎,还挺有意思的。 来不及多想。 几名军官瞧见朱慈炤入城,赶紧传达命令。 “殿下,陛下听闻您在郊外巡游失了音讯,派了不少探子寻觅。” “并且传令九门,只要您回来,立刻觐见。” “陛下,此时正在太和殿与朝臣议事,殿下您速速前去,莫要让陛下担心。” 自己这便宜老爹对自己还算关心。 朱慈炤心中稍有几股暖流。 他将李广等兵将安置妥当,顾不得更换衣袍,急匆匆地往太和殿去了。 …… 纵观大明朝276年,崇祯帝朱由检可谓是最悲情的人物。 他在位17年,可谓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只可惜。 大明败亡覆灭的祸根在万历年间便已经种下。 万历帝朱翊钧沉迷丹药,在位的四十八年中,竟有二十六年未上朝。 庙堂之上,严嵩严世番父子弄权,朝堂内斗,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以后世著名明史学家黄仁宇为主的史学界普遍认为,“明之亡,非崇祯,实亡于神宗”。 当然,崇祯帝朱由检毛病也不少。 听信谗言、刚愎自用、无法平衡朝堂百官。 纵容东林党争,重用奸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废黜温体仁后又启用唯唯诺诺、无所作为的周延儒等一系列昏招百出的骚操作。 当朱慈炤步入太和殿时,温体仁、周延儒这些个明末奸臣已经吵成一团。 活脱脱将朝堂搞成了鸡犬乱吠的菜市场。 垂手立在百官中的朱慈炤,听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才搞明白这些个大活宝在吵吵啥。 大致意思就是,后金频频犯境,应当将辽东的关外舍弃掉,固守长城以内;舍弃北平迁往陪都金陵;进一步加强海禁、重农抑商。 真特么,一群猪。 且不说大明传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辽东百万沃土就因为后金骑兵两次袭扰,就打算舍弃掉? 有这么群猪一般的奸臣,大明能不亡吗? 要知道,清军入关可不是打进来的,而是这帮文臣内斗弄权,逼反了吴三桂等军头。 同样气到脸色铁青的崇祯,恨不得宰了这帮货。 辽东一带,也只是受到后金的袭扰,这帮货居然就让崇祯给舍弃掉? 后金骑兵只是在关内京畿附近劫掠这帮货就吓到要迁都金陵? 就这么舍弃大明先祖打下的基业? 真拿他崇祯当成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混账败家子啊? 大明,只有死守国门社稷的天子,没有贪生怕死胆魄南逃的君王。 被吵到头疼,却又无法转移话题的崇祯,恰好目光定格在百官中的朱慈炤。 “咦?” “老四,你回来啦?” “安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见儿子安然无恙的回来,满脸铁青的崇祯,脸上总算露出些许笑模样。 “四皇子满身血污,可见后金骑兵彪悍。” “臣以为,当退守陪都金陵,招兵买马,修缮兵甲,待时机合适再北出山海关,灭杀后金!” 作为东林党魁的阮大铖,还真特么会顺杆爬。 眼看崇祯将话题转移到朱慈炤身上,立马将四皇子那满身血渍与后金骑兵联系在一起,吓唬崇祯和那满朝百官。 当然,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让崇祯迁都金陵。 要知道,江南腹地,那可是东林党的大本营。 迁都金陵,大明朝必须得倚重阮大铖这个东林党魁。 有点汉末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了。 阮大铖,其心当诛。 崇祯脸上刚刚挤出的些许笑意,瞬间再次凝固冷却。 不等阮大铖再次大放厥词。 朱慈炤抓着先前飞将军李广呈献给自己的包袱,用力在殿堂上一甩。 顿时间,五百多后金骑兵的左耳,泼的满地都是。 “回禀父皇,儿臣身上血渍并非全是受伤。” “大多数,是沿途斩杀后金贼寇所沾染上的。” “我大明天军威武,区区后金贼军,闻风丧胆,不足为惧!” 003:穷到骨子里的大明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谁能想到,一个年仅十三岁的皇子,竟能在巡游途中不仅未被后金八旗铁骑追杀至死,甚至反杀五百余敌寇? 抛开四皇子的身份光环不提,十三岁的朱慈炤也就是个半大的奶孩子而已。 黄口小儿,竟恐怖如斯?! “哈哈哈哈。” 崇祯站起身来,边哈哈大笑边走下台阶,狠狠地拍了拍朱慈炤的肩膀。 “不愧是我大明皇族。” “更不愧是我崇祯的龙种。” “朕的皇儿都能斩杀五百余后金敌寇……尔等皆是国家栋梁,帝王肱股……还有敢言不战而退的吗?” 数百臣工,赶紧跪下,山呼万岁。 自从六年前,后金八旗骑兵首次绕过长城,袭掠京畿地区以来,崇祯帝很久没有笑的如此开怀了。 连自家十三岁的四皇子都能在巡游途中,斩杀五百余后金骑兵,可见区区皇太极以及八旗骑兵压根就不算啥嘛! 这帮废物。 屡战屡败。 还动不动就要迁都金陵。 连自家年仅十三岁的四皇子朱慈炤都赶不上。 简直是坑害他崇祯,要毁了大明社稷,令他朱由检百年后无颜在地下见列祖列宗。 原本就刚愎自用、极好面子、不信任朝臣的崇祯帝朱由检,看向那些脑袋贴地、山呼万岁的百官群臣眼神中更是充满厌恶、怀疑与间隙。 “行了。” “都别装模作样了。” “迁都金陵是万万不可能的。” 崇祯笑眯眯地看了眼朱慈炤,示意他站回百官人群中。 他根本不打算让太监清理那满地象征着大明皇家荣耀的敌寇左耳,美滋滋地回龙椅上坐着了。 “朕,决定敕封四皇子朱慈炤为永王,封地辽东……为天下做榜样。” 崇祯这时候敕封朱慈炤为永王,并将辽东作为封地有两层意思。 第一,将朱慈炤打造成抗击后金的榜样……连十三岁的皇子都能杀敌五百余,你们这群除贼不力的家伙还有何颜面……这确实符合崇祯帝对大臣苛刻、羞辱的性格。 第二,将辽东定为永王朱慈炤的封地,则在阐明,即便是大明王朝对辽东的管控掌握越发式微,后金贼军在辽东肆虐纵横……但,辽东依旧是大明的疆土,祖宗基业,寸地不让。 借着朱慈炤斩杀后金贼兵的功劳,再度在同大臣博弈局面上占据主动的崇祯帝接连下达数条命令。 “其一,即日起加强海禁,沿海50里内不得有商民出没……暂时搁置海贼倭寇犯境事宜,专心对付辽东后金大军。” “其二,除必须的官营外,遏制打击民间商业牟利行为……将所有营收尽归朝廷所有,充盈国库,修缮兵甲,对付八旗军队。” “其三,退守关内,依托长城阻击后金骑兵……待兵甲丰足再率兵出关,全灭后金。” 朱慈炤听完崇祯帝带着不容置疑语气发布的三条圣谕国策,眉头皮肤都拧巴到一块了。 自家这位便宜父皇,难怪七年后会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 瞧瞧,这发布的三条国策圣喻都是什么鬼玩意。 大明原本就已是风雨飘摇,这三条国策圣喻那更是坑杀大明的毒药。 当真是嫌明朝国祚太长,死的不够利索是吧?! 纵观华夏历史。 大明的破败,除了天灾人祸外,终究缘于一个“穷”字。 大明国祚276年,就没有哪个年成是富足的。 恰逢小冰期时代的大明,天灾不断就已经够惨了。 结果历代大明帝王,为了强化统治,又是禁海又是抑商的,将原本就够悲苦的老百姓更是折腾的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更离谱的是。 大明的穷,是穷到骨子的。 不仅百姓没钱,连官员也都穷的叮当响。 华夏数十个皇朝,唯有大明一朝,居然搞出了“折色”这么个玩意。 啥是“折色”?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财政穷的发不出官员俸禄,拿粮食、布帛、特产充当银两发放。 大明朝官员俸禄原本就是有史以来各个皇朝最低的,但就算如此,国库财政依旧力有不逮、无心承担,还需要以货物抵俸禄。 百姓吃不饱! 官员俸禄缺斤少两! 国库空虚到极致! 这样的大明朝,百姓能不造反嘛?官员能尽心尽力做事吗?军队能踏踏实实卫戍疆土吗?遇到天灾兵祸能赈灾平叛吗? 这离谱的便宜老爹崇祯帝,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不想着充盈国库、安抚官员、休养百姓……居然还要变本加厉的抑制商贾、严苛海禁。 唉! 难怪崇祯帝朱由检,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最终还是落得了个亡国君主、身死道消的下场。 就在朱慈炤在心中连连哀叹,为便宜老爹朱由检感到可悲可叹可怜可哀时,系统蹦跶出来了。 【任务发布。】 【任务详情,要求宿主前往辽东就藩。】 【任务奖励:民心*10000;一级商城开启。】 嚯。 好家伙。 系统够大方的啊。 首个任务就奖励10000民心。 要知道,按照系统设置,无论是兑换资源还是图纸还是兵种或者其他稀罕物件,都需要用到民心。 想要借助系统发展,这首个任务必须完成。 再说了。 如今的大明,庙堂之上是最危险的。 明末的历史,那可就是崇祯帝杀大臣、大臣倾轧、各势力乱杀的人头滚滚血腥史。 再加上闯王起兵、吴三桂反叛、清兵入关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目标都是屠戮京师。 留在京师北平,不仅无法发挥系统的功效,没准还得将小命丢在这儿。 要知道,无论是阮大铖还是温体仁那都是人玩人的高手,哪怕是唯唯诺诺、奇怂无比的周延儒,那也是谋权害命的高手。 跟这帮将技能书全部点在内斗属性上的明末奸臣玩心眼、搞宫廷政治,朱慈炤可是觉得自己长了十个八个脑袋也不够他们砍的。 再加上,自己这位便宜老爹朱由检,那也是个疑心病十足的奇葩。 越想越觉得脊梁骨发寒的朱慈炤突然觉得,乱成一团的关外辽东反而显得极为温存和平。 再说了。 越是大乱的地方,越是容易浑水摸鱼,得到最大的利益。 拿定主意,打算按照系统任务,前往辽东就藩的朱慈炤有些犯愁。 要如何说服崇祯帝朱由检这位便宜老爹,放自己前往混乱不堪、皇命不达、对明朝中央阳奉阴违的辽东就藩呢?! 004:四皇子的治国良策,定能撅了大明龙 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检,虽说日夜操劳,堪称劳模。 不过,他的性格存在缺陷。 刚愎自用、疑心病重。 动辄暴怒,杀的满朝大臣是人头滚滚,将肱骨大臣当成奸佞小人误杀、滥杀、乱杀。 比如说,明末正史所记载的,镇守大明边疆。令建奴骑兵只能绕关劫掠、而无法大军突破山海关南下的明末战神袁承焕,就是在崇祯帝误信阉党太监杨春、王成德的诬陷后,惨遭凌迟而死。 但,奇怪的是,目前朱慈炤轻言目睹太监杨春、王成德尚在宫廷效力,而袁承焕也只是被罢黜听用,并未被杀。 难道,是因为他朱慈炤的穿越,造成了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进程? 朱慈炤的思绪重点并未在袁承焕、杨春、王成德等人身上多加停留,而是继续琢磨自家这位废物点心父皇的生平性格。 虽说崇祯暴虐,疑心病重,但对子女还是不错的。 否则,按照寻常帝王家的思路,朱由检在七年后自挂煤山歪脖树时,应该将大皇子朱慈烺、三皇子朱慈灿、四皇子朱慈炤以及长平公主给缢杀,而不是安排人员送他们出宫躲避兵祸。 若是当朝反驳自己这位便宜父王,大概率会被轰到封地去,而不会因此获罪! 朱慈炤打定主意,做出副摇头晃脑、有话要说的模样……明末的北平凶险万分,哪怕风险再大,他也要搏一把,让朱由检将自己赶到辽东去。 果然,崇祯帝注意到了四皇子朱慈炤的“小动作”。 “怎么,老四你有什么想法要补充的吗?” “你杀贼有功,无须这般拘谨。” “有话直说!” 崇祯此时对朱慈炤是格外满意的。 他甚至误认为朱慈炤这是打算给自己帮腔, 证明加强海禁、抑制通商、退守关内的国策是正确英明神武的。 朱慈炤深呼口气,从朝臣中迈步而出。 “父皇,儿臣确实有本要奏!” 朱由检见朱慈炤一副老神在在、步履雄健的模样,更认定他这是要帮自己说话了。 果然。 这满朝的王公大臣都暗怀祸心,只想坑害他崇祯,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为这大明朝出谋划策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候还是亲儿子靠得住呐! 群臣弯腰,满脸不知真假的恭谨,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朱慈炤身上,很是好奇这个斩杀五百多后金骑兵的十三岁四皇子,又能抛出什么高见来。 在所有人注视的目光中,朱慈炤不慌不忙开腔。 “禀父皇,如今大明,已是狂澜已至,大厦将倾,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此话乍出,朱由检的笑容瞬间凝固,满朝文武更是鸦雀无声。 而朱慈炤似乎并未对这凝重的气氛有所察觉,毫不犹豫地继续说道。 “我大明朝,如今已是国祚将亡,病入膏肓!” “若要拯救大明、起死回生,儿臣有四策!” “废黜海禁、鼓励通商、重视基建、游击辽东!” 朝堂瞬间骚乱。 群臣纷纷拜倒,身子趴在地上颤颤发抖,他们的目光互相交错对视,纷纷摇头。 在封建王朝,朱慈炤这等行为,哪怕他贵为皇子,那也是大逆不道。 大明的颓势,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但谁敢捅破这层窗户纸,明着说大明现在有危机? 更别提像朱慈炤这般,一开口就是“大明国祚将亡”? 这,可是诛灭九族的重罪! 更离谱的是—— 明着说自己有四大策略,能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即便是大明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但只要圣上安在,太子安在,就轮不到其他人说这话。 而如今。 朱由检正当壮年。 而朱慈烺可是朱由检亲立的太子,前两年已经出阁讲学,迁至太子东宫、端本宫。 四皇子朱慈炤这一席话,是几个意思? 打算抢夺太子之位? 还是打算谋朝篡位? 不过,看着他那无法挑剔的儿臣之礼,以及当着朱由检面号称要提出四条挽救大明的良策,怎么看也不像是要谋朝篡位的……倒是更像希望能匡扶社稷,为直接铺路的意思。 毕竟,能将大明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这份功绩妥妥能将太子挤掉。 更何况。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 内有闯王闹事,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外有敌寇觊觎,后金、鞑靼等外部势力都恨不得随时咬大明一口。 这些年,崇祯被这些内外祸事折腾的是焦头烂额,哪有空闲时间去调教朱慈烺这个太子。 以至于太子学业荒废,根本不被满朝文武看重。 这时候,斩杀五百余建奴骑兵,被敕封于永王的朱慈炤与朱慈烺相比,那是更加适合继承大明道统,被立为接班人。 阮大铖、温体仁、周延儒等重臣面面相觑,看向自己的政治对手时,目光皆是格外凶狠。 大明风雨飘摇,他们食君禄,却不为国操劳,反而在那儿胡乱猜测,朱慈炤到底是哪路敌对政治派系捧出来,打算同太子争抢皇位继承权。 很显然。 原本就疑心病极重的崇祯帝朱由检跟这帮子“重臣”们想一块去了。 他看向毕恭毕敬的四皇子朱慈炤的目光越发阴冷,脸上也没了半点笑容。 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就已经够令朱由检头疼了。 结果,这又闹出太子之争? 疑心病上头的朱由检,甚至已经开始扫视群臣,揣测到底是哪路势力在扶持朱慈炤……甚至当朝驳斥自己提出的国策,挑战自己的权威。 自己身体还硬朗着呢。 这帮时时刻刻想着坑害死自己的奸臣们,就打算炮制出争夺太子的戏码吗? 接下来。 是不是就要重现明成祖的靖难之役,汉王、宁王叛乱的历史? 搞得他们朱家父子相杀、兄弟相残? 哼! 一群祸乱朝纲的东西。 朱由检不露神色,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朱慈炤身上。 “噢?” “那你倒是说说。” “有哪四大良策?” 朱慈炤直了直腰板。 朗声说道。 “自太祖以来,我朝便严苛海禁,甚至严令‘片板不得下海’……这造成了沿海百姓被迫内迁,不仅不能靠海吃海,甚至还要占用内陆粮食供应……这内外相加,至少占了我大明两成田赋,甚至逼得不少百姓下海为寇……有了倭寇有需要出兵清缴,这一出一入,又是大批人力物力粮饷。” 此言既出。 吓的满朝文武瑟瑟发抖。 而朱由检的脸色更是浮现怒容。 禁海策略,这可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提出来的。 自家这个不孝的四皇子,是打算推翻祖宗的既定国策吗? 祖宗之法不可违。 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铁律。 “其二,鼓励商贾!” 历史上的大明,原本就是已经萌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若非后来的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一进程。 华夏早已先于扶桑小国,与世界接轨了。 何至于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华夏,晚清朝廷羸弱不堪签订无数丧权辱国条约,最终导致华夏历史上最为屈辱的百年近代史! 当然。 就目前而言。 鼓励商贾,则能够盘活国内经济,只要国民有吃有喝,有事情做,何至于跟着李自成之流起兵造反? 朱慈炤似乎丝毫未意识到朝廷上的阴冷死沉气息,依旧小嘴叭叭地说着。 “其三,便是重视基建。” 作为穿越者,朱慈炤明白基建的重要性。 基础建设的夯实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强化国防建设,更是能够以工代赈,减少贫富差距。 具体措施就是大明中央出钱,地方出粮,吸纳无田无地的流民,建设桥梁道路。 如此一来,不仅喂饱了百姓黎民的肚子,让他们吃饱,自然就会进一步减少社会矛盾,没必要起义造反。 同时,也够在明朝内部形成快速道路网络,无论是运送物资赈灾、建设、通商;还是投送部队,御敌、镇压、防御,都能形成质的飞跃。 毕竟,要致富,先修路嘛! 不等朱慈炤抛出第四条良策,群臣已经被吓得大气不敢出,而朱由检更是气的再度从龙椅上跳起来,随手抓过某个大臣的玉质笏板,完全将朝堂当成了后宫,对着打算继续滔滔不绝的朱慈炤屁股就是通猛抽。 “废除海禁?” “这可是太祖皇帝便定下的国策遗训。” “你居然要推翻?” “你打算干吗?” “造反嘛?” 拎着玉质笏板的朱由检,撵着朱慈炤乱跑。 “还鼓励通商?” “别说是本朝没有这个先例,自秦皇嬴政起,就没有哪个朝代这么做的。” “难不成,你要学吕不韦将皇帝当做商品,绑架朝政,祸乱朝纲,闹得天下大乱吗?” 朱由检气喘吁吁,手上的玉质笏板已经砸坏了七八块,但愣是未曾打到朱慈炤屁股半下。 “还有什么重视基建?中央出钱,地方出粮?” “你这是要放权给敌方?” “再现东汉、大唐末年的诸雄割据,弱化皇权,天下兵祸四起吗?” 朱由检快被气死了。 刚刚还被夸赞,并敕封为永王的四皇子朱慈炤,这转头就给自己捅出这么大篓子来? 还治国良策? 这特么是要挖断大明根基、掘了朱家龙脉呐! 确实,如今的大明是风雨飘摇。 但,好歹还没到亡国的边缘。 若是按照四皇子朱慈炤这种改革法子,怕是要不了多久。 被得罪的贵族世家、王公大臣们就跟着那帮流民一块,造大明朱家的反咯!